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了解浠水县畜禽养殖的规模现状以及养殖粪污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况,探索出适合浠水县情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途径,对浠水县畜禽养殖行业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调查。结果表明:浠水县畜禽养殖基数大,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其中尤以蛋鸡的污染排放为主。针对浠水县的养殖污染现状水平,建议逐步推行清洁养殖,实现对养殖污染物的全过程控制和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2.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始终是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解养殖户畜禽废弃物的处理现状与行为特点,分析影响养殖户废弃物处理方式选择的主要原因,本文基于对山东省6市30县(区)养殖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UTAUT理论分析框架与无序多分类Logit模型,对养殖户畜禽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经济绩效期望、主观规范、养殖劳动人口、养殖数量对养殖户选择直接还田、堆肥发酵、沼气发酵以及鲜装出售4种方式处理畜禽废弃物均有显著影响。②家庭年收入正向影响养殖户选择直接还田的方式处理畜禽废弃物。③养殖户通过堆肥发酵方式处理畜禽废弃物受其知识储备、社会因素、养殖规模的正向影响以及性别与婚姻状况的负向影响。④利用沼气发酵方式处理畜禽废弃物受到养殖户年龄的负向影响以及养殖收入比例与环境便利性的正向影响。⑤对直接还田、堆肥发酵、沼气发酵、鲜装出售方式处理畜禽废弃物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主观规范、养殖规模、经济绩效期望与养殖劳动人口。据此,为促进养殖户畜禽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推动养殖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①强化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宣传推广,提升养殖户相关理解与认知水平。②制定合理的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补贴政策,增加政策的针对性与有效激励性。③加强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技术研究与积极推广,提高讲座或培训内容的实用性。④完善畜禽粪污治理的有关政策与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与政策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速水-拉坦诱致性变迁理论,本文构建融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技术和相关实践发展于一体的分析框架,探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践的演进阶段以及相关技术发展和相关政策演变的规律,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畜禽养殖在农村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劳动、生态资源等投入要素以及养殖废弃物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从而诱致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变迁。相关技术变迁的主要特征为:以沼气为纽带,走递进式的发展路径。随着相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践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以传统厩肥处理方式为绝对主导的阶段、沼气发酵利用和厩肥处理并行阶段、以沼气利用方式为主导的阶段、沼气发酵技术完善以及处理方式多元化的阶段。从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政策的演变看,在要素价格变化、相关技术和实践的推动下,经历政策匮乏期、政策奠基期和政策发展期3个阶段,相关政策体系逐渐完善,可执行性逐渐增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践的调控更加规范,同时也逐渐接近保护环境、实现生态正义的目标。不过,目前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践还存在着技术发展面临产业化困境、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应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予以完善: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行相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协调相关政策,健全政府各部门间的沟通机制,完善相关行业标准;明确不同主体的责任,特别重视发挥养殖主体的作用,促使相关各方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部某市小规模畜禽养殖污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中部某农业大市小规模畜禽养殖污染及治理现状,总结和借鉴其养殖污染防治经验,探索我国小规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可行道路,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重点了解该市小规模畜禽养殖场的养殖规模、养殖模式、粪便处理方式等基本情况。结果表明:该市小规模畜禽养殖基数庞大,年排放COD和氨氮总量分别可达71 784.55t和6 591.75t,且养殖场普遍存在选址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建议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科学规划种养业布局和规模,大力推行生态种养结合模式、零排放养殖技术、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逐步实现清洁养殖。  相似文献   

5.
生态补偿是激励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实现畜禽养殖经济与生态双收效益的有力政策途径。为深入了解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补偿意愿及其意愿受偿水平,本研究基于山东省6市30县(区)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整合性技术接受与使用(UTAUT)模型为理论分析框架,结合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与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72. 4%的养殖户愿意接受政府补偿进行畜禽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其意愿补偿水平为98. 02元/月·户;②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养殖类型、养殖规模、经济绩效期望、社会绩效期望、知识储备、公共关系、技术便利性是影响养殖户补偿意愿的关键因素;③性别、年龄、家庭年收入、社会绩效期望、主观规范与公共关系显著影响养殖户的意愿补偿水平。基于此,为促进畜禽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本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①加大对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知识普及与技术宣传;②重视对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补偿政策的优化完善与推广落实;③强化对养殖户畜禽废弃物处理的政府管制与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6.
客观阐述了当前农业源污染减排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居于农业源污染的首位,农业源减排需从畜禽养殖减排入手,综述畜禽养殖业污染的危害及污染现状,从法律法规、养殖方式、养殖业主的环保意识、地方政府管理、粪便资源化利用以及污染防治等方面分析畜禽养殖污染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对策。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城郊畜禽粪便的污染负荷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02,自引:0,他引:102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区内地表水环境迅速趋于恶化。研究发现,畜禽粪便流失污染地表水的现象已成为本区郊县(区)最大的有机污染源和最引入注目的非点源污染问题之一。以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苏锡常、杭嘉湖和宁绍地区为例,结合当地畜禽饲养量,采用各类畜禽的粪便及其污染物的排泄系数,估算了畜禽粪便的污染负荷当量。从现行的政策法规、饲养基地的布局和利用情况等方面分析了近年来本区畜禽污染严重的原因。提出要加强畜禽粪便的综合治理力度,制订畜牧业污染防治法,完善和配套畜禽粪便的综合治理设施,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和生态化,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清洁生产、达标排放的长江三角洲畜牧业生产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地区畜禽承载力评估与预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估长江中下游地区畜禽养殖的环境风险和承载潜力,以《畜禽养殖业产污系数与排污系数手册》和《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中的相关参数为基础,采用2016年的统计数据,测算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畜禽粪便总量、耕地畜禽粪污氮磷负荷和耕地畜禽养殖环境容量。结果表明:(1)201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畜禽粪便总量为44 784.09万t,单位耕地畜禽粪污氮、磷负荷分别为71.18、12.71 kg/hm2,畜禽养殖环境容量76 561.60万头猪当量(N)、106 208.50万头猪当量(P),环境风险指数为0.68(N)、0.84(P),养殖风险中等,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增量规模分别为实际养殖总量的47%(N)、19%(P);(2)分省域来看,畜禽粪便资源丰富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和上海;耕地氮负荷由大到小依次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和浙江;耕地磷负荷由大到小依次为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上海和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和湖南畜禽养殖环境风险中等,具有发展潜力,可适当增加养殖数量;江西畜禽养殖环境风险较严重,不具有发展潜力,需要进行总量控制;(3)分市域来看,约59%的市畜禽养殖环境风险中等,约28%的市畜禽养殖环境风险较严重,约10%的市畜禽养殖环境风险较小,仅3%的市畜禽养殖环境风险严重。需按照重点调控区、约束发展区、适度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重点发展区进行优化,并根据区域种植业结构进行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9.
由于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我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中的管理问题比技术问题更加突出,选择适宜的组织管理模式尤其重要。融合了效果分析、效率评价和适应性分析,尝试构建一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管理模式综合评价框架,并选择太湖流域4个不同类型的典型案例进行方法例证。研究表明,传统的养殖企业主导型管理模式应用于小型、分散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时面临着经济效率低、适应性差难题;农村废弃物处理中心、种植企业和有机肥企业的参与可以改善小型、分散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率;综合考虑效果、效率与适应性,种植企业、有机肥企业主导型模式的适宜推广范围更广。应根据不同地区种植-养殖产业关系、污染治理需求、经济发展水平与政府投入能力等,灵活组合应用不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草食畜牧业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发展的重点,伴随饲养比重的增加,畜禽粪便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为避免面源污染,维护良好的农业农村环境,提升我国生物质能源利用潜能,本文以牛羊粪便资源化利用为研究对象,选取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和全国作为研究区域,对牛羊粪便资源化利用作出梳理,分别对作为农家肥(肥料化利用)和沼气资源加以利用的潜能作出测算。以农业部发布的养殖业产排污系数和相关养分含量系数为基础,将我国2013年牛、羊粪便的COD折算成相应的折标煤,将TN(氮)和TP(磷)折算成尿素、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等常用肥料,对牛羊粪便资源化利用作了初步评估。2013年牛羊粪便可产生氮5 143 400 t,折合尿素11 181 300 t;产生磷733 600 t,折合过磷酸钙12 018 300 t。全国牛类粪便COD排放量为118 183 200 t(奶牛30 310 700 t,肉牛65 912 000 t),羊粪便COD排放量为48 800 t,牛羊粪便共可产生沼气资源53 713 900 m3,约38 351 700 kg标准煤。同时,以甘肃省临夏县作为对象,结合调研数据,得出2013年临夏县牛羊粪便COD产生量合计约48 145 269.74 kg,折算出沼气标煤当量为28 176.82 t;含氮量为2 557.18 t,含磷量为256.40 t,折算成化肥相当于5 559.09 t尿素和4 200.48 t过磷酸钙,或者1 050.12 t磷酸二铵和5.19 t尿素。因此,牛羊粪便资源化利用可以产生节本、增效、环保的叠加作用。政府要加大技术指导和财政扶持力度,尤其在贫困地区,要以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推动当地脱贫进程,同时提升土壤质量,提高农产品产地安全保障。考虑到散户比例较大,尤其在西部地区,建议尽快建立政府引导、合作社带动的牛羊粪便收集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由烟台市牟平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的“城市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与市场化运行机制研究与示范”课题 ,日前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该课题将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持下 ,通过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及设备进行优化组合 ,探索试验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最佳技术方案 ,研究探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机制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机制 ,建设示范处理厂和建立污水资源化利用机制 ,为全国城市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提供示范。牟平区又一课题被列为“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烟台市牟…  相似文献   

12.
结合农村生活垃圾的特点和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本文介绍了"分拣—堆沤处理+肥料化利用"和"压滤—填埋处理+能源化利用"两种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利用模式,及各自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废水资源化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 ,废水经适当处理可作为资源加以利用 ,废水资源化对缓解水危机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很重要的意义。基于此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废水资源化的现状 ,结合实例分析了废水资源化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循环农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持近年来,各地推动发展循环农业,本着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积极探索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洁净化、产业链条生态化的农业发展之路,循环农业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当前,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问题。有资料显示:我国灌溉水的利用率仅为45%左右;我国每年产生的6亿t作物秸秆、45亿t畜禽粪便80%以上未经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量超过1.2亿t;大量农村生活污水基本没有处理直接排放。如何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在推进社会主义新…  相似文献   

15.
以长江中下游城市群为例,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定量识别了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氮素流动过程及特征,评估和比较了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以及生活消费过程造成的环境氮负荷。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长江中下游城市群社会经济系统的氮素输入总量为993.56×104t,氮素输出总量为732.84×104t,工业固氮、饲料进口和能源消费是新增氮素的主要来源,环境排放是最大的氮输出方式。2011年整个系统向周围环境排放的氮总量为760.99×104t,其中向大气、耕地和水体排放的比例分别占47.24%、19.42%和18.60%,6个子系统的环境氮排放贡献排序依次为农业种植(43.83%)工业生产(16.59%)城市生活(16.14%)畜禽养殖(13.96%)水产养殖(6.08%)农村生活(3.40%)。目前,农田施肥过度浪费、畜禽养殖与农业种植脱节且废物处理率低、工业行业高耗能高污染以及机动车大量排放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城市群环境氮负荷的主要原因。今后,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以及大量农业活动中,农业种植子系统重点应减少肥料使用量和优化用肥结构,尤其是大幅减少化肥投入;畜禽养殖子系统应适当增加规模化养殖废物还田比例,提高废物资源化和综合利用水平,统筹安排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工业生产子系统应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调整和优化工业能源结构,严格执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环境准入;生活消费子系统应在加强生活污染治理、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同时,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运用广义马姆奎斯特指数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结合的方法,将畜禽粪污排放作为一种无法避免的投入纳入考虑,对1997~2011年中国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表明:1中国畜牧业增长是依靠要素投入增加来扩张的外延式增长,要素之间的整合协调并不充分;2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低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随着畜牧业污染情况的加重两者间差距在逐渐扩大;3中国畜牧业总体处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产值增长由技术进步支撑,但生产效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4受到资源和空间、生态环境以及政府规划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六大区域的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差异较大,其中东北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最为协调,而西北地区最为落后。  相似文献   

17.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原本为燃料和肥料的农业废弃物的利用越来越少,农业废弃物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多样。大量农业废弃物累积,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污染并威胁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因此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将其加工转化对合理利用农业生产和生活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成为了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面临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综合多样新型利用农业废弃物的应用进展情况,对其资源化利用进行总结分为5个方向:即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质化及工业原料化,并进行分析究竟采用何种利用方式,应根据具体条件因地适宜的综合选择,使技术上向机械化、无害化、资源化、高效化、综合化发展,产品上向廉价化、商品化、高质化、多样化和多功能化靠拢。物尽其用、变废为宝、高效利用废弃物达到消除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泥石流滩地是山区宝贵的土地资源,其农业资源化开发与利用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以蒋家沟流域为例,在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泥石流滩地农业资源化的原则和依据,建立了人畜 土地载荷平衡模型,分析了滩地开发利用的依据、效益和途径,并探讨了泥石流滩地未来农业资源化的思路和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 建立的人畜 土地载荷平衡模型反映了流域生态环境特征,能有效评价滩地开发利用的生态效益;(2)流域滩地农业资源化每年可产生5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除满足全流域6 418人的粮食需求外,还可提供338 t商品粮,是促进当地脱贫致富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3)泥石流滩地既是宝贵的土地资源又是灾害的场所,其开发与利用可有效缓解山区人地矛盾,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需要在加强灾害防治和防灾减灾意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农业资源化开发.  相似文献   

19.
桑叶营养成分全面、含量丰富,适于多种畜禽种类养殖饲用;桑作畜禽饲料不仅拓宽饲料来源,缓解人畜争粮矛盾,而且弥补常规饲草夏季缺少青绿饲料之不足。桑叶中含有多种天然活性物质,可提高畜禽抗逆力,改善畜禽产品风味品质。开发桑叶饲料,除直接利用养蚕剩余桑叶和蚕沙外,应培育专用饲料桑品种。饲料桑采用草本化栽培,优质、高产、高效,一年种植多年受益。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碳减排潜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有机废弃物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其资源化利用不但能解决自身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而且对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和城市生活垃圾等作为典型的有机废弃物,使用IPCC及CDM EB推荐方法学,结合文献及统计数据,估算了2003-2008年福建省有机废弃物资源量,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式估算其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2003-2008年福建省有机废弃物资源量年平均3 875.56×104t,其中农作物秸秆704.06×104t,禽畜粪便2 846.06×104t,城市生活垃圾325.45×104t;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碳减排潜力年平均140.18×104tCO2e,其中农作物秸秆贡献36.69%,禽畜粪便贡献43.23%,城市生活垃圾贡献20.07%。为便于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碳减排潜力的实现,福建省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快发展规模化养殖或建设户用沼气池;避免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并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加快垃圾处理从卫生填埋向焚烧发电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