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分析了冀中典型农业区土壤-农作物体系中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与生物富集特征,探讨了该地区所产农作物的可食部分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11种OCPs以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为主要残留物。土壤中DDTs和HCHs残留量总计达36.52~73.45ng/g,在各自的异构体中p,p’-DDT和γ-HCH所占比例最高,表明OCPs污染主要为近期输入所致。玉米和小麦各器官中,OCPs均在籽粒中最高,分别残留20.66~33.33、19.14~34.57ng/g。小麦和玉米对HCHs的富集能力均强于DDTs。研究显示,该地区玉米与小麦籽粒中OCPs含量虽未超过《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 18406.1—2001)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2),但OCPs致癌总风险相对较高,玉米和小麦中均超过了1×10-6,小麦中OCPs的非致癌总风险和致癌总风险均大于玉米,因此该地区应该优先关注OCPs对小麦所造成的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潮间带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渤海湾潮间带表层和柱状沉积物样品中有机氯农药(OCPs)浓度,探讨了OCPs的垂直分布特征,结合柱状沉积物测年结果,研究了该区域OCPs的污染历史。结果表明,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样品中OCPs为78.51~172.10 ng/g(以干质量计,下同),平均值为112.92 ng/g;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七氯的检出率和残留量均较高,其中HCHs为8.08~56.33 ng/g,平均值为26.35 ng/g;DDTs为5.18~45.02 ng/g,平均值为28.25 ng/g;七氯为10.15~77.16 ng/g,平均值为48.33 ng/g。该区域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OCPs,70年代达到最高峰。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可能存在着DDTs类物质的输入。  相似文献   

3.
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堆肥生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堆肥生物修复法对土壤中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的降解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六六六和滴滴涕的降解先后经历了快速降解阶段和缓慢降解阶段;堆肥第21天后,六六六和滴滴涕降解率均达60%以上;γ-HCH降解效果最好,其次为β-HCH,α-HCH和δ-HCH的降解效果差别较大;p,p'-DDE的降解效果要好于p,p'-DDD,初始质量浓度为0.03 mg/kg的p,p'-DDT未得到降解;微生物对六六六和滴滴涕的降解作用均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同工艺段中有机氯农药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基于HLB固相萃取柱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IGC/ECD)分析城市污水中有机氯农药的分析方法,同时分析了北京市高碑店和北小河两个污水处理厂中4个不同工艺段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在两个污水处理厂的水体中共检出了6种有机氯类农药,分别是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艾氏剂和4,4′—滴滴滴,浓度在1.89—69.6ng/L之间。结果表明,曝气活性污泥法对六六六类有机氯农药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海河干流、大沽排污河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状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调查了海河干流和大沽排污河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氯杀虫剂(OCPs)的残留状况.在所选取的16个断面沉积物样品中均有大量HCHs、DDTs检出,表明海河和大沽排污河的DDT和HCH污染相当严重.海河沉积物中HCHs和DDTs总质量浓度分别为3.30~75.96、1.57~221.57 ng/g.大沽排污河沉积物中HCHs和DDTs的残留量分别为2.30~124.61、11.28~237.30ng/g.与国内外部分河流表层沉积物中HCHs、DDTs的含量相比,海河和大沽排污河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含量较高.最后根据两条河流沉积物中的OCPs的残留量,分析了其可能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6.
针对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等有机氯农药(OCPs)难以同步降解的问题,采用高铁酸钾(K_2FeO_4)和过硫酸钠(Na_2S_2O_8)联合降解水溶液中的7种OCPs;分别考察了K_2FeO_4投加量、Na_2S_2O_8投加量和溶液初始pH因素的单独作用及交互作用对OCPs降解率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了降解产物,并探讨了K_2FeO_4/Na_2S_2O_8体系对各OCPs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K_2FeO_4/Na_2S_2O_8体系处理的OCPs降解率大于K_2FeO_4单独处理下的降解率;碱性环境(pH=9~11)有利于α-HCH和γ-HCH的降解,弱碱性环境(pH=7~9)有利于DDTs的降解,中性环境(pH=7)有利于β-HCH的降解。采用二次多项式和逐步回归法可以较好地拟合和预测OCPs降解率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当K_2FeO_4投加量8 g·L~(-1)、Na_2S_2O_8投加量2 g·L~(-1)、pH=11时,总环境风险削减率可达79.16%,与验证实验结果相近。这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K_2FeO_4/Na_2S_2O_8联合处理对OCPs的降解途径主要为脱氯脱氢,但仍有不完全脱氯产物残留。与K_2FeO_4单独处理相比,K_2FeO_4/Na_2S_2O_8双氧化体系实现了对DDTs和HCHs的高效同步降解。  相似文献   

7.
对北京降雨过程中雨水、树冠水、地表径流等介质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的污染物包括六氯苯(HCB)、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结果显示,在雨水、树冠水和地表径流中,HCH含量最高(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11.1、21.6和25.1 ng/L),其次是HCB(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3.71、3.54和5.91 ng/L)和DDT(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2.64、4.66和10.6 ng/L)。对地表径流样品中所测的OCPs组分浓度与径流水质参数和气象参数的相关分析显示,所测各OCPs组分浓度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与径流的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降雨量和雨前晴天数对不同组分OCPs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平均贡献率的计算表明,雨水是城市地表径流中OCPs的一个重要来源,树冠水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对天津市11个采样点的空气颗粒物和土壤样品进行采样调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样品中15种酞酸酯类化合物(PAEs)的含量。结果表明,11个采样点空气颗粒物样品中总酞酸酯类化合物(TPAEs)以体积计质量浓度为90.87~1355.70ng/m3,以质量计质量浓度为783.84~8712.37mg/kg;土壤中TPAEs质量浓度为0.53~2.53mg/k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空气颗粒物和土壤样品中的主要污染物。土壤与空气颗粒物中TPAEs和DBP存在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25和0.864(双尾检验,显著性水平0.01),且空气颗粒物中各种PAEs浓度为土壤PAEs浓度的数百至数万倍,说明空气沉降可能是土壤PAEs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广西岩溶地下河水体中有机氯农药浓度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气相色谱检测器(GC-ECD)对广西典型岩溶区地下河水体中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广西典型岩溶区地下河水体中OCP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岩溶地下河水体中OCPs质量浓度为0.09~16.17ng/L,均值为6.47 ng/L;水体中滴滴涕(DDTs)质量浓度为0.09~9.10 ng/L,均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调查了两类6种典型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恶唑)在黄浦江上游的含量、来源、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黄浦江上游的两条主要支流的11个采样点中均有抗生素检出,四环素类抗生素(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平均值合计为34.25~211.82 ng/L,磺胺类抗生素(包括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恶唑)合计为3.11~5.83 ng/L。黄浦江上游支流附近畜牧养殖场及医药厂对附近支流的抗生素浓度影响大。支流中下游磺胺类污染浓度比上游高。四环素类抗生素浓度随黄浦江上游从丰水期到枯水期逐渐变高,而磺胺类抗生素在每个采样时间点较稳定。四环素是黄浦江上游的主要污染抗生素,对上游的水体环境有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1.
深圳西丽水库抗生素残留现状及健康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西丽水库水体中10种抗生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再运用国际常用的蒙特卡罗法对抗生素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共有8种抗生素被检出,残留量在1.2~130.0ng/L。红霉素(脱水)、林肯霉素、磺胺甲噁唑这3种抗生素在丰水期、枯水期的所有采样点均有检出,在枯水期磺胺二甲嘧啶和头孢呋辛的检出率也为100%,而阿莫西林和氯霉素在所有水样中均未检出;西丽水库库中抗生素的残留浓度略低于供水水源,3条入库支流的抗生素残留量普遍高于库中,枯水期比丰水期残留的抗生素种类更多、残留量也更高;各采样点抗生素污染引起的人体健康总风险的数量级在10-7~10-3,都远远小于1,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健康危害。其中,对儿童的健康风险高于成人;支流的风险普遍高于库中,枯水期的风险普遍高于丰水期;头孢氨苄的风险最高,阿莫西林和氯霉素的风险均为零。  相似文献   

12.
(汍)汊湖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C/ECD内标法定量测定了(汍)汉湖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汍)汊湖水样和表层沉积物中20种OCPs均有检出.表层沉积物上层中(0~2 cm)的OCPs明显高于下层(2~10 cm),这是(汍)汉湖具有稳定的水动力条件所致.氯丹在表层沉积物中浓度最高,与该化合物在环境中的强稳定性以及在该地区的大量使用有关.表层沉积物样品DCHsO2上层OCPs中o,p'-DDT主要成分,表明近期可能有新的DDTs,特别是含大量o,p'-DDT的三氯杀螨醇的使用.DDD/DDE则显示表层沉积物上层DDTs的降解主要处在厌氧条件下,而下层处在好氧条件下.  相似文献   

13.
于2012年的7月在舟山群岛新区的海域采集贝类样本,测定了其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并进行了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和安全食用量推算。结果表明,采集的5种贝类样本中,六六六(BHCs)的各组分均未被检出,而滴滴涕(DDTs)在各种样本中均有检出,其中僧帽牡蛎和部分縊蛏样本中DDTs总量超过《海洋生物质量标准》(GB 18421—2001)一类标准(10μg/kg);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贝类样本中α-BHC、β-BHC、γ-BHC、p,p’-滴滴伊(p,p’-DDE)、p,p’-滴滴滴(p,p’-DDD)、p,p’-DDT的总致癌风险指数均低于10-4,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的安全范围,α-BHC、β-BHC、γ-BHC、p,p’-DDE的总接触风险指数均小于1,接触风险指数未超过危害剂量参考值,人体食用舟山近岸海域的贝类是安全的;按可接受的致癌风险指数进行评估,人体的贝类安全消费量为9.8~138.0g/(kg·d)(按体重计,下同),而按可接受的接触风险指数进行评估,人体的贝类安全消费量在24.6~235.0g/(kg·d)。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潮间带沉积物中汞(Hg)、砷(As)的化学形态组成、垂直分布及理化性质对其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有80%和25%的沉积物样品中Hg和As超过背景值;YF采样点沉积物中Hg和As相对较高,XB采样点沉积物样品中Hg和As相对较低。Hg和As随深度的增加总体呈降低趋势。沉积物中Hg形态累积质量分数大致为:残渣态可氧化态可还原态酸溶态,As主要以残渣态存在。沉积物中Hg污染指数和迁移系数远大于As,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YF采样点沉积物中Hg和As污染指数和迁移系数较其他采样点高,环境风险相对较大。不同采样点Hg和As形态与理化性质相关程度不同,无污染或轻度污染采样点沉积物中两种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受沉积物pH、有机质及盐度影响,污染相对较重的YF采样点沉积物中Hg、As形态与沉积物pH、有机质及盐度的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路面沉积物的污染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长潭西高速公路不同采样点的路面沉积物进行取样分析,并检测了样品的颗粒级配、COD、重金属(Cu、Zn、Pb和Cd)和有机质。结果表明,路面沉积物主要以粒径<0.15 mm的颗粒为主;较小颗粒物中的COD含量高于较大颗粒中的COD含量;粒径在0.15 mm以下的颗粒物所含重金属Cu、Zn、Pb和Cd的浓度普遍高于所选的土壤标准值,降雨一旦形成径流将会产生严重的污染危害;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含量对重金属的吸附有一定的影响,有机质含量越高,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相对也高。  相似文献   

16.
合肥城郊典型排水沟渠沉积物磷形态及其释放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合肥市城郊排水沟渠—关镇河水体沉积物磷赋存形态及其污染特征,于2013年9月—2014年6月,在沟渠上选取8个采样点,逐月采集水样和表层沉积物样,解析沉积物的磷赋存形态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并对磷的潜在释放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关镇河水体氮、磷污染严重;沉积物中TP含量处于1 430.10~1 941.26 mg/kg范围,平均为1 734.42 mg/kg;沉积物各形态磷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为:OPFe-PCa-PDe-PAl-POc-PEx-P;生物有效性磷平均值为464.01 mg/kg,占TP的26.81%;广义生物有效性磷的平均含量为1 226.92 mg/kg,占TP的71.00%;PSI变化范围为18.31~69.96 mg P/(100 g)·(μmol/L),且沉积物磷释放风险春夏季高于秋冬季。  相似文献   

17.
对浙江南部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Cr、Hg、As的浓度进行了分析,25%的采样点Cu浓度超出了《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的第一类标准限值,其余6种重金属的浓度均未超过GB 18668—2002的第一类标准限值。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质是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的重要因素,Cu、Zn、Cr、Cd、Pb、As表现出同源性。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均处于较低水平,Hg为首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表饮用水水源地有机类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现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类内分泌干扰物(EDCs)是一类对人类和生物内分泌系统产生干扰,并可造成其紊乱的特殊外来物质,对人类和生物健康有极大的危害.以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地表饮用水水源地中的有机类EDCs为研究重点,对中国目前地表饮用水水源地EDCs污染状况、污染物种类及其来源及可能的污染途径进行了评述.目前,中国各地区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均有有机类EDCs检出.其中以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及其异构体、DDT及其代谢产物和多氯联苯检出率最高,且某些地区检测浓度相当高,主要来源是农药使用和污水排放.国内外对地表饮用水水源地EDCs突发污染事件的研究均较少,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引江济太"河段(长江—望虞河—贡湖段)孔隙水、上覆水、悬浮颗粒物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并采用标准化分析方法推测了"引江济太"调水对太湖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引江济太"河段的上覆水和间隙水中的重金属污染较轻,6种重金属(Cd、Pb、Zn、Cu、Cr和As)平均值大多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Ⅰ类标准,且低于美国优先污染物国家推荐水质基准持续浓度。悬浮颗粒物及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是Cd,其中Cd平均值分别为2.20、1.78μg/g,为中国水系沉积物平均值的16、13倍,且达到加拿大淡水沉积物保护准则最初影响水平的3倍左右。标准化分析结果表明,"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有一定影响,"引江济太"河段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可能经过再悬浮过程进入水体,造成水体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20.
以西安汉城湖为研究对象,2015年4月对湖体沉积物进行现场调查和采样分析,共设4个采样点,研究不同温度下沉积物磷的吸附释放特性及沉积物磷形态的分布。结果表明,沉积物磷等温吸附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吸附特征符合修正的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容量Qmax的范围为507.21~786.77 mg·kg~(-1)。磷动力学吸附主要发生在实验进行前12 h之内,吸附量基本达到或超过72 h吸附平衡时吸附总量的85%。磷动力学释放量范围为2.02~11.058 mg·kg~(-1),且在6 h达到最大值。沉积物总磷的含量范围为655.37~1.809.38 mg·kg~(-1),以无机磷为主,沉积物不同形态磷含量为TPIPHCl-POPNaOH-P。沉积物富营养化风险指数ERI的范围为5.92~11.86,在10℃和20℃时,4个采样点的ERI均在10以下,属于低风险,在30℃时,4个采样点的ERI均在10以上,属于中等富营养化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