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八大生态脆弱区中半数都分布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近20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忽视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性,导致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更加退化、生态服务功能下降。本文分析了长江经济带4个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退化问题以及生态修复和保护的现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针对长江经济带不同脆弱区特征,要因地制宜,分别制定生态恢复的基本措施和技术对策;有序实施生态修复保护工程,促进生态系统整体治理;落实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后续监管;支持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研究,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立法工作,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保护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为研究区,基于最小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合脆弱性评价识别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对关键区域分类提出针对性修复保护措施.结果表明在汶上县共识别出11处生态源地,总面积38.72km2,35条生态廊道,总长度259.56km;生态脆弱性分级以中度脆弱与低度脆弱为主,两类型区域总面积594.32km2,占比67.40%.中部城区脆弱性较高,西南洼地脆弱性较低;识别出生态修复关键区域5处,总面积107.14km2,分布于中部城区及周边;根据区位特征将关键区域分为三类,并分类别提出其生态修复策略,以期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云南杞麓湖生态脆弱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云南杞麓湖自然生态脆弱因素、湖泊生态脆弱因素、河流生态脆弱因素、森林生态脆弱因素和农田生态脆弱因素,探讨了杞麓湖生态脆弱的成因,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南生态脆弱区域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城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农村城镇化也存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通过分析云南昭通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生态增殖效应和胁迫效应,提出相应的生态调控对策,为生态脆弱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探寻更为切实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5.
西南生态脆弱区域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城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农村城镇化也存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通过分析云南昭通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生态增殖效应和胁迫效应,提出相应的生态调控对策,为生态脆弱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探寻更为切实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6.
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探讨了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将生态脆弱度指数、生态弹性度指数和生态压力度指数作为生态脆弱性评价的基本判定指标,构建了“敏感-弹性-压力”的评价模型,其评价体系包括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形成了综合指数方法、层次分析法和RS/GIS相结合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川西滇北农林牧交错带为例,根据区域特征选取17个评价指标进行案例研究,定量评价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分析了生态脆弱度的空间差异和不同区域生态脆弱性的主导成因.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对于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而油田开采生产活动、人类生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为保障油田生产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对半干旱油田开采区进行生态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对油田开采区进行功能分区,将开采区分为生态园林绿化区、生态防护林与景观生态建设区、水土流失治理区、施工区及取弃土场土地复垦区等几个区域。根据不同功能区特点,提出生态建设的具体方法和对策,指导半干旱油田开采区生产生活活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方法体系,掌握“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成效,分析评估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对于提出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对策与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额尔齐斯河流域具有极其典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特征,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为探索西北干旱地区生命共同体保护修复模式提供了示范作用.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从生态系统格局、质量和服务三个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比非生态保护修复期和生态保护修复期内评估指标的时空变化情况,综合评估额尔齐斯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生态环境成效. 结果表明:①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级别整体由“低”向“高”转变,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遏制且面积得到恢复,水域生态系统面积由2010年的1 802.02 km2持续增至2020年的1 994.84 km2,林地生态系统面积仍有所减少. ②工程建设区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先降后增,其中生态保护修复期内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增长相对明显. ③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后,各生态系统服务指标变化率均有所增长,其中防风固沙指数增长最为显著. 研究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显著,但由于工程建设区内生态本底的差异性,整体上各工程分区生态保护修复成效由北向南逐渐递减. 在后续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建议基于额尔齐斯河流域中部和南部自然地理单元分布等区域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进一步恢复生态用地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9.
陈桃  包安明  郭浩  郑国雄  袁野  于涛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2):2643-2657
生态脆弱性(EVI)的定量评估和长期分析,对于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动态变化与指导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极为重要。但以往研究很少对跨境流域这一特殊单元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以阿姆河流域为例,选择反映研究区植被、水文、气候、地形、土壤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11个指标,通过共线性诊断分析,构建了阿姆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利用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对1990-2015年研究区EVI进行了定量评价及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大部分区域处于重度脆弱状态,研究时段内重度脆弱性比例的平均值为46.40%;极度脆弱性占比在过去25年内呈增加趋势,从1990年的2.58%增加至2015年的16.97%,增幅为14.39%。(2)生态脆弱性在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之间差异巨大,其中草地的EVI值变化最大,裸地的生态环境最为脆弱,林地的生态脆弱性最小;研究区生态脆弱程度整体表现为裸地>灌丛>草地>耕地>城市用地>林地的规律。(3)EVI与地形因子的关系表明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区域主要位于低海拔地势平坦与高海拔坡度大的地区,而低脆弱性主要分布在海拔2500~3500 m或坡度15~25°的区间上。  相似文献   

10.
正云南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乃至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同时,云南又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敏感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很重。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明确提出云南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并谆谆告诫我们:"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一  相似文献   

11.
生态脆弱性(EVI)的定量评估和长期分析,对于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动态变化与指导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极为重要。但以往研究很少对跨境流域这一特殊单元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以阿姆河流域为例,选择反映研究区植被、水文、气候、地形、土壤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11个指标,通过共线性诊断分析,构建了阿姆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利用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对1990-2015年研究区EVI进行了定量评价及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大部分区域处于重度脆弱状态,研究时段内重度脆弱性比例的平均值为46.40%;极度脆弱性占比在过去25年内呈增加趋势,从1990年的2.58%增加至2015年的16.97%,增幅为14.39%。(2)生态脆弱性在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之间差异巨大,其中草地的EVI值变化最大,裸地的生态环境最为脆弱,林地的生态脆弱性最小;研究区生态脆弱程度整体表现为裸地灌丛草地耕地城市用地林地的规律。(3)EVI与地形因子的关系表明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区域主要位于低海拔地势平坦与高海拔坡度大的地区,而低脆弱性主要分布在海拔2500~3500 m或坡度15~25°的区间上。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云南青藏高原区域主要特征,分析了该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策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生态修复与治理;深化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创新机制体制。  相似文献   

13.
为筑牢安全韧性生态空间,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增强生态空间自我恢复能力,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研究适宜大尺度空间的生态修复分区方法,针对区域典型生态系统问题,构建生态系统“受损-恢复力-可修复潜力”评价技术体系,通过生态系统现状及受损评价,摸清生态系统问题及退化区域;根据生态系统特征及支撑能力,开展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和可修复潜力评价;耦合多级评价结果,识别修复特征相同的区域,综合划定生态空间修复分区。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可修复潜力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区域,潜力中等区主要包括呼伦贝尔草甸草原、锡林郭勒典型草原、阴山北部荒漠草原、阿拉善荒漠等区域,潜力低区域主要包括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局部草原、荒漠沙地区域等。结合区域特征,综合划定9个生态空间修复分区,从促进生态系统结构、质量、功能保护与修复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提出保护保育、自然恢复、辅助修复和生态重塑等生态修复策略,保障区域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和自我调节。从生态系统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力及可修复潜力3个层面建立生态评价技术体系,划定生态空间修复分区,提出适宜大尺度生态空间治理的方法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兴文石林是喀斯特岩溶地质风景名胜区兴文石海的中心景区,喀斯特岩溶山地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脆弱特性,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景区加大了开发力度,可能导致景区脆弱性的加剧,为了保证在旅游开发中能对景区重要的地质资源进行更好地保护,采用生态脆弱区评级指标及权重值评分法对兴文石林的10个主景点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兴文石林存在轻生态脆弱性、中生态脆弱性和强生态脆弱性三种梯度趋向,其中,脆弱性最强区域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的面积,这些区域分布在景区的边缘地带,因此,要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对强生态脆弱性区域实行禁游和实行退耕还林等措施,以防止脆弱区域的扩大和脆弱性加剧.  相似文献   

15.
兴文石林是喀斯特岩溶地质风景名胜区兴文石海的中心景区,喀斯特岩溶山地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脆弱特性。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景区加大了开发力度,可能导致景区脆弱性的加剧,为了保证在旅游开发中能对景区重要的地质资源进行更好地保护。采用生态脆弱区评级指标厦权重值评分法对兴文石林的10个主蒂点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兴文石林存在轻生态脆弱性、中生态脆弱性和强生态脆弱性三种梯度趋向,其中,脆弱性最强区域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的面积,这些区域分布在景区的边缘地带,因此。要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对强生态脆弱性区域实行禁游和实行退耕还林等措施,以防止脆弱区域的扩大和脆弱性加剧。  相似文献   

16.
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生态脆弱区叶面积指数(LAI)变化的主导气象因子研究,对揭示该区陆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和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生态恢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CN0 5.1气象数据和全球陆表特征参量(GLASS)LAI产品,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生态脆弱区1982—2017年LAI的变化特征及其主导气象因子。结果显示:1982—2017年,中国生态脆弱区气温基本呈上升趋势,而降水趋势的区域差异显著。大部分生态脆弱区LAI呈增长趋势,包括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脆弱区大部,以及北方农牧林草脆弱区西部和东南部、南方农牧脆弱区北部和东南部。中国生态脆弱区LAI增长的主导气象因子是气温,其中生态脆弱区大部LAI增长的主导气象因子是日平均气温,而干旱半干旱脆弱区西部和南方农牧脆弱区LAI增长的主导气象因子分别是和日最低和最高气温。研究表明,在研究时段升温对我国生态脆弱区植被生长有积极影响,但在一些区域受湿度状况调制。  相似文献   

17.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修复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研究缺乏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结构连通性角度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进行诊断和识别。烟台市作为我国典型滨海城市,湿地退化,生境类型单一造成景观稳定性差,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刻不容缓。为全面识别烟台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利用生境质量模型、生境风险评估模型、粒度反推法、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电路理论,通过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诊断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生态断裂点等,识别和确定研究区域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研究发现:(1)烟台市生态源地共计668.85 km2,主要为林地、水域,源间廊道共计1548.36 km,呈现“两横两纵”的空间特征;(2)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烟台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包括13处生态“夹点”区域、8处生态障碍点区域、39处生态断裂点区域、破碎生态空间1308.66 km2;(3)结合各类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分别提出修复提升方向。研究可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识别、生态系统整体修复提升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8.
云南边境作为国家实施桥头堡战略的前沿阵地,一方面,区域人口、物资的巨量"集结-流通"已是事实;另一方面,区域集多边主权国界线、少数民族多、社会生产落后、复杂脆弱的生态环境等突出特征于一体.新一轮的大发展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生态负荷突增导致生态危机发生概率增加,生态危机转而胁迫社会导致社会危机风险上升。基于云南边境社会特征、生态危机,从生态危机胁迫社会的一般性机制入手探寻该区域生态危机胁迫社会的机制及其调控对策,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总结得出了该区域生态危机胁迫社会的三种主要机制及四种针对性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开远市为例,从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脆弱性视角,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识别生态修复关键区域;以生态问题指数识别生态修复关键区内存在的生态问题,划定生态修复分区并提出相应的修复策略.研究表明:(1)开远市生态安全格局由两种源地和两类廊道构成.其中生态保护源地和生态修复源地的面积分别为190.53和16.82km2,潜在生态廊道和修复廊道总长分别为191.15和75.71km.(2)基于生态安全格局提取开远市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包括15个生态修复源地、12条修复廊道、31个生态夹点和11个障碍区.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内石漠化主要集中于开远市西部和南部,西部石漠化程度较南部更高;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地质灾害多发于采矿区以及喀斯特地貌区;景观生态风险均较高;人为干扰集中在西北—东南一线.(3)根据生态问题指数(Ecological Problem Index)测算结果,将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分为生态保育区、功能提升区、灾害防治区和重点整治区,并结合各区突出生态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矿区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开发过程中,排放和堆存大量废弃物,会破坏大量的土地资源,还可能引发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矿区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严重后果有两个方面,分别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矿区的生态修复工作就是解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最有效途径。文中分析了矿区生态修复的重要性、生态修复技术和生态修复模式等。而且,对矿区生态恢复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