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环保》2004,25(5):6-6
本刊讯(本刊通讯员王运鹏)河北海事局于2004年9月中旬成功举办了“船舶溢油应急反应指挥人员培训班”。河北辖区各相关港航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负责事故应急协调指挥的指挥官参加了培训班。培训主要对《秦皇岛海域溢油应急计划》、溢油清除处理技术、国内外重大溢油事故案例、溢油事故的索赔等内  相似文献   

2.
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初步给出了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的总体框架,并介绍了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溢油信息收集子系统、溢油模拟子系统、环境与资源信息数据库、溢油应急指挥中心、溢油应急处理子系统。该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具有功能综合、结合GIS和RS、决策支持等特点,可为建立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1987年4月在美国召开的《第十届溢油防治会议》中交流的溢油应急新技术,包括:溢油应急体系与计划、溢油事故监视与报警、溢油清除决策、溢油应急治理、溢油损害估算与索赔,溢油应急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由“大庆50”溢油事故论宁波港溢油应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燕品 《交通环保》2000,21(4):32-35
以介绍1999年10地宁波港发生的“大庆50”轮碰撞溢油事故及油污清除行动为基础,分析了宁波港溢油应争反应能力及存在的问题。意图通过溢油应刀事件的实践分析、讨论和总结,达到完善了宁波港溢油应急反应体系、提高宁波港溢油应急反应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X55 9602254中国防止船舶污染海洋概况和溢油应急反应的战略设想/劳辉(交通部安全监督局)//交通环保/交通部水运环保科技信息网一1995,(6)一5~10环信X一95 介绍了中国防止船舶污染海洋概况,包括船舶防污立法情况;中国加入有关国际海洋防污公约情况;中国现有的立法和加入的国际海洋防污公约对船舶防污作出的明确规定;船舶重大油污事故及处理情况;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监督管理情况,港口溢油应急计划情况。叙述了中国海上溢油应急反应的战略设想,包括海运溢油应急反应立法问题,协调和监督管理间题,有关部门职责问题,清除油污组织、油污灾害基金和…  相似文献   

6.
评价溢油处理体系,主要看其方案是否恰当和能否付诸实施,并且取得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体系作保证。 美国、英国,瑞典、日本等国早在70年代就逐步完善了统一在有关法规下的溢油处理体系。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的抗溢油处理体系。加拿大的海洋溢油处理机构 加拿大的溢油应急计划由加拿大环境保护部及环境控制处制定。加拿大环保部应急指挥部成立于1970年,于1979年演变为海洋渔业部及环境部。环境应急部就北海溢油事故,请有关专家制定了北海溢油应急计划(AMOP),它包括:(1)溢油回收和容器系统,(2)分散油装置及战略系统;(3)燃烧、焚化系统;(4)遥控装置;(5)沿岸清除计划;(6)溢油去向,迁移及溢油的物理、化学影响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7.
溢油应急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目前溢油应急反应计划中尚未建立和完善的某些内容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溢油应急反应和机构设立原则,建立了环境敏感度评价模型,并给出油舱破损溢油量理论计算方法及溢油清除能力评估方法,最后列出应急反应决策框图。  相似文献   

8.
美国建立抗溢油应急高技术系统1989年3月24日,美国阿拉斯加维廉王子湾发生因油轮触礁而引起的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溢油事故后,由于应急反应迟缓.决策失误和天气恶劣,以致贻误战机,造成一场严重的环境灾难。这次沉痛的教训使美国意识到.现有的抗溢油应急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IMO海上环保会新版《防油污手册》的第11部分。它总结了近年来世界上26起重大油污事故中油污清除费用的平均水平以及从组织、设备、人员和后勤保障方面所必须考虑的要素。我国在这方面尚缺乏经验,本文可供处理重大油污事故和对外索赔参考。 1 绪言 1.1 处理溢油事故所需费用分为两大类:清除费用和损害赔偿费用。通常,最初的抗溢油活动是以试图预防或减少损害为目的的。  相似文献   

10.
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给出了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的总体框架,并分析了系统的构成及其主要功能,为建立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劳辉 《交通环保》1995,16(6):5-10
本文比较全介绍了中国防止船舶污染海洋概况,包括国家立法,已加入海洋防污公、船舶防污管理、重大油污事故及处理和港口溢油应急计划情况等。叙述了中国海上溢油应急反应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12.
"APELL计划"及其在长江南京段溢油事故应急处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南京段的溢油事故具有形式多样、爆发突然、危害性大、处理处置艰巨、影响长期等特点,根据"APELL计划"宗旨及其在世界和我国实施的效果,借鉴国内外溢油事故应急处置经验,建立了长江南京段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置计划,为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减轻事故危害和损失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专家系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专家系统作为海上船舶溢油事故控制中心的指挥决策保证系统和技术咨询系统,是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的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该专家系统的功能集成、辅助决策、卫生遥感监测、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等特点以及自动报警、通讯联络、数值预测、处理方案、污染预警、污染损害评价、索赔与赔偿等主要功能和系统的总体构成。  相似文献   

14.
从炼油厂酸渣提取甲烷气体的失败实验可能有助于清除溢油和油井事故的油污.美国巴台尔研究所实验室找到一种快速而简便的处理美国炼油业产生的72万吨有毒石油渣的方法.该法能将油渣分解成油、水和固态物质.该实验室认为此法也可用于清除溢油和处理油井废料.  相似文献   

15.
探索海上溢油应急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的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进  刘碧春 《交通环保》2003,24(Z1):88-91
通过对舟山水域现状和溢油事故概况的分析,阐述了溢油应急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国内溢油应急反应机制的薄弱环节,结合船舶防污染工作实际,就因地制宜,整合社会力量,探索海上溢油应急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新机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在溢油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有效的应急管理措施,降低事故危害,利用IWIND-LR模型对我国西部某河流进行了突发性溢油事故模拟,通过设定不同的流量情景,对比分析了各种条件下的油膜迁移规律。结果表明:所建的预测模型能够对泄漏油品在河流中的迁移路径进行快速的模拟和预测;在分析油膜到达各拦截点所用时间的基础上,明确了各拦截点在应急抢险中的作用,并提出应急处理处置中围油栏布设与溢油回收技术。该研究可为河段突发管线溢油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国家重大溢油事故的应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ens.  DS 乐伟 《交通环保》1995,16(1):36-40
国家重大溢油事故(SONS)的应急系统需要一个扩大的机构以支持地方应急机构。为应付这种罕见的灾难性溢油事故,美国海岸警德队制定了国家重大溢油事故应急议定书。由海岸警备队的一位将官承担国家意外事故指挥官(NIC)和联邦现场协调员(OSC)并由国宝事故特遣部队(NITF)给予支持。国家事故特遣部队(NITF)的主要任务是制定一个国家应急战略、获取应急物资并有效地进行部署和参与与许多周边国家的合作。统一  相似文献   

18.
溢油回收能力、临时储存能力和转运能力是溢油应急反应中的三个重要因素,我国现有标准规范仅对三者分别提出了定量或定性要求。本文结合我国现有溢油应急船舶装备的性能和历史事故经验,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应急效率角度分析了三者的关系,提出了三者之间的定量数值模型,对我国水上溢油应急能力的提高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珠江口区域海上溢油应急预报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对《珠江口区域溢油应急计划》提供决策技术支持,针对珠江口海域的环境特点研究开发了“珠江口区域海上溢油应急预报信息系统”,综合有潮流快速预报模型、、三维溢油行为模型、溢油风化模型、溢油应急反应模型、以及电子海图、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等关键技术,数据库等关键技术,不但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模拟并可视化显示海上溢油的漂移扩散和性质变化过程,还可以同时显示环境敏感区和应急人.员设备分布等相关信息。经实际溢油案例应用表明,系统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符合较好,可有效地提高海上溢油污染事故的应急反应效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世界及我国发生多次海上溢油事故,在处理海上溢油事故过程中,学习、总结、积累了一定的海上溢油应急处置技术和经验。但是对海上冰区溢油应急处置研究较少,而我国北方海域在冰区发生溢油事故的风险较高。冰区溢油的扩散与漂移和一般海上溢油有着众多不同之处,从而影响溢油的有效围控与回收。冰区溢油处于海面上的原油受水温的影响多为固态,扩散较为缓慢。溢油的漂移与冰区的特征有着重要关系。在浮冰区域,溢油会随浮冰一起漂移而不会与浮冰区域相分离,在大面积块状厚冰区域,溢油进入冰层下部后,扩散与漂移较为复杂,不利于溢油的围控与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