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实验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了生物炭和AlCl3改性生物炭,研究了2种生物炭分别调理污泥后的脱水效果,并探讨了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机理.结果表明,经过2种生物炭调理后,污泥比阻(SRF)、泥饼含水率(MC)、污泥沉降体积指数(SV30)、毛细抽吸时间(CST)均下降,污泥净产率(YN)升高,说明污泥脱水性能得到了改善,且AlCl3改性生物炭对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生物炭.当AlCl3(溶液浓度3mol/L)改性生物炭的用量为3g/L时,调理后的污泥SRF,MC,SV30,CST分别降低至1.3×1012m/kg,81.9%,78.6%,35s,YN增加至17.8kg/(m2·h).分析原因:一方面,经过生物炭调理后,泥饼中会形成一定的骨架结构,使得污泥中的水和EPS能够更容易地释放;另一方面,经过AlCl3改性后,改性生物炭携带的正电荷(Al3+)能够与污泥颗粒所带的负电荷发生电中和作用,使得污泥颗粒更容易聚集,从而提高污泥的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2.
磁场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磁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能够降低污泥比阻、降低污泥颗粒表面电极电位(zeta电位)、提高污泥离心脱水性能,改善了污泥脱水性能.考察了磁化时间和磁场强度对污泥比阻和污泥颗粒表面电极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3#磁场磁化30 min污泥的脱水性能得到最有效的改善;在磁场作用下,污泥滤液ρ(CODCr)和ρ(NH4+)都在短时间内升高,随后降低并趋于稳定(ρ(CODCr)的最大变化率为60%;ρ(NH4+)的变化率仅为5%).比较了3#磁场不同位型对污泥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行磁化效果明显优于垂直磁化,其对电极电位的影响较大(降幅达46.5%),但对比阻影响较小.通过不同药剂(FeCl3,PAM)与磁场联用的方法调理污泥发现,FeCl3和磁场联用时,污泥离心脱水速率(1 800 r/min,离心2 min)和离心脱水程度(4 800 r/min,离心30 min)较仅使用FeCl3时有显著的提高;但是磁场作用下FeCl3与PAM混用时,其作用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提高污泥水解效率、缩短厌氧消化时间,以K2FeO4为氧化剂破解剩余污泥,考察K2FeO4投加量(50~500 g/kg,以干质量计)对污泥破解率的影响,分析水解液各项特征指标并对其可生化性能进行预测,探究该方法作为污泥厌氧预处理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污泥水解效率随着K2FeO4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当搅拌速率为500 r/min、反应时间为2 h、K2FeO4投加量为500 g/kg的条件下,可实现最高的污泥破解率(34.6%).污泥水解液中有机物以多糖、蛋白质为主,并有少量挥发性有机酸;污泥破解过程也伴随着P和NH4+-N的释放,上清液中ρ(TP)最高可达496 mg/L,且以正磷酸盐为主(约310 mg/L),可对其进行回收.采用三维荧光体积积分的方法对污泥水解液的可生化性能进行预测,发现污泥经K2FeO4预处理后,水解液中RB(易降解有机质)和PB(难降解有机质)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加,当K2FeO4投加量为50 g/kg时,Fdigestion(生物可降解性指数)达到最大值(4.75),预测此时污泥的可生化性能最佳.以K2FeO4为氧化剂预处理污泥可有效提升污泥水解效率,但若作为厌氧消化预处理,应综合考虑污泥破解率和可生化性能.研究显示,搅拌速率为500 r/min、反应时间为2 h、K2FeO4投加量为50 g/kg预处理条件下污泥的可生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郭俊元  赵净  付琳 《中国环境科学》2016,36(11):3360-3367
采用水稻秸秆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微生物絮凝剂与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um chloride,PAC)复配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过程.结果表明,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的最佳条件为:800mL蒸馏水、200mL水稻秸秆酸解液、4g K2HPO4、2g KH2PO4、0.2g MgSO4、0.1g NaCl、2g尿素,在此条件下,微生物絮凝剂产量达0.96g/L.保持原污泥pH值,当微生物絮凝剂投加量为12mg/L,干污泥量(DS)较原污泥提高了59.5%,污泥比阻(SRF)降低了53.6%,表明经微生物絮凝剂絮凝处理,污泥脱水性能显著改善.保持原污泥pH值,当PAC投加量为3g/L,干污泥量(DS)为16.4%,高于原污泥的13.2%,污泥比阻为(SRF)5.4×1012m/kg,低于原污泥的11.3×1012m/kg,说明PAC对污泥脱水性能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污泥脱水最佳条件为微生物絮凝剂8.1mg/L、PAC 1.9g/L、pH值8.0,相应DS和SRF分别为24.1%和3.0×1012m/kg.实际污泥脱水工程中,污泥pH往往不进行调节,保持原污泥pH=6.4条件下,DS和SRF分别为23.6%和3.2×1012m/kg,均优于单独采用微生物絮凝剂和PAC时的污泥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快速评价重金属对污泥活性抑制情况的方法,通过投加不同体积的重金属溶液进行活性污泥培养试验,研究Cd2+、Zn2+和Cr6+对活性污泥降解NH4+-N和CODCr的影响,并分别采用INT-ETS(碘硝基四氮唑脱氢酶)活性、AUR(氨摄取速率)和SOUR(比耗氧速率)3个指标分析污泥活性受重金属抑制的情况. 结果表明:重金属对活性污泥去除NH4+-N的抑制作用比去除有机物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说明硝化细菌比异养菌对重金属的毒害作用更为敏感,并且NH4+-N去除率比CODCr去除率更能反映出重金属对污泥活性的影响. 通过NH4+-N去除率的抑制情况对比发现,AUR是最能有效地用于表征重金属对微生物活性毒害作用的指标. 对于Cd2+,INT-ETS活性的EC50最小,为19.164 mg/L,灵敏度最高,是表征Cd2+抑制污泥活性的最佳指标;对于Zn2+和Cr6+,AUR的EC50最小,分别为40.691和27.117 mg/L,灵敏度最高,是表征Zn2+和Cr6+抑制污泥活性的最佳指标. 由3种重金属的EC50可以判断其毒性大小为Cd2+>Cr6+>Zn6+.   相似文献   

6.
污泥脱水是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前提,采用高铁酸钾(K2FeO4)和污泥生物炭(脱水污泥在500℃热解制得污泥生物炭,记为BC500)作为调理剂对污泥进行预处理。污泥经3.00 g/L K2FeO4和9.00 g/L BC500调理脱水后,泥饼含水率降低至42.33%,较未经调理脱水后泥饼含水率(78.80%)减少36.47百分点。通过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F-NMR)检测脱水泥饼中残留水分的存在形式,并对水分种类进行划分。在K2FeO4氧化作用下,水分子与有机物的结合能被削弱,泥饼中残余结合水(0.23~10.72 ms)占比为99.68%~99.81%,毛细管水(70.00~700.00 ms)占比为0.19%~0.32%,原污泥泥饼中强结合水转化为弱结合水、毛细管水、自由水,弱结合水转化为毛细管水或自由水,毛细管水则转化为自由水,而自由水在机械脱水过程中几乎可以完全脱除。根据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Mn(NO3)2活化铁盐絮凝污泥制备磁性吸附剂用于烟气中Hg0的脱除。结果表明:1)Mn(NO3)2热分解产生的O2促进了污泥一次热解过程中产生的FeCx分解,并有利于Mn4+与Fe3+等高价态金属氧化物的生成;Mn(NO3)2分解产生的气体有扩孔作用,在其掺杂量为10%时,吸附剂比表面积达到最大(88.5 m2/g),但Mn(NO3)2的掺杂量过高时会产生较多的晶相物质,并导致吸附剂的比表面积降低。2)当Mn掺杂量为10%(记为Mn10-SFS),反应温度为150℃时,吸附剂脱汞效率最高(92.7%)。3)烟气中的O2可对吸附剂中的活性氧进行有效补充,促进Hg0的脱除;NO以及低浓度的SO2...  相似文献   

8.
污泥中不稳定Cr的存在严重威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利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Ca(H2PO4)2与污泥的混合比、热解终温、升温速率和停留时间,分析其对残渣特性及Cr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使污泥中的CH2基团、脂肪族硝基-NO2和硫酸氢盐分解。在添加Ca(H2PO4)2后,残渣中出现了磷酸PO基团、磷酸二氢盐PO2基团和磷酸盐PO4基团。Ca(H2PO4)2在共热解过程中转化为Ca(PO3)2,同时Cr在残渣中会形成Cr2(SO4)3晶型化合物。当Ca(H2PO4)2与污泥的质量比为15%、热解终温为650℃、升温速率为15℃/min、停留时间为90 min时,Cr的残渣态(F4)比例最高。此外,添加15%或30%的Ca(H2PO4)2共热解后,残渣中Cr浸出浓度满足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Ⅳ类水质要求,表明添加Ca(H2PO4)2共热解可促进污泥中Cr的稳定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固定的水力停留时间下(24h)逐步提升盐度,并设置有无Fe3O4的平行反应器作对照,考察不同盐度水平下Fe3O4对厌氧系统运行效能和厌氧污泥颗粒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的NaCl盐度水平下,Fe3O4的加入均能有效提升厌氧系统的处理效率并保证其稳定进行.Fe3O4对产甲烷过程的促进作用在不同盐度水平下有所差异,当盐度分别为0,0.5%,1%,2%时,实验组的甲烷产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08,1.36,1.33和1.17倍,低盐环境下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污泥特性和胞外聚合物的分析结果发现,Fe3O4的引入有利于形成结构更为紧密的厌氧颗粒污泥,进而强化厌氧污泥颗粒化进程.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盐度提升,氢型产甲烷菌得以快速富集,同时主要细菌类型和代谢途径均发生了改变.而Fe3O4对厌氧系统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和...  相似文献   

10.
污泥中含有的HA(腐殖酸)会对厌氧发酵过程产生影响.为探究ρ(HA)对厌氧发酵产CH4效率的影响规律,开展了ρ(HA)为0、200、300和400 mg/L(依次记为T0、T1、T2、T3处理)的中温厌氧发酵模拟试验,检测和分析了φ(CH4)、累计CH4产量与产生动力学特征,以及ρ(HA)与累计CH4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处理发酵过程的pH在6.9~7.9之间变化,并且HA对pH变化具有减缓作用;T1处理的φ(CH4)峰值为66.7%,高于T0处理的61.5%,但随着ρ(HA)的进一步增加,φ(CH4)峰值逐渐下降为62.0%(T2处理)和60.0%(T3处理);采用修正Gompertz方程对累计CH4产量的拟合结果表明,HA对厌氧发酵的产CH4潜能呈抑制作用,且随ρ(HA)的增加,该抑制作用更加明显,T0、T1、T2和T3处理的最大累计CH4产量分别为441.1、432.1、397.1和253.5 mL;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ρ(HA)与累计CH4产量呈负相关,随着ρ(HA)的增加,累计CH4产量逐渐降低.研究显示,HA对污泥厌氧发酵产CH4过程呈抑制作用,ρ(HA)较低时可提高沼气中的φ(CH4)峰值.   相似文献   

11.
生物淋滤-PAC与PAM联合调理城市污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生物淋滤-聚合氯化铝(PAC)与聚丙烯酰胺(PAM)联合使用工艺对城市污泥进行了调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固定单质硫投量为3 g.L-1的条件下,投加亚铁离子能明显加快污泥生物淋滤速率;FeSO4.7H2O投量为8 g.L-1时,污泥pH降至2约需1.5 d.生物淋滤显著改善了污泥的脱水性能,生物淋滤后使污泥比阻从6.45×1010 s2.g-1降到1.45×1010 s2.g-1,降低了77.52%,但污泥仍属于难脱水污泥.回调淋滤污泥pH至6,投加PAC及PAM对淋滤污泥进行强化调理.结果表明,单独使用PAC与PAM的最佳投量分别为200 mg.L-1和50 mg.L-1;联合使用PAC与PAM时,PAC与PAM的最佳投量分别为100mg.L-1和25 mg.L-1,污泥比阻和滤饼含水率分别为2.02×108 s2.g-1和74.81%,污泥属于易脱水污泥.与单独使用PAC与PAM相比,PAC与PAM联合使用调理污泥费用低、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厌氧铁氨氧化处理模拟垃圾渗滤液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将NH~+_4-N氧化和Fe~(3+)还原的反应称为厌氧铁氨氧化(Feammox).试验以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厌氧氨氧化污泥(ANAMMOX)为接种污泥驯化Feammox污泥,研究了不同NH~+_4-N及Fe~(3+)浓度对Feammox系统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Feammox系统不同运行阶段的污泥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中,在常温条件下控制进水NH~+_4-N浓度为50 mg·L~(-1)、pH在7.4~7.6之间,经过88 d厌氧富集培养后NH~+_4-N最大转化率达到52.73%,最大转化量为28.37 mg·L~(-1),出水Fe~(2+)浓度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最高浓度为2.87 mg·L~(-1).高浓度NH~+_4-N(400 mg·L~(-1))和Fe~(3+)(500 mg·L~(-1))条件下,氨氮转化量分别达到了40.69 mg·L~(-1)和29.23 mg·L~(-1),说明高进水基质条件下仍然有Feammox反应发生.低浓度NH~+_4-N(100 mg·L~(-1))和Fe~(3+)(50 mg·L~(-1))条件下,NH~+_4-N转化量与Fe~(2+)生成量的线性关系较强,R~2分别为0.86544和0.86034.通过SEM分析可得,Feammox污泥表面附着有不规则矿物,这些矿物沉积在微生物细胞表面阻碍传质,从而降低微生物代谢效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剩余污泥中投加FeSO_4及S~0的生物基质进行生物调理的方法改善污泥脱水性质.在确定两者的投加质量比为7∶3(FeSO_4的质量以Fe~(2+)计)的条件下,分别投加质量为污泥干重的10%、15%、20%、25%、30%的混合基质,结果表明当基质投加量为污泥干重的20%时,污泥的脱水性能最佳.其中,毛细吸水时间(CST)较对照组降低了38.71%,粘度下降了81.91%,泥饼含固率为对照组的135.19%.同时,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EPS)总量有了显著的下降,污泥絮体中的有机质从与污泥细胞更紧密结合的紧密型EPS(TB-EPS)中释放到较外层的疏松型EPS(LB-EPS)中,且Zeta电位接近中性,从而使得污泥脱水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焦化废水污泥作为典型的危险废物,含有氰类、酚类、稠环芳烃与多环芳烃等有毒成分,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安全,焦化污泥减量化是其处理处置中重要一环.针对焦化废水污泥高有机物、高油含量特点,采用酸化+Fenton试剂进行复合调理改性,改性后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apillary Suction Time,CST)、比阻(Specific Resistance to Filtration,SRF)分别达到51.2 s和0.043×1013 m·kg-1,药剂投加量通过响应表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进行优化,在实验室板框脱水实验中得到30%硫酸投加量为37.8 mL·L-1,FeSO4、H2O2和生石灰投加量分别为47.93、34.29和143.21 mg·g-1DS时,脱水后泥饼含水率为55.82%,滤液pH为6.66,达到污泥深度脱水目标.采用酸化+Fenton试剂复合处理可使焦化废水污泥有效减量化,其良好的深度脱水效果能为后续的无害化处置奠定基础,并有效降低处置费用.  相似文献   

15.
The aluminum ions generated from mining aluminum,electrolytic aluminum and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aluminum-based coagulants(such as AlCl_3 and Al_2(SO_4)_3) enter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and interact with activated sludges.An anaerobic/anoxic/oxic(A~2 O) process was used 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Al~(3+) on the pollutant removal efficiencies,bioflocculation and the micro structure of sludg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low concentration of Al~(3+) improved the pollutant removal efficiencies and increased the sludge particle size.However,a high concentration of Al~(3+) hindered microbial flocculation and reduced the pollutant removal efficiencies.With a 10 mg/L Al~(3+) addition,the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total nitrogen(TN) and NH_4~+-N increased by 3%,16% and 27%,and reached as high as 68%,60% and 87%,respectively.At the same time,the dehydrogenase activity,flocculation ability(FA) and contact angle of the sludge reached their maximum levels at 41.3 mg/L/hr,45% and 79.63°,respectively.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sludge decreased to 7.084 m2/g and the sludg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shifted to concentrate in the me soporous range.Most of Al~(3+) was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sludge,changing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hysical structure of the sludge.  相似文献   

16.
采用Fe2+活化过氧化钙(Fe2+/CaO2)提高剩余污泥的脱水性能,考察初始pH值、Fe2+和CaO2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实现污泥深度脱水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初始pH值为中性,Fe2+和CaO2投加量(以VSS计)分别为3.31 mmol·g-1和3.68 mmol·g-1时,污泥的脱水效果最好,污泥比阻(SRF)和含水率(WC)分别由20.99×1012 m·kg-1和86.61%降低至3.91×1012 m·kg-1和76.15%.Fe2+/CaO2的氧化使污泥微生物细胞裂解,胞内有机物释放,胞外聚合物(EPS)降解;同时,Fe3+促使污泥颗粒再絮凝形成致密、多孔的絮体结构,有利于EPS结合水释放,实现污泥深度脱水.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看,Fe2+/CaO2工艺经济实用,在提高剩余污泥脱水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厌氧氨氧化污泥中氨氧化的潜在电子受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祥  林兴  王凡  袁砚  黄勇  袁怡  毕贞  刘忻  杨朋兵 《环境科学》2017,38(7):2941-2946
通过接种亚硝酸盐型厌氧氨氧化污泥,投加潜在电子受体(亚硝酸盐、Fe~(3+)和硫酸盐)研究了厌氧条件下氨氮氧化的潜在电子受体.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是厌氧氨氧化最适合的电子受体,能够与氨氮在短暂的时间内完全反应;在亚硝酸盐缺乏的情况下,厌氧氨氧化污泥中微生物利用自身细胞有机物将产物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参与氨氮转化;Fe~(3+)与硫酸盐在氨氮氧化后期出现转化,但是直接还是间接参与还需进一步研究.厌氧氨氧化污泥对氨氮产生过量氧化之前必须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微生物活性激活,并且好氧氨氧化菌和亚硝化菌出现增长,推测微生物产生了H_2O_2.该现象并不可长久持续.虽然其氧化速率较慢,但是过量氧化现象较为明显.因此厌氧氨氧化污泥中肯定存在氨氮过量氧化的现象.厌氧氨氧化污泥对电子的利用顺序是亚硝酸盐、硝酸盐、Fe~(3+)和硫酸盐.  相似文献   

18.
焚烧温度对电镀污泥后续处理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传统的电镀污泥回收有价金属工艺基础上 ,提出了焚烧预处理新技术 ,成功降低了电镀污泥的含水率 ,使其体积及重量都大幅度的减少 ,并同时提高了焚烧渣的重金属含量。当焚烧温度适宜时 ,焚烧对电镀污泥的酸浸过程的影响很小 ,重金属的浸出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电化学处理改善剩余污泥脱水性能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毛细吸水时间(CST)作为衡量污泥脱水性能的指标,采用铱/二氧化钌电极板为阳极、钛/二氧化钌网状极板为阴极,对剩余污泥进行电化学处理,考察了电压、处理时间等因素对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压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较大,当电压为30V、极板间距为4cm、搅拌速率为100r.min-1、处理30min条件下污泥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