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教育》2010,(6):50-51
<正>为推进全国校园内环境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搭建一个关注社会,关注环保,关注生活,全面发展的平台,由环境教育杂志社创建的"绿色小记者  相似文献   

2.
正"十三五"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提出,未来几年,全民环境意识显著提高,自觉履行环保义务及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十三五"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提出,未来几年,全民环境意识显著提高,自觉履行环保义务及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形成公众知行合一社会环保共治局面,为社会环境教育提出了目标和要求。"十三五"环境教育《纲要》总结"十二五"环境教育工作有"四个不足",环境教育方法和手段创  相似文献   

3.
<正>学校生态环境教育秉承"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理念,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不断积累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与方法。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倡导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可以使中小学校环境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一方面,学校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开展渗透教育;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可以不断提升师生的环境素养。  相似文献   

4.
<正>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指示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是彰显学校环境教育特色的具体体现,是提升学生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内在需求,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环境素养的有效载体,努力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2019年年初,学校专门成立了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办公室和校园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项目组,各  相似文献   

5.
正环境教育急需创新内容和方式方法手段。如何创新?本文从学校环境教育和社会环境教育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目前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发展满足不了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存在着以下不足:环境教育观点思想跟不上社会发展实践,生态文化产品缺乏,供给能力不足;环境教育方式方法满足不了实践的需求,老的方式方法落伍不实用,新的方法还在摸索之中;环境教育手段创新缺乏;对社会发展反映迟缓,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帮助幼儿更加清晰地认识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教师带领孩子们到附近的河边观察河水,从而了解了水污染的源头,比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药和化肥等。长期以来,社会环境公德教育一直被幼儿教育者等同于环境的保护教育,在幼儿园开展的各类环境教育的方式方法枯燥单一,导致幼儿的环境公德行为与认知明显脱节,环境公德教育成了一种形式教育,对环境公德行为培养的范畴过于简单化,只是简单停留在不乱扔垃圾这些表面的行为上。环境公德教育应真正让幼儿认识到保护  相似文献   

7.
<正>郑州市环境保护局以多种渠道和形式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积极传播环保知识,倡导节约、环保、低碳、生态的环保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推动环境保护知识进学校、进社区。河南省郑州市多措并举,各项环境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抓好环境教育进社区、抓创建的同时,今年还将环境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近16万网民实时进行了收看,宣传受众范围之广前所未有,这也是郑州市环境教育同网络新媒体  相似文献   

8.
征稿启事     
正由于杂志改版,现面向社会征集稿件。按栏目:"寓教于论"栏目主要刊登关于教育理念的思考、随感、言论类文章;"教育园地"栏目刊发关于环境教育开展方法与个案经验的文章;"社会之窗"栏目是关于公众如何开展环境教育的文章;"教师手记"栏目刊登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好做法和好的经验;"绿色畅想"栏目刊发关于大中小学生创新环保小发明、小创造;"绿色生活"栏目刊发低碳生活理念、书评影  相似文献   

9.
<正>以各种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绿色行动、绿色生活的方式全面实施,充分挖掘环境教育课程的内在意义与价值,深入浅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学校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是生态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他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在开展生态环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新疆环科院准噶尔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站分别被环境保护部、教育部及自治区科协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及"2016-2020年度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环境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及环境保护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共同创造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准噶尔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站以全国中小学生环境教育实践基地"为平台,完善环境科普教育基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全国中小学生环境教  相似文献   

11.
<正>山东省济南第十一中学坚持把环境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办学特色之一,开展了大量环境教育教学活动,并以此为抓手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学校。从系统实施环境教育以来,济南十一中以创建绿色学校和国际生态学校(ECO-SCHOOLS)为平台,力争形成鲜明的办学特点,曾荣获济南市首批环境教  相似文献   

12.
正中小学环境教育是整个环境教育的基础工程,中小学环境教育成效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小学环境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环境教育工作要重视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对象的基础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提高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让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小学环境教育是整个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通过中小学环境教育进而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环境教育体系,形成全民教育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13.
<正>为贯彻和落实《甘井子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实施细则》文件精神,大连市甘井子区蓝城小学坚持"以教育促动学生,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学校牵动社会"的理念,努力提高全体师生的生活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意识,引领广大师生、家长积极践行垃圾分类,为建设美丽大连,打造生态宜居、和谐共处的现代化城市发挥积极作用。健全组织机构,奠定环境教育基础以学校"十三五"教育规划为依据,以智慧校园环境文化创建为核心,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垃圾分类教育  相似文献   

14.
<正>一方面是要加强学校环境教育,继续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另一方面是要加强社会环境教育,加大党政领导干部、企业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培训力度。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生态环境教育优秀学校和教师们,他们的身影遍及城市乡村,他们的足迹遍及课堂内外,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大量探索和积极贡献。在第六届环境教育年会上,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教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要发挥学生在环境教育中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并且,环境教育可以采取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方式进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问题成为当下制约我国乃至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势必会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及生存质量,面对日益增多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教育势在必行[1]。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以环境教育方式的有效性研究为切入点,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垃圾分类政策推进中的环境教育典型案例,探索解决公众普遍存在的实际行动与认知程度差异问题。2016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向社会发布《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并于2017年正式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提出垃圾强制分类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表明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垃圾分类的决心。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垃圾分类的可操作性、受众心理接受情况等成为舆论热议焦点,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环境教育案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思想 ,它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 ,也对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环境教育。这种教育揭示的问题不仅仅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它警示人类必须反思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地球上生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认识到人类自身活动在现在和将来对资源 ,对当地及全球 ,以至对整个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提高人们对各种促进或阻碍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环境等影响力的认识 ;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人们的意识、能力、态…  相似文献   

18.
征稿启事     
正由于杂志改版,现面向社会征集稿件。请按栏目投稿,"寓教于论"栏目主要刊登关于教育理念的思考、随感、言论类文章;"教育园地"栏目刊发关于环境教育开展方法与个案经验的文章;"社会之窗"栏目是关于公众如何开展环境教育的文章;"教师手记"栏目刊登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好做法和好的经验;"绿色畅想"栏目刊发关于大中小学生创新环保小发明、小创造;"绿色生活"栏目刊发低碳生活理念、书评影评等。  相似文献   

19.
征稿启事     
正由于杂志改版,现面向社会征集稿件。按栏目:"寓教于论"栏目主要刊登关于教育理念的思考、随感、言论类文章;"教育园地"栏目刊发关于环境教育开展方法与个案经验的文章;"社会之窗"栏目是关于公众如何开展环境教育的文章;"教师手记"栏目刊登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好做法和好的经验;"绿色畅想"栏目刊发关于大中小学生创新环保小发明、小创造;"绿色生活"栏目刊发低碳生活理念、书评影评等。  相似文献   

20.
<正>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与目前高校尚未成熟的环境教育体系形成强烈反差。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重要历史机遇期,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开采、自然与人和谐发展等字眼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进而成为当今社会人们衡量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成为了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