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河南省汝州市杨楼镇蔬菜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总量和赋存形态的差异规律,并利用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不同种植年限大棚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蔬菜大棚土壤pH均有所提高,有机质、速效磷和碱解氮等肥力组分有一定程度的累...  相似文献   

2.
采用土壤室内培养,气相色谱仪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毒虫畏和倍硫磷2种有机磷杀虫剂的复合污染物在红壤中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在复合污染下,倍硫磷的降解显著快于其在单一污染下的降解;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倍硫磷的降解与对照差异不大,而毒虫畏的降解量在加入农药后的前21d比对照高33.3%~1 250%;在土壤干旱条件下,倍硫磷的降解量比对照略有降低,而毒虫畏的降解量在前期则比对照显著增加;施用氮肥能促进复合污染物的降解;在去除有机质的红壤矿物中,倍硫磷的化学降解量比对照降低22.4%~30.8%,而在加入农药后的前21d,毒虫畏的化学降解量比对照增加42.1%~2 370%,随后又下降.因此,复合与单一农药的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降解规律是不同的,复合污染的有机磷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是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氯菊酯在土壤中的光降解规律,更好地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提供理论依据,探讨了氯菊酯在不同质地土壤中,不同条件下的光降解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氯菊酯降解符合准一级动力学规律,氯菊酯的降解受土壤质地的影响较大,在不同土壤中降解率为:壤质砂土砂质壤土壤质黏土,日光比紫外光照射下腐殖酸对氯菊酯的降解影响明显,随着腐殖酸浓度的增加,它对氯菊酯的降解作用先促进后抑制。  相似文献   

4.
X592200602813新农药硫肟醚在土壤中的降解/欧晓明(湖南化工研究院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湖南基地)…∥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5,25(6).-705~709环图X-58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新农药硫肟醚[o-(3-苯氧苄基)-2-甲硫基-1-(4-氯苯基)丙基酮肟醚]在不同地区土壤中的降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肟醚在土壤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硫肟醚在非灭菌与灭菌长沙粉砂质黏土中的降解速率常数(k)分别为8.106×10-3和1.630×10-3,半衰期分别为85.5d和425.2d,微生物对硫肟醚在土壤中的降解具有显著的影响。硫肟醚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大…  相似文献   

5.
新农药硫肟醚在土壤中的降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新农药硫肟醚[o-(3-苯氧苄基)-2-甲硫基-1-(4-氯苯基)丙基酮肟醚]在不同地区土壤中的降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肟醚在土壤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硫肟醚在非灭菌与灭菌长沙粉砂质黏土中的降解速率常数(k)分别为8.106×10-3和1.630×10-3,半衰期分别为85.5d和425.2d,微生物对硫肟醚在土壤中的降解具有显著的影响.硫肟醚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大小依次为湖南永州重黏土>甘肃天水黏土>辽宁沈阳粉砂质黏土,其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6.1,63.8,70.0d,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1.503×10-2,1.087×10-2,9.904×10-3.根据国内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期划分标准,硫肟醚属于较易降解类农药.  相似文献   

6.
三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吸附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氟胺磺隆、氯吡嘧磺隆和磺酰磺隆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5种不同种类土壤(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东北黑土、南京黄棕壤、陕西潮土)中的降解及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这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这5种不同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均比较快,且降解过程均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土壤pH值是影响土壤降解速率的主要因素.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吸附均符合Frendlich模型,且具有较低的吸附容量.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自由能变化均小于40kJ.mol-1,吸附主要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常数随土壤pH值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
上海崇明岛农田土壤中多氯联苯的残留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上海崇明岛采集了101个耕层土壤样品,利用GC-μECD测定了8种多氯联苯(PCBs)浓度,并对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探讨了其可能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样品PCBs浓度范围为n.d.~261ng/g,均值为56.0ng/g,低氯联苯含量和检出率均较高.不同土壤利用方式对PCBs残留量有一定影响,表现为水稻田土壤>大棚蔬菜西瓜田土壤>露天蔬菜西瓜田土壤.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土壤中低氯联苯同系物间相关性较好,污染来源可能为同一类.  相似文献   

8.
土壤微生物群落在氯代脂肪烃(CAHs)的降解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其主控因子,该文研究了4个氯代烃污染场地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包括CAHs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CAHs含量与Cl-显著正相关;微生物数量与深度、含水率、CAHs含量呈负相关,与总有机碳、总氮、总铁呈正相关;微生物丰富度取决于土壤深度和其中总铁、总氮含量,而多样性取决于pH值;不同污染场地优势微生物差异较大,主要受总硫与pH、电导率和硝酸根等的影响;一些潜在氯代烃降解相关菌属如假单胞菌属、硫杆菌属、噬甲基菌属、赖氨酸芽孢杆菌属主要分布在CAHs和Cl-、电导率较高的深层土壤中,硫氧化菌属、红育菌属更偏好高NO3-的环境,脱氯单胞菌属倾向于铁含量较高的环境。研究结果对如何针对不同环境条件充分利用潜在降解微生物进行生物修复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针对采自上海孙桥农业园区8个不同来源的农田表层土壤样品(旱田、水田、大棚中的不同作物土壤),以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EOn)为唯一碳源培养,在好氧条件下,观察其生物降解情况,并初步分离得到了六株OPEOn降解菌株(1个真菌,5个细菌),它们能够不同程度地降解OPEOn,利用气相色谱仪(GC)对降解产物进行了表征和鉴别,分别从3个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的菌株对OPEOn降解得最为彻底,为后续研究工作的深入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秋季蔬菜硝酸盐含量及风险摄入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上海市秋季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及居民硝酸盐摄入情况做分析和评估,于2009年9~11月从上海市松江、奉贤、金山和浦东4个区的采集了大棚和露地的25个品种439个蔬菜样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的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所有蔬菜样品中,污染程度严重的占41.46%,中、重度污染的占30.53%,轻度的占28.02%.不同种类蔬菜的硝酸盐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叶菜类、根茎类、瓜类、豆类、茄果类,同类蔬菜不同品种的硝酸盐含量差别也较大.浦东新区叶类、根茎类蔬菜硝酸盐含量大棚明显高于露地,奉贤区和松江区蔬菜硝酸盐含量均值都为露地高于大棚.上海市居民每日通过蔬菜摄入的硝酸盐为445.22 mg,比WHO/FAO的ADI值高出38.42%,研究结果表明需要加强蔬菜施肥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1.
X532(X) 200219不同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对磷的吸持与解吸特征/高超(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2田1,22(4)一67-72环图X一5 不同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水土界面磷的迁移能力有较大的差别。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太湖地区水稻土在早作时土壤固磷能力低于早地土壤,但由于其土壤磷索水平较后者低,在一定条件下磷由固相转人液相被淋溶或随径流流失的风险要低于早地土壤,水稻土在淹水还原条件下比早作时固磷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土壤中的磷向溶液中的释放量总体上较淹水前减少,这是因为在还原条件下形成的无定…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氯乙烯的微生物脱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氯乙烯是土壤和地下水中存在的污染物,其去除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微生物降解.本研究在温度20℃、氯乙烯初始浓度100μmol/L条件下,对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四氯乙烯、cis-二氯乙烯及一氯乙烯的微生物降解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铁还原和碳酸氢盐存在条件下,四氯乙烯以0.26/d和0.31/d的速率分别脱氯为三氯乙烯和cis-二氯乙烯.在脂肪酸存在条件下,四氯乙烯、cis-二氯乙烯和一氯乙烯均完全脱氯为乙烯,但后两者脱氯速率(0.04/d)明显低于前者(0.57/d).在反硝化、锰还原及硫还原条件下,不同取代氯乙烯降解均不明显.当环境温度降至12℃,脱氯菌活性降低,但氯乙烯完全脱氯还原过程仍可发生.  相似文献   

13.
土壤中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降解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 2甲 4氯、2,4-D和除草醚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 .将它们放在 3种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中培养 ,隔一段时间取出测定它们在土壤中的含量 ,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 ,它们的含量在逐渐减少 .在未考虑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时 ,上述 3种农药在土壤中的稳定性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及 pH值似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除草剂在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降解较快 ,2甲 4氯 ,2 ,4-D和除草醚在黑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 28.6d,27.3d,71.5d;而在红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23.6d,301.4d,97.6d,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在酸性土壤中表现得更为稳定 .  相似文献   

14.
污泥通过好氧堆肥反应腐熟,除去其中有害物质及降低重金属含量后达到农用标准,然后在温室大棚内进行种植实验,将堆肥按不同混配方式施入土壤中。研究污泥混配土中氮磷的变化表明:混配土中的总氮在种植过程中被作物吸收和自身流失,有一定程度降低;氨态氮经过转化和作物吸收,降低很快。混配土中总磷的含量在种植过程中基本不变,作物生长只需少部分磷,在温室中种植避免了磷的流失;速效磷的变化较为复杂,种植一段时间后,速效磷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杀螟硫磷降解菌FDS-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长期受杀螟硫磷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以杀螟硫磷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 FDS-1,根据其生理生化分析和 16S rDNA(GenBank Accession No. AY550913)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该菌初步鉴定为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 sp.).该菌能在 14h 内完全降解100mg/L 的杀螟硫磷.该菌降解杀螟硫磷最适 pH 值为 7.0,最适温度为 30℃,菌株降解杀螟硫磷的速率和起始接种量呈正相关.酶的定域试验表明,该菌中有机磷水解酶为胞内酶.  相似文献   

16.
南京郊区蔬菜中氟,硫,氯含量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京郊区蔬菜可食部位的氟,硫,氯的监测分析,以便为有关部门制定防治大气和土壤污染物污染蔬菜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经实验区和对照区的比较,该市郊区的蔬菜已受到轻-中度污染,尤以春菜受污染最重,但污染状况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在各种蔬菜中氟,硫,氯的含量是不同的,一般规律是叶菜〉叶茎菜〉果菜,这一结论对蔬菜栽培布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即在重污染地区以栽种果类蔬菜为宜。  相似文献   

17.
毫米级根际微域磺胺嘧啶的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特制根际箱,研究了玉米根际效应作用下磺胺嘧啶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在空间上将根-土界面(0~5 mm)细化到1 mm,箱内磺胺嘧啶剂量分别设为1 mg·kg-1和5 mg·kg-1,分别在出苗后第20、40和60 d取样,并将磺胺嘧啶降解率与根-土界面4种有机酸含量进行回归分析,从而得出影响磺胺嘧啶在根际土壤降解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种植作物可有效促进磺胺嘧啶的降解,且磺胺嘧啶的最大消减水平发生在距离根室3 mm的近根区,降解顺序依次为:近根际根室远根际.通过对不同剂量磺胺嘧啶胁迫下有机酸响应的相关分析发现,苹果酸和乙酸是影响磺胺嘧啶在根际土壤中降解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对有机磷农药地虫硫磷在江西红壤和江苏黄棕壤中的消解动态分别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地虫硫磷在土壤中的消解较慢,49d以后在这两种土壤中的消解率不到60%。在江西红壤中的消解速度要慢于在江苏黄棕壤中的消解,其半衰期分别为43.1d和37.5d。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地表径流磷输出及其季节性分布特征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在太湖流域利用为期3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和径流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都是竹园<板栗园<蔬菜地<玉米-油菜轮作.旱耕地上玉米-油菜轮作和蔬菜种植条件下磷的主要流失途径为泥沙搬运,磷的年均流失量分别为2.67kg.hm-2和2.79kg.hm-2,而竹园和板栗园则分别只有0.28kg.hm-2和0.66kg.hm-2.土壤侵蚀和磷流失主要发生在6~8月降雨集中分布的梅雨和台风季节.旱地上板栗园与玉米-油菜轮作2种利用方式的经济收益接近,但前者土壤侵蚀和磷流失量分别只有后者的6.7%和24.7%,在太湖地区种植板栗是值得鼓励的土地利用方式.稻田水旱(水稻-油菜)轮作条件下,磷主要随农田排水流失,降雨时间和施肥等农事活动的间隔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磷的年流失量,3次最大的流失事件中磷的流失量可达到全年磷流失的70%以上.稻田水旱轮作方式磷的年均流失量为0.93kg.hm-2,分别只有旱地玉米-油菜轮作和蔬菜地的34.8%和33.3%.因此,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磷输出量的差异及其季节分布特征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格局,并在暴雨集中期尽量减少施肥和翻耕等农事活动,可以降低农田生态系统磷的输出.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郊典型利用方式下土壤磷素特征及流失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前地表水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磷素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控制因子而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实地采样分析,研究了武汉市郊区典型利用方式下土壤磷素形态剂含量特征,并分析了其流失风险。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磷素水平差异较大,各形态磷水平排序是蔬菜地稻田常规旱地苗圃地;武汉城郊0~20cm表层土壤全磷(TP)含量为255.4~1763.1mg/kg,平均值为975.4mg/kg;土壤有效磷(Olsen-P)为1.3~164.2mg/kg,平均值为56.4mg/kg;藻类有效磷(NaOH-P)含量为33.4~910.7mg/kg,平均值为204.0mg/kg;土壤Olsen-P为56.0mg/kg可作为武汉市郊区土壤磷素流失的临界值,且超过该临界值的土样有34.9%,其中有93.3%采自蔬菜地,表明各利用方式下蔬菜地土壤磷素流失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