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青鹏 《环境》2023,(1):75-77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九龙治水”的难题。通过统一领导与统筹协调,不断深化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整治,成效显著。然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对长江流域各地方在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中的立法、执法、司法等多方面的协作如何开展、保障的具体规定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由此导致治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通过贯彻落实整体性治理理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高位阶长江流域管理机构、加强司法协作,以此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2.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构建"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环境监管体制的要求,为进一步全面提高环境监督执法能力,加强中央与地方的协调、协作,加大执法力度,促进地方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加快推动历史性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各大区域设立派出机构,组织建立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相似文献   

3.
陆海统筹理念为海洋生态环境执法重新界定了空间场景。同时,陆海统筹的空间格局也为海洋生态环境执法提出了明确的变革任务,要求以整体性治理理念优化执法体系,以执法实效为中心重新配置执法权,以治理事项为主线开展执法协同联动,以地方政府主体责任为基点创新执法机制,提升执法效率与权利保障的强度。为了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执法的优化,既需要从组织法、行为法维度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在回应基层执法需求方面的法治实效,也需要从程序法维度增强陆海统筹空间格局下的执法协同能力,还需要从制度效能维度出发建构多层次的执法精细化机制。  相似文献   

4.
李心亮 《环境保护》2007,(1B):17-17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构建“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环境监管体制的要求,为进一步全面提高环境监督执法能力,加强中央与地方的协调、协作,加大执法力度,促进地方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加快推动历史性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各大区域设立派出机构,组织建立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环境影响评价法执法失灵,深层次分析是机制与体制问题,我们建立了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执法的行为模型进行了剖析。通过对地方政府效用目标函数的建立,我们可瞄发现地方政府在治理违规项目企业的动力取决于其不能从增加污染产品产量中获得收益时,地方政府才有动力去监督和关闭违规项目企业,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技术已成为支撑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与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目前,部分地区充分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监控数据开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生态环境智能化监督执法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热点网格识别算法、污染溯源模型、电力大数据智能监控模型等技术手段日趋成熟,为生态环境监督执法的精准化与智能化提供了科技支撑。建议通过提高生态环境要素感知能力、优化数据共享机制、提升科技支撑水平、保障执法大数据安全等方式,进一步发挥大数据技术支撑生态环境监督执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新格局逐渐形成,体现出生态环境部门承担更大的直接监管责任,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同监管任务加重,以及针对新监管任务需要建构新监管机制等三个特点。在这一新格局下,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直面海洋执法中存在的老问题和新问题,包括海警机构调整带来的执法权行使障碍、地方执法队伍整合后海洋环境执法职能行使不畅、陆上与海上执法之间衔接不良等,通过加强立法、明确委托执法、横向纵向机制构建、监测监视技术手段运用、社会监督等方式,从整体上强化执法,确保监管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正!垂管Vertical Management上收地方监察执法系统,下移环境执法重心,赋予地方完整的执法权长期以来,我国环保管理体制具有较强的地方性和分散性,一定程度上造成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监督责任难落实,不利于统筹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环境问题,难以形成发展与保护合力。9月26日,《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从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  相似文献   

9.
环境联合执法是指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协作、统一执法,以实现有效预防和处置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执法机制。它是近年来各地为了改善环境执法效果而进行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思考。环境保护的严峻性和特殊性决定了环境联合执法的必要性,随着人们对环境联合执法工作的不断尝试和探索,一些矛盾与困局也逐渐显露出来。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克服体制机制障碍、切实落实责任、完善执法手段、提升执法效能有待于进一步思考解决。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环境执法障碍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措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剖析了环境执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突出问题及其深层原因,提出应在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落实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责任的基础上,在体制、机制、法制、能力等方面进行加强,逐步解决环境执法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环保督查制度:推动建立督政问责监管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执法能力偏弱、执法手段偏软,环境执法中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保护"和环保责任难落实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环保督查制度成为破解这些问题的重要制度抓手,能为中央政府和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地方政府开展环境保护履职监督、为加快落实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为进一步优化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有助于推动建立起督政问责监管体系。建议应规范环保督查制度,强化督政问责内容;强化环保督查组织领导,实施监管清单制度;加强环保督查信息公开,深入推进开放式督查,从而加快推进环保督查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孙佑海 《环境保护》2022,(14):17-22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设“健全生态环境法治”专节和其他相关章节,对进一步依法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提出明确要求,这对全面实现黄河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为此,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水生态保护制度、水环境保护制度、水灾害治理制度以及相关地方性法规,并创新制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健全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体系,加强综合执法能力建设;要推进黄河流域执法和司法的联动与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建设,加强与其他执法、司法制度的有效衔接;要完善履职尽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健全环境治理信用体系,建立区域协同保护机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县(区)级生态环境执法监测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明丽  刘斌  杜兵 《环境保护》2020,48(8):42-45
为更好地推地进新时代县(区)生态环境执法监测体制改革,本文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维度详细分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当前生态环境执法监测体制改革工作的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明确了生态环境执法监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析了新时代执法监测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代执法监测体制改革的系统解决方案,并在工作机制、制度体系、能力建设、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以下简称《长江保护法》)规定"国家建立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的长江流域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规划对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引领、指导和约束作用."其中,相关专项规划应发挥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指导和约束作用,构成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环保局成立环境执法稽查机构的实践表明,环境执法稽查机构的建立,对纠正环境违法行为,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提高环保执法水平和能力,加强环保系统内部监督和廉政建设,排除政府干预环保执法,监督排污单位自觉履行环保法律、法规、规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稽查工作应遵循三个原则:把握好执法稽查机构的职责定位;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加强与各级环保主管部门的工作联系,坚持直接稽查、协同稽查和联合稽查多种工作方式方法。各市在环境执法稽查机构的建设中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明确职责,统一人员编制,统一机构名称;加强装备建设,适应现代执法需要;完善稽查工作方法,提高稽查效率;部门配合,多方参与,完善环境执法稽查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京津冀地区签署了多部水污染防治合作协议,成立了京津冀地区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逐步健全水污染应急联席、执法联动工作机制,水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京津冀地区尚未形成区域流域整体性的精细化协同管理机制,水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成效多呈现暂时性、局部性特点,与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相比还有差距。亟须加强京津冀地区水环境联合监测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完善水污染联防联控联治责任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赵越  韩卫平 《环境保护》2020,48(1):61-63
生态环境执法是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最直接手段,是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最有力措施。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为指导,总结了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按照"严政策、强推进、合区情、求共赢"的工作策略,创新举措、集中整治本地区传统龙头产业突出环境问题的经验。本文经过分析,认为生态环境执法在强化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以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等四个方面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建议从督促严守"三线一单"要求、引导企业守法和加强队伍能力建设等方面,将生态环境执法发展成为新时代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8.
赵越  韩卫平 《环境保护》2020,(Z1):61-63
生态环境执法是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最直接手段,是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最有力措施。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为指导,总结了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按照"严政策、强推进、合区情、求共赢"的工作策略,创新举措、集中整治本地区传统龙头产业突出环境问题的经验。本文经过分析,认为生态环境执法在强化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以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等四个方面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建议从督促严守"三线一单"要求、引导企业守法和加强队伍能力建设等方面,将生态环境执法发展成为新时代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9.
有效实施长江流域管理的框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进入东海的长江口,杭州湾的主要污染物负菏情况,长江口6个国控监测断面的数据、长江水体水质,阐述了缺乏全流域的联合行动和有效的流域管理机制对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指出了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现实,已经影响和制约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有效的流域管理框架构思。  相似文献   

20.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瓶颈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是长江大保护的重点任务之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长江流域各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在流域的数据感知和评价、制度保障、管理支撑、科技创新驱动、工程治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借鉴国外流域治理经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应通过构建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的高效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管共享的流域治理新格局,实现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结果表明,结合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特征和调研分析,提出通过强化长江大保护法律制度建设和顶层设计,建立合理有效的治理评价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创新科研研发模式,并推动成果转化和应用;发挥大数据的智能化和应用价值,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治理中的应用;既注重流域层面的系统治理又兼顾区域层面的差异化治理,促进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治理,促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研究显示,强化制度建设、拓宽融资渠道以及利用大数据智能化促进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工程治理效益的提升,是突破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瓶颈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