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某海上油田钻井废泥浆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固液分离法,通过加入不同量的高分子絮凝剂、无机助滤剂强化脱水效果。结果表明:(1)将钻井废泥浆稀释至质量分数为25%,加入150 mg/k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1920PAM乳液处理,污泥脱水效果和污泥滤出液澄清效果最好,此时泥饼含水率为35.33%。(2)硅藻土作为无机助滤剂效果良好,当加入量为2%(质量分数)时,硅藻土能显著地降低泥饼含水率、缩短钻井废泥浆抽滤达到负压所需时间和减少能耗。(3)钻井废泥浆脱出水可以作为稀释水循环使用,循环5次后,经过无机絮凝剂(C1510)处理降低其浊度,可以达到无限次循环利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微波预处理对制革污泥絮凝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微波、絮凝剂和微波联合絮凝剂对制革污泥进行脱水预处理,考察不同处理条件下制革污泥沉降速率(SV30)、毛细吸水时间(CST)和污泥比阻(SRF)的变化,并通过粘度、水分分布和微观结构的变化探讨相关的脱水机理。结果表明,在微波输出功率为648 W、辐射时间为60 s的预处理条件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投加剂量为8 mg/L时,污泥脱水性能达到最佳。与单独添加絮凝剂的污泥脱水相比,该条件下的SV30、CST和SRF分别降低了25.0%、48.9%和34.7%。污泥絮凝脱水前进行微波预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微波辐射联合CPAM进行污泥脱水时,CPAM则起主要脱水作用。微波辐射通过破坏污泥絮体结构,改变污泥中的水分分布,降低污泥的粘度,从而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3.
建筑泥浆具有高含水率、高碱性、脱水困难等特性,导致其环保处置困难.采用有机絮凝剂与酸性无机调理剂组成的复合调理剂对废弃建筑泥浆开展了絮凝调理实验,以探究不同药剂组合和用量对废弃建筑泥浆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筑泥浆中膨润土、高岭石等50μm以下细粒粘土颗粒占比达67%以上,颗粒之间相互排斥,难以自然沉淀脱水.使用P...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钱江隧道盾构废弃泥浆的无害化处理,对盾构废弃的砂土泥浆和粘土泥浆分别进行混凝分离的实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砂土泥浆,密度为1.20 g/cm3有利于实现高效的泥水分离;PAM作为絮凝剂的分离效果最好;混凝分离的最优化分离条件为:投药量为150 mg/L,pH为8左右,水力条件为以300 r/min搅拌1 min,再以80 r/min搅拌20 min。对于粘土泥浆,密度为1.10 g/cm3有利于实现高效的泥水分离;PAM作为絮凝剂的分离效果最好;混凝分离的最优化分离条件为:投药量为150 mg/L,pH为6左右,水力条件为以300 r/min搅拌1 min,再以80 r/min搅拌20 min。该实验为废弃泥浆的进一步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磁种絮凝技术对某赤铁矿尾矿水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磁种及絮凝剂对该尾矿水的处理效果以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2mg/L阴离子聚丙稀酰胺(APAM)与2g/L天然磁种(体积平均粒度为22.46μm)协同作用赤铁矿尾矿水的处理效果最好。(2)添加磁种可明显增大絮凝体的粒度,产生更加致密的絮凝体。(3)原子力显微镜分析表明,磁种与尾矿颗粒之间存在长程作用力。总有机碳测试及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磁种可强化APAM在赤铁矿颗粒上的吸附。zeta电位测试表明,APAM在赤铁矿颗粒表面发生了吸附,主要以桥联作用为主。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PAM在磁种和赤铁矿颗粒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软水树脂再生废液和热处理对印染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以污泥比阻(SRF)和毛细吸水时间(CST)作为评价污泥脱水性能的指标,通过测定污泥Zeta电位和FT-IR光谱来阐述污泥脱水机理。实验确定的最佳污泥脱水条件为:加热温度70℃,100 m L污泥添加30 m L软水树脂再生废液(软水树脂再生废液中Ca2+的量约为干污泥质量的11.9%),污泥比阻由2.52×1011m·kg~(-1)降至0.85×1011m·kg~(-1),污泥CST由15.2 s降至8.9 s。随着Ca2+浓度的增加,可使污泥表面电荷明显减少,较高的温度可能会加强这种影响。FT-IR光谱表明,Ca2+能与絮体的O—H官能团、蛋白质等相互作用。实验还对软水树脂再生废液与常用阳离子絮凝剂Fe Cl3和Al2(SO4)3的絮凝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证明软水树脂再生废液可作为絮凝剂使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且实现了废物利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微生物絮凝剂处理二级出水过程中投加量和pH值对溶解性有机碳和浊度处理效果的影响,及将微生物絮凝剂与聚合氯化铝按不同比例复配后的去除效果及pH值对最佳投药量下去除效果的影响。并使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分析了不同种类的絮凝剂在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时的差别。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的最佳投药量为20 mg·L~(-1),最适pH值为7.5,此时TOC去除率为17%,浊度去除率为45%。最佳复配投药量为微生物絮凝剂10mg·L~(-1)聚合氯化铝20 mg·L~(-1),最适pH值为7,此时TOC去除率为33%,浊度去除率为51%。复配使用对腐殖质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高铁酸钾、超声、超声耦合高铁酸钾对印染污泥的脱水性能进行研究,考察了印染污泥中沉降速率(SV30)、毛细吸水时间(CST)、污泥破解率DDCOD和泥饼含水率等脱水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声能密度(0.225~0.45 W·m L~(-1))和短超声时间(1~6 min)都能够促进污泥的脱水性能。在声能密度为0.45 W·m L~(-1),超声时间为4 min的最佳超声条件下,SV_(30)和CST分别下降了6.3%和16.35%。同时,高铁酸钾的添加使污泥脱水效果更显著,在最佳添加量(60 mg·g~(-1))下,SV_(30)、CST和泥饼含水率较原污泥减少了18.36%、31%和13.07%。为了促进污泥脱水,最佳污泥破解率DDCOD为2%~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在最佳条件下处理的污泥较原污泥变化明显,原有颗粒结构被破坏,利于污泥脱水。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絮凝剂改善城市污水厂浓缩污泥脱水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酱油曲霉(Aspergillus sojae)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MBF)作为污泥絮凝脱水剂,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浓缩污泥进行调理,确定该絮凝剂对浓缩污泥脱水的处理工艺参数为:微生物絮凝液最佳投加体积为6%~8%(体积比),发挥絮凝作用的最适污泥温度为28~32℃,最适pH为6~7。经微生物絮凝剂调理的污泥在3 000 r/min离心9 min,污泥脱水率高达82.7%,滤饼含水率降低至77.3%,污泥脱水后体积减至原来的1/5左右。  相似文献   

10.
含水率是影响河道底泥后续处置效果与成本的重要因素,采用响应曲面法(RSM)和中心复合设计法(CCD)对Fe(Ⅱ)-过硫酸钾(K_2S_2O_8)优化河道底泥脱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_2S_2O_8投加量为22.26 mg·g~(-1)TSS、Fe(Ⅱ)投加量为43.63 mg·g~(-1)TSS(K_2S_2O_8和Fe(Ⅱ)投加摩尔比为1∶1.9),初始pH为5.95时,其脱水效果最佳,CST削减率在10 min内能够达到86.16%,与优化响应器拟合的最佳CST削减率86.44%基本一致。基于RSM建立CST削减率预测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R~2和R_(adj)~2分别为0.905 8和0.821 1,拟合度良好。经回归模型方差分析(ANOVA),底泥脱水效率受Fe(Ⅱ)投加量影响最大(P0.001),其次是初始pH(P=0.023),最后是K_2S_2O_8投加量。与市场上常用聚合硫酸铁(PFS)和聚丙烯酰胺(PAM)相比,具有优越的经济性和良好的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几种典型脱水絮凝剂对各泥质类型底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对3条不同泥质类型的典型河流(沙质、泥沙混合质、泥质)底泥的脱水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投加量范围内,所有脱水药剂均能不同程度改善各泥质类型底泥的脱水性能。无机絮凝剂建议选择PAFC(聚合氯化铝铁)或PAC(聚合氯化铝),其中PAFC的最佳投加范围为0.4%~1.6%,PAC的最佳投加范围为0.4%~2.0%;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建议选择CPAM(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最佳投加范围为0.01%~0.03%;在各絮凝剂最优投加条件下,泥质底泥的脱水性能提高最为明显,其比阻最大可下降86%,泥沙混合质底泥污泥比阻最大可下降81%,沙质底泥污泥比阻则最大可下降58%。而当复合混凝剂为PAC和CPAM或PAFC和CPAM时,沙质底泥在优化混凝条件下其污泥比阻最大可分别下降82%和76%。  相似文献   

12.
河道疏浚底泥含水率高、体积庞大,不便于储存、运输和资源化利用。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减量化,使其快速脱水。通过筛选获得一株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22,通过试验获得其最佳培养条件:葡萄糖为碳源,酵母膏和尿素为氮源,培养时间为60h,培养温度为32℃。将F22菌株所产絮凝剂应用于底泥脱水,试验结果表明,当底泥泥浆(含水率为93%)体积为100mL时,絮凝体系最佳pH为8~10,助凝剂CaCl2最佳投加量为4~5mL,F22菌株发酵液最佳投加量为3mL;絮体在1min左右大部分沉降至底部,F22菌株所产絮凝剂能够使底泥快速脱水。F22菌株所产絮凝剂在絮凝过程中起作用的是糖类物质,其通过氢键结合力产生絮凝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选择出适应于混凝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絮凝剂,通过絮凝剂添加量、污泥浓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等因子进行L9(3)4正交实验,以COD、浊度去除效果及絮凝颗粒结构为考察因子,研究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及壳聚糖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絮凝剂的最佳混凝条件下,PAM的效果最好,壳聚糖次之,PAC最差,但壳聚糖COD随其添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絮凝颗粒结构中,以PAM的絮凝颗粒效果最好,其结构紧溱而颗粒中间的空隙相对较大,有利于吸附污染物和微生物的生长,适宜作为颗粒污泥培养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14.
卧螺离心机在城市湖泊污泥脱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LW780X3200Y型卧螺离心机在城市湖泊污泥脱水中的工程应用情况,分析了絮凝剂(PAM)、差转速、处理量、污泥质量浓度等参数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絮凝剂可显著改善污泥脱水效果,提高运行稳定性;降低差转速、增加处理量、增大污泥质量浓度均能降低固渣含水率,但也将增加余水含固率,降低固相回收率;LW780X3200Y型卧螺离心机最佳运行工况为:转速2 100 r/min,差转速13 r/min,污泥质量浓度10%,处理量63 m3/h,加药量5.6 m3/h.  相似文献   

15.
污泥经过CaO_2联合絮凝剂处理后,其脱水性能得到明显改善。采用改变初始pH、调理剂投加量以及改变调理剂投加顺序的方法,调理污泥改善脱水性能;采用Zeta电位、激光粒度、胞外聚合物及结合水分析对调理前后的污泥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调理剂不同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调理剂下污泥脱水机理。结果表明:CaO_2联合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或壳聚糖)明显改善污泥脱水降低污泥含水率;CaO_2联合絮凝剂调理后的污泥粒径和Zeta电位均有所减小,并且CaO_2在絮凝剂之前投加,降低幅度更加明显;先投加CaO_2,污泥层状结构会在氧化作用下发生裂解破碎,形成不规则的小絮体,使污泥破坏得更彻底;在絮凝剂之前投加CaO_2,污泥经过处理后的可溶性糖类和可溶性蛋白质的浓度增加,而结合的糖类、蛋白质及结合水的变化量却减小。因此,CaO_2联合絮凝剂可以优化污泥脱水性能,且CaO_2与絮凝剂的投加顺序对于污泥脱水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脱水是污泥处理的重要工艺,预处理技术可以改变污泥脱水特性,促使污泥含水率的降低。在总结国内外污泥脱水特性表征的基础上,对超声、微波和超声微波组合方法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实验,分析在不同的条件下,污泥的毛细吸水时间(capillary suction time,CST)、粒度分布、水分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测试结果计算出结合水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微波作用时间为180 s时效果最好,污泥的CST为5.8 s,d50为5.423μm;超声作用30 s时效果最好,污泥的CST为12.1 s,d50为4.509μm;在超声与微波组合作用下微波时间为60 s、超声时间为30 s时,污泥的CST为12.8 s,d50为3.731μm。在此3种作用条件下,DSC图谱中峰值出现较早,峰值处热流分别为3.428、4.343和4.268 W·g-1。分析结果表明,经预处理后的污泥脱水特性向着有益于脱水的方向改变,粒度分析与DSC能够表征污泥含水率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采用无机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FeCl3和巴斯夫系列的聚丙烯酰胺(PAM)对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化学调理,通过测定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粒径、Zeta电位、结合水含量以及不同胞外聚合物(EPS)组分,研究了不同混凝剂调理对污泥脱水性的改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化学调理污泥时PAC和FeCl3所需的投加量远高于PAM,而且调理效果较差;PAM调理后,污泥粒径明显上升,远大于PAC或FeCl3调理后的污泥粒径;污泥调理过程中,粒径的变化与CST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此外,絮凝调理过程主要通过压缩污泥EPS结构,促使储存在其中的部分水分释放出来,从而降低结合水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FeCl3混凝调理过程中活性污泥脱水性能与电化学阻抗谱参数的关联关系,选取北京3座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活性污泥,研究不同调理投药量下活性污泥的毛细吸水时间(CST)、比阻(SRF)、抽滤含水率、Zeta电位、电导率以及电化学阻抗等指标的变化,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讨论污泥脱水性能与阻抗谱参数(ds/fc)的相关...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使用单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助凝剂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PAC复配混凝和粉末活性炭联合APAM-PAC强化混凝对窖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PAC质量浓度为15.0mg/L,APAM质量浓度为0.15mg/L,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20mg/L的强化混凝条件下,微污染窖水中的UV_(254)、COD和浊度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6%、54%、97%。APAM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提升没有分子量选择性,而粉末活性炭对小分子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絮凝剂对高速厌氧反应器污泥颗粒化的强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考察絮凝剂对厌氧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为目的,将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稀酰胺(PAM)、聚季铵盐3种不同类型絮凝剂以不同投加量添加到反应器中,采用生物化学甲烷势(BMP)和厌氧毒性测定(ATA)分析方法,评价了3种絮凝剂的厌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3种絮凝剂对厌氧污泥产甲烷活性、沉降性能等方面的促进或抑制作用。确定以聚季铵盐作为厌氧污泥颗粒化促进剂,建议采用多次投加方式,反应器中聚季铵盐质量浓度以10-50mg/L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