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利用植物油去除污染土壤中的多环芳烃,研究了应用活性炭F400吸附柱再生含多环芳烃植物油的可行性,对含高浓度多环芳烃的植物油进行二级再生处理,优化了过程参数,比较了原植物油和经活性炭再生的植物油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能力的差别.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法可以实现含多环芳烃植物油的再生,证明了修复策略的可行性.二级处理可以进一步吸附植物油中的多环芳烃,且高分子量多环芳烃几乎完全被去除.再生植物油和原植物油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能力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NTP)净化车用柴油机尾气中的颗粒相多环芳烃(PAHs),基于电晕放电的原理,设计了NTP发生装置。使用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经过NTP净化前后柴油机尾气中颗粒相多环芳烃的含量,观察NTP对颗粒相多环芳烃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颗粒相小分子量PAHs除菲、蒽外,其他4种多环芳烃的含量显著增加,其中萘、苊变化率达1130.4%和758.57%;大分子量PAHs除苯并(ghi)芘外,多环芳烃的含量降低达80%以上;NTP对柴油机尾气中颗粒相多环芳烃含量及毒性当量的净化率分别达58.4%和82.8%。  相似文献   

3.
燃煤电厂多环芳烃的生成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环芳烃 (PAHs)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本文综述了燃煤电厂煤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的生成机理 (直接释放、热解合成和高温缩合机理 )和影响因素 (煤种、温度、锅炉负荷、过剩空气系数、停留时间、钙硫比和一次风 /二次风比 ) ,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煤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的各种控制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燃煤电厂多环芳烃的生成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环芳烃(PAHs)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本文综述了燃煤电厂煤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的生成机理(直接释放,热解合成和高温缩合机理)和影响因素(煤种,温度,锅炉负荷,过剩空气系数,停留时间,钙硫比和一次风/二次风比)。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煤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的各种控制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萃取方法对长江口边滩多环芳烃萃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索氏提取法和加速溶剂萃取仪(ASE)提取法,对长江口边滩样品进行多环芳烃萃取实验,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萃取出来的多环芳烃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不同萃取方法以及不同溶剂条件下多环芳烃的总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口边滩多环芳烃最高值出现在吴淞口;索氏提取法在多环芳烃萃取效果上优于加速溶剂萃取仪提取法;混合溶剂萃取...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中国南方某城市自来水厂饮用水中的多环芳烃残留规律以及现有净水工艺对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自来水厂饮用水中检出多环芳烃以2~4环芳烃为主,强致癌性高环数多环芳烃均在检出限以下,且多环芳烃总量未超出中国供水行业标准(2000年)的相关限值。各处理工艺段中,砂滤过程对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最好,相较于原水对多环芳烃总量的去除率可达64%。  相似文献   

7.
蜂窝煤燃烧烟气中多环芳烃的定量研究及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蜂窝煤燃烧排放的烟气中多环芳烃的定量分析,研究了17种多环芳烃在烟气颗粒相和气相中的分配以及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室温下燃煤排放的多环芳烃总量以在气相中存在为主,但总体毒性则主要存在于颗粒相中;多环芳烃主要分布在亚微米级颗粒上,分子量越大的多环芳烃越趋于富集在细颗粒上,因而对健康的危害就越大。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中国南方某城市自来水厂饮用水中的多环芳烃残留规律以及现有净水工艺对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自来水厂饮用水中检出多环芳烃以2~4环芳烃为主,强致癌性高环数多环芳烃均在检出限以下,且多环芳烃总量未超出中国供水行业标准(2000年)的相关限值。各处理工艺段中,砂滤过程对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最好,相较于原水对多环芳烃总量的去除率可达64%。  相似文献   

9.
改性膨润土对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性膨润土被广泛地应用于吸附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但关于改性膨润土吸附水体中多环芳烃混合物的动力学研究鲜见报道。利用十二烷基三甲溴化铵和十二烷基磺酸钠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并将之应用于吸附水体中萘、蒽、菲和芘4种多环芳烃,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时间和温度等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5℃、吸附时间40 min、起始浓度为1.25 mg/m L、改性膨润土的投加量为4 g/L的条件下,该吸附剂对萘、蒽、菲和芘的吸附率分别为99.1%、99.6%、98.7%和98.9%。改性膨润土对水体中4种多环芳烃的吸附机理服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该吸附剂吸附等温线服从Langmuir方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系统地讨论了空气中多环芳烃(PAHs)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空气颗粒物及气相中多环芳烃的采样分析新办法,城市大气及居民室内外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及其来源,简单介绍了人体接触多环芳烃的水平,指标及空气中多环芳烃的健康风险评价的研究概况。共引文献129篇。  相似文献   

11.
多环芳烃在低氧沉积物环境中的分布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氧环境普遍存在于底层水体以及表层沉积物中,随着中国水体有机污染加剧,低氧现象将越来越明显.有研究表明,中国水体普遍受到多环芳烃污染,由于其强烈的憎水性和低溶解性,大部分多环芳烃沉积在底泥中.总结了学者们对国内外河流、湿地、河口等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多环芳烃的分布规律,发现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与流域内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反映了经济发展过程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相比于国外典型区域的多环芳烃浓度,中国沉积物的多环芳烃污染处于中等水平,但处于快速上升阶段,部分点位浓度已超过生态风险区间低值(4 000 ng/g),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所以对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评价、污染物排放控制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李婷  陈冰  马虹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0):3475-3480
针对采油废水中含有多环芳烃种类多且较难去除的特点,采用UV-Fenton技术对采油废水中多环芳烃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在254 nm波长紫外光照射下,Fe2+投加量、H2O2投加量、pH值和光照时间对水样中多环芳烃中的菲和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处理初始浓度为1 000μg/L的菲、芴时,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Fe2+浓度为1.8 mmol/L、H2O2投加量为0.15 mmol/L、pH值为4、光照时间1.25 h。在此条件下,菲和芴的去除率可达71.9%。  相似文献   

13.
2005年7月至8月监测了南开大学校内及其东、西、南三校门外长跑路段处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GC/MS分析结果表明,晚间长跑时段中校内外多环芳烃总量为(128.74±23.50)、(417.40±204.55)ng/m3,校外约为校内的3.24倍,PAHs含量特征显示交通污染源影响显著;多环芳烃浓度与车流量呈正相关性,且怠速车辆增多也使其浓度增大;校内上午的多环芳烃总量约为晚间1.32倍,这主要受交通污染源和风速、湿度等气象条件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物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环芳烃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难降解危险性致癌污染物 ,微生物酶在降解转化多环芳烃的过程及其归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代谢途径的多样性和分子遗传学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物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环芳烃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难降解危险性致癌污染物,微生物酶在降解转化多环芳烃的过程及其归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微生物解多环芳烃代谢途径的多样性和分子遗传学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采用Oasis HLB柱固相萃取的前处理技术,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北方永定河上游黑土洼人工湿地中多环芳烃污染的特征以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系统以低环数多环芳烃污染为主,其中浓度最高的是菲和蒽,未检出高环数(5环、6环)多环芳烃.通过比较进水和出水的浓度,湿地系统总体上不能有效去除进水中的多环芳烃.但是比较不同工艺单元进出水浓度,复氧、植物根系及微生物等均影响到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在28%~65%之间.  相似文献   

17.
采用Oasis HLB柱固相萃取的前处理技术,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北方永定河上游黑土洼人工湿地中多环芳烃污染的特征以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系统以低环数多环芳烃污染为主,其中浓度最高的是菲和蒽,未检出高环数(5环、6环)多环芳烃.通过比较进水和出水的浓度,湿地系统总体上不能有效去除进水中的多环芳烃.但是比较不同工艺单元进出水浓度,复氧、植物根系及微生物等均影响到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在28%~65%之间.  相似文献   

18.
针对修复焦化厂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高成本的现实,采用以非食用性植物油、生物柴油、表面活性剂及其乳化合成的微乳液为淋洗剂,比较不同淋洗剂的淋洗效果。结果表明乳化合成的微乳液对焦化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总去除率高于单独使用表面活性剂为淋洗剂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总去除率,说明生物柴油及植物油与表面活性剂乳化形成的微乳液对原污染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具有显著的增溶作用。1%TW-80和2.5%TW-80对土壤中多环芳烃总去除率分别为11%和14%;以2.5%TW-80为原料乳化合成的微乳液的淋洗去除率较以1%TW-80为原料乳化合成的微乳液高,总去除率分别为15%~30%和11%~18%;以生物柴油为原料乳化合成的微乳液的淋洗去除率较以植物油为原料乳化合成的微乳液高,分别为17%~30%和15%~23%,且对多环芳烃的去除率与其辛醇水分配系数(logKow)呈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某些多环芳烃的致癌作用已为近代多学科的共同研究工作所证实。大气飘尘、烟道气、汽车尾气、香烟烟雾等均含有多环芳烃,直接污染环境,因而引起环境化学工作者的极大注意。在国外,有关大气飘尘、烟道气、汽车尾气、香烟烟雾凝聚物中的多环芳烃的分析多采用高压波相色谱法,薄层色谱—萤光分光光度法、毛细管色谱法。近年来国内有一些单位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或薄层色谱—萤光分光光度法对大气飘尘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固相萃取(SPE)样品富集前处理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联联用(GC/MS)分析方法,对北方某工业城市给水系统中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含量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城市多环芳烃污染水平较高,但总浓度均未超过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中限值(2μg/L).近郊水库由于受到燃料燃烧产生的多环芳烃的污染,成为该市饮用水中多环芳烃污染的主要来源.传统的混凝-砂滤工艺对多环芳烃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总去除率可达5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