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天的幼儿科技教育关注的重点不再是教会幼儿获得科学知识技能,而是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猜想、提问、探索问题的可能答案,以建构他们自己的结论。要创设适宜的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应用智慧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操作中探究科学,综合训练幼儿的多种能力。让科技教育回归生活,在生活中感悟科学,在实践中学习技术,在思考中解决问题,从而使幼儿成为一个习惯思考、勇于面对问题和善于解决问题的现代的人、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2.
区域活动以它特有的功能深受幼儿的喜爱,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多种领域的学习区域,并提供活动材料,幼儿通过自身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的任务是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调整,以提高幼儿游戏的质量,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设计意图进入中班后,幼儿表现出更乐于交朋友的意愿。但是,由于独生子女的成长背景,他们在交往时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故事《梨子小提琴》让幼儿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体会给人带来快乐的愉悦,引导幼儿去思考"怎样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这个问题。由此,我选择了该故事开展本次语言活动。这是一篇以"音乐"为主线的童话,内容简单有趣,意境柔和宁静,篇幅短小、容易记忆,尤其  相似文献   

4.
<正>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将一些数学的知识概念通过"区域"这个平台隐含在幼儿的活动之中,通过让幼儿主动操作、积极思考、探索发现,获得一定的感性知识和经验,从而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教师也从"教"孩子学数学变成让孩子"玩"数学,使他们从入园之初就与数学交上了朋友,体验到与数学交朋友的快乐和有趣。一、创设与幼儿数学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活动区域内容1.内容要有趣味性小班幼儿的数学学习是一种准备性的学习,这是他们初步接  相似文献   

5.
3~6岁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学习的核心课程是语言。全面的语言教育内容指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既要引导他们学习口头语言,也要引导他们学习书面语言;既要让幼儿理解和运用日常交往语言,也要学习文学语言。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特殊的认知规律,特殊的语言学习规律和汉字的特点,进行了园本课程———识字教学,也就是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语言教育。  相似文献   

6.
<正>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教师的提问设计多数为自己完成活动中知识、能力目标服务,缺少对幼儿年龄特点、认知经验、情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教师急于引领幼儿进入自己的思路,往往忽视并限制了幼儿本身的思维发展。那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对公平有了一定的认识,嘴里常常喊出"这样不公平"之类的话。但由于独生子女的成长背景,他们在行动上往往出现"自我为中心"的"抢先"表现,对"怎样做才公平"等方面的思考并不多,但对比赛充满兴趣,尤其是对"比赛中的公平"和"比赛的输赢"比较在乎。这一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教育公平的实现,固然需要一线教师付出更多的爱心和努力,但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初步了解公平的含义,尝试建立并遵守一些能体现公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一种主要由教师发起和引导的多元对话与多维交往活动。维系这种对话与交往活动的根本要素是"问题"。以2011年江西省"赣教杯"中学化学教师优质课比赛教学录像中的教师提问为研究对象,分析目前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提问有效性方面存在的一些优点和不足,以便引起高中一线教师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视,努力提高课堂提问质量,让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9.
<正>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当前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提问频繁且显得随意,常常出现"满堂问"的现象。如何改善课堂提问的策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思考。一、预设与生成,有效提问真实的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大的生成性。要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教师就要学会捕捉课堂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或有价值问题的诱因进行点拨提问,加以重锤敲击,从而激起共鸣、碰撞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时间与空间,等待提问  相似文献   

10.
集合比较是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数数是幼儿进行集合比较时最为有效的方式。教师要充分认识幼儿运用数数进行集合比较的过程和特点,并在数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支持策略,通过问题情境中的及时提示、合适的材料投放、准确的提问引导,促进幼儿自觉运用数数进行集合比较。  相似文献   

11.
幼儿游戏是愉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是教师与幼儿教与玩的互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利用游戏教育幼儿,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而在游戏中,幼儿总会出现"偏区"的现象。教师根据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偏区"现象的特征,自主地寻求相宜的对策,如注意游戏材料的自由度,促进各活动区域有机结合,让自主性游戏与主题活动相融合,让幼儿切切实实地玩好每个活动区,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幼儿期是发展幼儿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幼儿从伴随阅读过渡到独立阅读,从爱阅读到会阅读,从而让幼儿学会自主阅读,是教师们应努力思考和追求的。因此,我园以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为目标,创设浓厚的书香氛围和宽松适宜的阅读大环境,引导幼儿与图画书进行积极的互动。这样就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和阅读拓展活动中引发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了自主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当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课堂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能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使用提问,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但走进课堂,我们确实不难发现这种现象:有的提问过浅,学生随口而出,看似热闹,  相似文献   

14.
课程教学资源的积极开发与有效利用,是丰富课堂教学的途径之一。教师可结合自身的教学案例及经典课堂评比活动,从课堂导入、课堂提问、活动衔接及课堂拓展四个方面对"我"的概念设计及运用进行思考,并在口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巧妙使用"我"的概念,以"我"为媒介,促成师生及生生间更流畅的交流方式,实现更为有效的口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5.
以大班数学活动"生日会"为例,以一课三研活动为基本模式,通过对这一活动的名称、目标、过程的三次设计、两次改进的比较与解读,重点观察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动态表现,探讨在一个动态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有效回应幼儿生成的问题,进而推进教学,完成目标。  相似文献   

16.
郑莉 《环境导报》2003,(14):49-49
在科学集体活动中提供幼儿自主观察操作的材料以往的科学活动往往由老师讲解、示范,幼儿则是被动的听众。为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幼儿园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准备各种操作的材料使幼儿能进行自我探索。并让他们在探索后有尽情交流、谈自己发现的机会。如:“电池”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每人准备有带电线的电珠及电池。幼儿通过摆弄,发现一节电池可使灯珠发光,两节电池可使灯珠更亮。受到前面的启发,幼儿很快把各种类型电池装入电动玩具玩起来了。在延伸活动中幼儿园进一步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去探索操作,使他们的求知欲充分望得到满足。在…  相似文献   

17.
<正>设计意图基于"如何有效利用乡土资源优化幼儿美工活动"课题的开展,我园幼儿对身边的乡土资源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接触。前一段时间,在主题活动"夏天的童话"的子活动"豆豆粘贴"中,我发现作为活动材料的黄豆太大,幼儿在粘贴时出现困难,粘上去以后很容易掉下来,影响了作品的质量,但幼儿对粘贴自然材料的兴趣非常浓厚。结合最近他们参与采摘荔枝和龙眼的经历,我设计了美术活动"趣味‘浮雕’",让他们继续运用本土材料进行艺  相似文献   

18.
幼儿的早期阅读是一种"读写萌发",引入分级阅读这一课题,目标是为儿童提供"最合适的文本"。从而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理念,能更好地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培养幼儿早期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应研究开展分级阅读课题研究的背景,并创设支持性的自主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深入挖掘分级阅读材料;采用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主动参与阅读活动;提高教师的讲读能力。同时利用亲子阅读,实现家园共育。  相似文献   

19.
图画故事书阅读是幼儿获得正确字词发音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母子间的互动用语更是促进幼儿获得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使这一亲子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语言发展的自然途径呢本文从幼儿的主体地位、改善提问方式、重视评价、重视语用、提升幼儿生活情感连接这几个维度提出相应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教师教学中必须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做到:精心设计,优化教学预案;加强指导,抓好学生课前预习;巧设课堂提问,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灵活调控课堂,让错误和意外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