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小康社会环境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面小康社会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分析入手,提出全面小康社会环境指标应该针对典型环境要素的质量状况设置代表性指标.就综合性、简明性、可计量性、公平性、衔接性等对现有常用指标进行了评价,结合社会发展和环境演变趋势,针对"水、大气、土壤、生态"四大环境要素,分别选取"环境空气质量在二级以上区域的人口比例"、"国控断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植被覆盖率"、"农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的比例"等指标,作为全面小康社会环境指标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2.
司蔚 《环境保护》2012,(14):62-64
江苏省确定了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共4大类18项25条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其中环境保护指标对包括环境空气、饮用水、地表水和噪声等主要环境要素在内的"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进行考核与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提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为全面、准确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客观、科学地评估环境保护政策措施的成效,公正、公平地考核各地政府环境履职责任的落实情况,近年来,国家和地方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城市环境质量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综合和系统的问题。过去,我们在把握和了解城市环境质量问题时,多是从大气、水质、噪声与各环境要素,逐项评价、分析各城市大气、水和声学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很少综合评介某个城市整体环境质量水平。为了全面地、定量化地、指标化地综合考察我省城市环境质量状况,本文根据1991—1995年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确定主要环境要素和指标因子,对我省主要城市(地市级)的环境质量整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从中反映出我省的环境质量总体水平。1综合评价分指标的确定按国家监测技术规范,我省各地市环…  相似文献   

4.
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之一,划定土壤环境质量红线可以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在分析国外土壤环境保护经验、总结土壤环境功能和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土壤环境质量红线划定的技术方法,明确了土壤环境质量红线的具体区域,并提出了具体的管控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深圳新形势下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发展和公众需求分析入手,分析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环境进程和构建全面小康环境目标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基于全过程、全覆盖、惠民性和衔接性考虑,提出应尊重深圳当前所处社会经济与环境阶段,遵守全过程防控思路,以人口、区域全覆盖和环境要素全面改善为工作核心,建立全社会行动体系,确立更严标准、更高质量的全面建成小康环境目标,构建包含源头防控、治污减排、质量提升、社会参与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环境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2008,(5):30
(1)应尽快开展对我国农村环境质量状况的全面调查的情况,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来源,在此基础上编制《国家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查清包括农村土壤、水和大气在内的农村基本环境要素质量污染类型、分布特点、污染范围、污染程度、污染种类及其  相似文献   

7.
基于可达、可行、可接受的全面小康社会环境目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景,开展环境目标与其他目标发展协调性分析,认为环境指标负向发展突出,是全面小康社会的短板和最大制约因素。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分析小康社会环境目标的政治、公众需求与政府的供给条件、基础和能力,通过新常态资源环境压力分析与环境质量改善国际对标研究,认为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尚未完成、环境治理投入没有持续明显提升的情况下,大幅度、全面改善环境质量还存在很大障碍。提出全面小康的环境目标定位应以环境质量为核心,响应公众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期待;合理看待小康社会的历史定位,制定阶段性目标;把握生态环境可达、经济技术可行、人民群众可接受的平衡,综合确定全面小康社会的环境底线。全面小康环境目标设置应体现保底线、全覆盖、诉民生、有标杆等原则。  相似文献   

8.
向传播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环境质量评价的B一P决策模型。用此模型研究实例的大气环境质量,结果表明B一P网络用于环境质量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图1表4参4X822 9903242属性识别理论模型二级评判法在城市总体环境质量评价中的运用/.舒军龙…(杭州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一1999,17(l)一65一67,54环信x一26 属性认识理论模型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数学模型,它已成功地用于质量评价中。现将该模型引用到城市总体环境质量评价中,提出运用二级评判来综合评价城市总体环境质量。经实例分析表明,属性识别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9.
X822 9500534城市综合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一二级灰色聚类法/张庆杰(秦皇岛市环保局)//环境保护/国家环保局一1994,(4)一18~21环信X一7 城市环境系统是一个广泛的信息系统,是由多项环境要素组成,而每项环境要素又包含多个污染因子。通过各种监测手段获得的环境信息只是全部信息中的一部分,是灰色的。而灰色系统理论的中心内容就是充分利用已知信息,将灰色系统淡化、白化,其中聚类分析方法是将聚类对象在不同聚类指标下,按灰色进行归纳,最终达到评价结果。本文介绍了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城市综合环境质量的灰色聚类评价方法以及应用实例。通过实…  相似文献   

10.
土壤环境质量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对优质土壤实施严格保护、对受污染土壤实施风险管控或治理与修复,构成了土壤污染防治的主体任务。为科学评价土壤污染防治成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切实维护土壤环境安全,文章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关于指标概念框架、指标筛选方法等环境成效评估方法基础上,采用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概念模型,基于可统计、可分解、可考核的原则,构建了可应用于地市和县级行政区土壤污染防治成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率、超标率和污染指数法进行质量评价。表8X822 9601147综合环境质量的B一P网络二级评价/李柞泳…(成都气象学院)//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环科院一1995,8(3)一32~34环信X一6X822 9601148对布拉格科技大学地区环境状况的研究=Unter-suehung der Umweltbeschaffenheit im Gel且nde derTeehnisehen Universitot,prag〔刊,德〕/M.Bomar…// Stuub一Reinhalt.Luft一1994,54(5)一225~228北图 仅仅在偶然的机会测定了严重影响着环境的有毒有机物质。为了更好地综合评价环境质量。本文考虑了生物学方法与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生…  相似文献   

12.
环信S一58X822 9603012用动态的观点进行环境综合质量评价/彭补拙…(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1996,16(1)一16~19 环信X一58 强调用动态的观点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着重对如何从方法上体现这种观点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变权”思想,设计了“权”调整公式,并依此对新疆库尔勒市环境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价,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是可行的,也是较合理的。图2参3X823 9603015大气环境质量灰色评价模型及其应用/冯玉国(冶金工业部山东地质勘查局三队)//干旱环境监测/新疆环境监侧中心站一1996,1。(1)一20~22环…  相似文献   

13.
X142200703543西藏拉萨市土壤气中氡、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周晓成(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7,28(3).-659~663环图X-5研究了拉萨市及其附近土壤气中的氡、汞地球化学特征,利用地质累计指数法评价了其环境质量.1579个测点的测量结果表明,土壤气中氡、汞的背景值分别是7634.9Bq/m3、41.5ng/m3,标准偏差分别为2.7Bq/m3、2.2ng/m3.土壤气氡环境质量在研究区东部和西部比较好,在中部从南向北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最高达到中度污染;氡的主要污染源是山间盆地沉积物中局部富集的放射性铀元素.从拉萨郊区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土壤环境质量区划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土壤环境质量分区管理的重大需求,基于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与地球化学值及有机物等污染物信息的数据挖掘、空间叠置与验证分析,阐述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与空间格局;通过全国尺度土壤环境质量形成机制分析,构建了以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为核心的区划指标体系,提出了土壤环境质量区划方案,将我国划分为4个一级区,22个二级区,57个三级区,为我国土壤环境功能区划制定与区域风险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Microsoft Excel编制的系统程序对食品产地环境空气、水和土壤质量,按农业部颁绿色食品(旱田、水田)、无公害食品标准实施模糊综合评价。程序依土壤的PH值自动按偏酸、中性、偏碱土壤的标准评价。以直观的柱形图、袭输出不同地块环境质量比较、各地块达标及各环境要素、各因子污染状况的结果。使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的评价实现可视化。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在污染源调查、现场监铡基础上,运用主成份因子分析赋权法,对本区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土壤、蔬菜、人群健康六个要素进行单项评价;运用六个环境要素P_(ij)值的空间分布值进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运用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系统分析及预测;运用目标规划法进行工业区环境-经济系统优化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发展与污染控制的多目标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项目以大众密切关注的城市小区或拟开发小区为对象,从研究空气、水体、噪声、固体废弃物和土壤等重要环境要素与人体健康和人居环境质量关系出发,提出并阐明“环境和谐度指数”的概念,量化重要环境要素在环境和谐度指数评价体系中的贡献,目的在于为评估城市小区或拟开发地块的环境和谐度提供有益探索,促进人居环境和谐自然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统计分析了2001至2005五年期间大庆市区降水pH值的特征及变化趋势.通过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的酸碱度等理化指标监测分析,结合本地区特定气象因素,从几方面论述了降水偏碱性的成因.从环境生态角度出发,运用环境化学中碱度、碱性及相关理论对主要影响大庆市区降水偏碱性的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揭示了降水的酸碱性受土壤、水、大气各环境要素的影响,为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应合理开发利用土壤、植被等自然资源,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9.
孔健健  张阳  张江山 《环境工程》2012,30(1):100-102,115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建立的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其他环境要素评价中已有所应用,现将其应用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该法能较好地把握土壤环境质量各级标准界限的模糊性,并继承了模糊数学方法本身在评价领域应用的优点,实际操作较为简便。为较客观地反映评价因子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模型中引入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概念与传统权重系数确定法相结合构造各指标权重。该模型评价结果基本上与其他评价方法的结果相一致,并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土壤环境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20.
五氯酚(PCP)污染土壤模拟根际的修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拟根际环境条件下,研究了根系分泌物对五氯酚(PCP)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及其机理.结果表明,PCP的土壤残留消解行为随根系分泌物添加剂量的不同显现相应差异.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氮(Nmic),碳氮比(Cmic/Nmic),微生物商及酶等土壤生化指标与PCP的消解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低剂量(13.38TOCmg/kg)处理,PCP土壤甲醇可提态残留量最小,修复效应最佳,此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微生物商,脱氢酶活性等显现最大响应,为最适根系分泌物添加剂量.修复机理可能在于其诱导的土壤环境质量友好演变过程.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商及脱氢酶活性可作为表征根际修复PCP污染土壤时土壤环境质量友好演变过程的敏感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