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混合生活垃圾恶臭特性及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生活垃圾的恶臭特性,发现恶臭特性受垃圾组分、处理处置工艺等因素影响较大,垃圾中转站的主要恶臭组分为乙酸乙酯、甲苯、乙苯等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氨气,填埋场恶臭组分中含硫化合物和含氧化合物浓度高,堆肥场恶臭组分中苯系物和烃类浓度较高,焚烧厂恶臭组分主要为苯系物。基于复杂多变的生活垃圾恶臭特性,采用综合评分法评价恶臭的环境影响程度,对已报道的生活垃圾恶臭组分进行综合评价,发现生活垃圾降解过程释放的恶臭组分中,二甲二硫、硫化氢、甲硫醇、萘、1,3,5-三甲苯、甲硫醚、甲苯、乙苯、对二甲苯和α-蒎烯等是混合生活垃圾优先控制的恶臭污染物。  相似文献   

2.
垃圾填埋场苍蝇和恶臭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生填埋是中国垃圾处置的主流方式,填埋处置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次生污染问题,其中苍蝇孳生和恶臭污染问题一直是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分别对垃圾填埋场苍蝇灭杀控制和恶臭气体抑制消除的研究和技术应用进行总结,其中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及生物技术方法;结合垃圾填埋场管理对苍蝇和恶臭控制的要求,对不同技术的污染控制原理及应用优势和不足进行描述,最后综合现有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垃圾填埋场苍蝇和恶臭污染控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恶臭与恶臭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环境大气中恶臭物质的来源、恶臭污染的形成、恶臭污染的特点与规律进行了讨论,并就国内外恶臭污染状况的演变及对恶臭污染采取的综合防治对策进行了详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开展我国恶臭污染方面的调查研究及逐步完善污染防治体系的目标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恶臭的防治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臭污染已成为垃圾处理和处置过程中的严重公害。在分析中,介绍了填埋场各区域恶臭的控制措施,综述了卫生填埋场恶臭的常规防治技术,重点讨论了生物技术在填埋场脱臭中的应用,这些防治技术对各类环境卫生设施,如垃圾收集站、中转站、焚烧场、堆肥厂及粪便处理厂的臭气治理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恶臭的防治技术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恶臭污染已成为垃圾处理和处置过程中的严重公害。在分析中,介绍了填埋场各区域恶臭的控制措施,综述了卫生填埋场恶臭的常规防治技术,重点讨论了生物技术在填埋场脱臭中的应用,这些防治技术对各类环境卫生设施,如垃圾收集站、中转站、焚烧场、堆肥厂及粪便处理厂的臭气治理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不断解决,恶臭污染逐渐的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根据沈阳市铁西区具有各种典型的恶臭源和恶臭污染特征的实际情况,采用调查与感官测试和仪器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铁西区的恶臭污染和各种恶臭源进行了分析、分类与评价.由于沈阳市铁西区具有我国北方工业城市的典型特点,所以本文所叙述的内容对于评价我国北方工业城市的恶臭污染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污水处理厂规模的不断扩大,污泥产量持续增加。虽然“重水轻泥”现象已有所改变,但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仍面临各种挑战。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恶臭污染会对周围环境和人群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极易引发民众投诉,是提高污泥处理效率、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难点之一。污泥释放的恶臭物质组分复杂,且影响污泥恶臭释放的因素较多,目前针对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恶臭产生机制和释放规律的研究尚不深入,导致污泥控臭除臭处理的效果仍不理想。因此,在归纳总结污泥常见恶臭物质及其产生来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不同处理处置方式下污泥的恶臭污染特征与产生机制,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排放管理4个方面评述了污泥恶臭减排控制措施的原理和发展前景,讨论了污泥恶臭污染防治的复杂性和挑战,以期为污泥恶臭污染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活垃圾填埋场矿化垃圾分选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上海市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龄为1~14年的矿化垃圾进行了分选研究.结果表明,填埋龄在8年以上矿化垃圾细料(粒径<50 mm)的百分比约占60%,而填埋龄低于5年的矿化垃圾细料比例低于40%.开采出来的垃圾经分选后的产品可得到有效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9.
恶臭是大气污染公害之一。许多国家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技术的、法律的多种手段来防止恶臭。日本早在1968年就制定颁布了《大气污染控制法》,1971年制定颁布了《恶臭防止法》,紧接着1972年又制定了《恶臭防止法实施令》。在我国,恶臭在生活中所造成的污染也是严重的。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大气,防止恶臭污染,已经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1987年9月5日全国六届人大第22次常委会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这是我国控制大气污染,防止恶臭的第一部完整的、重要的环境法律。该法第26条规定“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的排污单位,必须采取措施防  相似文献   

10.
污水处理厂的恶臭污染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的主要危害、臭气的来源及基本成分,概述了常用的除臭技术及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中挥发性有机物释放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7年2月在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选取10个不同填满年限的填埋单元进行填埋气的采样分析,用色谱-质谱技术检测了填埋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检测到脂肪烃、卤代脂肪烃、单环芳烃、醚和酮等5类22种化合物,其中11种为美国环境保护署优先控制污染物,甲苯、乙苯和间,对二甲苯的浓度较高.填满时间距采样时间较近(1~2年)的填埋单元检出的VOCs种类较多,脂肪烃和单环芳烃的浓度随填满时间的增加呈现较明显的衰减特征,而卤代脂肪烃、醚和酮的浓度与填满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检出的5种化合物中,1,1,1三氯乙烷、甲苯和间,对-二甲苯的浓度均低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阈值,氯乙烯和苯则超过该阈值.  相似文献   

12.
四川城市生活垃圾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作为西南粮食生产大省,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备受关注,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可能带来的土壤污染风险急需探明.结合四川省五大经济区的发展格局和多样的地形条件,研究了成都、宜宾、南充、达州、西昌、马尔康城市夏冬两季生活垃圾的物理组成、重金属含量及垃圾主要组分受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四川地区生活垃圾中厨余、包装纸、卫生纸、橡塑和灰土是主要组分,共占总量的78.25%~96.92%;四川地区垃圾中Cu(14.23~107.56 mg/kg)、Cd(0.07~0.63 mg/kg)、Zn(53.77~338.30 mg/kg)、Hg(0.01~0.41 mg/kg)和Cr(35.39~179.63 mg/kg)浓度较高,易造成土壤污染.以土壤环境质量农业用地标准为参照计算得出的重金属污染负荷指数表明:仅夏季宜宾生活垃圾处于Ⅰ级中度污染;四川地区夏冬季总体处于无污染水平,且夏季污染负荷指数略高.通过测定垃圾主要组分中重金属含量,发现厨余和灰土是成都夏季垃圾中Cd的主要来源,灰土是四川地区垃圾中Cu、Zn和Cr的主要来源之一,燃煤产生的灰土是西昌冬季垃圾中Hg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恶臭与噪声、振动等一起,被称为感觉公害.人们凭嗅觉能感觉到的恶臭物质有四千多种,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有几十种.恶臭物质分布广.影响范围大,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公害.例如,日本在1981年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污泥和危废等技术的推广应用,相关环保控制要求也不断提高,处置过程烟道气中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高低,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控制的目标。为了消除人们的疑虑,将未经发酵的筛下(厨余)物直接加入低温烘干粉磨的水泥生料磨系统中,经实验检测分析和工程现场测试实践证明,在控制一定添加量的情况下,该过程中各环节TOC含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有所降低,其降幅高达40%。  相似文献   

15.
生物过滤技术在恶臭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生物技术治理恶臭污染是一项有效经济的环境友好技术,生物技术目前正成为一种处理各种废气的有效的选择.研究了生物过滤技术在不同恶臭环境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介绍了生物过滤技术治理恶臭气体的原理和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过滤设备在生活污水厂和垃圾压缩站具有理想的恶臭净化效果,但不能满足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净化需求,仍然需要工艺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对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以下简称飞灰)的豁免管理规定,选用磷酸盐组合药剂和硫基螯合剂对飞灰进行重金属稳定化实验,考察了2类药剂对飞灰重金属的稳定效果.寻求达到最佳重金属稳定效果的药剂添加量,同时分析了稳定化飞灰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时初期渗滤液中的重金属浸出情况.结...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活垃圾渗透系数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水头测渗实验,对不同压实密度和水力梯度下的新鲜垃圾与陈垃圾的渗透系数进行测试,根据达西定律求得渗透系数值。由于垃圾的不均匀性、小颗粒的运动和大孔隙沟道流的形成和改变,实验初始阶段渗透系数值先增大至峰值,然后缓慢降低直至趋于稳定。实验稳定后,新鲜垃圾压实密度为0.75~0.95 t/m3时,渗透系数值约为1.26E-03~1.43E-03 cm/s。陈垃圾在压实密度分别为1.2和1.4 t/m3时,渗透系数为8.29E-04和1.35E-04 cm/s。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活垃圾渗透系数测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常水头测渗实验,对不同压实密度和水力梯度下的新鲜垃圾与陈垃圾的渗透系数进行测试,根据达西定律求得渗透系数值。由于垃圾的不均匀性、小颗粒的运动和大孔隙沟道流的形成和改变,实验初始阶段渗透系数值先增大至峰值,然后缓慢降低直至趋于稳定。实验稳定后,新鲜垃圾压实密度为0.75—0.95t/m^3时,渗透系数值约为1.26E-03~1.43E-03cm/s。陈垃圾在压实密度分别为1.2和1.4t/m^3时,渗透系数为8.29E-04和1.35E-04cm/s。  相似文献   

19.
以传统卫生填埋柱R2为对照,通过往生物反应器填埋柱R1内加载可渗透反应介质层1和2进行模拟试验,主要探讨了填埋柱R1垃圾渗滤液COD、总氮、氨氮及总磷的变化趋势,探索一种新型的加载介质层垃圾填埋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填埋20周后, R1柱COD浓度基本维持在40 000~45 000 mg/L间,约为R2柱的20%~30%;第24周,R1柱总氮和氨氮分别为206.5 mg/L和167.3 mg/L,在16~24周内,R1总氮和氨氮分别约为R2的14.5%~17.5%和36.2%~43.6%;18周时,R1柱总磷达最大值1.704 mg/L,至第24周降为0.673 mg/L, 整个实验过程R1柱总磷约为R2的0.15%~0.56%。  相似文献   

20.
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反渗透膜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膜污染及其防治是影响膜系统运行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选取工程中运行一年多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碟管式反渗透膜,经研究判断,污染絮体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并含有Al、Si等的胶体物质以及Fe和Ca的化合物。通过化学清洗来验证对污染层结构的判断,先碱洗后酸洗的清洗效果远远好于先酸洗后碱洗,有机物在污染层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减少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质,将会大大减轻膜污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