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解沧州市郊采暖期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粒径分布和健康风险,于2018年11—12月使用分级撞击式采样器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粒径符合总悬浮颗粒物(TSP)标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测定Fe、Cu、Mn、Pb和Zn含量,利用富集因子法和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重金属主要来源并对...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煤矿开采区道路环境中大气颗粒物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6年12月(采暖期)和2017年5月(非采暖期)分别采集了淮南潘集矿区交通主干线周围大气颗粒物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了As、Cd、Hg、Mn、Pb、Cu、Zn、Ni、V等9种重金属元素以及参比元素Al的含量,并利用富集因子法和因子分析法解析了其来源。结果表明:(1)Zn、Mn、Pb含量较高,占所测重金属元素的82%(质量分数)以上;采暖期总悬浮颗粒物(TSP)、PM10和PM2.5中重金属含量总体上均高于非采暖期。(2)富集程度较高的元素有Pb、Cd、Hg,随着颗粒物粒径减小,各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因子呈现增大趋势。(3)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潘集矿区道路环境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为交通排放、煤炭燃烧和扬尘等。  相似文献   

3.
公路地表灰尘及径流中颗粒物附着重金属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北京城区北三环上北太平桥以西约300 m处路段地表灰尘及径流中不同粒径颗粒物附着重金属载荷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增大,地表灰尘中颗粒物附着重金属浓度总体上逐渐降低;地表灰尘中<40.00 μm颗粒物附着重金属浓度最高;重金属载荷分布集中度不强,但主要集中在地表灰尘中<300.00 μm的颗粒物L.(2)地表径流中大部分重金属附着在<125.00 μm颗粒物上;0.45~10.00 μm颗粒物附着重金属载荷最高;0.45~40.00 μm颗粒物附着重金属载荷平均为77.1%.(3)地表灰尘中<40.00 μm的颗粒物的潜在水环境风险不太突出,但是其实际水环境影响却起主导作用.(4)进入水体的小粒径颗粒物质量分数升高是地表灰尘和径流重金届载荷随颗粒物粒径分布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大气湿沉降对小粒径颗粒物重金属载荷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长沙市夏季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及其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沙市高开区、经开区、开福区以及马坡岭4个采样点夏季的大气颗粒物(TSP)浓度以及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元素Cu、Zn、Mn、Pb和Cd的浓度和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利用污染因子(Cf)对重金属元素的可保持能力进行了评价,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PCA)分析TSP中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结果显示长沙市夏季TSP平均浓度为220.7μg/m3,表明长沙市颗粒物污染较严重。TSP中重金属元素浓度大小顺序为:ZnPbCuMnCd。从形态分布来看,大约63.3%~89.0%的Cu主要存在于可氧化态(F3),而Mn在这一态中分布最少。元素Zn、Cd则主要分布在弱酸提取态,分别占了70%和35%。Pb主要分布在残渣态,大约为24%~43%。由污染因子计算可知Cu、Cd和Zn比Mn、Pb有更高的迁移性。  相似文献   

5.
浙东沿海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09年夏季浙东沿海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监测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PM1.0)浓度,分析颗粒物污染特征、水溶性离子及无机元素组成,运用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CMB模型)对浙东沿海地区大气TSP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浙东沿海地区的大气颗粒物主要以细颗粒物为主,颗粒物中主要的水溶性离子为SO2-4、NH+4、Ca2+,土壤尘是该地区大气TSP的主要来源,北仑、乐清和奉化TSP中土壤尘的分担率分别达到55.49%、42.52%、40.70%,各监测点TSP来源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春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北京市春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性,2008年3月至2008年5月,对北京市西三环大气颗粒物进行采样分析.测定了总悬浮颗粒物(TSP)与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日平均质量浓度,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大气颗粒物的微观形貌,并通过X射线能谱仪(EDX)对样品中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SP和PM10日平均质量浓度以初春最高,春天次之,春夏交际最低;PM10/TSP以春夏交际最高,初春次之,春天最低;大气颗粒物形态有规则和不规则2类,以不规则形态居多,同时发现花粉颗粒存在.EDX分析表明,大气颗粒物所附着的重金属中Pb所占的质量分散最高,并且集中吸附在细粒子颗粒物上.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杭州市大气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粒径分布特征和主要来源,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在杭州市某商住区采集了不同粒径的大气细颗粒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中的PAHs进行分析,并进行了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大气细颗粒物中PAHs的总浓度冬季均明显高于春季。冬春两季的PAHs环数粒径分布基本呈现出4环5环3环6环2环。通过特征比值法判定,杭州市大气细颗粒物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燃烧源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粒径越小的大气细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越强,对细胞膜损伤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学提取法评价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市楼顶降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粒度分布和重金属总量的基础上,采用单一化学提取法(DWLP、TCLP)和多级化学提取法(SEP)研究了大气颗粒物中4种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样品中96%以上颗粒小于100 μm,其中10 μm和2.5 μm以下颗粒分别占33%和11%.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很高,Cu、Pb、Zn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62.43、1 033.81、830.32和5.80 mg/kg,是广东省环境土壤背景值的17~64倍.单一提取法中,TCLP的提取效率明显高于DWLP,表明pH值是影响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释放的主要因素.SEP法结果显示,Zn和Cd的生物可利用态比例远高于Cu和Pb.经DWLP和TCLP法提取后,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总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生物可利用态所占比例明显增加.通过综合分析,发现SEP比其他两种方法更适用于评价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近年来不同地区对不同环境下大气超细颗粒物的观测和扩散模拟研究进展。大量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大气超细颗粒物的时空分布、组成特征、形成和成长的特性因观测地区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受气象因素和局部污染源的影响很大;其来源主要包括固定、移动燃烧源的直接排放和大气中颗粒成核现象,前一种来源一般是局部的,而后一种来源则是区域性的。目前,大多数关于大气超细颗粒物扩散的模拟研究都是针对其质量浓度的,对其数浓度扩散的模拟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范围(机动车排放烟云的研究方面),在城市区域范围上的研究和应用还很少。最后,探讨和展望了大气超细颗粒物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中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颗粒物和正构烷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于2002年夏季(7月)和冬季(12月)采集南京市5个功能区的大气气溶胶(PM2.5和PM10)样品,对两个季节不同功能区颗粒物及其颗粒物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大气颗粒物含量冬季高于夏季,细颗粒高于粗颗粒。正构烷烃的变化规律同颗粒物一致,且主要分布在细颗粒物上。根据各个功能区正构烷烃(C15-C32)的CPI(CPI1、CPI2和CPI3)结果,可知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正构烷烃由生物源和人为源共同排放产生。%waxCn的结果表明生物源对气溶胶中正构烷烃的贡献率为20%~43%,对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贡献率为1.66%~4.76%。  相似文献   

11.
分别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采集了长春市净月区与朝阳区的大气颗粒物,研究其污染特征的差异,并进行了形貌分析。结果表明:(1)净月区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_(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44.86、87.10μg/m~3,PM_(10)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49.07、138.72μg/m~3;朝阳区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_(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4.48、110.01μg/m~3,PM_(10)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75.07、147.50μg/m~3。整体上,非采暖期大气颗粒物浓度低于采暖期。(2)无论是采暖期还是非采暖期,净月区PM_(2.5)与PM_(10)浓度均明显低于朝阳区。(3)净月区采暖期大气颗粒物来源主要是柴油尾气、燃煤源与生物质燃烧;非采暖期,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土壤扬尘与某些工业排放对大气颗粒物贡献较大。朝阳区大气颗粒物来源较净月区复杂,这与两个区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不同功能有直接的联系,建筑扬尘对于朝阳区大气颗粒物的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城市高密度街区大气颗粒物浓度分布特征,2019年秋季对上海市某高密度街区道路大气颗粒物浓度、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地理位置、车辆与道路图像视频信息进行了同步移动在线监测,并结合街区内固定站数据和后向轨迹模拟结果,总结了影响街区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城市大气颗粒物背景拟合值处于较低水平时,街区内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和影响因素易被识别;机动车污染源对大气颗粒物浓度贡献大,其中大型机动车的影响明显;户外施工和道路清扫会引起大气颗粒物浓度上升,其中PM10上升更明显;交通密度大的十字路口大气颗粒物浓度通常较高;城市高架的盖状结构会阻碍大气颗粒物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引起局部大气颗粒物浓度上升;街区内高大浓密的乔木对近地面的大气颗粒物屏蔽效果不理想,甚至有助于颗粒物累积;早晚高峰时段大气颗粒物浓度较非高峰时段高。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城市高密度街区大气颗粒物浓度分布特征,2019年秋季对上海市某高密度街区道路大气颗粒物浓度、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地理位置、车辆与道路图像视频信息进行了同步移动在线监测,并结合街区内固定站数据和后向轨迹模拟结果,总结了影响街区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城市大气颗粒物背景拟合值处于较低水平时,街区内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和影响因素易被识别;机动车污染源对大气颗粒物浓度贡献大,其中大型机动车的影响明显;户外施工和道路清扫会引起大气颗粒物浓度上升,其中PM10上升更明显;交通密度大的十字路口大气颗粒物浓度通常较高;城市高架的盖状结构会阻碍大气颗粒物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引起局部大气颗粒物浓度上升;街区内高大浓密的乔木对近地面的大气颗粒物屏蔽效果不理想,甚至有助于颗粒物累积;早晚高峰时段大气颗粒物浓度较非高峰时段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酸缓冲能力的测定实验,研究杭州市主城区大气颗粒物的酸缓冲能力,并利用二重源解析技术,解析了大气颗粒物中碱性组分的来源.结果表明,杭州市主城区大气颗粒物呈弱碱性,对降水酸度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但作用较小.总体而言,TSP与PM10的酸缓冲能力与其浓度呈负相关,但相关关系不明显,TSP的酸缓冲能力比PM10强.Ca是影响大气颗粒物酸缓冲能力的关键化学组分.TSP的酸缓冲能力主要来自建筑水泥尘.  相似文献   

15.
霍县,宁波市城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特性及污染来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霍县、宁波市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粒径及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并用目标识别因子分析方法判别了污染源对其大气颗粒物的贡献率等。这些结果对大气污染状况的评价和各种污染来源的探讨以及采取治理措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整套分析方法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集6种典型非道路柴油机排放的颗粒物样品,利用BC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形态。结果表明,6种典型非道路柴油机的颗粒物比排放达154~343mg/(kW·h),小功率的非道路柴油机颗粒物比排放较高;各重金属平均质量浓度排序为ZnCrAsMnPbNi≈Cu≈Cd,重金属总量约占颗粒物质量的2.22%;Ni和Cu以有机物结合态为主,其他重金属均以残渣态为主,约占总提取形态的71.83%~96.74%;所有非道路柴油机颗粒物中均存在有机物结合态重金属且比例较高,说明排放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结合紧密。基于风险评价法和污染系数法对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非道路柴油机排放颗粒物中Cd的生态风险最高,Pb、Cr和Mn的风险次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中国大面积频发,PM_(2.5)已经成为中国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首要污染物。对中国近年来PM_(2.5)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了城市大气及室内环境中PM_(2.5)的来源,阐述了PM_(2.5)对大气能见度、人体健康及人们行为方式的影响,介绍了室内外关于PM_(2.5)的相关性指标以及PM_(2.5)控制的最新技术等,最后对相关研究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重庆主城区大气重污染形势的激光雷达探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1月12日-26日,利用大气超级站ALS300型激光雷达对重庆主城区大气进行了连续探测,分析了重污染形势期间的大气扩散条件及大气颗粒物时空分布等探测结果。分析表明,大气层结持续稳定,扩散条件差使得大气颗粒物浓度居高不下,大气能见度持续恶化;大气重污染期间PBL高度较低,平均为320~350m;大气颗粒物污染带处于100~400m高度范围;全国范围内异常的大气环流形势和重庆主城区独特的地形、气候特征是造成持续大气重污染形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雾霾过程中细颗粒物的组分与来源,采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SPAMS)法,于2015年12月在西安城市运动公园对雾霾过程进行连续观测。根据细颗粒物的质谱特征,将其化学组分分为10类,为有机碳(OC)、元素碳(EC)、混合碳(ECOC)、左旋葡聚糖(LEV)、矿尘(MD)、重金属(HM)、富钾颗粒物(RK)、富钾钠颗粒物(RNa K)、富铵颗粒物(RNH+4)以及其他颗粒物。将本次雾霾过程分为5个阶段,各个阶段占比最大的化学组分均为OC、EC、ECOC;在雾霾生长阶段,RK、RNa K及RNH+4增长明显。将细颗粒物来源分为8类:机动车(36.3%)、燃煤(22.5%)、扬尘(7.1%)、生物质燃烧(5.1%)、工业(7.3%)、餐饮(0.5%)、二次合成(7.9%)和其他来源(13.3%)。结果表明,机动车和燃煤是本次雾霾的主要来源,二次合成对雾霾生长和消退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北京春节期间大气颗粒物污染及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2006年春节期间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及粒径谱分布资料,结合大气能见度及NO2监测数据,分析了北京市鞭炮燃放禁改限后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大气消光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春节期间特别是除夕夜大量鞭炮的集中燃放导致了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急剧升高,主要以细粒子为主;颗粒物浓度的升高致使大气能见度明显降低,鞭炮燃放最集中的时段,能见度低于2 km;燃放鞭炮产生的颗粒物是造成大气消光作用的主要因素.估算了北京市鞭炮燃放的颗粒物排放量,2006年除夕0:00~1:00市区排放了大约3.0×104kg PM10,官园监测点PM10小时最高质量浓度超过了800 μg/m3.元宵节夜间燃放鞭炮产生的颗粒物半衰期为2.4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