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农业园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蟹岛生态园区农业废气物及生活污水的资源化处理工艺方案 ,通过对沼气池和生活污水厌氧 -好氧 -生态塘处理系统进行综合设计 ,实现了节能环保和废弃物无害化综合处理利用。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肥料加工、能源利用和休闲度假有机结合的生态农业经济 ,为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科学评估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是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重要课题。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构建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压力类、状态类、响应类指标分别为7、5、7项。同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引入指标综合评价法,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现状及规划设置标准,并以福州为例,评估其城市水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鄂尔多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所(简称固废所)于2012年注册成立,其前身为鄂尔多斯市传祥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研究所。固废所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政府与鄂尔多斯市城市矿产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政-产-学-研"模式共建,主要从事城镇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工程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鄂尔多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所(简称固废所)于2012年注册成立,其前身为鄂尔多斯市传祥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研究所。固废所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政府与鄂尔多斯市城市矿产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政-产-学-研"模式  相似文献   

5.
污水土壤含水层处理系统原理、管理、效率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污水土壤含水层处理系统中的地球化学过程。该系统通过对污染物的机械过滤、生物化学转化和降解过程、吸附/解吸过程、氧化/还原过程、沉淀/溶解过程、以及矿物的合成过程净化污水。运作周期通常为1~2d灌水/4—5d排干,年水力负荷变化于15—100m之间,应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水力负荷。该系统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微生物和悬浮物,降低COD和BOD含量,和去除潜在的有毒的无机成分,如重金属和含氧阴离子。作为一种低投资、低能耗、高净化效率、运行简单的自然的污水处理技术,其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极其短缺,在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合的地区,应用土壤含水层处理技术处理污水,实现污水资源化,既解决了污水污染环境问题,又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对于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分析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的基础上,结合水资源生态足迹指标,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框架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四川省2010—2019年水资源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9年,四川省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呈“W”型变化,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在时间上呈波动变化,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呈西高东低分布。综合评价中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响应指数分别呈下降、上升、上升趋势,综合评价指数在2015年最低(0.109 6),2019年最高(0.212 1)。研究显示,四川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有所改善,仍需提高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用水账户的用水效率,进一步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蟹岛生态园区农业废气物及生活污水的资源化处理工艺方案,通过对沼气池和生活污水厌氧,好氧-生态塘处理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实现了节能环保和废弃弃物无害化综合处理利用,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肥料加工,能源利用和休闲度假有机结保的生态农业经济,为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污水土壤含水层处理系统中的地球化学过程.该系统通过对污染物的机械过滤、生物化学转化和降解过程、吸附/解吸过程、氧化/还原过程、沉淀/溶解过程、以及矿物的合成过程净化污水.运作周期通常为1~2 d灌水/4~5 d排干,年水力负荷变化于15~100 m之间,应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水力负荷.该系统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微生物和悬浮物,降低COD和BOD含量,和去除潜在的有毒的无机成分,如重金属和含氧阴离子.作为一种低投资、低能耗、高净化效率、运行简单的自然的污水处理技术,其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极其短缺,在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合的地区,应用土壤含水层处理技术处理污水,实现污水资源化,既解决了污水污染环境问题,又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对于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2000—2017年省际能源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能源利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3E)系统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三元系统耦合协调模型与灰色GM(1,1)预测模型分析中国3E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布局及动态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能源效率整体呈先降后升趋势,2000—2014年由0.564降至0.422,2014—2017年由0.422升至0.440,呈东部、中部、西部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2)研究期内中国3E系统耦合协调度由0.483升至0.672,三大区域差异明显,呈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周边省份发展的时空规律;(3)预测结果表明2018—2022年各省3E系统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0.
将污水中蕴含大量的有机物收集浓缩转化成甲烷等可利用能源,是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利用膜分离作用,将原污水的有机物直接收集浓缩,并探索最佳运行参数和操作策略。结果表明,截留有机物停留时间为3~4 d较合适,耗氧污染物(以COD计)回收率超过90%。能量平衡分析显示,通过回收有机物转化为甲烷能量为0.087 6 kW·h-1·m-3,回收量占总能耗的33%。中孔纤维膜表面形成的吸附性滤饼层阻止有机物与膜紧密结合,提高了膜分离效率。进一步解析了膜污染控制机理,以探索提高耗氧污染物(以COD计)浓缩效率的优化方案。本研究结果可为污水碳源捕获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对城市水务行业碳减排工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某市化工区环境—经济系统为研究实例,探讨了区域环境—经济系统规划研究方法.寻求产值—排污—水质综合协调解方法,采用净收益(总产值减治理费用)作为评价目标,寻求净收益最大时的总体规划方案. 以环境—经济投入—产出矩阵为框架,建立目标参数规划模型,寻求不同技术状况、不同生产规模条件下的产值—排污协调解,又探讨了水环境标准约束下的某市化工区废水应治理量及治理费用的计算方法,提出以供决策者选择的40种方案,其中8种是源于4种背景条件下的目标参数规划的协调解.  相似文献   

12.
城市雨水资源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雨水资源化涉及到雨水的收集、处理、资源化技术以及城市雨水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方面,通过对国内外这方面情况的比较,为促进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化的迅速发展,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的综合系统提出了希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评价体系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经济、社会政策和环境影响三个角度,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决策理论和多目标分析3种评价方法以及矩阵、德尔斐法和混合优序图等数学工具,分别对上海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所采用的不同方案进行全面综合评价,不同评价方法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均表明环境影响是相对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固体废弃物双向分离系统的建立是最优化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案,也是今后上海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的重点以及努力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宁波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导致的污水污泥产量的增长趋势也使得污水污泥的处理问题更为突出。在总结国内外城市污泥处置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市的实际情况,根据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提出城市污泥近远期处置方案,并对处置方案作出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包晓芸  石慧 《污染防治技术》2010,23(2):16-18,28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污水回用处理技术问题困扰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影响着水资源的再生回用和可持续发展。文中以循环经济思想理念为基础,叙述了中国水环境的现状、国内外污水资源的研究进展、循环经济的含义以及在循环经济观念下的污水处理新思路,探求了城市污水处理的重要性,以变废水负价值的被动处理,转变为盈价值的资源化与经济化利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缺水地区生态脆弱敏感,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是其解决环境污染、突破资源约束的有效途径。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结合工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将缺水地区工业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作为目标层,分别以压力P、状态S、响应R作为系统层,选择20个具体指标作为指标层,建立了缺水地区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初步构建了基于组合权重法和指标标准分级的线性加权法评价模型。以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新疆石河子为例,采集2002—2010年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石河子工业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指数随着时间序列由0.29提高到0.74,发展水平总体上由较低循环阶段(Ⅳ级)发展至较高循环阶段(Ⅱ级)。  相似文献   

17.
从濮阳市9座规模较大且运行稳定的污水处理厂采集城市污泥,对城市污泥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浓度、形态分布进行分析,并对其资源化利用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城市污泥呈现高有机质、高氮、高磷的特点,且重金属浓度均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标准限值,具有较高的资源化利用价值。城市污泥中Cu、Pb、Cd、Ni、Cr、As、Hg主要以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存在,在自然环境下较为稳定;Zn主要以酸可交换态和易还原态存在,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和迁移性。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总体较低,Cu、Zn、Cd、Hg为风险元素,其中Zn的污染程度最高,在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时应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改善深圳河水质的补水方案及生态影响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圳河旱季天然径流量小而污染负荷高,为了改善河流水质,在削减入河污染物的同时有必要采取补水措施。利用水质模型,计算了不同污水处理率下,分别以污水资源化再生水、珠江口海水和大鹏湾海水为补水水源时,深圳河达到基本不黑臭所需的补水量。讨论了补水方案对河流水质、盐度、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引海水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冲击不容忽视。而污水资源化是较优的补水方案。  相似文献   

19.
正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过程中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及应用科研理念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核心,注重技术研发与应用相结合,为解决我国水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持。研究重点新型污水处理系统与关键技术研究污染物迁移规律与转化机制,秉承"节能、低碳、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的理念,发展污水处理系统的新型评估方法与调控模式,研发水污染控制与污水资源化新技术,形成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农村污水分散处理等  相似文献   

20.
正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过程中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及应用科研理念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核心,注重技术研发与应用相结合,为解决我国水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持。研究重点新型污水处理系统与关键技术研究污染物迁移规律与转化机制,秉承"节能、低碳、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的理念,发展污水处理系统的新型评估方法与调控模式,研发水污染控制与污水资源化新技术,形成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农村污水分散处理等一系列技术工艺与管理模式,开展工程化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