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绿色大学是"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指导思想落实到大学各项活动中,融入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为促进我国高校绿色校园的发展,本文选取了10所典型高校,从组织制度建设、绿色教育、绿色科研、校园能源资源节约、绿色文化、经费来源等六个方面对其绿色校园建设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全面了解了当前我国高校绿色校园建设的进展程度和所存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试析北京大学开展绿色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校园通常指学校在校园建设、管理以及在校人员日常行为等方面充分体现环境保护理念,并且能够有效发挥环境育人职能的高校校园和相应的校园文化,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阐述了高校绿色校园的主要内涵以及开展绿色校园建设的必要性,并基于大量问卷调查分析了北京大学目前绿色校园建设的基本情况,探讨了进一步建设绿色校园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高校中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意识,深化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内容,协调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比例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选择网上购物的学生日益增多,高校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买到满意的物品,但高校快递业务量猛增的背后,国内大部分高校尚未建立与之相适应校园快递管理制度,校园快递垃圾随处可见,严重影响校园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本文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快递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校应建立"一站式"校园物流服务平台,鼓励企业研发新型环保包装材料并倡导高校开展大学生生态文化教育课程,提升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的具体改进措施,旨在完善校园生态环境,打造健康发展的绿色校园。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校绿色教育环境下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探讨问题,给出了高校绿色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高校绿色教育的概念,高校绿色教育的特点,包括高校绿色教育的生命性、高校绿色教育的生活性、高校绿色教育的人文性和高校绿色教育的内容与实践,探讨了高校绿色教育环境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包括高校绿色教育环境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高校绿色教育环境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最后,对高校绿色教育环境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互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黄芝琪 《环境》2006,(11):92-93
创建绿色学校,以绿色环境育人,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是学校教育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为此,要做好科学规划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育人氛围的工作,同时,在校园内外积极开展各类环保实践活动,以强化环境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7.
绿色大学建设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绿色校园建设的必要性从高校的优势和学校管理要求方面进行了论述。以辽宁大学为例,探讨了其进行绿色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污染预防、实施生态工程和进行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何明勇 《环境工程》2022,(4):335-336
<正>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代表着绿色文明和可持续的生态环境。生态文明与社会各领域的结合,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系统的健康运转,构建长效发展机制。随着国家“双碳减排”的倡导,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构建绿色校园文明,更应成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在从严治党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是指导校园发展、塑造校园品牌、提升校园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社会主义特色大学的必然要求。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对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培育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发扬党内民主,传播廉政文化,建设高水平校园具有重大意义。校园生态文明与党建工作的融合成为该背景下的重点研究方向。校园生态文明与党建工作相融合具有诸多现实可能性和必要性,了解二者融合的特点和机理,探索高效的融合路径,能为高校党建提供有力支撑。由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编写、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研究主题,为构建可持续的生态文明提供了有效参考,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9.
绿色大学的建设是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建立一套系统全面且便于操作的指标体系对绿色大学建设具有指导意叉。“绿色大学”建设围绕教育的核心,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大学的各项活动中、融入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按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思路构建绿色大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由绿色教育、绿色校园、绿色科研、绿色实践和绿色办学构成,反映的是绿色校园建设所应包括的5大部分。指标层包括指标和主要参数,反映准则层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0.
金兰 《世界环境》2006,(3):90-90
为推进中国的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Environmental Educators' Initiative.简称EEl)的合作三方:中国教育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英国石油(BP)公司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合作,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案例分享暨经验交流会”。来自相关政府部门、国内著名高校和NGO,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路径——绿色财务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与人类的矛盾日益尖锐,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获取盈利、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绿色财务管理则从资金运动的角度将资源的有限性、社会的效益性和环境的保护性统一起来,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路径。本文在论述了绿色财务管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绿色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现阶段中国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为例,初步探索高校环保型校园建设的方法与途径。高校环保型校园建设首先要从学校发展定位和校园规划的理念入手,把建设“生态型”作为学校办学定位的重要内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校园规划观念,统筹校园空间划分、校园建筑、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在日常运行中要以环境因素为控制对象,采用目标管理、运行控制、应急响应3种主要控制方式,落实环保责任,完善监控机制,使学校成为鸟语花香、生机勃勃、持续发展的育人高地、环保示范高地。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学校数量多、规模大,肩负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重任,同时也是能源资源消费的大户。高校校园的绿色发展是高等教育本身的使命,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本文梳理了我国高校从节约型校园示范建设到绿色校园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国内外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体系,结合校园碳中和发展目标,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绿色校园评价体系的思考。文章还进一步以校园碳核算为抓手,给出了校园碳核算的基本概念、边界范围和核算框架体系,为实现校园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方法和支撑。  相似文献   

14.
陈荣富 《环境导报》2003,(13):36-37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向。高等院校校园发展与环境建设,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既要满足今天的需要,又要能适应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这是高校发展规划中面临的任务。高校校园建设规划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早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在其《自然的住宅》一书中,强调了人、自然和建筑整体概念的重要性,认为建筑必须同所处的场所、建材以及使用者的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生态建筑是现代建筑产生以来的又一次革命,它不仅基于人们对环境生态问题的深刻认识,也与人类意识深处的道德理想密切相关。因此,设计师…  相似文献   

15.
建设绿色低碳校园是践行十九大中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各高校在规划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何测度和评价高校的绿色发展程度和低碳水平是重点也是难点。生态足迹模型是测度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可:持续和低碳校园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方法的借鉴意义。该研究运用生态足迹的模型,以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为例测算了其能源消耗、交通、食物、纸张等日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生态足迹为4 200.51 hm~2,生态效率为1.61人/hm~2,生态足迹构成中比重最大的是食物,约占2/3。进一步将测算结果与国内高校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居中。从生态足迹的角度分析,规划建设低碳校园应该从减少食物消费和能源消耗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对高校建筑室内热环境的研究,不仅关系到高校师生的学习效率,生理健康;而且对"绿色校园"建设也起到积极作用.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气候差异显著,各地域建筑都会体现出了对气候应对策略,但在近几年的高校扩招后,校园规划建设速度加快,忽略了教学建筑中的相关环境要素.通过对珠海地区部分高校实测调研分析,对教学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标准进行讨论,同时从提出了通过自然通风、微环境的营造、遮阳方式等手段来优化珠海地区高校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能源消耗问题越来越突出,校园开展教学也应该重视能源消耗,文章分析了建设绿色校园如何进行电能监控系统设计,为我国高校打造出绿色校园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高校开设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中开设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培养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环境素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本文阐述了环境教育的内涵,论述了国内外高校环境教育的发展概况,分析了高校开设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的必要性。以济南市为例,对高校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学校开设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的现状、师生对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的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合调查结果。总结出中国高校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高校对环境教育的重视不足、环境教育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等,并借鉴国外环境教育的经验,提出完善高校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指导中国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西部地区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面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大数据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使智慧生态城市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绿色发展也成为智慧生态城市的核心举措.通过分析智慧生态城市的建设背景,测度西部主要城市的生态足迹与环境承载力,明确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基于智慧生态城市推进西部城市绿色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论生态校园的建设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校园环境质量恶化,"生态热"思潮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生态校园的提出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体现了人们改善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愿.文章详细阐述了生态校园的概念,并提出了景观园林设计、环境友好技术、生态化教育管理各项兼顾的生态校园理想模式.在分析总结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生态校园在中国的发展建设提出了三点建议:因地制宜的进行生态化建设;将校园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政府为生态校园管理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