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南京市工业35个行业的LMDI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时间序列的对数平均分解指数(LMDI)法分析了南京市工业35个行业在2000—2010年的碳排放变化。研究表明,影响工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有工业经济发展、工业部门内部结构、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和碳排放系数。鉴于此,建议南京市控制能源密集型行业的经济增长速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强度接近国家先进水平,开发新能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共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从而减少工业碳排放。 相似文献
2.
沸石法工业污水氨氮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斜发沸石法去除工业污水中氨氮的方法 ,通过沸石对NH+4 的全交换容量、吸附和洗脱工艺条件对去除氨氮效果影响的试验 ,确定了处理氨氮废水的工艺流程和适宜参数。结果表明 ,在废水浓度pH =7的条件下 ,沸石对铵的平均全交换容量达到 12 .96mg/g沸石 ,且交换容量随PH值的增大而降低 ;高速低温有利于吸附 ,低速高温有利于洗脱 ;处理后污水氨氮含量低于 5 0mg/L ,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本研究可为治理氨氮废水技术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沸石法工业污水氨氮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研究了斜发沸石法去除工业污水中氨氮的方法,通过沸石对NH4^ 的全交换容量、吸附和洗脱工艺条件对去除氨氮效果影响的试验,确定了处理氨氮废水的工艺流程和适宜参数。结果表明,在废水浓度pH=7的条件下,沸石对铵的平均全交换容量达到12.96mg/g沸石,且交换容量随pH值的增大而降低;高速低温有利于吸附,低速高温有利于洗脱;处理后污水氨氮含量低于50mg/L,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本研究可为治理氨氮废水技术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5.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7,(7)
考察了海藻酸钠(SA)和聚乙烯醇(PVA)含量对固定化载体性能的影响,并筛选了最优条件制备固定化氨氮降解菌,研究其对氨氮废水的处理效果。当PVA和SA质量分数分别为8.00%、1.00%时,制成的固定化载体抗压性能最好,能够形成丰富的多孔结构。固定化氨氮降解菌在处理氨氮废水前驯化168h,可以恢复较高活性。在固定化氨氮降解菌投加量2%(质量分数)、反应温度30℃、pH 8.01、溶解氧3.0 mg/L的条件下反应60h,氨氮废水中的氨氮质量浓度从最初的3 835.29 mg/L降为82.35mg/L,去除率为97.85%。固定化氨氮降解菌在投加量低于氨氮降解菌的情况下,仍然能实现与之相近的氨氮废水处理效果,证明固定化氨氮降解菌能高效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 相似文献
6.
基于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EIO-LCA)模型构建了2007年广东省部门能源消费CO2排放矩阵,从生产及最终需求的角度分析了不同部门能源消费CO2排放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不论是从部门的生产视角,还是从最终需求视角看,广东省能源消费CO2排放都集中于第二产业,其中CO2直接排放量集中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而CO2隐含排放量最大部门为建筑业;从部门生产的CO2排放分析看,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单位产值CO2直接排放量(简称CO2直接排放强度)最高的部门,直接排放强度达4.98 t/万元;从部门最终需求的CO2排放分析看,该省能源消费CO2排放主要是由省外的需求引起,占排放总量的64.79%;不同最终需求对各部门的CO2隐含排放量的贡献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建筑业的CO2隐含排放主要由省内资本形成引起;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些部门的CO2隐含排放主要由省外需求引起;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属第三产业部门的CO2隐含排放则主要由省内消费需求引起.对于不同的部门,应当针对其CO2隐含排放的特点,制定相关的CO2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7.
8.
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型吹脱汽提-超声波联用技术,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吹脱汽提-超声波联用技术处理效果大于两者单独使用的效果之和。另外,研究中还考察了填料的使用、pH条件、温度、气液比和处理时间的影响,以利选择最优的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9.
10.
以高含固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协同酸预处理该污泥,然后利用鸟粪石法去除超过相应浓度的氨氮,研究不同浓度氨氮对污泥厌氧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氮浓度超过500 mg·L-1时可以满足厌氧发酵微生物增殖生长的需要;鸟粪石法去除高含固污泥发酵液中过量的氨氮可以达到提高发酵产酸产量的目的,最高可达6 521.95 mg·L-1;半抑制浓度条件下,发酵过程中NH4+-N对厌氧发酵微生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丙酸盐降解菌和异丁酸盐降解菌具有更为明显的抑制作用;未处理条件下可知随着NH4+-N浓度的上升,产氢产乙酸菌群和同型产乙酸菌群不仅受到抑制,且菌群间的互营机制可能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基于SWAT模型的流域面源污染模拟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流域面源污染模型往往忽略或简化河道内污染物变化过程的缺陷,探讨了河道水质模型对流域面源污染模拟的影响.以太湖流域浙西区的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一定物理机制的分布式面源污染模型SWAT模型,分别以激活和不激活其嵌套的河道水质模型QUAL2E,即SWAT模型与QUAL2E模型紧密耦合和松散耦合两种情况进行模拟,并比较了对TN及TP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丰水期与平水期的模拟结果并没有显著差别;但在枯水期,由于水量较小,河道内污染物变化过程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同时引入QUAL2K模型,分析认为改进河道水质模型对提高SWAT模型模拟精度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浅谈工业源产排污系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调查。如何正确运用工业源的产排污系数,将直接关系到这次普查的成败。据此,阐述了工业源产排污系数的适用性和作用,针对其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流动注射法测定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研究了流动注射法测定水中氨氮的优越性,对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了测定,并与纳氏试剂光度法进行了比对,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15.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7,(1)
基于典型工业企业自主申报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天津市工业源VOCs排放清单。经计算,天津市2014年工业源VOCs排放量为16.52万t,其中VOCs生产环节、储运和运输环节、以VOCs为原料的工艺过程、含VOCs产品的使用和排放环节以及其他环节的VOCs排放量分别为12.94万、0.07万、0.63万、1.80万、1.08万t,对天津市工业源VOCs排放总量的贡献率分别为78.33%、0.42%、3.81%、10.90%、6.54%。滨海新区工业源VOCs排放量最大,对天津市工业源VOCs排放总量的贡献率达88.25%,其中大港、临港经济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滨海新区工业源VOCs排放的主要功能区。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NaCl、KCl和CaCl2对黑龙江省某市天然沸石进行改性,考察了pH值、氨氮初始浓度以及温度对改性沸石交换性能的影响,并对改性沸石的交换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aCl和KCl改性对沸石原矿交换容量有不同程度提高,而KCl改性后容量有所降低.pH、NH4 初始浓度以及温度对交换性能有明显影响,pH 6.0附近沸石交换容量最大;NH4 初始浓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相同初始浓度下,钾型沸石交换速度较快,而沸石原矿交换速度最慢.采用Langmuir型离子交换等温线进行非线性回归的结果显示,低温有利于交换反应的进行.溶液中NH4 在改性沸石上的离子交换反应可采用Vermeulen模型描述,沸石原矿拟合相关系数较差.改性沸石多次再生后,其交换容量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7.
MAP热分解产物的氨氮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TG-DTA、XRD、SEM等手段研究了MAP的热分解行为,并对热分解产物的氨氮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分解MAP可将水和氨释放出来,热分解产物粒径变小,结晶度降低,其XRD图谱主要出现MgHPO4·3H2O的特征衍射峰,但在吸附氨氮后,则主要出现MgNH4PO4·6H2O的特征衍射峰;控制MAP在100℃条件下热分解3 h再用于氨氮的处理药剂是合适的,氨氮吸附反应体系的pH值以10较为适宜,在此条件下反应40 min对氨氮的去除率即达90%。 相似文献
18.
改性天然沸石去除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分别采用NaCl、KCl和CaCl2对黑龙江省某市天然沸石进行改性,考察了pH值、氨氮初始浓度以及温度对改性沸石交换性能的影响,并对改性沸石的交换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aCl和KCl改性对沸石原矿交换容量有不同程度提高,而KCl改性后容量有所降低。pH、NH4初始浓度以及温度对交换性能有明显影响,pH6.0附近沸石交换容量最大;NH4初始浓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相同初始浓度下,钾型沸石交换速度较快,而沸石原矿交换速度最慢。采用Langmuir型离子交换等温线进行非线性回归的结果显示,低温有利于交换反应的进行。溶液中NH4^+在改性沸石上的离子交换反应可采用Vermeulen模型描述,沸石原矿拟合相关系数较差。改性沸石多次再生后,其交换容量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工业固废管理政策作用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系统动力学(SD)原理,首先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政策与其他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因果关系图及流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系统动力学(SD)方程,定义了激励因子和约束因子的概念,明确了其与系统其他各要素间的关系及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以辽宁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预测了辽宁省未来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综合利用量、处置量、排放量、贮存量、累积贮存量的变化趋势,对政府的激励和约束政策的变化对工业固体废弃物不同处理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了仿真。研究成果对政府科学制定政策,提高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的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