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2年3-8月对北京西三环地区大气颗粒物进行分级采样,利用气相色谱(GC)/质谱(MS)联用仪对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检出的16种PAHs总质量浓度(∑16PAHs)平均为46.73ng/m3;苯并[a]蒽(BaA)等6种单体浓度与∑16PAHs呈良好线性关系;PAHs粒径分布特征表明,其更易富集在细颗粒物上;不同环数PAHs分布特征为:3环>4环>5环>6环>2环,随着颗粒粒径减小,高环数PAHs含量增加.温度、湿度和紫外线(UV)指数与∑16PAHs呈负相关.通过特征化合物比值分析法对PAHs进行源解析发现,采样期间PAHs主要来源为燃烧源,交通源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2.
2011年8月—2012年7月间于东莞市生活区(NC)点和工业区(ZT)点采集大气PM10/PM2.5/PM1样品,并检测分析了颗粒物上的多环芳烃(PAHs)和正构烷烃。粒径分布结果显示,PAHs和正构烷烃均主要富集在PM1上,而正构烷烃富集程度更高。PAHs环数分析结果显示,PM1中主导PAHs为6环,PM1~2.5和PM2.5~10中则为4环。利用特定比值法分析PAHs来源,结果表明,生活区NC点大气颗粒物中PAHs主要来自汽油车尾气、天然气燃烧、燃煤源和烹饪源,而工业区ZT点则主要来自柴油车尾气、燃煤和木材燃烧。通过主峰碳数、碳优势指数、植物蜡贡献率等方法分析正构烷烃来源,结果表明,化石燃料燃烧是东莞市大气颗粒物中正构烷烃的主要贡献源,其次是高等植物蜡排放,贡献率约为10.9%~28.9%。化石燃料燃烧源贡献率对PM1的贡献率明显较PM1~2.5和PM2.5~10高。  相似文献   

3.
蜂窝煤燃烧烟气中多环芳烃的定量研究及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蜂窝煤燃烧排放的烟气中多环芳烃的定量分析,研究了17种多环芳烃在烟气颗粒相和气相中的分配以及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室温下燃煤排放的多环芳烃总量以在气相中存在为主,但总体毒性则主要存在于颗粒相中;多环芳烃主要分布在亚微米级颗粒上,分子量越大的多环芳烃越趋于富集在细颗粒上,因而对健康的危害就越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常见绿化植物吸附大气颗粒物的能力,在南京市城区、城郊区和远郊区选择红叶石楠(Photinia serrulata)、海桐(Pittosporum tobi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和二球悬铃木(Platanus orientalis)进行研究,测定4种植物叶片吸附大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及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植物叶片对不同颗粒物的吸附量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和种间差异,区域差异表现为城区城郊区远郊区;种间差异表现为二球悬铃木吸附能力最强,红叶石楠和海桐吸附能力相近,桂花吸附能力最弱。植物叶片对不同粒径颗粒物吸附特征为大颗粒物(粒径10.0μm)质量分数最大,细颗粒物(0.2μm粒径≤2.5μm)在数量上占一定优势。植物叶片上下表面微结构分析表明,植物叶片上表面吸附颗粒物的能力明显强于下表面,细颗粒物或更小粒径颗粒物主要被吸附在绒毛和深浅不一的沟槽处。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四川绵阳山区与城市大气多环芳烃(PAHs)的垂直分布特征,2021年9月16日至12月31日用大气被动采样器在观雾山6个海拔高度与绵阳电视塔5个海拔高度上开展了PAHs样品采集,并对其含量与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绵阳山区与城市大气中16种PAHs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38、26.59 ng/m3。大气PAHs浓度在山区基本随海拔(682~1 680 m)升高而降低,在城市则随海拔升高先降再升又再降。(2)3环PAHs质量浓度占比最高(51.1%~73.4%),占主导地位。(3)大气中PAHs的来源主要为燃煤和交通排放。(4)绵阳大气PAHs中主要毒性物质为苯并[a]蒽。城市、山区吸入导致的超额致癌风险值分别为1.55×10-5、2.36×10-6,且城市为山区的6.57倍。  相似文献   

6.
杭州城市大气消光系数和能见度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杭州市能见度下降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在2001年5月至2002年5月对不同粒径的颗粒物(PM10、PM2.5)的质量浓度进行了观测,结合晴天天气条件下的大气能见度,推算污染物和水汽分子对大气的消光散射,发现细微颗粒物的散射消光特性对杭州市能见度下降起主要作用,并得到能见度与细微颗粒物浓度比值(PM2.5/PM10)的关系;分析了大气能见度和消光系数与PM2.5/PM10和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大气中多环芳烃的季节变化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安市2009年6月-2010年5月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TSP)和气态样品进行了连续采样,利用GC—MS对16种PAHs进行分析。∑PAHs浓度(气相+颗粒相)范围为39.93~1032.46ng/m^3,平均值为197.34ng/m^3;其中,冬季大气中∑PAHs浓度最大,相对浓度的范围为31.21%~72.98%,而夏季的浓度最小;检测出16种2~6环的PAHs,其中以3—4环为主。利用特征分子比值法和因子分析进行源解析,发现研究区PAHs的主要来源为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通过苯并(a)芘(BaP)等效毒性(BEQ)和苯并(a)芘等效致癌浓度(BaPE)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西安大气中PAHs的毒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特别是秋季和冬季大气中PAHs对人类的健康存在较大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颗粒物和正构烷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于2002年夏季(7月)和冬季(12月)采集南京市5个功能区的大气气溶胶(PM2.5和PM10)样品,对两个季节不同功能区颗粒物及其颗粒物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大气颗粒物含量冬季高于夏季,细颗粒高于粗颗粒。正构烷烃的变化规律同颗粒物一致,且主要分布在细颗粒物上。根据各个功能区正构烷烃(C15-C32)的CPI(CPI1、CPI2和CPI3)结果,可知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正构烷烃由生物源和人为源共同排放产生。%waxCn的结果表明生物源对气溶胶中正构烷烃的贡献率为20%~43%,对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贡献率为1.66%~4.76%。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冬季城市和农村大气颗粒物浓度及化学组分等特征,本文分别采集分析了西安市区、安康农村冬季大气PM2.5颗粒物与PM0.1颗粒物。分析结果表明:两地大气中PM2.5日均浓度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75μg·m~(-3)),空气质量不容乐观;其中农村样品中PM0.1颗粒物约占PM2.5颗粒物浓度的36.8%左右;所有颗粒物中有机碳远高于无机碳组分,而市区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浓度显著高于农村浓度,说明城市空气中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的污染较为严重;从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来看,粒径为0.300~0.374μm颗粒物具有最高数浓度和比表面积浓度,粒径为0.374~0.465μm的颗粒物具有最高质量浓度;由于农村污染源较为单一,安康样品颗粒物浓度受燃煤和油烟的影响较大。此外,由于受燃煤机动车排放影响,西安大气中PM0.1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主要为NO_3~-与SO24,而安康大气PM0.1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主要以SO_4~(2-)与Ca2+为主,PM2.5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以NO_3~-、SO_4~(2-)和NH_4~+为主,这与农村环境中使用燃煤、农田灌溉、家畜喂养以及有机质降解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PUF被动采样器于2008年8月—2009年7月采集了西安大气样品,研究了大气气相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和季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安大气气相中16种美国EPA优控的PAHs(Σ16PAHs)质量浓度为10.9-489.6 ng/m3(平均为143.4 ng/m3),四季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依次为夏季(62.5 ng/m3)〈春季(80.1 ng/m3)〈秋季(175.8 ng/m3)〈冬季(255.2 ng/m3)。气相中PAHs主要以3-4环为主,占总量的86.5%-94.1%。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判断四季气相中PAHs的污染来源类型,主要为燃煤和机动车尾气及生物质燃烧的复合源。  相似文献   

11.
杭州市灰霾天气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浙江省近50年的灰霾天气统计数据,总结了浙江省灰霾天气特征。以杭州市为例,从杭州市地形地貌、气候因素和污染物排放因素3方面分析了杭州市灰霾天气成因,介绍了杭州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源解析。结果表明,杭州市灰霾天气频率显著升高,污染物排放是导致灰霾天气发生频率升高的直接原因,杭州市大气颗粒物中以细微颗粒物为主,大气污染类型已从煤烟型污染转变成复合型污染。结合杭州市大气污染现状,初步提出了灰霾天气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西安市7月大气降尘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在对西安市各功能区7月大气降尘样品采集的基础上,测定分析了样品中PAHs的含量、组成、来源、生态健康风险及其与总有机碳(TOC)的关系。结果表明:(1)西安市7月大气降尘中PAHs为0.92~20.60μg/g,平均值为8.10μg/g,其中荧蒽、菲、芘、和苯并[a]芘含量相对较大。各功能区大气降尘中PAHs主要以4环为主。(2)PAHs与TOC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各单体PAHs与TOC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3)西安市7月大气降尘中PAHs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燃煤和低温燃烧。(4)依据终生癌症风险增量(ILCR)模型,大气降尘中PAHs对不同暴露人群的风险值均为10~(-6)~10~(-4),存在人体可耐受致癌风险。生态风险评价显示,大气降尘中PAHs污染存在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荔湾区大气 PM10 与PAHs的粒径分布研究唐小玲 毕新慧 谭吉华王歆华 盛国英 傅家谟(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 5 10 6 4 0 )分析了广州市荔湾区 4个季度的大气颗粒物样品的PAHs组分。结果表明 :附载在小颗粒上的 PAHs明显高于粗颗粒 ,粒径≤ 0 .4 9μm、≤ 1.5 μm颗粒上的 PAHs分别占PM1 0 中 PAHs的 4 7.5 %、85 .2 % ;PAHs随着分子量的减少 ,在粗颗粒上的相对含量增加 ;除高挥发性的化合物以外 ,高温季节 PAHs优于富集在≤ 0 .4 9μm单位…  相似文献   

14.
当前细颗粒物PM2.5已成为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物,研究城市不对称街谷内PM2.5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对居民日常生活与健康出行有现实意义。实验选取2013年3个不同阶段对高度在1~35 m范围的街谷进行PM2.5浓度监测,同时引用街谷内流场模型与浓度场模型,对PM2.5浓度垂直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不对称街谷受大气对流、风速、风向影响,街谷内细颗粒物存在不均匀分布特点,在较高侧随着壁面高度的增加PM2.5浓度大体呈"S"型曲线变化。同时在同一阶段监测的4天中街谷内PM2.5浓度分布特征大体一致,而阶段之间差异明显;街谷内PM2.5浓度垂直分布的最高浓度差出现在阶段1,高达75μg/m3,阶段2与阶段3浓度差相对减弱,仅在20~30μg/m3之间。通过阶段2与阶段3对比可知,北京冬季供暖燃煤对大气细颗粒物的贡献较大,导致颗粒物浓度偏高;而非采暖期气温回升,大气对流作用较强,有助于大气颗粒物扩散,因而街谷内PM2.5污染程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公路地表灰尘及径流中颗粒物附着重金属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北京城区北三环上北太平桥以西约300 m处路段地表灰尘及径流中不同粒径颗粒物附着重金属载荷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增大,地表灰尘中颗粒物附着重金属浓度总体上逐渐降低;地表灰尘中<40.00 μm颗粒物附着重金属浓度最高;重金属载荷分布集中度不强,但主要集中在地表灰尘中<300.00 μm的颗粒物L.(2)地表径流中大部分重金属附着在<125.00 μm颗粒物上;0.45~10.00 μm颗粒物附着重金属载荷最高;0.45~40.00 μm颗粒物附着重金属载荷平均为77.1%.(3)地表灰尘中<40.00 μm的颗粒物的潜在水环境风险不太突出,但是其实际水环境影响却起主导作用.(4)进入水体的小粒径颗粒物质量分数升高是地表灰尘和径流重金届载荷随颗粒物粒径分布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大气湿沉降对小粒径颗粒物重金属载荷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宝鸡市冬季城郊水溶性离子浓度的昼夜变化及粒径分布特征,用分级采样器在宝鸡市城区和郊区同步采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大气颗粒物,用离子色谱法分析9种离子的粒径分布。结果表明:(1)宝鸡市PM2.1(粒径≤2.1μm的细粒子)和PM2.1(粒径2.1μm的粗粒子)均呈郊区高于城区、夜间高于昼间的特征,PM2.1是颗粒物主要组成部分。二次离子(SO24-、NO3-和NH4+)是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成分,且主要存在于PM2.1中。城郊NO3-/SO24-(质量比)均大于1.6,表明宝鸡市移动污染源贡献大;(2)城郊PM2.1、PM2.1及6种主要离子均呈双模态分布,二次离子主峰分布于0.43~1.10μm粒径段,Ca2+、Na+、K+的主峰分布于4.70~5.80μm粒径段;(3)不同粒径段的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均呈双模态分布,主峰分布于0.43~1.10μm的细粒径段,说明在PM2.1中更易发生硫氧化反应和氮氧化反应。人为活动及车流量的昼夜时段性差异是造成城郊SOR和NOR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浙东沿海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09年夏季浙东沿海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监测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PM1.0)浓度,分析颗粒物污染特征、水溶性离子及无机元素组成,运用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CMB模型)对浙东沿海地区大气TSP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浙东沿海地区的大气颗粒物主要以细颗粒物为主,颗粒物中主要的水溶性离子为SO2-4、NH+4、Ca2+,土壤尘是该地区大气TSP的主要来源,北仑、乐清和奉化TSP中土壤尘的分担率分别达到55.49%、42.52%、40.70%,各监测点TSP来源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8.
废旧电路板(WPCB)表面焊接有大量电子元器件,从资源高效回收的角度出发,需要对WPCB进行加热拆解以便于电子元器件及电路板基板材料的后续处理。WPCB加热拆解过程将释放大量的烟雾污染物,易造成环境污染并危害工人健康。对WPCB加热拆解过程释放颗粒物的粒径分布、颗粒物数浓度和颗粒物质量浓度等特征进行研究,核算不同粒径段颗粒物的排放系数,并研究了加热拆解过程中颗粒物在人体呼吸系统的沉积特征。总体看来,WPCB加热拆解过程所释放的颗粒物中,数量上以细颗粒物为主,粒径越小的颗粒物数浓度越高,质量上以大颗粒为主,粒径越大的颗粒物质量浓度越高。WPCB加热拆解过程中,颗粒物数浓度排放系数为3.30×10~5个/cm~3,质量浓度排放系数为9.55mg/m~3。工人操作过程中吸入的颗粒物主要沉积在呼吸系统的鼻腔咽喉部位、气管支气管部位和肺泡部位,3个部位的沉积通量分别为3.32、1.26×10~(-1)、1.99×10~(-1) mg/h,合计每小时约有3.65mg颗粒物进入工人的呼吸系统,需要对工人提供呼吸系统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降温凝膜对颗粒物脱除特性的影响,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对模拟烟气(过饱和湿烟气)在静电除尘器前后的颗粒物进行在线监测和分析,得到颗粒物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研究了不同降温幅度下凝结相变对颗粒物脱除特性的影响,并着重关注细颗粒物。研究结果表明:降温幅度增大,细颗粒物核化凝结长大,发生凝并、团聚,粒径明显变大;降温凝膜后,静电除尘器对细颗粒物脱除效果明显增强;降温5℃与降温0℃时对比,PM10的质量脱除效率提高约30百分点。降温幅度为4℃时,PM2.5的质量总脱除效率和数量总脱除效率分别已达到73.09%、67.44%。考虑到降温成本,实际应用中,降温幅度选择4℃为宜。  相似文献   

20.
杭州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6—2010年杭州市空气颗粒物的监测数据及2002、2006、2008年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对杭州市空气颗粒物浓度、化学组分与污染来源等特征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以期为空气颗粒物污染控制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近年来杭州市PM10浓度有所下降,但一类功能区PM10仍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的要求(≤0.04mg/m3),杭州市空气颗粒物污染以细颗粒物为主,空气颗粒物的二次转化、机动车尾气尘等产生的二次粒子污染相对严重;煤烟尘对杭州市PM10的贡献率下降明显,城市扬尘、二次粒子和机动车尾气尘对PM10的贡献率有所增加,是杭州市PM10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