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酯类化合物对四膜虫毒性的拓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拓扑方法,即考虑分子图顶点的性质,直接用酯类化合物的分子碎片的特征值为主元来构建邻接矩阵。定义并计算了酯类化合物的修正的氢连接性指数^mHA及其倒指数^mHB,分析了30个酯化合物对四膜虫的毒性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由酯化合物对四膜虫毒性与^mH的回归方程得出的估算值与实验测定值之间能较好地吻合,平均误差为0.22。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种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地毯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分析结果同小型环境平衡舱法测定的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种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地毯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分析结果同小型环境平衡舱法测定的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4.
对河北省某地红果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表明,从该地区红果样品中可被定性鉴别出50个有机化合物,主要是高烷烃、芳烃、烯、酯、酚、杂环和稠环及有机氯农药。其中六六六的含量略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用医疗废物处理中的生物指示剂——嗜热型脂肪杆菌芽孢的热死亡时间表征医疗废物湿热灭菌中的热死亡时间,通过对嗜热型脂肪杆菌芽孢的湿热灭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表示一定温度下微生物的热死亡速率,得到了医疗废物处理中的湿热灭菌动力学方程。并对方程中的参数进行了回归计算,得到医疗废物湿热灭菌处理工艺中的热死亡时间、灭菌温度和灭菌率之间更为简单的函数关系。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考察了酸性条件下纳米铁催化分解高氯酸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对其分解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对纳米铁催化剂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SEM、EDS和XRD表征分析。利用阿仑尼乌斯方程和幂指数方程拟合反应动力学方程,获得了高氯酸盐分解动力学方程Ct=C0exp{-0.03773exp(-201.65/T)[H]0.191t},理论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误差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行研发的气体扩散系数测试装置及测定方法,分别测定和分析了常温常压下,不同扩散管径、扩散距离、体系温度、气体进气方式及其流量、扩散时间等对气体扩散系数测定的影响情况。基于拟稳态扩散模型,得出气体扩散系数测定的合理条件:扩散距离为9~14 cm;吹气流量为0.22~0.33 m~3·h;体系温度应低于液体沸点且不要太接近沸点;扩散时间根据液体挥发性情况,一般不小于12 h具体以能够明显观测到测定前后液面高度差为基准;扩散管管径应在保证扩散管截面积较小、液面以上气体以单向自然扩散为主、液体蒸发速度相对较慢的范围内选取。研究结果确定了气体扩散系数测定的合理条件,对加深油气空间传质机理的认识以及确保扩散系数测定的准确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涂有CeO2-ZrO2固溶体的堇青石蜂窝状陶瓷为载体,用浸渍法制备堇青石蜂窝陶瓷型整体La0.8Sr0.2MnO3催化剂,测试了该催化剂催化燃烧各类VOCs的特性。研究表明,VOCs催化燃烧的难易程度为:含氯烃烷烃酸芳烃酮酯醇醛。La0.8Sr0.2MnO3催化剂对含氧有机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完全燃烧温度均在280℃之内。通过关联VOCs的理化性质,发现VOCs在La0.8Sr0.2MnO3催化剂上的反应活性与VOCs分子中最弱C—H键键能和VOCs分子极性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对增湿脱硫实验装置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详细了解反应器内的三相流动、碰撞和蒸发过程,依据流体动力学原理,将气相和脱硫剂颗粒作为连续介质和拟流体,以在欧拉坐标系中描述,将水滴作为离散相,以在拉格朗日坐标系中描述,建立质量、动量、能量和湍动能耗散的输运方程及液滴蒸发、碰撞、运动方程,分别计算气体和液滴轴向速度、反应器内温度的径向分布,其液滴轴向质量浓度、脱硫剂捕集效率,计算数据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涂有CeO2-ZrO2固溶体的堇青石蜂窝状陶瓷为载体,用浸渍法制备堇青石蜂窝陶瓷型整体La0.8Sr0.2MnO3催化剂,测试了该催化剂催化燃烧各类VOCs的特性。研究表明,VOCs催化燃烧的难易程度为:含氯烃〉烷烃〉酸〉芳烃〉酮〉酯〉醇〉醛。La0.8Sr0.2MnO3催化剂对含氧有机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完全燃烧温度均在280℃之内。通过关联VOCs的理化性质,发现VOCs在La0.8Sr0.2MnO3催化剂上的反应活性与VOCs分子中最弱C—H键键能和VOCs分子极性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单块集尘板振打加速度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单块集尘板振打加速度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解析法和实测法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值更接近于实测值。用有限元法对某厂实际运行的电除尘器加速度进行求解,计算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由于有限元法能非常方便地处理各种复杂板型、不同的悬挂方式、振打锤的大小以及振打方式,因此,有限元法对于现有极板的分析与新型极板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活性炭对含铅废水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采用静态法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含铅废水,考察了活性炭对含铅废水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活性炭对铅离子吸附平衡时间为100 m in;吸附等温方程为:Ce/qe=0.4298+0.0594Ce(25℃),该方程符合Langmu ir型吸附模式,不同温度下吸附平衡参数0RL1,表示该吸附为有利吸附。实验数据应用数学模型拟合,二级相关系数R2=0.9998,显示吸附过程动力学与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性较好;计算不同温度下各热力学参数:△Hθ大于零、△Gθ小于零,证实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吸热过程。△Sθ大于零,表明铅离子在固液界面有序性减小、混乱度增大。△Hθ值很小,说明该过程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3.
污染河流底泥释放有机物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上海苏州河污染底混中KTN、BOD5、CODor的释放进行了研究。释放后悬浮液中浓度双清液稍高,但相差不悬殊。应用释放与悬浮的规律,推导出悬浮释放方程,其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不大于40%。此外,还提出了底泥的污染类型分级,为底污染程度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典型禾本科植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影响植物的生长,甚至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选择典型禾本科植物-高粱和玉米,通过盆栽实验,种植于模拟石油污染的土壤中,植物成熟收割后,通过测定土壤中总石油烃的含量,植物体中多环芳烃和直链烷烃的含量,研究高粱和玉米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显示:在种植高粱、玉米后,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明显降低,并且在收获的高粱、玉米植物体中直链烷烃和多环芳烃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未检出)。说明高粱、玉米对石油烃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且高粱对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作用高于玉米;高粱、玉米对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和直链烷烃具有一定的积累与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GM(1,1)的建模方法,对TNT生化降解过程中浓度变化值建立了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TNT的降解浓度及天数进行了预测,通过与水质预测公式C=Cpe^-k1^t比较,发现达到该公式的水平,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程度很好。  相似文献   

16.
真菌和细菌协同作用对染料的吸附与脱色降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比较了5种真菌对染料水中染料的吸附去除和与脱色降解细菌L-1菌株(Enterobacter sp.)和L-2菌株(Pseudomonas sp.)对吸附染料的脱色降解能力;以吸附去除率和完全脱色时间综合评价,对筛选出的吸附性强并与细菌共培养时染料分子脱色降解速度快的绿曲霉为染料吸附菌,进一步测定了温度和pH值对绿曲霉吸附和与细菌共培养脱色降解活性黄M-3RE(C.I.Re.Ye.145)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绿曲霉的吸附能力影响不大,在16~36 ℃下吸附5 h对活性黄M-3RE的去除率在95.1%~97.9%之间,但染料的完全脱色降解时间受温度影响较大,32~36 ℃下染料分子脱色降解较快.pH值对绿曲霉和细菌吸附、脱色降解能力均有一定影响.利用绿曲霉和细菌对印染行业中染料含量较高的染浴废水进行处理,绿曲霉可通过吸附作用快速去除废水中的染料分子,废水经绿曲霉处理5 h,色度、COD去除率分别为85.8%和56.1%,BOD/COD值由处理前的0.238提高到处理后的0.652,吸附在菌丝上的染料分子在细菌的共同作用下脱色降解.  相似文献   

17.
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预测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实际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的各种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并验证各预测方式与实测值之间的相符性,通过对选取的高速公路和市政快速公路采用各种预测模型计算比较,并用实际监测值对各模型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发现,不同的预测方式会造成预测结果之间昼间4~9 dB、夜间5~10 dB的差异,采用2006版规范计算车速和单车噪声源强,距离衰减考虑车流量大小的预测方式得到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8.
以南方某市为例,在野外布点、采样、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土壤中重金属镉的主要污染来源,建立了土壤中镉的数学预测方法,利用该方法,比较了土壤的不同利用方式和土壤的不同类型镉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林地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关性高于耕地;由河流沉积物发育而来的水稻土、红壤和紫色土中,镉的实测值与预测值显著相关(R分别为0.618,0.916,0.595;a=0.01);而由第四纪土和紫色岩发育而来的水稻土中,镉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关性很差(R〈0.3)。  相似文献   

19.
传统CO_2的捕集方法存在设备投资大、环境污染严重、再生能耗高等缺点,利用新型绿色工质离子液体负载于聚偏氟乙烯上制备离子液体支撑膜可以较好地解决该问题。在压力为0.2 MPa、流量为50 m L·min-1、温度在298~318 K范围内变化时,测定了CO_2在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磺酰亚胺盐([Emim][Tf_2N])和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AC])2种离子液体支撑膜中的渗透系数、溶解度和扩散系数,采用Van’t Hoff方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Arrhenius方程对渗透和扩散系数的数据进行关联。实验结果表明,CO_2在2种离子液体支撑膜中的渗透和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Emim][Tf_2N]离子液体支撑膜对CO_2的捕集性能优于[Emim][AC]支撑膜,CO_2在[Emim][Tf2N]支撑膜中的溶解度最大值为0.447,在[Emim][AC]离子液体支撑膜中的最大溶解度为0.253,由此可确定离子液体支撑膜分离CO_2的最佳工作温度,为其在工业应用中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电除尘器伏安特性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以480C型板为阳极板、不同阴极线类型、不同极距、不同极线距以及不同辅助电极配置的共计384组典型极配的伏安特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试验分析。提出了以I=aVb幂函数的形式来数学表征常规极配的伏安特性曲线,并给出了对应极配的a、b值,对比结果表明,实测值与函数计算值的符合度均在9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