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情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家之一,因此节能减排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缓和全球气候变暖具有突出贡献。本文将情景分析法与投入产出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投入产出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情景分析模型,模拟在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情景下中国2020年能源消耗及其CO2排放情况。然后,对中国节能减排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得到了有关结论,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化石能源过度消费导致的气候变化问题引发了全世界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关注,论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中国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测算了中国1953-2010年化石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总量,建立了碳排放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时序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二者之间的长短期关系,结果表明:1953-2010年,我国的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通过短期调节,可以自动实现二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当期GDP对碳排放总量的当期波动有显著性影响,每增加1%的GDP便会增加0.719%的碳排放量,上期误差对碳排放总量的当期波动调整幅度较大,单位调整比例为-0.102。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波形图对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及响应进行了20期的详细刻画,揭示了二者之间复杂的短期动态关系。1953-2010年,存在从碳排放总量到GDP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碳排放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经济增长不是碳排放的Granger原因,说明从过去58 a的整体状况来看,高碳排放推动了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并未导致明显的碳排放增加。研究结果将对中国制定节能减排和碳减排政策提供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4.
基于投入产出的中国行业碳排放及减排效果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30个行业的碳排放和相互流动进行评估,在利用双比例尺度法对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更新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目标情景下的行业减排效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行业间的碳排放流动普遍存在,30个行业中有24个高碳型,其中12个全过程型、1个表观高碳型和11个传导型;2)碳排放流动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行业有煤炭采选业、石油天然气采选业、化学产品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生产供应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其处于网络中心地位;3)行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变动引起的减排幅度为12.43%,最终需求规模上升引起碳排放上升幅度在70%~90%左右;生产排放系数下调10%的减排效果为8.76%,下调15%带来的可能减排效果为13.14%。通过行业减排目标控制的减排政策效果不太显著,但随着政策目标的严格程度上升有所改善。研究结论有利于中国差异化行业减排对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关联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铁宁  胡娜 《环境工程》2014,32(7):170-174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模型,计算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直接消耗系数、碳排放完全消耗系数、碳排放直接分配系数、碳排放完全分配系数、碳排放影响力系数和碳排放感应度系数,并以北京市2007年和2010年的投入产出为例,研究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前后向关联产业的碳排放分配消耗关系,以及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波及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交通运输业属于高排放、高影响的产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来了其他产业巨大的碳排放量,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量也受到其他诸多产业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为了解海南建筑业碳排放情况,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1993—2013年的海南建筑业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2015—2020年的海南建筑业碳排放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保持现有建筑技术条件下,海南建筑业碳排放距2020年国家40%的减排指标还有很大差距,最后结合海南实际情况对建筑业降低碳排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山东省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该文利用2000-2007年山东省农村能源消费数据对农村能源消费的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分析了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局势以及结构,找出在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中占据较大的比重的能源,即电力与原煤.同时发现碳排放总量的逐年递增符合一元线性模型:Y=567.93+132.02×X.最后,提出相应的节能减排举措.  相似文献   

8.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勤  彭希哲  吴开亚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2):2018-2029
论文建立测算与分析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的投入产出模型,基于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对中国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992-2005年,我国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从33 876×104 t C增长至67 940×104 t C,增幅达1.0倍;其人均值从289.1 kg C增长至519.6 kg C,增幅为79.7%。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增幅远小于消费价值量增幅;居民消费碳排放占我国能源消费排放总量的比重波动下降。在排放结构方面,农业、 食品类消费品的排放比重大幅下降,居住、 交通、 信息等服务性消费的排放大幅上升。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人均排放的城乡比从2.4增至4.0;在排放结构的变动上则表现出一定的趋同特征。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排放水平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同期水平,1990年代的人均排放水平仅为美国的1/14,在欧洲国家的1/5至1/2之间。研究认为,通过优化消费结构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促进排放强度降低,未来我国有可能在持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同时,有效减缓消费排放。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能源消费数据,采用IPCC报告中碳排放估算方法,对我国1978~2010年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增幅较大,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达到32.5亿t和76.13亿t,但是能源强度和碳强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不论是总量上还是强度上,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地区差异均较大。  相似文献   

10.
基于ISO14064-l标准和IPCC 2006理论,构建了卷烟制造过程的碳排放模型,并对广州、韶关、梅州和湛江4家卷烟厂进行了碳排放核算分析,结果表明:(1)万支卷烟碳排放随着卷烟产量的提高而降低;(2)C02是卷烟厂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3)外购电力和固定燃烧产生的碳排放是卷烟厂最主要的碳排放源;(4)卷接包、锅炉、制丝3个工艺段产生的碳排放最多;(5)耗能设备中空调系统产生了最多的外购电力碳排放,同时因蒸汽使用造成了最多的固定燃烧碳排放.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碳排放核算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按照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特点,选择出适用于机械制造企业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在原材料的投入环节采用排放系数法测算碳排放;生产过程、使用过程以及最终的报废处理过程采用燃料分类为基础的估算方法测算碳排放。尽量准确测算寿命周期中碳排放量。并应用此法对W型矿用挖掘机产品进行了碳排放核算,验证了其测算的结果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其实际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   总被引:68,自引:7,他引:61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版碳排放计算指南中的计算公式和碳排放系数缺省值,计算了上海市1994─2006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 结果表明:1994年以来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由1994年的2.51 t/(104元)降到2006年的1.07 t/(104元). 通过比较2005年上海与全国以及主要经济大国间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发现,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占全国的3.5%;碳排放强度低于全国和全球水平,但比英国、德国、日本高;人均碳排放量为2.7 t/a,是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多,低于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从能源利用效率、经济增长方式、能源结构以及经济结构等角度分析了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原因,其中能源结构调整引起的平均碳排放系数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53~2007年间的统计数据,根据消耗能值相等的原则,计算了中国化石能源能值消耗量及农作物残余物可替代能值量.结果表明,建国初期,化石能源资产消耗的能值量基本可以用农作物残余物来替代;随着化石能源消耗量的与日俱增,化石能源能值消耗与农作物残余物可补偿能值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2007年,我国农作物残余物可替代能值量仅为化石能源能值消耗量的10.35%.对生物质能替代可减少的环境价值损失估算可知:1990~2007年,由于生物质能替代可以减少因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治理费用773.91亿元;减少因能源消费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价值损失11311.76亿元,其中由于减少SO2排放而减少的环境经济损失量占环境污染经济损失量的56.93%,减少NOx和灰分排放分别占环境污染经济损失量的33.13%和9.94%.  相似文献   

14.
采用空间自相关(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1995-2011年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人均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3个碳排放指标的空间自相关性和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995-2011年,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和人均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均存在显著全局空间自相关性,2个指标的全局Moran′s I指数分别在0.2~0.3和0.4~0.6范围变动,且均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变化趋势,均在2008年达到阶段性极值点。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碳排放指标在珠三角都有高-高聚集区,在粤北都有低-低聚集区,同时这2个碳排放指标在珠三角周边城市也存在显著局域空间异质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不存在显著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但在2011年存在一个局域低-低显著自相关区域。研究结果为广东省制定差异化碳减排政策和实现低碳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和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时空尺度的中国省级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公平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深入了解各省级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差异性和公平性,论文通过对基尼系数内涵的扩展,构建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模型,计算1996-2008年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生态基尼系数和经济基尼系数,结果表明:从生态角度,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不公平程度逐渐减小,但仍然处于"高度不平均"状态;从经济角度,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不公平程度先上升后下降,位于"相对平均"区间。同时,提出经济贡献系数和生态承载系数以评价2008年各个省级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公平性和差异性,利用贡献系数矩阵对各个区域进行类型划分,阐述各个类别的特点,以期为国家制定区域差别化的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依据,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热点,碳排放核算对温室气体减排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对当前碳排放核算方法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各核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分析了各核算方法的特点,将为碳排放核算及其方法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分解——基于投入产出方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能源是当前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分析其消费增长各个环节的能耗效应是制定节能措施的基础。论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将1990~1995、1997~2002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分解为中间需求效应、技术效应和最终需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效应是减少能源消费的关键因素,在1997~2002年间,技术效应的作用更加明显。中间需求效应与技术效应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有可能通过替代效应对技术效应做出反应,因此,行业之间全面的技术进步很重要,尤其是对那些中间需求调整敏感的行业而言。从单个行业来看,对耗能大户和最终需求量增加快的行业应重点加强技术进步。此外,最终需求效应与国际贸易结构密不可分,应该依据产品附加值和产品能耗对进出口结构进行调整以减少能源消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化石能源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丁宁  杨建新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5):1592-1600
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建立了我国化石能源的生命周期清单模型,详述了模型相关因子的确定方法,计算了原煤、原油、天然气等初级能源及汽油、焦炭等几类主要次级能源的生命周期清单,揭示了我国能源生产的环境负荷,为工业系统分析和材料、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清单分析表明我国化石能源清单的主要特点为能源消耗的97%以上主要来自生产过程,运输占到3%左右的比例;通过与2002年清单相比,我国化石能源生产的总能耗和排放出现不同程度变化;通过与国外能源清单相比,我国能源投入及排放整体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振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1):38-40,61
利用改进的主成分回归分析技术考察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和经济因素对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以人口总量、人口城市化和居民收入水平为代表的人口因素和以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耗结构及碳排放强度为代表的经济因素对碳排放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经济规模和人口总量是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关键决定因子。研究结果为国家制订合理的节能减排政策、协调人地关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引入虚拟水和虚拟水贸易的概念,基于投入产出方法,对中国虚拟水贸易进行研究分析。选取2002年、2005年和2007年相关数据,计算中国17个行业及全国的虚拟水进出口量,分析中国虚拟水进出口情况,指出中国是一个虚拟水净出口国,并且虚拟水净出口量始终处于增长状态,主要出口到美洲、欧洲和亚洲。在中国虚拟水贸易中,对虚拟水净出口贡献较大的行业为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和农业,而对虚拟水净进口有贡献的行业为能源行业、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由于净出口行业基本上为耗水量比较大的行业,净进口行业耗水量相对较小,这就导致了中国虚拟水始终处于净出口状态。这些都为行业战略调整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