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正缺少对孩子的鼓励和肯定,是中国父母的通病。这样做最大的风险,是孩子会缺少自信,内心深处有强烈的自卑情结。有两个身边的真实故事,一直萦绕心头:某男,40岁,童年也曾有梦想,成年后也曾很努力;如今他没工作,没婚姻,没朋友,觉得自己的生活毫无价值,时常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某女,40岁,有深爱自己的丈夫,有可爱的孩子,有喜欢的工作,但是她感觉以往的生活就像沙漠一样;对不爱说话的孩子她深怀愧疚,对体贴包容的丈夫她满腔愤怒,时不时就要对他咆哮折腾一番!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父母,我们肩负着养育另一个生命的崇高使命,现在却几乎都是无证上岗——从没受过关于怎样做父母的"岗前培训"。因此,身为父母的"在职培训"(包括自学),什么时候开始都是必须的。每次家长课堂后,都有家长跑过来,希望我也能给他们的孩子上上课。咨询室里,许多父母抱怨孩子"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了";他们把孩子带来咨询室,期待我能让孩子重新变得"听话"。我总会问他们:  相似文献   

3.
阿盖 《环境教育》2006,(4):22-25
怎样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是家长问得最多的问题。孩子越想上网,家长越是担心,孩子上小学时,还能勉强控制住他,但孩子上了中学,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控制得住?有专家强调,要避免走入把互联网“妖魔化”的极端,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给人类带来的种种好处,完全禁止孩子上网不是明智的做法。所以,我们认为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前提下,家长可以在假期时间推荐孩子浏览一些内容丰富、健康的教育网站、科普网站、环保网站,让他们自己学会怎样去自我调控,利用网络来发展自己。这不,本期“e 线游走”栏目里的所有震撼人心的图片,就是我们从网络上搜寻来的。(编者)  相似文献   

4.
《绿叶》2020,(8)
正一碗泉这里有自己的情与爱,还有难以割舍魂牵梦绕的过去,就留下来吧。可如果留下来,母亲、女儿那渴盼的期待和对老人孩子的那份牵挂,还有领导同志们的关心,又将如何去面对……柳红权衡利弊,整日沉思在去留问题上,仍然无法做出最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要闻     
《环境教育》2014,(10):22-23
正中国完成两成埃博拉病毒样本检测从中国援助塞拉利昂移动实验室检测队传出消息,自9月28日正式投入工作以来,实验室接检样本已近200份,占该国埃博拉病毒样本检测总量的20%以上。检测队技术保障组组长王承宇说,这个结果是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取得的。当地保障条件不及国内,实验室一旦出现故障,可能酿成重大生物安全事故,为此技术保障组5名专家"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着设备"。他介绍说,每天实验室启动前,都要检查发电站和水  相似文献   

6.
正开展"我是种植小能手"评选活动,幼儿们捧来自己照顾的植物,一边让小伙伴欣赏,一边讲述自己种植的经验。既让孩子积累了种植知识,也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提出的基本方略。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基本国策。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需要每一位公民的积极参与,幼儿环境素养的提高更需要家长的关注和培养!如何让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园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7.
知耻而退     
正人人有责的环保氛围下,倡导有余,行动不足,甚至因丧失耻感而制造的污染事件层出不穷,都成为困扰我们的难题。有人假扮盲人,做了个社会学实验,拿50元当5元请求路^换零钱,由此记录诸多路人的真实反映。有个小伙拿走了这50元大钞,快速离开的时候,被"盲人"当即喊住告知真相,他羞愧难当:"这让我感觉我就是个混蛋!"视频一时成为微博热门话题。一位母亲带着女儿在公园玩,随手将喝完的空饮料瓶放在了花坛带上,四岁的女儿满脸狐疑:"妈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夏天,我特地飞到了德国,去看望女儿、女婿和外孙。女儿一家住在法兰克福郊区的一个小镇上。我的外孙贝贝已经9岁了,他从小在德国长大,他生活学习的环境怎样,这是我这个当外婆十分关心的。在法兰克福机场,一下飞机,我就见到了女儿一家。贝贝一见到我,就高兴地说:"外婆,您好!您一路辛苦了!"完全是一副大人说话的腔调。我想起2年前,他和他妈回国来看我,一进屋,他就问:"外婆,您有什么事需要我做的吗?"也是这副  相似文献   

9.
<正>多年以来,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小学一直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始终坚持生态环境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2019年3月7日,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小学的孩子与家长以自然、废旧物品为材料制作的"爱孩子,爱地球——生态环保教育"艺术作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正式开幕。这次展出的作品得到了美术大家的赞赏,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展,引起多家媒体的争相报道。小学生的作品走进大学展厅,宣扬环保理念,在社会引起较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10.
正张海清是环保卫士,他对生态的爱是一种大爱,他不光自己巡河,还主动联系丁兰街道城管科开展巡回宣讲,带动身边的人一起爱河护水。"只要我还走得动,我这个‘无声河长’就要去巡河……"这是杭州一名民间"河长"的心声。2017年,他给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写了一封信,反映自己参与"治水护河"的亲身感受和江干的水质之变。车俊看到后,第一时间对他表达了敬意和感谢。  相似文献   

11.
<正>集宠爱于一身,要什么有什么,大家都说现在都市的孩子很幸福。果真是这样吗?近年来,自然学校在很多城市走进公众视野,这些由民间组织或环保志愿者组织的、以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孩子为目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吸引了大都市的家长和孩子们。"大自然缺失症"这个说法,是由美国作家理查德·勒夫在2005年提出来的,最早出现在他  相似文献   

12.
王平 《环境教育》2014,(4):69-70
正五年级1班刘博伟同学的家长向老师感慨道:"现在孩子在家里经常讲一些关于环保的话题,听得我是既惊喜,又惭愧。一个小学生能够知道这么多的环保知识,并且能从心底关心环保这件事,真是让人高兴。但我们也经常感到惭愧。如今随着学校教育方式的转变,学生的素养越来越高了,他们的节能环保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了,作为家长的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在各方面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诸如此类的家长反馈在天津市西青区逸夫小学是再常见不过了。而这一切,与学校长期开展的环境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好书推荐     
正中国环境出版社于近期出版了家庭教育图书《成长保卫战》,这是一部近年来少有的大气、丰富、厚重的家庭教育书籍,与当下流行的"虎妈""狼爸"不同的是:本书以"爱"为基点,以"引导"为方法,提倡"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健康比成绩更重要,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将作者对生命和社会的认识、体验、感悟与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的点滴联系在一起,阐述父母如何引导孩子的兴趣,如何传达自己的人生经验,怎样帮助孩子树立适  相似文献   

14.
正林间最后的小孩作者:理查德·洛夫(Richard Louv)翻译:自然之友,王西敏出版社:三联书店出版时间:1987年12月我一个朋友在中关村一家公司负责人力资源,他把近几年来公司人事状况做了总结,发现近九成自动或被动辞退的员工都是90后,而这些人里近九成都是大中城市里的孩子。他自己分析:这些孩子吃不得苦耐不得劳,焦躁易怒,本事平平却往往对自己期许颇高,容不得批评,一说就窜。  相似文献   

15.
正要求自己的爱与付出必须有即效性回报的价值观是狭隘和功利的,它往往会把我们引向泥沼,并由此带来很多的困扰和失望。最近网上一篇《我们如此深爱我们的儿女,他们爱我们吗?》的文章引起人们的热议,并引发很多家长的共鸣。文章的主旨是家长们抱怨自己为子女付出了那么多,却惨遭子女的冷落,很难从他们那里赢得应有的回报。抛开文中那些子女对父母的冷漠,是否与家长的教育方法失当不论,单就该文的价值观而言,我实难苟同。  相似文献   

16.
<正>拖着沉重的身体走出舞蹈室,看见老爸神清气爽地走了过来,见我一副蔫蔫的样儿,老爸神秘兮兮地说要带我去参观他的"后花园"。我迷惑不解地上了老爸的车,汽车很快驶离了喧闹的市区,外面渐渐变得安静了,路边的树多了起来,汽车也渐渐少了些,大多都是骑单车的人,他们悠闲的骑着,开心的交谈着,时不时夹杂着笑声。迎面吹  相似文献   

17.
<正>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另有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在美国,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  相似文献   

18.
凭一首《纤夫的爱》红遍大江南北的"胖哥哥"尹相杰最近有点儿忙,他不仅忙着拍戏、录节目,还在不停地创作歌曲。然而,就在这百忙之中,他仍欣然应允了本刊记者在晚上十点的电话采访。电话中听起来,他的确有点儿累,但是仍可以感觉出他对环保那颗关注的心,是那么急切,那么热烈。  相似文献   

19.
张春燕 《环境教育》2013,(Z1):57-61
他来自中国四川。现定居非洲,职业,专业野生动物保护者。许多人会好奇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到非洲做野生动物保护?"他的答案是:"第一次来到肯尼亚,就再也不想去别的地方。"他捧着一本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慢慢地读起来:"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19710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做过解释。""奇怪的是它也许根本不觉得痛。"他说。"千真万确?"女儿问。"当然,只是不知道是什么气味吸引了它。也许是  相似文献   

20.
<正>有一个中国家庭在暑假期间来了个6岁的美国孩子。美国家长希望孩子利用暑假学习中文。正好,这位朋友自己也有个差不多大的孩子。有一天,两个孩子玩得正开心,忽然电视里响起了美国国歌。只见6岁的美国孩子马上原地站立,把自己的右手放在胸口,神情严肃。这个场景是我听来的。但是我自己也亲身经历过类似的场景。有一次在美国旅游时,我前往美国国歌诞生地——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麦克亨利堡参观。麦克亨利堡是一个五角形要塞,位于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