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电阻加热技术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存在能耗高、降低土壤功能性的问题,采用低温条件 (80 ℃) 的电阻加热以降低能耗、减少对土壤肥力和细菌群落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制的电阻加热装置,探究低温加热对土壤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 ℃加热180 min条件下,电阻加热对土壤多环芳烃的去除率为21.8%,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䓛、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和萘的质量分数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试行) 》 (GB 36600-2018) 第一类用地筛选值;电阻加热处理后细菌丰度增幅达108%,提高了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富集了多环芳烃降解菌和功能基因,将厚壁菌门PAHs降解菌的相对丰度放大了近10倍,提高了编码4,5-二羟基邻苯二甲酸酯脱羧酶 (K04102) 和1,4-二羟基-2-萘甲酰-CoA硫酯酶 (K12073) 的功能基因预测丰度,且不会对土壤肥力水平造成负面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低温电阻加热在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多环芳烃的毒性及其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长久存在于环境中,具有致癌、致畸与致突变等特性的环境优先污染物。文中概括介绍了PAHs的来源、毒性及毒理,重点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对PAHs污染采取的处理方法及治理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等。  相似文献   

3.
因子分析——光度法对多组分系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本文讨论了三个数学模型,开发了计算机程序,测定了萘、菲和蒽三组分系统中各组分的浓度。  相似文献   

4.
水环境多环芳烃源解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和工业化给环境带来的潜在危害引起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重视.污染物来源解析研究的成果为环境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在查阋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应用于水环境尤其是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源解析的主要理论方法和应用模型,并初步提出了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源解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PUF被动采样器于2008年8月—2009年7月采集了西安大气样品,研究了大气气相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和季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安大气气相中16种美国EPA优控的PAHs(Σ16PAHs)质量浓度为10.9-489.6 ng/m3(平均为143.4 ng/m3),四季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依次为夏季(62.5 ng/m3)〈春季(80.1 ng/m3)〈秋季(175.8 ng/m3)〈冬季(255.2 ng/m3)。气相中PAHs主要以3-4环为主,占总量的86.5%-94.1%。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判断四季气相中PAHs的污染来源类型,主要为燃煤和机动车尾气及生物质燃烧的复合源。  相似文献   

6.
空气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介绍了国内对大气中气态,颗粒态PAHs的研究概况,室内外空气中PAHs污染与城市交通间的相关性,PAHs总量代表物,硝基PAHs及人体接触PAHs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和工业化给环境带来的潜在危害引起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重视。污染物来源解析研究的成果为环境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应用于水环境尤其是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源解析的主要理论方法和应用模型,并初步提出了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源解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常见的污染物,过去对其毒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体内代谢产物的毒效应上。但是近期研究表明紫外光的照射对多环芳烃的毒性具有显著影响,称为PAHs的光致毒效应。本文介绍了多环芳烃在紫外光照射下的急性光致毒作用,致毒作用发生机理及毒性预测的数学模型,同时探讨了PAHs对紫外光致癌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焦化厂在装煤过程中产生的PM2.5及其周边区域空气环境PM2.5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采用微纤维石英滤膜对PM2.5采样,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PM2.5上负载的16种毒性较大PAHs。结果表明:焦炉装煤除尘烟气PM2.5中PAHs的成分主要受到炼焦配煤的影响;布袋除尘器对装煤除尘烟气中高环PAHs的处理效果显著;焦化厂周边空气环境中PM2.5中的PAHs浓度呈明显空间递减趋势。采用特征比值法分析得到该区域空气环境中PAHs主要来源于煤炭燃烧,用毒性当量法分析得到焦化厂区域PM2.5中PAHs的毒性为其他区域的9~90倍,高环PAHs的毒性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0.
南昌市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昌市布设5个采样点,分别代表工业区、居住区、交通干线区、商业区以及郊区,于2007年7~8月进行大气PM2.5的采样.根据5个采样点测得的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判断南昌市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再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确定各主要来源对多环芳烃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南昌市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为车辆排放源、高温加热源、燃煤污染源,对多环芳烃的贡献率分别为37.9%、28.2%、22.0%.  相似文献   

11.
采用Oasis HLB柱固相萃取的前处理技术,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北方永定河上游黑土洼人工湿地中多环芳烃污染的特征以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系统以低环数多环芳烃污染为主,其中浓度最高的是菲和蒽,未检出高环数(5环、6环)多环芳烃.通过比较进水和出水的浓度,湿地系统总体上不能有效去除进水中的多环芳烃.但是比较不同工艺单元进出水浓度,复氧、植物根系及微生物等均影响到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在28%~65%之间.  相似文献   

12.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强化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降解是去除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的重要途径,通过采取一些强化措施,如使用表面活性剂,添加营养物质和提供共代谢底物等,可显著提高PAHs降解速度和程度,为生物修复技术的成功应用提供前提。在分析中,对近年来国内外在PAHs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强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多环芳烃在低氧沉积物环境中的分布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氧环境普遍存在于底层水体以及表层沉积物中,随着中国水体有机污染加剧,低氧现象将越来越明显.有研究表明,中国水体普遍受到多环芳烃污染,由于其强烈的憎水性和低溶解性,大部分多环芳烃沉积在底泥中.总结了学者们对国内外河流、湿地、河口等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多环芳烃的分布规律,发现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与流域内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反映了经济发展过程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相比于国外典型区域的多环芳烃浓度,中国沉积物的多环芳烃污染处于中等水平,但处于快速上升阶段,部分点位浓度已超过生态风险区间低值(4 000 ng/g),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所以对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评价、污染物排放控制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多环芳烃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析方法.优化了固相萃取条件。结果表明,固相萃取效率高、萃取时间短,采用MS的选择离子检测方式对实际水样中PAH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平均回收率在80.4%~11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7.03%~18.5%,方法的检出限在0.010~0.020μg/L之间。通过实际样品中PAHs的分析表明,该法快速,溶剂用量少,能满足痕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Oasis HLB柱固相萃取的前处理技术,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北方永定河上游黑土洼人工湿地中多环芳烃污染的特征以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系统以低环数多环芳烃污染为主,其中浓度最高的是菲和蒽,未检出高环数(5环、6环)多环芳烃.通过比较进水和出水的浓度,湿地系统总体上不能有效去除进水中的多环芳烃.但是比较不同工艺单元进出水浓度,复氧、植物根系及微生物等均影响到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在28%~65%之间.  相似文献   

16.
底泥中多环芳烃的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底泥中多环芳烃(PAHs)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化处理和生物处理。物化处理方法有湿式空气氧化、溶剂浸提、热解吸等;生物处理有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物化处理速度快、效果明显,但能耗高、投资大;生物处理方法虽然能耗低,但速度慢、降解率较低。实际运用中宜发展物化和生物的组合工艺。  相似文献   

17.
燃煤电厂多环芳烃的生成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环芳烃(PAHs)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本文综述了燃煤电厂煤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的生成机理(直接释放,热解合成和高温缩合机理)和影响因素(煤种,温度,锅炉负荷,过剩空气系数,停留时间,钙硫比和一次风/二次风比)。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煤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的各种控制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堆肥中加入经过驯化的降解菌这种土壤有机污染生物修复技术 ,对堆肥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变化进行监测 ,从而了解降解菌对堆肥中多环芳烃的降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降解菌的加入能明显地提高多环芳烃的降解率 ,本次实验中 ,菲、芴的去除率提高了 2 5 %左右 ,芘的去除率提高了约 4 5 %。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中多环芳烃迁移转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吸附和生物降解是受污染地下水中多环芳烃(PAHs)归宿的主要途径.论述了PAHs在含水层中吸附过程的特征、影响因素与研究方法,并比较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PAHs在含水层中生物降解过程机制以及研究进展;介绍了PAHs在地下水中迁移、转化数学模型与数值模拟的研究开发状况;指出了PAHs与固相介质的吸附机制和竞争吸附行为、高分子量PAHs的生物降解途径和机制及共存PAHs或与其他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归宿与修复技术是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一种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试验装置.借助静态试验研究其放电特性,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探讨了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柴油机2种主要有害排放物NOx和PM的效果和化学反应机理,并通过模拟试验作了处理PM的进一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放电功率对于低温等离子体活性成分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应当优选放电参数以获得高的放电功率从而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柴油机排气,NOx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将NO转化成NO2;低温等离子体可以有效去除柴油机排气中的PM,去除率随能量密度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