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有效预防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解决安全、进度、成本等多目标的动态均衡优化难题,以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引发施工安全事故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运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应对的因果关系图;运用敏感性分析及多目标规划(MOP)方法联合构建SD-MOP模型,分析应对事故的安全投入关键要素并构建及评价其资源投入优化配置方案。选取样本项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提升构件吊装技术水平是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加大构件出厂前安全检查力度,增强构件安全状态识别技术性能,合理规划构件专用运输车使用频率是实现项目安全、进度、成本多目标均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空间冲突问题,以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空间冲突为研究对象,提出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的5类对象空间及单个对象的3类空间,总结施工作业的3大类空间冲突类型,提出空间冲突严重性的量化评价指标;依据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特点,建立各类对象的三维空间占用模型和时空占用模型,提出吊装作业空间冲突检测方法,构建以最小吊装工期、最低机械租赁成本、最低施工成本及最小空间冲突为目标的吊装施工优化模型,并基于实际项目数据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及算法在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中可有效减少作业面冲突,降低机械租赁成本,优化施工进度计划,提高施工安全绩效。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古建筑修缮阶段火灾监测水平,有效预防火灾事故,提出1种基于YOLO-BP神经网络算法的古建筑修缮阶段火灾监测模型。针对修缮作业对古建筑产生的消防隐患,在施工场地设置监测点,并利用YOLO算法以火源、可燃物为目标进行检测与定位,计算火源与可燃物距离;以火源温度、含氧量、火源与可燃物距离3项指标作为BP神经网络输入层,以火灾概率为输出层,从而进行预测;基于古建筑修缮阶段焊接、切割动火作业阶段的样本数据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利用模型监测古建筑修缮阶段火灾的准确率达93.9%,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当火源温度在150~2 000 ℃范围内,含氧量不小于19.5%时,动火作业安全距离为10.1 m。  相似文献   

4.
盾构区间风井一般处于区间中部或偏向一端,后期兼做联络通道(废水泵房)。通常情况下,风井主体结构完成且达到设计强度,支撑体系拆除及回填土完成后盾构再穿越通过。风井层数一般都为2层以上,施工多为明挖法施工,但施工过程中总因前期占地、园林及管线改移等工作进展缓慢,导致盾构即将到达风井,风井还不具备穿越条件,从而对工期及成本影响较大。本文针对3层风井施工完成1层后即让盾构在风井内拼装管片直接穿过的工程实例开展研究,通过前期数值模拟,调整支撑体系及地层加固范围,增设监测项目等多种措施,不仅使盾构安全通过,而且还较其他方式穿越节约时间和成本,研究结果对后续类似工况条件下的施工有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安泽 《安全》2023,(12):1-6
为有效管控建筑施工工程的安全风险,提高施工安全生产水平,运用行为风险干预原理、生命周期理论,基于安全生产责任将建筑施工工程周期划分为施工前准备阶段(包括规划和设计)和施工阶段,并细化各阶段主要安全风险,明确各类安全风险的责任主体,从而构建建筑施工工程行为安全风险干预框架。该框架明确了施工前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中主要人员行为风险的干预管控流程和具体干预手段,为建筑施工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11月24日7时40分许,江西省宜春市丰城电厂三期在建项目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造成74人遇难、2人受伤,是建国以来电力建设行业最为严重的事故。从初步掌握的情况看,事故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压缩工期、突击生产、施工组织不到位、管理混乱等有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强调,要清醒认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立即全面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大检查。  相似文献   

7.
为预防施工安全事故,梳理文献和安全技术规程,从预制构件生产、进场及运输、存放、吊运、安装5个阶段,识别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25个主要风险,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25个风险的验证性因素分析(CFA),筛选出18个关键风险因素,并分析5个阶段风险因素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各阶段的风险排序为:预制构件存放阶段吊运阶段进场及运输阶段安装阶段生产阶段;各阶段存在安全风险的关联性排序为:存放-吊运阶段生产-进场及运输阶段存放-安装阶段存放-进场及运输阶段吊运-安装阶段生产-吊运阶段安装-进场及运输阶段吊运-进场及运输阶段生产-存放阶段生产-安装阶段。  相似文献   

8.
建筑施工现场因其生产要素密集、施工场地受限、作业单位较多等特点存在大量安全隐患。为预防建筑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中因传统经验布置导致的物流成本浪费等现象,并对施工现场布置方案做出合理的评价,在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方法的基础上,优化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方案,以达到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选择最优现场平面布置方案的目的,最终实现资源和成本的最优配置。对该方法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在建筑项目中使用物流设施规划方法,可以为平面布置方案优化提供指导,应用前景较为可观。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日趋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双碳”3060目标。隧道建设阶段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土木领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隧道工程建设阶段的碳排放量,对节能减排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杭温铁路HWZQ-3标段隧道36.187 km/7座喷射混凝土工程为例,通过帕累托分析方法,分析了隧道工程全生命碳排放总量,以无碱液体速凝剂研发为主线,从材料、机械和运输三个层面进行碳排放测算,并根据现场实际测算的回弹量结果,得出了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震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物资需求存在动态变化的特点,提出了两阶段应急资源调度模型:应急救援集散中心灾前选择模型和灾后的应急救援调度-重调度多目标优化模型。第一阶段采用分支定界算法选取应急物资集散中心;第二阶段针对需求干扰下的重调度问题,设计最小化总运行成本、总运行时间和最大化满意度的多目标遗传算法。算例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遗传算法可以得到满意的Pareto前沿,决策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优化方案以实现应急救援的合理调度。  相似文献   

11.
在建筑业走向市场经济后,建设单位将在建工程分解,通过分阶段、分部位多向招投标,形成众多施工单位相互竞争和相互制约,因而降低了建设成本,获得了极大的经济利益。建筑施工单位在体制改革过程中,劳务层与管理层逐渐分离,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向智力密集型企业转化,以资本经营和施工管理为企业经营核心,施工企业的劳动  相似文献   

12.
一、安全防护方案选择: 根据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物料提升机与在建工程各层间应搭设卸料平台通道,卸料平台通道的安全直接影响物料提升机进出口处安全和以后通道处外装饰施工人员的安全.拟建工程某写字楼至屋面高86.3m,计28层.在工程西侧设有人货电梯一部(型号上海宝达SCD200型),高95m,在与拟建工程间搭设钢管卸料平台,作为人货进出通道及今后外墙装修架.卸料平台自成体系,不得与外架、人货电梯扶手立杆相连.平台层高同建筑物为第一层4.8m,第二层4.5m,其余为3m,现场平面布置如图1,平台立杆三跨纵距分别为1.8m、0.9m、1.8m,横距(宽度)1.05m.由于剪力墙和卸料平台处室内布置的原因,平台无法采用分段悬挑或分段卸荷方式施工,因此采用双立管加固安全防护方案.  相似文献   

13.
<正>建筑施工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由于施工现场往往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很多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又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状况,致使施工过程中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何完善安全管理,控制事故发生,是建筑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某小区高层施工为例,探讨如何将PDCA应用于施工安全管理之中。PDCA简介PDCA循环主要包括4个阶段: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计划阶段主要在于确定方针目标,以及实现该方针和目标的行动  相似文献   

14.
不确定性风力易导致缆机垂直运输过程中产生振荡效应,降低施工工效,甚至诱发安全事故。为抑制风力对缆机运行的不确定扰动,分析工期、机械使用效率和空间暴露风险等缆机运行路径优化目标及约束条件,运用鲁棒变换思想,将缆机运行路径规划问题抽象为多目标鲁棒优化模型,并采用交叉熵进化算法求解具有鲁棒性的帕累托前沿及缆机运行路径。案例结果表明,随鲁棒保守度增大,风力等随机性因素的影响不断增强,需要增加工期和降低机械使用效率,使空间暴露风险降低,表明所获得的帕累托前沿能够减小风力等不确定性干扰并满足工期、效率和风险等多目标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危险品运输异构车辆路径问题(HVRP)的低碳需求,对易爆危险品运输过程中的总风险、总成本和总碳排放量进行最优化处理。首先,在模型构造阶段,改进总成本与总风险的度量方式,包括建立爆炸事故场景下考虑危险品装载量的风险量化模型,并设计一种用于惩罚成本计算的软时间窗函数,该函数可以优先减少装载量较大的车辆在客户处的等待时间;然后,在算法改良阶段从2方面改进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设计一种带有改良交叉算子的混合交叉方法来提升全局搜索效率,并通过包含2个阶段的变邻域搜索(VNS)算法来提高局部搜索能力;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始NSGA-Ⅱ,改进的算法收敛曲线下降更快,使总成本、总风险和总碳排放量3个优化目标的平均值进一步减少3.36%、12.16%和6.96%;在车辆数目有限的车队中,承运人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车辆类型对各目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而建筑业占据碳排放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建筑建造过程减碳潜力巨大。针对3D打印建筑碳排放及减碳效果评价问题,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定义3D打印建筑碳排放计算模型,对比分析3D打印建造与传统建造和常规绿色建造方式物化阶段碳排放。量化分析得到以下结果:首先,3D打印混凝土掺入粉煤灰、硅灰等材料替代部分水泥用量,对比普通混凝土其每立方米碳排放有效降低10%~30%。其次,3D打印建造材料运输及施工过程碳排放低于传统和常规绿色建造方式。最后,建筑物化阶段中3D打印建造比传统建造和常规绿色建造方式碳排放总量分别降低15.97%和8.78%。3D打印建造物化阶段碳排放均低于传统建造和常规绿色建造方式,且减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0—2016年安徽省能源消费统计面板数据,根据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方法(LMDI)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选择Theil系数对安徽省三次产业的碳排放量进行差异性分析,采用协整方法建立碳排放与主要影响因素如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对安徽省2020年的碳排放进行动态模拟。结果表明:2000—2016年,安徽省碳排放总量上升趋势明显,从5277.24万t增加到14 107.81万t;第二产业是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体,占总体的70%以上;第一产业占比最小,仅为2.88%。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累计增加值合计为2 216.1万t,其中,经济增长效应的累积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贡献率为349.3%,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技术进步的累积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分别为8.3%、-1.5%和-256.1%。2020年安徽省的总碳排放量约为1.74亿t左右,与当前减排目标仍有一定差距。综上所述,可以从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优化方面提升安徽省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增长率,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监测生活必需品的应急储备情况,改善储备工作中的不足,确保储备质量,提升保障能力。在分析国内外生活必需品应急储备工作的基础上,对监测准备、数据采集加工、监测分析、储备评估等关键环节展开研究。提出了融合多种手段的全方位监测数据采集与集成技术,基于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多维分析与预测预警技术,以及结合责任、风险、反馈与保障能力的综合评估技术,形成了全面、动态、智能的生活必需品应急储备渠道监测体系,并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借助物联网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构建了生活必需品应急储备一体化渠道监测平台。研究成果有利于提前发现问题,减少风险,优化储备计划,节省储备成本,提高储备质量与保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粉细砂层地区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对桩基础内力与位移的影响,以郑州粉细砂层地区盾构施工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 MIDAS-GTS NX 建立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的三维实体模型,分析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的不同阶段对桩体位移、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郑州粉细砂层地区进行盾构施工时,盾构工程对桩基础底部位移的影响较大,位移最大值大多发生在桩底;盾构施工对桩身轴力的影响表现为桩身轴力最大值位于距隧道1倍洞径范围内。在进行双线盾构隧道施工时,应在临近、远离2个阶段注意工程的安全与防护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兼顾经济与安全效益,实现危险化学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与运输路径选择的联合互动,建立综合选址-选线模型。该模型考虑危险化学品的风险特性、时间属性、路线路面状况及沿线周围环境随车辆移动的变化,以配送中心建设运行费用、运输费用、选址风险、运输风险和敏感目标人数为优化目标。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各子目标权重进行打分,将多目标规划问题转化为单目标决策问题来求解,并根据模型给出一种启发式算法。网络选址-运输优化可降低危险化学品物流事故率和沿线人员伤亡风险,优化影响人员风险与物流成本冲突问题,实现最佳网点布局及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