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津冀一体化与区域空气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秋 《环境保护》2014,(17):30-33
大气污染具有区域性与公共性的特征,并从传统煤烟型污染转变为煤烟型和机动车尾气的复合型大气污染,京津冀一体化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契机,同时,区域空气质量的改善与环境管理也有助于区域社会经济一体化的良性发展。文章指出应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坚决向污染宣战,同时在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控中强调绿色善治,实现区域污染控制社会成本最小化、减排责任公平化、控制标准一体化、发展权益均等化的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合作机制。京津冀空气质量管理需构建基于科学认知基础上的多方参与决策的区域整体大气污染控制战略与规划,践行区域"受益者支付/补偿"原则,建立区域基金或者区域财政转移支付激励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共赢。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大气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13个城市群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对象,以解决PM2.5污染问题为重点,要求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强化多污染源综合管理,着力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建设清新蓝天中国。  相似文献   

3.
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大气污染形势和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旭颖  严刚  雷宇  宁淼 《环境保护》2020,48(17):45-48
苏皖鲁豫交界地区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两大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连接带。近年来,该地区空气质量改善进展相对较慢,大气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区域传输特征、重点源污染特征以及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该区域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要从深化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提升大气环境现代化治理能力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4.
中国华北区域城市间污染物输送研究   总被引:47,自引:19,他引:47  
通过对华北地区城市间大气污染监测资料分析发现,城市之间存在着大气污染的相互影响和输送问题,大气污染是一个区域性的环境问题。治理和改善北京地区的大气环境,需要考虑周边地区影响,并实施综合性的污染控制和治理对策。使用二维欧拉统计模式,以SO2,SO42-,PM10为模拟对象,模拟其远距离输送和沉降过程。对2002年的区域空气污染状况进行了模拟,模拟区域包括了所要研究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地区。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式计算结果的检验显示,二者的相关系数平均为0 55。对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北京大气环境中20%的PM10及23%左右的SO2都是来自北京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已经成为我国大气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构建长效的联防联控机制,对推动区域大气环境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总结分析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长效机制实施阻碍的基础上,从成立区域大气环境管理机构、落实大气污染生态补偿、强化法律法规执行以及扩大公众参与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长效机制的建议,为大气环境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完善我国农村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大气环境情况经过有关分析显示其污染程度严重,因此加强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的防治十分必要。但目前我国农村大气环境治理在法律规定上存在不足,影响大气污染治理的推进。完善我国农村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机制,要从建立区域大气污染协调共治机制、加强农村大气污染防治执法力度、建立产业转移承接法律机制、健全农村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制度、完善农村大气污染治理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长江等大型流域由于涉及省份多,上下游之间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等差别较大,利益诉求不同,在补偿的主体与客体的认定、补偿模式以及补偿标准确定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难度。文章分析了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实践经验,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设计了各级政府主导下纵横向补偿相结合的长江经济带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方案,并基于保护和治理措施的不同,分类提出了以任务量为基础、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的补偿测算标准,同时对补偿机制的实行提出了意见建议,以期为我国长江经济带上下游流域及其他大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工作提供可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的有效性,降低大气污染物含量,介绍了大气污染类型,包括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细菌及煤烟等。分析了大气污染物环境监测内容及方法,提出了基于空气污染物监测的大气环境治理措施:加强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完善大气污染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大气污染环境监测及治理手段,形成区域大气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改善空气质量,确保大气污染治理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大气区域性复合型污染特征日益明显,光化学烟雾、区域性大气灰霾频繁发生,区域整体环境质量恶化,严重威胁群众健康,影响环境安全。2010年环保部等九大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到2015年,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的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2012年制定实施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这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监管模式的战略转型提出了重大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经济持续增长、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的同时,及时缓解了各类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有效避免了欧美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严重大气污染灾害.然而,目前我国仍然面临着大气污染尤其是二次污染的严峻挑战.为此,非常有必要全面梳理与分析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历程、成就与经验.结果表明:我国在各阶段的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就与较为丰富的污染防控经验,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气污染防治理论与管理模式,构建了系统科学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控体系.今后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应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强化重点污染源治理,继续调整优化四大结构,统筹兼顾,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强化科技能力建设,注重大气环境问题预测,加强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共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控制综合管理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探索"十二五"期间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途径,本文针对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区域性、复合性、复杂性特征和控制与治理任务的严峻形势,在回顾、总结和系统分析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的历程和经验基础上,解析我国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和途径,探讨大气颗粒物控制综合管理模式,提出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的相应政策建议。当前颗粒物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污染物,且成为城市环境质量达标的关键指标,而目前大气环境质量管理体制和政策不能有效地解决颗粒物污染问题。因此,必须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以改善城市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削减一次颗粒物排放量为主线,以控制PM10、PM2.5以及其他污染物为重点,以科学的环境政策和产业与能源战略优化经济发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信息、行政、技术等综合措施,尽快制定实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管理办法》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编制技术指南》,构建全国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政策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2.
生态补偿的管理与调控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目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呼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生态补偿过程中"政府管制、公众参与、市场调节"的管理与调控模式,并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沈鹏  李保艳  武皓阳  赵慈  王琛 《环境保护》2020,48(15):64-67
"2+26"城市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是京津冀大气污染的重污染源排放区,也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区域。鹤壁市作为"2+26"城市之一,通过基于污染特征所确定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施行,2016年以来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本文基于鹤壁市大气污染物的行业特征,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对策和治理效果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现状问题提出应通过进一步控制本地工业排放和区域联防联控相结合的方法,降低PM_(2.5)、PM_(10)的排放,同时,针对臭氧排放逐年增加的趋势,建议将重点控制臭氧前体物排放作为其治理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丁峰  张阳  李鱼 《环境保护》2014,(21):55-57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从政策和措施两方面提出了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北京、河北、天津也先后公开各地市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的是通过各地实施严格的污染治理措施,达到控制以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大气污染问题。然而,京津冀地区雾霾多发频发,大气污染呈现新特点。基于对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现状的分析,指出三地联防联控需要合理有效利用总量控制下的三种减排模式、实施区域内外多种污染物的协调控制、积极推动以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为导向的污染物减排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近两年来中国重污染天气频发,以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大气颗粒物来源复杂,呈现大气复合型污染特征,当前环保新形势下,需要人防加技防,才能事半功倍的治理雾霾。就目前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来看,由于受技术条件、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大气环境质量受气象条件、外来输入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治理的成效很难得到量化和具体化,从而导致参与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两会"期间,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再度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就治理污染和打造美丽中国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围绕灰霾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问题,本刊记者对部分大人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了专访。张全:加快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灰霾今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规模灰霾天气,引起公众和媒体热议,也对政府的大气污染防治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17.
燃煤热电锅炉废气排放对我国的大气环境PM2.5污染有较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重点区域内PM2.5年均浓度平均超标较重,控制燃煤热电锅炉PM2.5包含直接排放的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的前驱物的治理,采取建设和保障正常运行脱硫、除尘、脱硝等措施,可控制和减少燃煤锅炉PM2.5排放,降低大气污染程度、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8.
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研究多年来未见突破,为了解决城市大气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利用提高生态修复主体利用率的方法,研究出一种新的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方法——“城市新风系统”,这种方法理论上可以快速有效改善城市区域内大气环境.该研究以南京为例进行模拟计算,并建立了理论模型的雏形.理论模型预期可在数周内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并通过污染与新风总量的科学控制实现范围内的全优环境,这是一个具有可复制性,并有极强的推广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政策、法律尚未规定贯通流域—海域的生态补偿制度,分立的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和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无法弥补流域—海域生态补偿制度的缺失。基于科学考虑海陆连贯性、创新传统海洋行政管理模式、响应社会需求而提出的流域—海域生态补偿,其实质是以海定陆,对各种入海污染物以区域联动方式在各流域加以管制。遵循流域—海域具有的"海陆过渡相"生态规律,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生态补偿制度;确立制度的构建主体和立法基本原则,明确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资金来源,解决流域—海域生态补偿制度入法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伴随着城镇化持续深入发展、能源大规模开采与工业生产活动的持续加剧,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物,导致大气环境质量严重下降,对人类自身及区域生态系统产生明显的影响.本文主要叙述大气污染的成因、影响因素及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建议尽快把大气污染控制目标从减少污染物排放转变为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同时基于共同发展、区域联防联控之原则,建立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