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00年12月1日 7时54分上班时间四川某电信局电力值班室接班人小历到达值班室时上一班值班员已经离开岗位小历发现电力室浮充供电整流器没有电流输出电源故障红灯和低压告警红灯在闪亮还发现程控交换机告警部分电话已经不能使用。他立即通知技术管理人员到现场处理事故技术员在处理事故时又发现整流器交流接触器处在跳闸状态对程控交换机告警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发现程控交换机停止工作的原因是直流48V供电电源的实际电压低于程控交换机  相似文献   

2.
根据事故统计资料分析,绝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于员工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对事故进行处理时往往发现企业有规章制度,但操作人员了解不够,认识不足,因此执行不力.规章制度的要求与现场执行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使规章制度在现场得到有效执行,这是决定安全生产效果的关键. "目视管理"正是提高执行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正>做安全,预防事故,要从分析事故原因开始,分析已经发生的事故,并找到其中的原因和规律。于是有人就会说,事故发生后才发现事故原因,这不是"事后诸葛亮"吗?其实,预防事故的方法就是把以往事故中发现的原因及其规律用于之后的事故预防工作。这样,安全科学家就变  相似文献   

4.
游仁敏 《安全与健康》2002,(8):44-45,48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确保安全生产,是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电力企业即是生产性工业企业,又具有公用事业性质的商业和服务性行业,电力安全事关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毛泽东同志早在50年代就指出:"电力事故是国民经济一大灾害",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有一个新的更高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工矿企业的因工伤亡事故有90%左右发生在班组.笔者统计分析某钢铁集团公司1990~1998年所发生的轻伤事故发现,有94.3%的事故发生在班组中,绝大多数是从事岗位作业时发生的事故.班组安全工作的好坏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因此,要完成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应把预防班组事故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隐患结恶果     
一、事故经过:1998年1月21日13时,首都某钢铁公司铁矿厂铁矿球团车间管工班班长张某,派本班管工李某、曹某、焊工郝某等三人,前往配料间3层2#皮带值班室处理暖气漏气问题。行前,张要求营在作业前将位于钳工班门外的蒸气截门关闭。李带领曹、郝二人前往配料间处理故障。到配料间后,曹即离开李、郝二人。李与郝做好难备工作后,到达作业地点见暖气管没蒸气,遂开始焊结2#皮带值班室的暖气裂缝,故障处理完毕。李通知锅炉房送气检查无漏气现象后,便去找曹,准备收工。李走到配料间厂房一层东北角时,发现营俯卧在地面,面部出血,遂通…  相似文献   

7.
统计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安全统计是电力企业搞好安全管理的基础和保障.长期以来,电业生产事故统计分析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科学的统计分析体系,成为总结事故教训、研究事故规律、有针对性地制订反事故措施的重要依据,也是落实"四不放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已经2011年6月15日国务院第159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条例明确,根据电力安全事故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或者影响电力(热力)正常供应的程度,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相似文献   

9.
正舆情9月1日17时40分许,福建仙游盖尾镇一辆"乡村客运"车辆在杉尾村杉尾桥坠落,掉在溪岸边,事故造成2人死亡,其他人员不同程度受伤。通过此起校车事故,再次审视2013—2017年校车事故规律及特征,进行监测分析,发现校车事故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天气因素以及意外因素均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其中人为因素占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
因为天气灾害或者机械故障等因素引发事故,对于飞机乘客来说,是不可预测的,但是,遵循"十项注意"则可以减少遇到"不可预测事故"的几率,或者在遇到"不可预测事故"时能够及时逃生,化险为夷.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力生产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模式和方法已不能满足和适应当前电力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主管部门转变为企业,电力安全主管部门失去了原有的政府职能,电力安全管理中安全监察职责也随之改变;随着厂网分开及电力企业资产形式的多样化,安全管理的要求和内容发生了变化;电网建设和电源建设的加快,使电力供需矛盾发生了变化,社会生活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生产事故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事故处理向法制化方向发展等。所有这一切,客观上都要求我们必  相似文献   

12.
<正>6月1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公布了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关于《晋济高速公路山西晋城段岩后隧道"3·1"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调查报告》。调查组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工作,终于使事故真相大白于天下,事故路段的相关隐患得到了整改,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虽然事故调查工作已经结束,但事故中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以及这些细节留给人们  相似文献   

13.
王放 《安全》2001,22(4):20-22
将电缆直接埋设在地下,不需要复杂的结构设施,由于施工较简单、经济,而泥土散热性也较好,对城市美化也有利,因而被广泛应用.但是我们也时常发现一些单位电缆沟缺盖板,电缆排列不规范,电缆长期浸泡在水里等现象.由于电缆在敷设时没有按规定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因而同时埋下的不安全隐患在生活中时有发生.下面就我所一起电力爆炸事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5月2日,在浙江杭州,一辆轿车在行驶中翻车,无人员伤亡。交警调查后表示"证照齐全、未发现酒驾嫌疑、无证据表明事故车辆超速"。而这起按简易程序处理的单方交通事故却引起了持续关注,因为事件主人公是5年前轰动一时的杭州一"飙车案"肇事者胡斌。2009年5月7日,其在杭州市一路段飙车时撞死过斑马线的行人,因交通肇事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并被警方吊销驾照。  相似文献   

15.
《安全与健康》2010,(8):39-41
交通标线 小朋友,你看见路上用漆划的各种各样颜色线条吗?这就是"交通标线".道路中间长长的黄色或白色直线,叫"车道中心线".它是用来分隔来往车辆,使它们互不干扰.中心线两侧的白色虚线,叫"车道分界线",它规定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行驶.非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在路口四周有一根白线是"停止线".红灯亮时,各种车辆应该停在这条线内.马路上用白色平等线像斑马纹那样的线条组成的长廊就是"人行横道线".行人在这里过马路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一下我们日常发生的安全事故,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事故都是发生在不该发生事故的时段和部位.如:交通事故没有发生在危险路段,而是发生在危险路段被渡过之后的平直路段上,施工安全事故不是发生在施工危险期、高峰期,而是发生在施工收尾期,等等.这实际上是一种"安全疲劳症"在作怪.  相似文献   

17.
小心≠安全     
在分析安全事故时,我们常常会听到事故责任者十分惋惜地说:我十分小心,尽到责任了.是什么原因最终导致事故发生了呢?笔者认为,是事故责任者没有完全掌握本工种的操作技能和缺乏安全防护知识,也就是说"小心≠安全".  相似文献   

18.
北京电力系统应急指挥中心接到"发生大面积停电突发事故"的紧急报告.警笛声声、黄灯闪烁,一辆辆电力抢险车急速驶向事故现抄…这是不久前北京举行电力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演习现场的情景.  相似文献   

19.
赵莲清 《安全》2001,22(6):3-5
电力的广泛应用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生产和生活的面貌.我国电力工业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虽然还有较大差距,但年人均用电量已经突破了1000kWh.了解我国用电安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新形势下触电事故的规律,研究传统的防触电技术措施在新形势下的应用,研究和推广用电安全新技术,对于提高我国的用电安全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行为安全     
<正>美国著名的安全管理学者海因里希曾经调查了美国的约7.5万起工业伤害事故,发现其中98%的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而在这些可预防的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到88%,因此,他认为绝大部分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