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对我个人而言,算是丰收的一年了。大学生绿色营已届10年,仍在继续;我的三篇文章也产生了比较大的社会反响,一篇是《尊重自然是现代生态学的一面旗帜》,第二篇是《地球毁灭的第五种可能》,第三篇是《黄河文明与黄河变迁》。从3月11日到12月7日期间,在一些朋友的帮助下,我搞了一个全国性的巡回讲座,共在17个城市讲了130场,其中重点在96所高校讲了103场。如果按每场平均240人计算,则听我讲的人数是3万多人。如果把历年听讲的人数都累计在一起,就是一个可观的数字。作个夸大的比喻,孔子有弟子三千,我有听众十万。我相信这是一个巨大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古人所谓的"言传身教"中的"身教"二字所体现出的正是施教者在"教书"这一看家本领之外的一种潜在的而又极具"穿透力"的力量。不少老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常常习惯地将自己戏称为"教书匠"。自然,这样说话的人大多不至于不知天高地厚地把自己抬举到"宗匠""巨匠"们的行列中去,充其量也就是将自己算作"能工巧匠"而已。事实上,在很多人心目中,教师不过就是个手艺人,凭着肚里那点儿墨水和三寸不烂之舌传道授业解惑,以维持生计养家糊口。粗听之,这种说法并无太  相似文献   

3.
冯永锋 《绿叶》2007,(12):38-39
参观过上百家污水处理厂,几乎每家污水处理厂的负责人都要向我炫耀他们的技术——不是从丹麦进口的,就是从法国进口的;采访过不少座垃圾焚烧厂,负责人也要向我吹嘘他们的技术——焚烧炉、烟气净化设施不是从德国进口的,就是从日本进口的。每次我都怔怔地看着他们,然后低下头想:中国的污染如此严重,按道理应  相似文献   

4.
滕贞甫 《绿叶》2022,(6):28-29
<正>生态文学作为表现自然与人关系的文学,作家的责任维度决定着作品的境界。责任维度虽然是个抽象概念,但对于作家来说,它却是创作的动机和情感所系,是一个写作“为了谁”的问题。生态文学作家考量的是如何以文学的方式来重构自然与人的关系,表现的是人对自然的尊重、人对自然的态度和对反自然行为的内省等。我认为生态文学作家至少要把握四个责任维度。第一,“两山”理论的维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性观点和代表性论断,  相似文献   

5.
赵溪 《环境教育》2014,(3):59-60
正"蚯蚓的故事"就是针对城市中环保教育的重点问题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设计,作为一个合格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四个条件:一是要有明确的目标;二是要有设计理念;三是在权衡中得到折中方案;四是需要不断进行修改完善。"作为一个城市人,我们始终认为自己走在文明的前沿。自然为我所改变,被我所改造,以我所改善。于是山川被凿开矿洞,供我们开采矿产资源;于是河流被拦截,供我们水力发电;于是森林被砍伐,供我们铺设地板。如果这一切都是我亲眼所见,  相似文献   

6.
黄宇  赵珂 《环境教育》2022,(6):58-61
<正>瑞典的自然幼儿园在贯彻“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面具有先进性和典型性。本文研究了瑞典自然幼儿园的发展历程、基本理念与主要方法,试图为我国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提供思路与借鉴。生态文明教育是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2021年3月,生态环境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部门共同发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强调要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幼儿园阶段是国民教育的最初阶段,  相似文献   

7.
草原文化与中华道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岳 《绿叶》2008,(1):1-3
我今天结合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的主题——"草原文化与世界文明",讲十句话。第一句话,大中华文明,是由草原文明、中原文明和江南文明历经几千年的交织、凝练,融汇而成。非哪个单一文明发展而来,不独属于哪个单一  相似文献   

8.
儒家讲“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道家讲“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齐一。”佛家讲“依正不二。”宋、明理学概括为“和内外,一天人。”马克思、恩格斯讲“自然乃人之无机的肉体”“、社会化的人要合理调节他们与自然的变换。”说的都是:人类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同命运、共生死  相似文献   

9.
《绿叶》2017,(10)
正自然文学,对很多读者来说,并不是一个熟悉的定义。何为自然文学?自然文学是与传统主流文学相比较,而得出的一个定义。在我国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中,不管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习惯以"人"为中心。哪怕是描写自然景观的文学作品,作为主角的仍然是"人",而非自然。何出此言?请看,在我国传统文学中,创作的目的是以文载道。一篇作品,哪怕是写景,也总得与"道"相契合。简言之,在这样的作品中,景或自然,不过是配角;而"道"或所谓的"圣人之言",才是主角。说到底,依旧是以"人"为中心。  相似文献   

10.
正儒、释、道文化包含丰富的生态智慧,如儒家提出的"天人合一""节用养物"思想;释家奉行的"众生平等""依正不二"思想,道家主张的"道法自然""自然无为""见素抱朴"思想等。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1])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应该充分利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以农为本,春种秋收。我们传统的农耕不是单纯地向自然索取,而是一种又种又收的劳作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期望的是风调雨顺,人的农事活动要与自然密切联系,由此便衍生出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思想,蕴藏于中华民族未中断过的文明中。认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对于我们而言,是非常有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最大的分歧是什么?经济学家认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社会学家认为经济增长是社会公正的副产品。其实,这个并不是社会学家的发明,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积累, 2000多年前孔子就已经说过, "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礼,就是程序,讲程序公正;上好义,讲的就是统治者行为正当。  相似文献   

13.
正普及生态文明基本知识、培养生态文明建设所必需的公共道德、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所必需的价值观转变是环境教育的三个层面。当人们具有敬畏自然的情怀时,就更能恪守保护生态的公德规范。我们已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历程。为建设生态文明我们不能不着力强化环境教育。今天的环境教育不仅应包括可持续发展教育,还应该包括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就是普及生态文明理念的教育,是一种必须长期坚持的全民教育,其根本宗旨就是培  相似文献   

14.
何喆 《环境教育》2023,(9):39-41
<正>学校教育应当转变传统德育与智育相分离的观念,采用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上融合,进而建构生态文明在学科内、学科间、超学科的三重维度融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育人的重要功能,能否充分发挥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功能关乎到生态文明教育的成败。  相似文献   

15.
谈简朴生活     
张炜 《绿叶》2008,(5):33-37
物质主义者通常是用更大的消耗,来换取所谓的简朴。奢华之后追求的雅致生活,不是简朴,是复杂化。自然环境回到原来的、好的生态时期,对自然环境来说就是一种简朴;人文环境回到诚实和有信,对人文环境来说就是一种简朴。简朴会让人类社会生气勃勃,会保持和推进人类的文明成果,会让人类长存。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8月10日,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的"保护青海湖、我是志愿者"行动在美丽的青海湖畔启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宁提出工作要求。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于丛乐讲话并向志愿者代表授旗,副省长田锦尘宣布"保护青海湖、我是志愿者"行动正式启动。王建军指出,开展"保护青海湖、我是志愿者"行动,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重要内容,也是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重要载体。希望参与行动的广大志愿者,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怀,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还青海湖以宁静、和谐、美丽,让生态文明之花在青海湖畔绚丽绽放,让志愿行动成为青海湖畔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我们认为,如果说教育是文明的基础,那么,环境教育就是生态文明的基础。环境教育法制化就是为生态文明发展、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法律保障。首先,特别感谢第六届环境教育年会的各位代表,我汇报三个方面,一是天津用立法助推和保障环境教育,第二天津具体怎么搞的,怎么抓"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持续教育"的,最后谈谈下一步工作,包括我们的"119计划"。首先汇报的是,天津以环境立法推动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绿叶》2016,(11)
在我国"五位一体"的治国方略中,已把实现"美丽中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美丽中国"既含有国家自然环境之美,又含有国家精神及社会发展之美。就前者而言,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环境之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机内容和重要任务。"美"就是"绿"满山川原野,"绿"是"美"的底色和谐。只有广袤国土披绿,美才有本色,生态文明才有根基。归根结蒂,生态文明是自然、人与社会,及自然与社会保持共生共荣、和谐共存。而发展木本粮油产业,就是实现生态文明和经济绿色增长的重大绿色工程。  相似文献   

19.
守望自然     
5年前,我在参与策划第三届安徽省中青年美术家作品双年展时,把展标和主题曾起名为“守望自然”,结果竟出奇不意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艺术家为什么“守望”呢?还是我们的古人说得好:“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有了大自然,才会有艺术创作。所以我们这些画家都疯一般,一而再、再而三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大自然的造化面前神魂颠倒。这其中,我们尤为陶醉的是真实纯净的大自然,因为,如果大自然不“自然”了,就如同人没有了精神,“守望自然”就是守望我们所有人的精神家园。守望自然@王永敬$中国美术家协会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科技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环保生活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我家乡的变化就是一个例子。早在几年前,一提起去奶奶家我就犯难:家乡路上黄沙漫天飞舞,山上的小溪干枯见底,山上光溜溜的像小和尚的头,偶尔有一片树林也是黄黄的,一切都那么荒凉。可就是在今年,奶奶家的一切都变了样,路上不再是黄沙飞舞,而是鲜花遍野,小草、树木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可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