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农民进城是城镇化必然的结果,其对农村环境的影响正日益显现。妥善处理和应对这种影响,将不利的结果降至最低,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的共同努力。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体现出盲目的特点,这一方面使农村面临环保主体缺失的危险;另一方面也使乡镇企业患上了农村  相似文献   

3.
构建绿色消费综合指数,形成系统的评价和考核体系,对构建激励约束并举的绿色消费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消费的资源环境影响构建绿色消费综合指数,并运用该指数对北京、天津、上海的绿色消费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对我国各省份(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绿色消费指数的平均水平(简称我国平均水平)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北京、天津、上海和我国平均水平的绿色消费综合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在2015—2017年达到峰值;(2)从北京、天津、上海横向比较来看,北京市的绿色消费综合指数一直处于领先水平,上海次之,天津市除个别年份外,整体居于末位,仅从指数来看,与我国平均水平基本相当;(3)生活二氧化碳排放量、公共交通水平、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指标在不同地区间差异显著,是现阶段影响我国绿色消费综合指数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环保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环境社会系统视角对影响环保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定量分析模型,并对我国1995─2005年环保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程度从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环境科技水平、环境状况、公众环境意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的最主要因素,说明我国的环保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环境科技水平是第二重要影响因素,反映出近年来我国在环保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较好地推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因此,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加强环保技术研发是当前推动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5.
产业转移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内产业转移规模的逐步扩大,对产业转移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基于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内产业转移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知识图谱结构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992年至今,我国在产业转移领域的研究经历了缓慢增长期、高速增长期和发展瓶颈期3个阶段;作为多学科交叉领域,作者和研究机构尚未建立广泛合作关系;产业转移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转移行业、转移模式、转移地区、转移效应四大主题,既有定性描述也有定量分析;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沿线的区际产业转移,以及环境规制、环境污染与产业转移间的关系是近年来学者们关注的重点。未来研究应拓宽研究区域和研究对象,同时进一步完善定量分析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循环经济开展较早的地区,但由于长期以来相互之间缺乏统筹规划和协同配合,环境污染问题仍比较严重,迫切需要突破行政壁垒,从一体化的高度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协同发展。从研究该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建立京津冀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资源环境约束是目前京津冀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梳理分析京津冀生态补偿必要性以及已有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政府和市场补偿互为补充的京津冀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能够最大化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效益,实现成本共担、资源共享、生态经济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城市群发展中所映射出的高碳排放现状,选取京津冀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区域及产业部门两个层面的网络模型.结果发现,在区域层面,北京、天津、河北隐含碳排放量均呈稳步增加趋势,其中,北京受减排政策影响隐含碳排放量增长幅度较小且排放强度最小,而河北作为城市群主要工业生产区,排放量及排放强度依然居高不下.在产业部门层面...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WIOD数据库构建IRIO模型,计算了中国和欧盟2009年的碳排放转移及部门分布,并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和数据网络控制分析方法将中欧双边贸易产生的碳排放转移分为直接碳转移、隐含碳转移和控制型碳转移3种碳排放转移方式,并分析了中国各部门3种转移值的特征及其控制指数和依赖指数。结果表明: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加工业、化学制品制造业是中欧贸易碳转移的3个关键部门,需要重点关注;农林牧渔及水利业、采掘业和炼焦、石油加工及核燃料加工业等部门进行的碳排放转移直接转移量低,隐含转移量高,容易被忽视;陆地运输业、空运业以及房屋租赁业等服务类部门控制指数较低,不需要重点关注。3种转移方式中,隐含碳排放最能体现真实转移量,而控制型碳转移能够帮助揭示产业链中具有关键地位的部门。  相似文献   

10.
非道路机械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旨在建立2020年京津冀地区典型非道路机械排放清单,分析排放控制政策和成本.结果表明:2020年京津冀地区典型非道路机械CO、HC、NOx、PM2.5、SO2的排放量分别为286.96×103、232.17×103、364.30×103、34.15×103、4.14×103 t.农业机械的排放量明显大于建筑机械的排放量,约占总量的46.36%~91.62%.在综合情景(IS)下,2030年CO、HC、NOx、PM2.5、SO2的排放量与2020年基准情景(BAU)相比分别增加了-54.16%、-33.76%、-42.46%、-54.07%、-10.37%.在单一控制措施下,更新排放标准(UES)对5种污染物的减排效果最好,淘汰老旧非道路机械(CIV)对NOx和P...  相似文献   

11.
肖致美  徐虹  李鹏  唐邈  陈魁  杨宁  郑乃源  杨文  邓小文 《环境科学》2019,40(10):4303-4309
2016年12月17~19日重污染期间,在天津市武清区高村开展车载系留气球颗粒物浓度垂直观测,并以观测数据为基础,计算了区域内PM_(2.5)传输通量.结果表明重污染过程期间,大气混合层较低,约200 m左右,PM_(2.5)浓度垂直分布特征与混合层高度密切相关,混合层以下,PM_(2.5)浓度较高,垂直变化特征不显著,形成明显的污染层,混合层以上,PM_(2.5)浓度迅速降低并维持在降低水平.观测期间,粒径小于1. 0μm颗粒物浓度较高,粒径大于2. 2μm颗粒物浓度较低,近地层粒径为0. 777μm颗粒物浓度最高.颗粒物浓度粒径谱分布与相对湿度和混合层高度相关,高湿度和低混合层下颗粒物浓度粒径谱分布较宽泛.观测期间,PM_(2.5)在西南方向上的传输通量最高,占总传输通量的63. 3%,其中46~156 m和156~296 m高度之间PM_(2.5)传输通量最高.近地面300 m内PM_(2.5)传输主要以西南方向传输为主,300 m以上传输方向较分散.  相似文献   

12.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与改进IPAT方程模型,对重庆市1995年-2008年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除工业废气总量外,其他主要工业污粢物的排放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SO2的生态效率相对偏低,说明未来重庆市工业污染管理的工作重点应是工业废气总量指标,同时,对SO2的控制也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面临的环境挑战及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部大开发面临的环境挑战主要是生态脆弱性的加重和环境污染西迁速度的加快。面对挑战,需要采取的对策及措施主要有:认真开 展对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加强与拓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切实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努力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力度;坚决遏制环境污染 的西迁;制定与实施“西部蓝天计划”;大力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有效利用等。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住宅建筑的环境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物环境影响主要来自物化环境影响和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其中建材的影响构成了建筑物化环境影响的主体。在北京市范围内,调查了多个样本建筑的环境影响数据。根据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依托已有的数据库和环境影响评价模型,计算并比较了这些样本的环境影响值。结果表明,高层和多层建筑的物化环境影响有着明显差别,高层的较大;建筑物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远大于物化环境影响,但由于调查统计的困难,有关使用阶段环境影响的数据质量不高;气候变暖占了建筑物的环境影响的绝大部分,但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大气悬浮颗粒物。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南京市1985年-2013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相关数据,建立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VAR模型.在VAR模型估计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双向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且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与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相比要大;二氧化硫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南京市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而烟尘为制约南京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污染物.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优化产业结构配置,重科研引技术、提升自主创新,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法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产业梯度转移中的环境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SO2和COD 2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强度逐年下降.以1998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基数,分析了1998─2007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结果表明,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污染没有得到更好的控制. 采用古诺模型研究该现象可知,中、西部地区有些地方通过对国家环境政策的“非完全执行”来吸引产业转移,使污染企业转移成为我国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伴生现象. 因此,有必要有序推进产业梯度转移,强化产业梯度转移中的环境正效应,通过严格执行国家环境政策来防范环境风险,从而实现整体环境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不同规模民用机场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在民航运输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划分,我国民用机场可分为枢纽机场、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由于建设规模、航空业务量不同,各类机场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特点也不尽相同。通过对国内机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案例和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从声环境、环境空气、生态、水环境、固体废物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不同规模机场的环境影响的特点,为机场选址、设计、规划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识别城市或“相似群体”最重要的资源环境“短板”问题,以中原经济区31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选择水土资源、能源、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水平等4个方面共计33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修正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正向指标极大化、负向指标极小化、适中指标平均化的标准化方法对研究区域内各市资源环境绩效进行测算. 研究表明:①从资源环境绩效角度来看,中原经济区城市可分为“双高”超载型、农业型、“双低”超载型、资源型四大类. ②占中原经济区城市总数2/5的资源型城市,由于过度强调资源产出、忽视环境保护而成为经济区环境问题高发、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的集中区域. ③在对4个Ⅰ级指标(资源利用效率、能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指数、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水平)设定均衡权重情况下,15个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居末位,10个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居末位,表明中原经济区提高资源环境绩效应率先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领域实现突破. 所构建的资源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仍有待进一步优化,今后应加大对可再生资源能源利用、农村生态环境特别是农村土地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等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鞍山市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历史遗留环境问题较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重问题。文章结合“十一五”期间鞍山市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状况,分析了鞍山市城市调整和社会发展等4个方面取得的环保成果,同时也客观分析了面临的环保问题,希望能对鞍山市“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