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自制的电化学装置在线制备液体高铁酸钠,然后将制得的高铁酸钠投加到电镀废水中进行处理,考察不同pH值和不同高铁酸钠投加量对废水中总氰化物、Cu2+、Ni2+去除率的影响;对比研究了高铁酸钠氧化法和次氯酸钠氧化法在处理低浓度含氰电镀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当pH为9~10,高铁酸钠的最佳投加量为0.024~0.048 mmol·L-1时,总氰化物、Cu2+和Ni2+的同时去除率均在90%以上;在处理低浓度含氰电镀废水时,高铁酸钠对总氰化物、Cu2+和Ni2+的同时去除率均明显高于次氯酸钠。这是因为高铁酸钠能够有效地氧化多种络合态的氰化物,包括Cu(CN)43-、Cu(CN)42-、Ni(CN)42-等,使废水中的重金属转变为离子态;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在高铁酸盐还原产物-Fe(OH)3助凝和絮凝作用下,反应生成沉淀,达到同时去除氰化物和重金属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含镍电镀废水中酒石酸的存在,使得废水中总镍无法通过化学沉淀法去除,无法满足达标排放要求。采用UV/H2O2光降解法处理酒石酸镍体系废水,考察了不同反应pH值、过氧化氢投加量、光照时间对酒石酸镍体系络合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UV/H2O2法对酒石酸镍体系废水有很好的协同处理效果,光降解过程呈拟一级动力学过程;优化的酒石酸镍废水处理工艺为反应pH值3.0,30%过氧化氢投加量2 mL·L-1,15 W功率紫外灯光照下反应120 min,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采用化学沉淀法去除水中镍,处理后电镀废水中总镍可满足《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中0.5 mg·L-1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镀废水中络合金属采用常规硫化钠沉淀法难以脱除问题,选用螯合沉淀-微滤法对实际电镀废水中低浓度络合Fe、Cu、Zn和Cr进行深度脱除。重点考察了pH值,重金属捕集剂EDTC投加量,EDTC反应时间,絮凝剂PAC投加量及其共存金属等因素对Fe、Cu、Zn和Cr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EDTC去除各金属的反应机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7,EDTC为60 mg·L-1,反应时间为1 min,PAC为20 mg·L-1,反应时间为2 min,PAM为2.5 mg·L-1,反应时间为2 min条件下,经微滤作用后,出水Cu 0.020 mg·L-1(-1),Fe 0.43 mg·L-1(-1),Zn 0.37 mg·L-1(-1),Cr 0.45 mg·L-1(-1),均低于《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的特别限值。Fe、Cu、Zn和Cr之间存在抢夺EDTC的竞争关系,而Fe、Zn对Cr的去除又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红外光谱图表明,EDTC脱除金属Fe、Cu、Zn和Cr的反应机制是一致的,EDTC与金属发生螯合反应,EDTC巯基中硫原子捕捉金属阳离子,生成难溶的螯合产物,从而有效地去除废水中金属。  相似文献   

4.
电镀废水反渗透(RO)浓水具有盐度高、难降解有机物浓度高、含重金属等特点,是电镀废水处理工艺提标改造的难点。采用臭氧-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对电镀废水反渗透(RO)浓水中有机物进行处理,使出水COD浓度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标准。考察了废水初始pH、臭氧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臭氧氧化效果的影响,以及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气水比对BAF单元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经优化后的系统运行工况为:臭氧氧化单元中废水初始pH值为10.0,臭氧浓度为31.96 mg·L-1,反应时间为40 min;BAF的HRT为3 h,气水比为5∶1。在最佳工况下,当进水COD为180~240 mg·L-1时,经组合工艺处理后COD去除率达78.6%,平均出水COD浓度为47 mg·L-1,达到了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电镀废水中常见的金属离子有 Zn、Cu、Ni、Cr 和 Cd 等几种。常用的去除方法有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和萃取法。如果溶液中的铬是六价,则必须先把它还原成三价铬。含氰废水,应该先把氰去掉。这一点目前尚未充分引起人们注意。本文就沉淀法处理含氰电镀废水的问题进行讨论。沉淀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简易、投资省、可行性也好。所用沉淀法有:氢氧化物沉淀 pH 8—11碳酸盐沉淀投加白云石粉硫化物沉淀投加 Na_2S 或 H_2S中和沉淀法的原理是控制溶液的 pH 值,使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所需 pH 值,可从金属氢氧化物的溶度积求算。  相似文献   

6.
BM菌是一种能够高效去除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新型功能菌群,实验研究了BM二代菌对Cr6+、Ni2+的最佳去除条件,结果表明:当水温为10~30℃,pH=2,Cr6+浓度为100 mg/L,反应10 min,菌废比为1∶200时废水中Cr6+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当水温为10~30℃,pH=8.5,Ni2+浓度为100 mg/L,反应10 min,菌废比为1∶200时废水中Ni2+的去除率达到96%以上;在相同条件下实际电镀废水中Cr6+和Ni2+的去除率均高于99%。  相似文献   

7.
使用EDDS(乙二胺二琥珀酸)螯合Fe(Ⅲ),在光照过程中活化过硫酸盐/亚硫酸盐产生硫酸根自由基,并用于处理水体中的染料橙黄Ⅱ,考察过硫酸盐/亚硫酸盐初始浓度,Fe(Ⅲ)-EDDS初始浓度以及溶液初始pH对橙黄Ⅱ降解效果的影响,并获得处理效果较好的优化体系。结果表明,Na2SO3-Fe(Ⅲ)-EDDS体系中,[Na2SO3]=5 mmol·L-1,[Fe(Ⅲ)-EDDS]=0.05 mmol·L-1,pH=3.0时,60 min 内橙黄Ⅱ降解效率达98%;Na2S2O8-Fe(Ⅲ)-EDDS体系中,[Na2S2O8]=10 mmol·L-1,[Fe(Ⅲ)-EDDS]=0.50 mmol·L-1,pH=7.0时,120 min内橙黄Ⅱ降解效率达99%。两个体系中,Fe(Ⅲ)-EDDS均存在最佳浓度,增大或减小均导致效率降低。Na2SO3-Fe(Ⅲ)-EDDS体系中,溶液初始pH越大,橙黄Ⅱ降解效率越低。Na2S2O8-Fe(Ⅲ)-EDDS体系中,pH高于或低于7.0时橙黄Ⅱ降解效率均降低。Na2SO3-Fe(Ⅲ)-EDDS体系中,亚硫酸钠浓度越大橙黄Ⅱ降解效率越高。Na2S2O8-Fe(Ⅲ)-EDDS体系中,过硫酸钠存在最佳浓度,增大或减小均导致降解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赵欣  吴忆宁  靳敏 《环境工程学报》2017,11(5):2792-2796
为了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及降低重金属浓度,研究了单室微生物电解池对模拟废水中Ni(Ⅱ)的去除,探索了不同影响因子对镍的去除影响。在最佳外加电压0.7 V、最适初始pH 7.0、100 mmol·L-1 PBS下,单室微生物电解池运行48 h,对12.5 mg·L-1Ni(Ⅱ)和1 000 mg·L-1 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8.2±2.5)%和(72.2±0.9)%,有效地降低了重金属浓度,拓展了生物电化学系统系统在去除重金属离子废水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铁粉还原-Fenton氧化处理络合铜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铁粉还原-Fenton氧化工艺处理含络合铜工业废水,研究了联合工艺对络合铜的破络效果,重点考察了常温下H2O2投加量、初始pH值、反应时间、Cu(Ⅱ)初始浓度以及铁粉粒径等因素对该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相关机理。结果表明:在初始Cu(Ⅱ)浓度为50 mg/L,初始pH=3的体系中,加入过量铁粉,H2O2投加量控制在H2O2∶COD=1.5∶1(质量比),反应30 min后在pH=9的条件下沉淀,废水的COD去除率为86.5%,Cu(Ⅱ)去除率为99.9%,处理水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要求。研究还表明:铁粉粒径对处理效率的影响较小,采用工业级铁粉即可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混凝联合工艺对难处理络合铜镍电镀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废水初始pH值、H2O2初始浓度、[Fe2 ]/[H2O2]、反应时间和温度、混凝液pH、混凝剂质量浓度对处理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废水的降解途径和机理.结果表明,在体系初始pH=4,温度30℃,H2O2投加量为800mg/L,[Fe2 ]/[H2O2]=0.1,反应时间60 min,混凝液pH=8及混凝剂质量浓度为500mg/L的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为96.98%,Cu2 为99.91%,Ni2 为99.92%,处理水完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同时依据GC/MS对X-GN降解最终产物的分析结果,推导出废水的基本降解机理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络合态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采用UV/Fenton氧化技术处理EDTA-Cu-Ni模拟废水,主要研究了Fe2+投加量、H2O2投加量、初始pH和UV光照时间等因素对COD、Cu2+和Ni2+去除效果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随着Fe2+和H2O2投加量以及初始pH的升高,COD、Ni2+的去除率先升后降,Cu2+的去除率则在升高后趋于稳定;随着UV光照时间的增加,COD、Cu2+、Ni2+去除效率均呈上升趋势并逐渐达到平衡。结合成本和效率考虑,得出最佳处理条件为:Fe2+投加量为10 mmol·L-1,H2O2投药量为600 mmol·L-1,反应初始pH为3.0,UV光照时间为120 min。在UV/Fenton体系中,UV光照能增强Fenton反应的去除效率,异丙醇对反应的抑制说明羟基自由基在处理过程中是重要的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12.
含铜电镀废水中酒石酸等络合剂的存在,使得采用普通氢氧化物或硫化物沉淀法难以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采用UV/H2O2-NaOH沉淀法处理铜-酒石酸络合体系模拟电镀废水,考察了光照时间、初始pH、H2O2投加量等因素对处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铜-酒石酸络合体系(酒石酸质量浓度为418mg/L,CuSO4·5H2O质量浓度为196mg/L),得出的最佳处理条件为:光照时间70min,H2O2投加量1.07g/L,初始pH 3.0,出水中铜质量浓度可以低于0.3mg/L的排放标准,为后续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丙烯酸,四乙烯五胺,二硫化碳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高分子重金属螯合剂,PATD,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ATD的投加量、体系pH对Cu2+和Ni2+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TD高分子重金属螯合剂处理浓度为50 mg/L的Cu2+和Ni2+模拟重金属废水时,当PATD/重金属离子质量比分别大于6(Cu2+)和12(Ni2+)时,处理后废水中残留的重金属离子浓度均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PATD在较宽p H范围内均可有效去除重金属Cu2+和Ni2+离子;对Cu2+的去除效果要好于Ni2+。对低浓度(1.0 mg/L)的Cu2+和Ni2+废水的处理同样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不溶性淀粉黄原酸盐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除铜降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含Cu2 模拟废水和电镀废水为对象,研究了不溶性淀粉黄原酸盐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ISXA)去除Cu2 和降低浊度的能力.论述了该药剂去除Cu2 和降低浊度的优点和机理,探讨了去除Cu 2 的影响因素,如投药量、pH和反应时间.试验表明:(1)对于电镀废水,在5.5倍理论投药量、pH为5.0、反应10 min的条件下,Cu2 去除率为98.89%;当pH≥7时,含Cu2 残渣稳定;在2 mol/L的盐酸和硝酸溶液中浸泡6 h含Cu2 残渣,Cu2 回收率为93.08%;(2)对于含Cu2 模拟废水,在4.5倍理论投药量、pH为5.0、反应10 min的条件下,Cu2 去除率可达99.14%,除Cu2 和降浊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非表面活性剂水热法制备了铁酸锰(MnFe2O4)纳米材料吸附剂,研究了吸附时间、溶液pH和温度对MnFe2O4纳米材料吸附模拟含Ni 2+电镀废水和实际含Ni 2+电镀废水中重金属Ni 2+的吸附性能,并探讨了该材料的再生利用性能。结果表明,MnFe2O4纳米材料可有效吸附电镀废水中的Ni 2+,吸附平衡时间为600min。对20mg/L的模拟含Ni 2+电镀废水,投加4.5mg的的MnFe2O4纳米材料进行吸附处理,Ni 2+的吸附去除率高达98%左右;实际工程应用中,应保持电镀废水偏碱性、温度25℃;MnFe2O4纳米材料具有理想的再生利用性能,重复吸附5次后,吸附去除率仍可达82.24%,在实际废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靳敏  吴忆宁  赵欣  李伟明  李帅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11):6190-6194
为了降低废水中重金属的含量,研究了空气阴极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对模拟废水中Cu(II)的去除效果。考察了铜的初始浓度、初始pH值和外加电阻等单因子的影响,从Cu(II)去除率及电压输出等方面进行考核,确定最佳去除条件:SMFC的最大耐受浓度为12.5 mg·L-1,最适Cu(II)还原去除的初始pH值为6.0和低电阻500 Ω。SMFC出水Cu(Ⅱ)浓度低于0.5 mg·L-1,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总铜排放标准,拓展了生物电化学系统系统在去除重金属离子废水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一种多DTC基团重金属螯合剂的合成及处理含铜废水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一种新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重金属螯合剂CDTC,并对其处理游离铜离子、EDTA络合铜和柠檬酸络合铜废水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CDTC能直接去除已络合的铜,对不同形态的Cu2+去除率均达99%以上,处理后的废水中Cu2+剩余浓度达到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在废水pH=...  相似文献   

18.
采用混凝法对毒性强,COD、SS浓度高,色度大的中药废水进行预处理。首先,通过对比研究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AS)、硫酸亚铁(FeSO4·7H2O)对中药废水急性毒性和对COD、SS的去除效果,确定投加方案为 PFS(500 mg·L-1);其次研究了pH值、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和壳聚糖(CTS)对PFS混凝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混凝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初始pH为7.0时,500 mg·L-1 PFS与8.0 mg·L-1 PAM配合使用对中药废水具有最佳混凝效果,COD、SS去除率分别达到38.6%、98.9%,急性毒性由EC50=8.12%的降低至EC50=41.35%,毒性级别由极强削弱至中等。  相似文献   

19.
线路板废水中的铜主要以络合态存在,破络除铜是其处理稳定达标的关键环节。为了降低运行费用和产泥量,同时为后期的工程升级改造提供依据和参考,实验研究了碱法破络除铜最佳pH值、Na2S/Cu摩尔比、反应时间和絮凝剂种类的选择等,并从处理效率、投药成本、污泥产量多方面考核,确定最佳运行条件:以NaOH调节pH到10.5左右,Na2S与进水总铜摩尔比为1.5∶1~2∶1,反应30 min,再加100 mg/L的PAC和3 mg/L的PAM混凝反应,沉淀0.5 h,出水铜浓度低于0.3 mg/L,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中的总铜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电镀废水中含络合铜废水的处理主要采用硫化钠破络法,由于原水水质波动,硫化钠投加量难以准确控制,从而导致Cu2+或S2-残留,对后续生物段运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针对这2种离子对反硝化污泥的影响尚未见系统报道。通过小试实验,系统研究了Cu2+和S2-对反硝化污泥的毒性和抑制作用,并通过长期实验考察了反硝化污泥对这2种离子的耐受程度以及污泥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Cu2+和S2-对反硝化污泥活性的EC50分别为3.15 mg·L-1和14.71 mg·L-1,在相同质量浓度下,Cu2+比S2-具有更强的毒性。长期运行实验结果表明,反硝化污泥对S2-具有一定适应能力,最大承受浓度为20 mg·L-1,而Cu2+耐受能力较差,最大承受浓度仅为1 mg·L-1。同时,Cu2+的连续投加使反硝化污泥的沉降性和脱水性能变差,比阻增大,而S2-的存在对反硝化污泥的沉降性和脱水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