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CO2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生活对能源的需求或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逐渐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但已有的研究对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CO2排放的长期动态变化特征缺少较为深入的分析,并且在探讨CO2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时过于宽泛,没有深入探讨每个具体影响因素长期的动态变化规律.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2006》,研究了1991-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CO2排放的变化趋势,并且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定量研究了居民生活能源消费CO2排放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深入剖析了每个影响因素长期的动态变化规律.最后,提出了居民生活能源消费CO2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火电行业CO2排放特征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集了2007年中国火电行业的燃料消耗数据,利用<2006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提供的CO2缺省排放因子,估算了中国火电行业的CO2排放量,分析了火电行业的CO2排放特征.结果表明,煤电机组发电的CO2排放量最高,占火电行业CO2排放总量的93.2%,燃气、燃油机组发电的CO2排放量仅占6.8%.煤电机组构成中,亚临界机组发电的CO2排放量最高,其次为超临界机组,两者的CO2排放量占火电机组发电CO2排放总量的28.4%;超高压、高温高压和中温中压机组发电的CO2排放量共计占21.6%.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省、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山西省、河北省、浙江省、广东省、辽宁省、安徽省的火电行业CO2排放量占中国火电行业CO2排放总量的66.00%,这与火电机组的区域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提供的碳排放计量方法,计算了四川省1999-2008年能源消费的CO2排放量、CO2排放强度以及能源消费各部门的CO2排放量,并根据结果分析了影响CO2排放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999-2008年,四川省能源消费CO2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CO2排放量受能源消费...  相似文献   

4.
识别能源结构调整对CO2排放的定量影响可以为评估国家相关温室气体控制政策提供数理工具。首先基于中国的实际能源结构,对不同能源的标准煤CO2排放系数进行了测算和适用范围界定,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中国"十一五"期间能源结构调整对CO2排放的影响,指出了中国节能措施和能源结构调整措施对CO2排放影响的贡献率。通过对能源结构调整与CO2排放的敏感性定量测算,可知非化石能源替代煤炭具有最佳的CO2排放降低效益。在定量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源结构的降低CO2排放的针对性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EIO-LCA)模型构建了2007年广东省部门能源消费CO2排放矩阵,从生产及最终需求的角度分析了不同部门能源消费CO2排放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不论是从部门的生产视角,还是从最终需求视角看,广东省能源消费CO2排放都集中于第二产业,其中CO2直接排放量集中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而CO2隐含排放量最大部门为建筑业;从部门生产的CO2排放分析看,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单位产值CO2直接排放量(简称CO2直接排放强度)最高的部门,直接排放强度达4.98 t/万元;从部门最终需求的CO2排放分析看,该省能源消费CO2排放主要是由省外的需求引起,占排放总量的64.79%;不同最终需求对各部门的CO2隐含排放量的贡献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建筑业的CO2隐含排放主要由省内资本形成引起;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些部门的CO2隐含排放主要由省外需求引起;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属第三产业部门的CO2隐含排放则主要由省内消费需求引起.对于不同的部门,应当针对其CO2隐含排放的特点,制定相关的CO2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控制污染物排放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石燃料燃烧利用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毒害气体和CO2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危害,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相应的控制排放技术不断发展,其中生物质能利用由于其CO2零排放成为最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采用LCA方法,选择生物质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生物质热裂解发电、生物质与煤混烧发电3种方案与燃煤发电进行了对比,分析生物质利用过程减排温室气体CO2、毒性气体(SOX、NOX)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生产1 kW*h电能的生命周期中,3种生物质发电方案的CO2排放量远远小于燃煤发电,特别是生物质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和生物质热裂解发电两种方案减排CO2达到了87%~94%.由于生物质低硫和低氮特性,该两种方案中NOX和SOX的减排量也非常显著,即使是生物质与煤按1∶9(质量比)混燃都可以达到25.2%和8.9%的减排效果.综合而言,生物质能的利用,不论是气化、热解或者共燃都是减排CO2、NOX和SOX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城市污水污泥处置方式的温室气体排放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现在主流的城市污水污泥处置方法:填埋,焚烧,堆肥。用IPCC中推荐的方法和缺省值,对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的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和替代排放做了计算和分析。填埋过程计算排放的温室气体有CH4,焚烧过程计算排放的有温室气体CO2和N2O,堆肥过程计算的排放的有温室气体CO2和N2O,最终比较的结果都折算成CO2的排放。结果表明,污泥填埋、焚烧、堆肥所产生的CO2的净排放量分别为695.847 kg CO2/t、443.643 kg CO2/t、511.817 kgCO2/t。由于考虑了堆肥以后的有机肥利用,从减排以及污泥资源化的角度分析,得出堆肥是相对好的污泥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8.
从能源活动、工业生产、农业活动、林业活动和废弃物处置5个方面构建四川省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立足部门主体异质性和温室气体品种异质性双重视角科学研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并界定关键排放来源。结果表明:1)能源活动是温室气体排放首要贡献源,能源加工转换和终端能源消费是关键排放领域,区域电力交易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间接减缓排放强度。2)工业生产中,四川省作为水泥生产大省带动行业CO2排放占据主导;电炉钢产业示范性发展推动钢铁生产碳减排;资源回收利用导致玻璃生产CO2排放量较小;N2O排放来自硝酸生产的高温催化反应。3)农业活动中,动物肠道发酵CH4排放占据主导,粪便管理N2O排放较显著;水稻种植CH4排放受到规模效应和有机物投入的综合影响。4)林业活动中,森林碳汇对温室效应缓解效果显著,而2021年由于病虫害高发致使虫灾造成的碳库减少量陡增。5)废弃物处置温室气体排放贡献较小,且主要来源于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  相似文献   

9.
分析研究了温室气体 CO2 的排放现状、趋势及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产生的危害性 ,着重探讨了我国水泥工业 CO2的排放现状 ,并从材料学、热学和环境学等交叉学科入手研究了水泥工业温室气体 CO2 排放的控制技术 ,为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 CO2 引起的温室效应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为明晰怀来县能源消费二氧化碳(CO2)排放特征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措施,以怀来县2010—2019年间能源消费为对象,开展CO2排放清单研究。结果表明,怀来县能源消费已实现“碳达峰”,CO2排放总量呈波动上升-下降-保持平衡的变化趋势。单位GDP排放强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于2014年起下降速度首次超过GDP增速,并逐渐开始抵消GDP增长带来的碳排放增量。自2013年起,怀来县工业与农林牧渔业相继实现“碳达峰”,但交通运输部门与居民生活部门的CO2排放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充分结合怀来县能源消费CO2排放现状研究与发展方向后,提出了针对交通运输部门和居民生活部门这2个重点排放源的减排措施。本研究结果可为县域管理部门的能源消费低碳发展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火电行业的SO2排放量占重点工业企业SO2排放量的70%.随对电力能源的需求越大,广东省的SO2排放控制面临的压力就越大.介绍了广东省火电行业SO2排放和能源消耗情况的现状,重点分析了广东省火电行业SO2排放控制的政策、措施,针对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10年来硝酸工业快速发展,但该行业的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情况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和应有的重视,对环境已造成了严重污染.现行综合排放标准已无法对硝酸工业污染起到控制作用.分析了硝酸工业污染排放情况和国内外相关的排放标准,针对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该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思路,严格控制硝酸工业NOx 和总氮排放,并建议利用国际清洁发展机制对温室气体N2O实施减排控制.  相似文献   

13.
对具有代表性的美国俄勒冈州《能源设备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和加州《机动车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的立法进行简要评价,并就中国气候变化立法提出相关建议。《能源设备二氧化碳排放标准》是美国国内旨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的第1部立法,该标准与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相衔接,标准执行具有灵活性;《机动车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的制定注重消费者权益保障,以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要与现行污染物防治制度、能源制度相协调,并探索与碳排放交易制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六氯苯和多氯联苯是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C中要求采取减排控制措施的非故意产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尚没有关于它们在中国的排放清单方面的研究报道.参考日本环境省基于实测数据编制的排放因子,计算了以2008为基准年的中国主要排放源的非故意产生六氯苯和多氯联苯大气排放清单.结果表明,由主要行业产生的六氯苯年排放量为528 704 g,多氯联苯的年排放量为7 762 615 g.对于六氯苯,主要排放源依次为水泥行业(42.356%)、电炉炼钢(27.549%)、钢铁烧结过程(14.731%)和初级铜冶炼(7.774%);对于多氯联苯,水泥行业占了排放量的90%以上.上述排放源应当在制订其减排战略和行动计划时予以关注和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5.
对比分析5种常用制氢途径的全生命周期能耗、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当前氢气供给结构与能源结构,核算中国氢燃料电池重型车(HHDV)全生命周期能耗、温室气体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柴油重型车(DHDV)进行对比,分析推广HHDV对节能减排的作用和效果。结果显示,电网电电解水制氢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均为最高;可再生能源电电解水制氢的CO2及CH4排放最低,甲烷催化重整制氢能耗及N2O排放最低;HHDV全生命周期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分别为20.4 MJ/km、1 492.7 g/km,分别比DHDV高20.0%和41.5%,表明在当前氢气供给和能源结构条件下HHDV无法实现节能减碳效果;HHDV和DHDV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各有优劣,与污染物的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程璞  张慧  程滨 《环境工程学报》2014,8(3):1099-1105
人工湿地处理的生活污水含氮量或者有机物含量很高时,可能会造成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研究了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在人工合成的生活污水不同污染物进水C/N负荷条件下污水处理效果和温室气体(CO2和CH4)的排放量,利用现场测量和碳平衡模型估算分析了可以达到最佳污水净化效果和最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污染物进水C/N负荷条件。结果显示,在进水C/N负荷为C/N=6∶1~9∶1时可以得到最佳的污染物去除率。温室气体CH4排放量较CO2排放量可以忽略不计,而在进水C/N负荷为C/N=3∶1~6∶1时可以实现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综上所述,最优的进水C/N负荷确定为C/N=6∶1,此时人工湿地可以得到较高的污染物去除率而排放较少的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废弃物的产生量显著增长,而废弃物的处理过程也成为了产生温室气体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排放源。采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和《浙江省市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推荐的方法,估算了2005—2013年宁波市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主要针对固体废弃物填埋、焚烧和废水处理等过程估算排放总量和强度。结果表明,2005—2013年宁波市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13年比2005年增长了78%,其中,固体废弃物焚烧过程增幅最大,增长了7倍。至2013年,固体废弃物填埋过程仍是占比最大的排放源,其次是固体废弃物焚烧和工业废水处理过程,排放比例分别为40.12%(质量分数,下同)、26.00%、22.53%。最后,提出了减少宁波市废弃物处理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即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减少垃圾产生量、增加焚烧处理比例、加大垃圾填埋气回收和适度控制温室气体高排放行业的发展规模等。  相似文献   

18.
能源部门是CO2排放的主要来源,1990-2005年,电力和热力是能源部门CO2排放的主要排放源,其次是交通运输业.从200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非OECD国家主要地区的能源部门各排放源对人均CO2排放的贡献率的情况看,北美OECD地区是电力和热力人均CO2排放量最高的地区,其他各排放源不同程度地高出世界平均水平;整体上,非OECD国家主要地区的能源部门各排放源对人均CO2排放的贡献率差异较大,各地区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生活水平影响能源部门各排放源对人均CO2排放的贡献率.从2005年主要国家的能源部门各排放源对人均CO2排放的贡献率的情况看,除印度外,电力和热力是大多数国家能源部门的CO2主要排放源.中国的电力和热力对能源部门人均CO2排放的贡献率最大.各国对能源部门人均CO2排放的贡献率的次排放源情况相差较大,美国和欧盟(27)主要是交通运输业等服务型产业,中国主要是制造业和建筑业等第二产业,其他国家的次排放源分布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19.
F-T合成技术生产替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F-T合成柴油的特性,阐述了其作为清洁能源的优越性;利用生命周期清单分析方法,比较了以煤、生物质及天然气为原料采用F-T合成技术生产替代能源的工艺路线前提下,在提取生产、转化精炼、运输分配、最终用途燃烧、全部燃料链各阶段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提出了温室气体的减排对策。  相似文献   

20.
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升高与人类活动存在密切的联系.温室气体的历史排放主要是由发达国家产生的,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负有主要的责任.目前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履约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发达国家的排放量呈上升趋势,但一些发达国家的减排经验还是值得借鉴的.本文在总结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和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的可能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