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研究粉尘作业工人粉尘接触剂量与反应关系,预测电厂尘肺发展趋势,评价防尘措施,必然会遇到如何准确地监测和估算接尘剂量的问题。目前测定的粉尘浓度只是瞬间环境浓度,不易反映工人实际接触剂量,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试用一些监测方法,估算工人肺内石英负荷量。  相似文献   

2.
职业性肺部疾病是指一类由吸入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常见的职业性肺部疾病有尘肺、职业性哮喘、棉尘病、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及职业性肺部肿瘤等。尘 肺一、 概况尘肺是由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部进行性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在工作过程中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发的尘肺病,属职业病。尘肺是流行范围最广、严重危害接尘工人身体健康的职业病。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资料,印度尘肺患病率为55%,拉美国家37%,美国100多万接尘工人中约10万人可能患尘肺。目前,我国接尘工人超过600万,…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电力行业至1997的1月,累积接尘人啼12544人,累积尘肺119例,患病比0.95%,累积死亡8例,病死率6.84%,现患111例,现患率0.88%,尘肺主要分布在下关发电厂、南京热电厂等老发电厂。疑似尘肺366例,70年代投产的发电厂首次发现疑似尘肺。耩 肺主要集中在锅炉作业区域要关工种,占75%,其次是燃料作业相关工种,占23%。粉尘监测结果燃料、运行合格率约85%,锅炉检修合格率19  相似文献   

4.
尘肺危害的神经网络评价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尘肺发病率与其所受影响因素—粉尘毒性、粉尘浓度及接尘时间等之间的关系 ,呈非线性。笔者引入神经网络 ,建立了从影响因素到发病率的算法模型 ,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PHAF)。该软件在学习样本数据基础上 ,可以对尘肺危害进行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不同接尘经历劳动者的尘肺病风险,提出一种尘肺病风险评估方法.先进行粉尘种类识别、工作场所粉尘接触评估、劳动者累积接尘量评估,并确定粉尘与尘肺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进而将劳动者累积患病率的现值和增量值作为尘肺病风险评估指标,评估劳动者当前尘肺病风险、继续接尘后尘肺病风险、尘肺病风险增量、尘肺病风险增长率;最后以...  相似文献   

6.
Logistic回归模型在尘肺发病预测与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 L ogistic回归模型在尘肺发病预测与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建立粉尘作业工人的接尘工龄 (ET)、工龄平均浓度 (AEC)、粉尘毒性 (T)三因素与尘肺发病概率的回归模型。结果 :尘肺发病预测与控制的回归模型为 :P=1/ { 1+ exp[- (- 5.4 70 7+ 0 .0 94 7ET+ 0 .0 0 2 4 AEC+ 1.9784 T) ]} ,接尘工龄等三因素对尘肺发病影响的比数比分别为 :1.0 994 (ET)、1.0 0 2 4 (AEC)和 7.2 310 (T)。结论 :所建立尘肺发病预测与控制的回归模型与所研究人群的符合率较高 ,对今后预防尘肺发生的科学化管理与决策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煤工尘肺 煤矿开采过程中会 产生大量粉尘,煤工尘 肺,就是矿工长期吸入 生产场所的粉尘的结 果。 煤矿工人除接触煤 尘外,还接触矽尘以及 煤矽混合粉尘。由于这 些粉尘的性质不同,尘 肺类型也不同。我国根 据工人接触粉尘的性质 来确定尘肺的类型。单 纯从事采煤作业的工 人,主要接触煤尘,所 患尘肺称煤工尘肺;单 纯从事岩石巷道掘进作 业的工人,主要接触岩石粉尘,所患尘肺称矽肺;既从事过岩石巷道掘进,又从事过采煤的混合工种工人,因为长期接触煤和岩石两种粉尘,所急尘肺称煤矽肺。肺结核是矽肺最常见的并发症,从矽肺死者尸体检查看,结核并…  相似文献   

8.
呼吸性煤尘与尘肺的剂量-反应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6个煤矿3082名煤尘接尘工人,其中包括51名尘肺患者接尘资料,首先通过比例换算法,按总煤尘EIC/TWA为1.5、总煤尘TWA/呼吸性煤尘TWA为3.82,将总煤尘EIC转换为呼吸性煤尘TWA;再用寿命表法分析累计接尘量与尘肺发病的剂量-反应关系,得到回归方程logit=5.714lgd-18.902(r=0.939),采用区间估计法,得接尘30年尘肺累计发病率为1%时,呼吸性煤尘TWA为6.52mg/m3,对估算结果取1.2的安全系数,呼吸性煤尘接触浓度管理限值为5mg/m3。  相似文献   

9.
尘肺病ABC     
A什么是尘肺病尘肺病是指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滞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疤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农肺按其吸入粉尘的种类不同,可分为无机尘肺和有机尘肺。在生产劳动中吸入无机尘粉所致的尘肺称为有机尘肺,如棉尘肺、农民肺等。我国法定12种尘肺有:矽肺、煤工尘肺、电墨尘肺、碳墨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尘肺、铸工尘肺。  相似文献   

10.
某耐火材料厂1958年建厂投产,正确解决了通风防尘措施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好管理与管理 的辨证统一关系,实施了以局部通风,优选最适宜现场条件的“压缩空气脉冲引射反吹风布袋除尘器”除尘为主的防尘措施,40年累积接尘工人1132人,矽患病率0.265%,用剂量患病率寿命表回归法分析,保护了595名接尘工人不患矽肺,同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对某铜矿进行了粉尘危害卫生学评价及尘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其平均粉尘浓度以运搬工最高,矽肺患病构成比也以运搬工最高。表明,装放矿及矿岩的运输作业已成为该矿的主要产尘源,是该矿防尘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劳动保护》1998,(6):43-43
国内外劳动安全卫生信息粉尘接触与职业性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据对大同水泥厂、大同一电厂、大同钢铁厂及大同姜家湾煤矿等四单位调查,高血压患病率与接尘工龄成正相关,不同行业的接尘工人高血压的患病率有很大差异,水泥厂接尘工人患病率最高,钢铁厂最低。水泥厂不同工...  相似文献   

13.
矿山井下粉尘浓度的测定和改善作业环境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尘肺与防止措施的现状矿山的防尘措施主要是湿式凿岩、洒水(抑制粉尘的发生)和佩戴防尘口罩。在地面的车间内也要测定粉尘浓度,规定评价标准,努力改善作业环境。目前,矿山从事接尘作业的矿工罹患尘肺病所占的比重仍高于产业部门。加之井下作业环境恶劣,产尘源多,粉尘浓度的变化大,给粉尘治理增加了困难。从这样的背景出发,在通产省矿山安全技术委员会之下设置了一个防尘分会,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就井下矿山粉尘  相似文献   

14.
在YA-1型肺通气量仪上增设一个粉尘采样器,使该仪器既能测定肺通气量,又能测定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它是在操作工人的呼吸带采样的,因此,能真正代表个人实际接尘量。  相似文献   

15.
正尘肺(pneumoconiosis)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它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我国在公元10世纪即北宋时代就有粉尘致病的记载。矽肺是尘肺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粉尘引起的,是尘肺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矽肺发病一般比较缓慢,接触较低浓度矽尘多在15?20年后发病。但发病后即使脱离粉尘作业,病变仍可继续发展。少数人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后即可发病,  相似文献   

16.
尘肺是危害粉尘作业工人健康的主要职业疾病。金川公司是一个集采、选、冶为一体的生产镍钻为主的大型联合企业,到1997年底共有接尘人员11320人,已诊断出尘肺患者320例,占接尘人数的2.83%,其中主要分布在四大矿山,占尘肺总数的72.5%。通过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获得了金川公司尘肺患者的发病现状及其分布规律,为公司确定职防工作的重点及系统化、科学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尘肺(pneumoconiosis)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它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我国在公元10世纪即北宋时代就有粉尘致病的记载。矽肺是尘肺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粉尘引起的,是尘肺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
  矽肺发病一般比较缓慢,接触较低浓度矽尘多在15?20年后发病。但发病后即使脱离粉尘作业,病变仍可继续发展。少数人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后即可发病,被称为“速发型矽肺”。也有个别接触较高浓度矽尘的工人在脱离粉尘作业时X线胸片未发现明显异常,但若干年后被诊断为矽肺,称为“晚发型矽肺”。  相似文献   

18.
纤维粉尘(主要指石棉粉尘)的测定方法与一般粉尘浓度测定大致相同,通常有总纤维(个数)计数法和重量浓度法。我国目前的石棉粉尘卫生标准采用重量浓度。根据卫生学对职业接触石棉尘的评价,重量浓度不能完全反映石棉纤维导至尘肺和癌症的关系。英、美、日等国对石棉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主要是用滤膜采样经透明处理后,在相差显微镜下观测长度超过5微米,长宽比大于3:1的纤维物质。如英国  相似文献   

19.
煤炭企业粉尘控制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择具有粉尘危害的5个煤炭企业作为研究现场;调查对象包括企业负责人、接尘人员、职业病防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粉尘监测人员。调查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粉尘防治的制度和措施,接尘工人对粉尘防治知识的知信行等。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定性访谈和查阅档案等方式。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以SAS 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随着诊断年代的推移,新发尘肺病例Ⅰ期所占比例呈逐渐增大趋势。各类人员对粉尘危害及其可预防性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对基本防尘措施认识程度高;对国家相关法规认识程度低。在所调查的478名接尘人员中,只有59.4%的人知道发过宣传材料。接尘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为72.6%,而且每次都使用者不到总人数的1/2,防护用品的舒适性差是其不使用的主要原因。企业中仍有18.8%的职工没做过岗前体检。所调查的五个煤矿防尘设施较为完备,运转情况基本良好,但防尘效果一般。粉尘浓度监测工作开展不规范,企业粉尘管理工作不完善,存在粉尘危害及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职业健康体检体系不健全、防尘措施不到位、粉尘浓度监测可能存在漏洞等问题,在粉尘管理方面仍需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某铜矿进行了粉尘危害卫生学评价及尘肺流动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其平均粉尘浓度以运搬工最高,矽肺患病构成比也以运搬工最高。表明,装放矿及矿岩的运输作业已成为该矿的主要产尘源,是该矿防尘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