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丁零零……"老师:"喂,你好!"学生:"李老师,今天上午我没有去校医室量体温,我撒了谎。刚才我妈妈给我讲了道理,以后我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这是件很小的事情,似乎也无关对错。打电话的小芸在我的记忆里是个比较乖的孩子,如果不是她亲口告诉我,我真不相信她会撒谎。还好小芸的妈妈教育很细致,弥补了我工作的欠缺。如果家长都能如此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一定是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
做妻子的常常会因丈夫顾盼其他女性而不悦。其实男性常常注意欣赏美丽的女性,纯粹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一种天性而已,并不意味着见异思迁。不仅是青年“好色”,年逾六旬的阿伯也不例外,几乎所有的男性对美丽的女性都会产生“眼前一亮”的性兴奋。性  相似文献   

3.
程俊松 《环境》2003,(12):32-32
动物求偶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本能,也是维持种族繁衍生存的保证。其求偶方式多种多样,也是千奇百怪。  相似文献   

4.
凡一平《上岭村的谋杀》故事叙事不仅引人入胜,而且发人深思。小说深刻地揭示人性与道德、本能与文明矛盾、冲突和妥协的复杂性,展现了当代农村光怪陆离的现实生活图景。尤其是,凡一平用文学形象地把传统文化中遮遮掩掩的性文化、性心理、性道德暴露在光天化日下,阐明在制度文化的视野下,性放纵与性压抑都同样是不可取的,不回避文明的坚守、道德的规范与人性的张扬、本能的需求的残酷搏奕;他在鞭挞性放纵的同时,对性压抑透露出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人性与道德的复杂性,乃至对人类"性存在"的终极本质有较真切的体验和较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大地的忠诚     
大地非同于其他事物,它不虚伪骗人,不出尔反尔。天空可能会撒谎,于是便不下雨;风会一反常态,于是把大树连根拔起,吹起沙子迷住人的眼睛,使一切荡然无存;大海会背弃它与水手们的契约,宁静的海面顿时涛涌如山。那浪涛就是寿衣,那汪洋便是坟墓,温柔的海滩就像泛着白沫的双唇,吐着腐烂的尸骨。  相似文献   

6.
周闻 《环境》2004,(6):46
美洲印第安人中有一种古老仪式,每当玉米要结出棒子的时候,年长的印第安妇女、老人就到玉米地里去。他们用商量的口吻与“玉米妈妈”交流.以期达成友好共识:啊!让你的孩子,玉米种子们养活了我的孩子吧!我也要让我的孩子养活你的孩子,并且要让我的孩子世世代代都种玉米。  相似文献   

7.
<正>问孩子:"家是什么?"他们回答:"家是妈妈柔软的手和爸爸宽阔的肩膀,家是一百分时的奖赏和不及格时的斥骂。家是可以耍赖撒谎当皇帝,也是俯首听命当奴隶的地方。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扯的风筝轴。"摘自《毕淑敏散文精品自选集》从这段对话中,作为班主任的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打开学生的"家门",走进学生的"心门",加强家校联系,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关于家校沟通,我也谈不上拥有丰富的经验,正如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摸着石头过河,摔了不少跤之后,有些感触而已"。  相似文献   

8.
<正>每日练习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须。琴童和家长应该对每日的练习有充分的重视。每日练习的重要性相比其他文体爱好,乐器演奏需要从不间断地练习。一天不练,前一天取得的进步就可能倒退,下面就要花几天的时间追回。抱着"第一天不练,第二天练更多就行"的态度,会发现琴艺进步得非常缓慢。"练琴三六五,孩子不怕苦"。从学琴的早期开始,家长就要帮助孩子树立不怕吃苦的精神。周末和寒  相似文献   

9.
<正>"花开无痕,教育无痕",有专家说这是最美的教育。在育儿中,我也深深受益于"无痕教育",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不留痕迹,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实施教育。如果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是感受不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放下家长的架子,以平等的对话者身份,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发挥影响作用,这就是"教育无痕"的基本含义。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不是没有教育意图,而是不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不懂的问题,疑问是一种明智;对于未知的事物,探求是一种才智;对于前人的定论,挑战是一种大智;而对于未来的世界,创新是一种睿智。"作为教师,要放飞孩子的想象,让孩子自主创造。  相似文献   

11.
<正>"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孩子不打不成器",这样的说法是人们所熟悉的。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上,"打"是一种为大家所熟悉并接受的教育方法。至今仍有少数家长会对老师说:"孩子交给您了,有什么不对,您该骂就骂,该打就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变革,"打"的教育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被大多数人容忍和接受。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家庭中父母长辈对下一代实施的综合性教育,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起奠基作用。近年来,家庭教育中出现的种种不和谐现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产生了许多的困惑。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孩子的老师推荐了一本《指尖下的音乐》的书给我,看完仍觉不过瘾,意犹未尽之余又买了几本有关孩子学琴方面的书籍仔细研读。本来是想寻找些什么,但确切要寻找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过在细读了两遍《指尖下的音乐》,看完了《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之后,我感觉,想寻找的东西自己浮出了水面,那就是:我该如何解读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练  相似文献   

14.
<正>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和未来,是父母爱的结晶,从一定意义上说,孩子就是家庭的核心,而家庭又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就是这所学校的老师。怎样当好这第一任老师,身为人母的我,从教育女儿的经验中,总结出几点体会。一、做孩子最好的榜样孩子的模仿能力最强了,他们一出生,心灵的土地上是荒芜的,父母是这块土地的最早播种者,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为了不结出苦果,作为父母,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  相似文献   

15.
<正>新接班,一个同事语重心长地和我说:"我看你怎么"收拾"小张这孩子,前面三年他可是"风云人物"呀!"迎头一棒,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呀?上课捣乱?作业不做?欺负同学?与老师作对?天啊!我该好好地想想"制服"这孩子的方法。于是,就有了我天天揪着小张的小毛病做文章的场面了:你怎么上课又不认真听讲了;你怎么又在队列里讲话了;你怎么又和同学闹矛盾了,等等!孩子,给我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孩子习惯的培养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提高,家校结合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正>这几年,一种形似北极熊,可皮毛和熊掌又像灰熊的未知熊种在北冰洋附近不停地游荡着。这种出现在"别人地盘"上的熊,激起了网友们强烈的好奇心:这看起来不像是北极熊的孩子,难不成是隔壁老灰家的吗?网友们对北极熊家事的八卦程度引来了科学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教育家爱雷·马洛尼提出:"培养孩子的要诀之一,就是及早让他们自立。"过分的保护只会妨碍孩子从生活中通过自身实践去获得有效经验教训,从而影响其尽快成长。要想自立必须自理。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引起家长的重视。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健康、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如何让孩子更加聪明,但是提到让孩子学会自理,家长就不爱听了,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在我们幼儿园,部分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认为孩子小,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干了,这是家长的一个误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从小做起,逐步培养。在美国,规定一岁多的婴儿  相似文献   

19.
快乐作文的理念,就是激发孩子写作的兴奋点,让孩子兴趣盎然,写作有感而发。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感到习作是一种乐趣,采用了快乐作文教学法,解决作文教学中"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从古到今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老百姓关注最多的话题。教育是家庭、国家的希望。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秉承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作风。我想,教育的主要思想应该是培养孩子的品质和教授孩子知识。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孩子的长远发展,孩子的终生发展,孩子的实用发展。为了学生的长远未来着想,我们还应该教授学生的就是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以后,可以更轻松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