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接种不同污泥启动厌氧氨氧化ASBR反应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ASBR反应器,分别以好氧硝化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为种泥,通过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指标的监测和数据分析、污泥颜色的观察,研究2个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的可行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2个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均可成功启动;采用好氧硝化污泥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耗时142 d,启动前后污泥颜色变化不大,亚硝酸盐氮浓度超过20 mmol/L会对厌氧氨氧化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采用厌氧颗粒污泥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耗时249 d,启动前后污泥颜色变化很大,从黑色逐渐变为砖红色,亚硝酸盐氮浓度超过13.4 mmol/L会对厌氧氨氧化产生抑制作用;分别用以上2种污泥启动的厌氧氨氧化ASBR反应器中占优势地位的厌氧氨氧化菌不同.  相似文献   

2.
垃圾渗滤混合液启动ANAMMOX反应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采用垃圾渗滤混合液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负荷培养法可在161天内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生物反应器.随着厌氧氨氧化生物反应器的启动进程的推进,硝态氮和氨氮去除量的比值逐渐缩小,且趋于稳定.在厌氧氨氧化活性稳定阶段,硝态氮和氨氮去除量的平均比值为1.19,进出水碱度和pH值趋向一致.厌氧氨氧化生物反应器启动过程中,硝态氮和氨氮去除量的比值和反应器内碱度、pH值的变化可指示厌氧氨氧化生物反应器的启动状况.  相似文献   

3.
基于瓦斯涌出时间序列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瓦斯涌出时间序列(简称G序列),研究了利用G线图、移动平均线模型和综合法进行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方法.研究表明:G序列G线图法可实时反映瓦斯涌出的细小变化情况,从而可对瓦斯突出前的异常变化特征及时辨识,但是由于瓦斯涌出影响因素复杂,短期内的异常波动并不一定是突出信号,从而容易造成误判.而移动平均线模型以均线系统为基础,通过判别瓦斯涌出浓度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变化趋势,揭示煤体中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各因素与突出之间的关系.综合法利用G线图结合移动平均线模型进行突出预测,除G线图和移动平均线本身提供的信息外,结合G线与不同周期的移动平均线的相互穿越发出的一些反转信号,能够更为准确地预报瓦斯突出.  相似文献   

4.
采用有效容积为6.3 L的上流式流化床接种普通污泥,进行了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研究了先富集反硝化污泥再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过程特征。首先投配硝氮质量浓度70 mg/L、以葡萄糖为碳源、COD为200 mg/L的模拟废水增强污泥的反硝化能力。运行6 d后,出水硝氮质量浓度在10 mg/L左右,反应器对硝氮的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污泥具有较高的反硝化活性。随后投配氨氮质量浓度50~60 mg/L、亚硝氮质量浓度30~58 mg/L的废水进行厌氧氨氧化菌培养。培养一开始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就比进水低,第31 d氨氮的去除率达到50%以上。逐步提高进水氨氮和亚硝酸氮质量浓度,从100 mg/L、140 mg/L、200 mg/L到420 mg/L,氨氮和亚硝氮去除率亦不断提高。第40 d后,反应器氨氮去除量、亚硝氮去除量和硝氮增加量之比在1∶(1.3±0.2)∶(0.3±0.1)范围内小幅波动,表明厌氧氨氧化反应已经成为反应器内的主导脱氮反应。经过76 d的培养,在进水氨氮和亚硝氮质量浓度分别为405.23 mg/L和488.24 mg/L时,反应器对它们的去除率达到80%和95.22%,最大氮去除速率为0.93 kg/(m3·d)。研究表明,采用上流式流化反应器先富集反硝化菌再培养厌氧氨氧化菌和采用逐步提高进水负荷的启动策略,对于快速培养高活性Anammox污泥、启动反应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UASB和MBR组合工艺处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某处理规模为150 m3/d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升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床(UASB)和膜生化反应器(MBR)组合处理工艺在焚烧厂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工艺首先采用厌氧工艺降低处理水体的有机物负荷,在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浓度得到一定降低的条件下,采用MBR工艺进一步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和有机污染物浓度。经过处理后,出水CODCr可降低至1 g/L以下,出水氨氮低于25 mg/L。  相似文献   

6.
微量金属元素及其螯合剂对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氨氮是厌氧消化系统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抑制因素之一,在探讨氨氨对厌氧消化产甲烷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微量金属元素A和整合剂B对高氨氮下厌氧微生物产甲烷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氮对厌氧消化产甲烷的临界抑制质量浓度为2.0g/L.适量的微量金属元素A和螯合剂B可促进厌氧消化产甲烷,当金属元素A的添加量为50 mg,/L、螯合剂B添加量为10 μmol/L及氨氮质挝浓度为0.4g/L时,累积甲烷产量提高了 47.7%.  相似文献   

7.
针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液高氨氮(NH_4~+-N)浓度、低C/N比的特点,采用部分亚硝化(Partial Nitrification,PN)-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_xidation,ANAMMOX)串联工艺,进行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液处理可行性分析。利用启动成功的ANAMMOX反应器进行潜能试验,结果表明,该反应器所能承受的最大进水NH_4~+-N和NO_2~--N质量浓度及COD均为300 mg/L,由此确定亚硝化反应器进水NH_4~+-N质量浓度约为600 mg/L,COD为400 mg/L左右。在该进水条件下,调控亚硝化反应器温度为30℃,DO质量浓度为2~3 mg/L,进水pH=7.8~8.3,经过39 d成功启动亚硝化。进一步调控DO质量浓度在0.5~1.0 mg/L,成功实现部分亚硝化,出水NO_2~--N/NH_4~+-N质量浓度比在0.90~1.27,并于第15 d与ANAMMOX反应器联立。串联工艺整体TN去除率为82.5%,且主要由ANAMMOX工艺承担。研究表明,该串联工艺基本实现了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液联合生物脱氮。  相似文献   

8.
废水厌氧处理工艺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厌氧工艺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介绍了厌氧反应器的第1代、第2代和第3代反应器的发展内容和过程.  相似文献   

9.
EGSB反应器的生物特性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GSB作为第3代厌氧反应器已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所熟知,并一致认为EGSB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反应器之一.但其运行及调试特性,影响反应器工作的因素等一直是困扰其工程化的瓶颈,着重综述了EGSB的工艺特性、影响反应器运行的参数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模拟废水再次启动因长期停止进水而生物活性被抑制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生物反应器,探讨反应器再启动特征及其处理含铊酸性废水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再启动效果很好,从硫酸盐去除率和碱度等指标可认为反应器在第47天完成了再启动过程。启动后的反应器对硫酸盐去除效果好,平均去除率达到94.76%;抗p H冲击性能强,反应过程可产生大量碱度,同时消耗较少的COD,可有效适应酸性废水中COD和碱度匮乏的特征;反应器对废水中铊的去除效果较好,最高去除率达到99.11%,平均去除率达到94.2%。再启动时间短及其对酸性废水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表明该反应器及其已培育菌群能较好地转场并应用于含铊酸性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反应器在有机废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在结合UASB和IC反应器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布水器进行均衡布水,引进固定化微生物填料防止反应器堵塞,改进三相分离器提高回流比,设置内循环回流管减少水头损失及布置多级取样口方便采样,设计可自动控制的厌氧/好氧一体化内循环回流式流化床反应器,并且采用PLC控制器控制进出水水量、水流上升速度、曝气量、进气时间及水力停留时间等参数,用于处理高氨氮有机废水.屠宰废水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为1 m3/d,水力停留时间为3h,pH值7.2,25℃的条件下,好氧微曝气使溶解氧为2 mg/L,厌氧好氧自动交替运行,水流上升速控制在约1.0 m/h,约40%的污水无动力回流处理,填料无堵塞,采样方便.经50d驯化后,出水CODcr、NH+4-N、油脂及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7%、63.6%、74.7%和84.7%,且每天能获得生物质气体约0.32 m,平均处理费用为0.15元/t,比传统处理工艺费用要低.这说明内循环回流式流化床反应器较传统反应器在高氨氮有机废水处理,特别是脱氮方面有较大提高,可用于高氨氮有机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采用SBR法处理高盐肝素钠生产废水,探讨了曝气时间、进水p H、温度等参数对COD和氨氮降解效果及污泥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曝气时间为10 h、进水p H为7.5、反应温度在26~29℃时,COD和氨氮去除率均能稳定在85%以上;对氨氮去除效果较差的反应器,适当添加K+、Ca2+、Mg2+可以取得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K+对Na+和NH4+双重毒性抑制的拮抗效应最明显;经参数优化后的SBR反应器对不同污泥负荷和盐度负荷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受到冲击后COD和氨氮去除率均能在2~3个运行周期内恢复至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基于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回灌不同浓度的硝化渗滤液,通过观察渗滤液水质变化和产气量,分析对新鲜垃圾稳定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盐负荷对新鲜垃圾稳定化进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无硝酸盐负荷时,垃圾填埋柱渗滤液COD和氨氮浓度更低。回灌的硝酸盐负荷会抑制甲烷的产生,当硝酸盐负荷为5,15,25,35,50 mg/(kg·d)时,均未检出甲烷产生。  相似文献   

14.
ABR+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高浓度有毒有机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ABR+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含苯酚的高COD有毒有机废水,实验研究了ABR反应器的抗毒性及对COD、苯酚和NH3-N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废水COD和苯酚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厌氧阶段;在苯酚质量浓度1 000 mg/L左右时,ABR反应器和常规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ABR反应器对苯酚的耐受浓度明显高于常规厌氧反应器;相比于常规厌氧反应器,ABR反应器推流式的特性实现了产酸和产甲烷优势菌群的分离,具有较高的COD、苯酚的去除率和较强的抗毒性;对NH3-N的去除,ABR反应器的强化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基于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回灌不同浓度的硝化渗滤液,通过观察渗滤液水质变化和产气量,分析对新鲜垃圾稳定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盐负荷对新鲜垃圾稳定化进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无硝酸盐负荷时,垃圾填埋柱渗滤液COD和氨氮浓度更低。回灌的硝酸盐负荷会抑制甲烷的产生,当硝酸盐负荷为5,15,25,35,50 mg/(kg·d)时,均未检出甲烷产生。  相似文献   

16.
在EGSB反应器中快速启动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总氮去除速率为0.931±0.006 kg/(m~3·d),总氮去除效率为90.5%±0.8%。培养得到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混合物,污泥平均粒径为307.5μm。高质量浓度的NO_2~-(143.25 mg/L)抑制厌氧氨氧化菌活性;N_2H_4可强化厌氧氨氧化,但高质量浓度的N_2H_4抑制厌氧氨氧化菌活性;短期添加丙酸盐(COD质量浓度0~400 mg/L)对厌氧氨氧化速率几乎无影响;厌氧氨氧化速率随Fe~(3+)浓度(0~1.2 mmol/L)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光气生产装置的危险性及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对光气、光气化生产工艺过程存在的危险性分析,笔者认为气相光气化工艺比液相光气化工艺危险性小,而固体光气化生产工艺与气、液相光气生产工艺相比,危险性更小。同时对国内外光气和光气化生产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指出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管道及设备缺陷、个体防护用品缺乏、设计缺陷及人为失误引起。采用固体光气替代光气参与各种有机合成,与液相或气相光气工艺相比具有安全、反应条件温和、易操作、工艺简便、反应计量准确等优点,因此,固体光气工艺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以匹配后续主体脱氮工艺为目的,采用UASB工艺进行高浓度养殖废水前期厌氧预处理.在前期试验及动力学分析基础上,利用带动量的自适应学习速率梯度下降算法,建立BPNN模型,预测系统温度、系统有机负荷、进水pH值、碱度、进水氨氮浓度、COD、SS 7个生态因子对UASB厌氧过程的影响.采用分割连接权值(PCW)和偏导数(PaD)两种方法定量化分析网络各层神经元的连接权值,从而明确了既定进水条件下,匹配后续脱氮工艺的UASB厌氧过程的主导因子依次为温度、碱度及系统有机负荷.最后采用遗传算法对已建立的BPNN模型寻优,确定了系统最优运行参数.结果表明,UASB系统最优运行参数为:系统反应温度55 ℃,进水pH值8.2,进水碱度值2 649 mg/L,有机负荷1.8 kgCOD/(m3·d),进水COD 7 000 mg/L,进水氨氮质量浓度844.3 mg/L,SS为2 983.9 mg/L.这表明高温、高COD进水、高pH值及高碱度、高SS进水、低有机负荷、低氨氮进水质量浓度有利于提高系统有机物去除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A2N-SBR短程硝化反硝化系统内亚硝化细菌和短程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驯化,以实际生活污水为试样,对A2N-SBR系统内N-SBR反应器和A2-SBR反应器的菌种分别进行培养驯化.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6 ~ 28℃,pH值为7.5~8.0,DO质量浓度为0.4~0.8 mg/L的条件下,经过38 d的连续运行,在N-SBR反应器内驯化出了亚硝化细菌,氨氮的去除率和亚硝化率分别达到97.0%和96.5%;在温度为25~26℃,pH值为7.0~8.0的条件下,采用先厌氧/好氧后厌氧/缺氧的运行方式,经过78 d的连续运行,在A2-SBR反应器内驯化出短程反硝化聚磷菌,COD和PO4-3-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2%和96.4%,NO;-N的质量浓度也由29.9 mg/L降为0.35mg/L.研究表明,通过控制适宜的环境条件,在A2N-SBR系统的N-SBR反应器和A2-SBR反应器内能够分别培养驯化出亚硝化细菌和短程反硝化聚磷菌.  相似文献   

20.
低温处理生活污水的复合厌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两相厌氧技术与复合厌氧工艺的发展,使得低温(低于20 ℃)厌氧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成为可能.设计了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和滤层反应器为主体,添加污泥回流装置的两相复合厌氧处理新工艺,在室温(16~18 ℃)下处理生活污水.该两相复合厌氧处理工艺大大缩短了常规两相厌氧工艺的启动时间.在启动40 d后即能使低浓度生活污水的CODCr降低70%以上,SS去除率也能达到75%左右.该工艺的后续处理,建议选用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