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底泥中多环芳烃的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底泥中多环芳烃(PAHs)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化处理和生物处理。物化处理方法有湿式空气氧化、溶剂浸提、热解吸等;生物处理有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物化处理速度快、效果明显,但能耗高、投资大;生物处理方法虽然能耗低,但速度慢、降解率较低。实际运用中宜发展物化和生物的组合工艺。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控制含油污泥的环境污染,通过实验分析了五种不同来源的含油污泥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来源以及总毒性当量浓度(TEQ),测定了不同有机溶剂浸提液的急性生物毒性,并对油泥污染水样的PAHs和急性生物毒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含油污泥中PAHs含量为496.10~4 233.25 μg·g-1,PAHs总毒性当量(TEQ)为8.41~231.56 μg·g-1,炼化厂含油污泥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及其精炼产品的热转化,其他含油污泥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原油本身。正己烷是3种受试有机溶剂中最适合测量含油污泥急性生物毒性的溶剂。被污染水样中PAHs含量为9.68~385.16 ng·mL-1,除被清罐油泥污染的水样外,其他油泥污染水样中苯并(a)芘(BaP)未超标,但所有测试水样都具有较高的急性生物毒性,相对发光抑制率最高达到87.46%,大大超过了毒性参照物100 mg·L-1的Zn2+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3.
4.
2005年7月至8月监测了南开大学校内及其东、西、南三校门外长跑路段处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GC/MS分析结果表明,晚间长跑时段中校内外多环芳烃总量为(128.74±23.50)、(417.40±204.55)ng/m3,校外约为校内的3.24倍,PAHs含量特征显示交通污染源影响显著;多环芳烃浓度与车流量呈正相关性,且怠速车辆增多也使其浓度增大;校内上午的多环芳烃总量约为晚间1.32倍,这主要受交通污染源和风速、湿度等气象条件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改性膨润土对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性膨润土被广泛地应用于吸附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但关于改性膨润土吸附水体中多环芳烃混合物的动力学研究鲜见报道。利用十二烷基三甲溴化铵和十二烷基磺酸钠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并将之应用于吸附水体中萘、蒽、菲和芘4种多环芳烃,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时间和温度等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5℃、吸附时间40 min、起始浓度为1.25 mg/mL、改性膨润土的投加量为4 g/L的条件下,该吸附剂对萘、蒽、菲和芘的吸附率分别为99.1%、99.6%、98.7%和98.9%。改性膨润土对水体中4种多环芳烃的吸附机理服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该吸附剂吸附等温线服从Langmuir方程。 相似文献
6.
南宁市郊空气和大气干湿沉降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空气被动采样器和大气干湿采样器分夏、冬季采集大气及其干湿沉降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16种多环芳烃(PAHs)优先控制污染物。结果表明:冬、夏季大气干湿沉降物中PAHs的平均值分别为581.06、174.59ng/(m2·d),冬季PAHs的组成以2~3环PAHs为主,夏季以4~6环PAHs为主;冬、夏季空气中PAHs的平均值分别为149.16、168.70ng/d,均以2~3环PAHs为主。大气干湿沉降物PAHs的沉降通量时空变化为:冬季,商住文教混合区农业区工业区;夏季,工业区农业区商住文教混合区;冬季大于夏季3.3倍。空气PAHs沉降通量的时空变化为:冬季,工业区商住文教混合区农业区;夏季,农业区工业区商住文教混合区;冬季略低于夏季。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乌鲁木齐市南、北设置2个采样点,从2011年3-12月采集可吸入颗粒物(PM2.5、PM2.5-10)样品,分析了美国环境保护署优控的13种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采用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对乌鲁木齐市大气PM2.5、PM2.5-10中PAHs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科学院站PM2.5中13种PAHs的总质量浓度平均值为247.2ng/m3,变动范围为1.14~2 113.33ng/m3;新大站PAHs的总质量浓度平均值为240.84ng/m3,变动范围为4.96~1 359.41ng/m3。而科学院站PM2.5-10中13种PAHs的总质量浓度平均值为57.78ng/m3,变动范围为1.18~519.87ng/m3;新大站的总质量浓度平均值为49.18ng/m3,变动范围为1.38~412.52ng/m3。比值法分析结果表明,所采集样品的2/3来自煤和生物质的燃烧排放;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结果表明,采暖期汽油和煤源对PM2.5中总PAHs的贡献率为46%,而非采暖期混合源的贡献率高达85%。采暖期汽油和柴油源对PM2.5-10中总PAHs的贡献率为66%,而非采暖期混合源的贡献率为78%。 相似文献
8.
煤矸石堆积下多环芳烃的淋溶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淋溶是使有害物质析出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查明煤矸石堆放淋溶造成的有机污染效应,对不同风化强度煤矸石进行了动态淋溶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煤矸石中US EPA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PAH16)的析出规律和迁移方式。获得煤矸石中多环芳烃(PAHs)淋溶特征如下:煤矸石堆积期遭受短期降雨(500~1 600 mm)作用后,煤矸石溶出的PAH16总质量浓度达125.6~451.2 ng/L。PAH16溶出量初期较高,在一定降雨期后又达到峰值,酸雨条件下,煤矸石山淋溶出的PAH16可由线性累加转为指数快速累加的趋势。淋溶液中优势组分为萘、二氢苊、芴和菲,4种组分之和占所测PAHs总量的80%~90%。煤矸石溶出的PAHs环数分布为2环〉3环〉4环〉5环、6环。迁移方式上,2环PAHs多以溶解相迁移,3环PAHs主要以颗粒态迁移,存在少量溶解形式,而4环以上PAHs则以颗粒相形式迁移。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解西安市7月大气降尘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在对西安市各功能区7月大气降尘样品采集的基础上,测定分析了样品中PAHs的含量、组成、来源、生态健康风险及其与总有机碳(TOC)的关系。结果表明:(1)西安市7月大气降尘中PAHs为0.92~20.60μg/g,平均值为8.10μg/g,其中荧蒽、菲、芘、和苯并[a]芘含量相对较大。各功能区大气降尘中PAHs主要以4环为主。(2)PAHs与TOC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各单体PAHs与TOC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3)西安市7月大气降尘中PAHs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燃煤和低温燃烧。(4)依据终生癌症风险增量(ILCR)模型,大气降尘中PAHs对不同暴露人群的风险值均为10~(-6)~10~(-4),存在人体可耐受致癌风险。生态风险评价显示,大气降尘中PAHs污染存在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1.
12.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强化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降解是去除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的重要途径,通过采取一些强化措施,如使用表面活性剂,添加营养物质和提供共代谢底物等,可显著提高PAHs降解速度和程度,为生物修复技术的成功应用提供前提。在分析中,对近年来国内外在PAHs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强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空气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介绍了国内对大气中气态,颗粒态PAHs的研究概况,室内外空气中PAHs污染与城市交通间的相关性,PAHs总量代表物,硝基PAHs及人体接触PAHs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作为环境中常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致癌、致突变、致畸和难降解的特性备受关注。地球关键带是维系地球生态系统功能和人类生存的关键区域,选取燕山地球关键带的雁栖湖站点,对地表水、表层土壤(0~10 cm)和地下水3种环境介质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探索16种PAHs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地表水、土壤、地下水中的16种PAHs含量范围分别为9.78~2 221.3 ng·L-1、76.21~285.03μg·kg-1、21.45~1 521.13 ng·L-1,均值分别为548.42 ng·L-1、195.77μg·kg-1、492.54 ng·L-1,地表水中的平均浓度高于地下水;2) 3种环境介质中PAHs分子质量分布呈现大体相似特征,具体表现为单体PAH中萘(Nap)占主导地位,2~3环低分子量PAHs占比大于4环,5~6环最低;3)地表水和地下水的PAHs质量分数占比基... 相似文献
17.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7,(5)
使用中流量采样器采集温州城区2015年4个季节的大气PM_(2.5)样品,利用气相色谱(GC)—质谱(MS)联用仪对PM_(2.5)样品中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析,研究PM_(2.5)中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可能来源。结果显示,PM_(2.5)中总PAHs质量浓度为5.12~81.59ng/m~3,且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温州城区大气PM_(2.5)中PAHs的主要污染源是燃煤、机动车尾气以及生物质燃烧。总PAHs日均毒性当量浓度为0.44~11.28ng TEFs/m~3,平均值为3.44ng TEFs/m~3。成人和儿童的终生超额致癌风险(ILCR)年均值分别为7.11×10~(-7)、4.98×10~(-7),表明温州城区PM_(2.5)中PAHs对人体健康影响水平较低,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植物混种原位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比较实验前后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数量、PAHs降解菌数量、土壤PAHs含量和植物不同部位PAHs含量变化,评价植物单种和混种野外原位修复多环芳烃(PAHs)污染农田土壤的效果。结果显示,150 d天生长期内,黑麦草/小麦混种及黑麦草/蚕豆混种修复效果最好,对土壤PAHs总量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59.4%和64.8%。同时,这2个混种处理土壤细菌、真菌和PAHs降解菌数量分别显著高于相应的小麦、蚕豆和黑麦草单种处理。植物不同部位PAHs含量高低次序为根部>茎叶≈籽粒。混种模式下,蚕豆和小麦不同部位PAHs含量比单种模式的不同程度降低,特别是籽粒部。植物混种模式不仅显著提高了土壤PAHs的降解率,还降低了农作物体内PAHs含量,实现了边生产边修复,在污染农田土壤修复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20.
研究了某电子垃圾拆解园周边151个农田土壤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和环境风险。结果表明,125个表层土壤样品中PAHs总质量浓度在149.0~2.0×104μg/kg,均值为1 805.5μg/kg,随着剖面土壤深度增加,PAHs含量总体呈递减趋势。通过来源解析,电子拆解园周围土壤中PAHs污染主要由废弃的电子电器元件的粗放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共同引起。土壤风险评估表明,7种类二噁英毒性PAHs的毒性当量(TEQPAH)在6.000×10-5~0.689pg TEQ/g,平均值为0.015pg TEQ/g;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a)蒽、苯并(b)荧蒽、茚并(1,2,3-cd)芘致癌风险率超出百万分之一的样本比例分别为20.53%、6.62%、1.99%、2.65%、2.65%,其中采样点1、68两个点位表层土壤的苯并(b)荧蒽致癌风险率超过了万分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