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上海市5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利用实际运行数据,系统分析了水质特征以及有机物、氮、磷和悬浮物之间的概率分布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上海市污水中BOD5、COD、SS、NH3-N、TN和TP全年浓度分布均呈正偏态分布,月中间值分布范围分别在110~150 mg/L、260~325 mg/L、140~175 mg/L、20~30 mg/L、29~37 mg/L和3~5 mg/L。水质指标BOD5和COD、TN和TP及TN和TP之间存在显著的一元线性相关关系。进水BOD5/COD值分布在0.4~0.6之间的概率为64.6%,表明进水中生化性较好。BOD5/TN分布在4~6之间的概率为35.8%,表明进水反硝化碳源不足。BOD5/TP的平均值为32.6,且大于20的累积概率为84.1%,表明污水在处理中可以满足生物除磷的需求。TN/TP比值范围在1~25,平均值为8.6,且TN/TP>5的概率为88.1,表明进水基本满足微生物生长对氮、磷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昆明市分流制排水区域污水厂进水水质特征的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昆明市某分流制排水区域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特征.结果表明,95%保证率时,该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COD、SS、TN、NH3-N和TP质量负荷分别为11 100、30 000、39 400、2 000、1 600和390 kg/d.进水水质指标中除了SS和NH3-N之间无相关性外,其余各指标间显著相关(α<0.01).进水SS分别与BOD5、TP、COD有较强的相关性,其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45、0.786和0.915,进水BOD5分别与TP、COD亦有较强的相关性,其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08和0.918.进水BOD5/TN值>4和BOD5/TP值>20的累积概率分别为35%和94%,表明该污水处理厂进水有机物浓度不能满足微生物反硝化的需求,但可满足生物除磷对有机物和磷的理论需求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统计学及质量控制的一些基本理论及方法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城市污水处理厂BOD5、COD、SS、TN、TP等主要出水指标呈正态分布的规律;城市污水BOD5、COD、TN、TP等指标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的结论.研究结论可用于污水处理厂制定经济合理的出水监测方案以及对污水处理厂运行可靠性等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
城市污水厂水质相关性及分布状态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统计学及质量控制的一些基本理论及方法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城市污水处理厂BOD5、COD、SS、TN、TP等主要出水指标呈正态分布的规律;城市污水BOD5、COD、TN、TP等指标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的结论.研究结论可用于污水处理厂制定经济合理的出水监测方案以及对污水处理厂运行可靠性等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淄博市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多混合排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根据淄博市某污水处理厂的长期运行数据,评价了悬浮性固体(SS)、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和总磷(TP)等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厂实际水量高于设计水量,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且进水SS浓度较高,BOD5/COD0.4,可生化性一般;主体工艺采用改良A2O工艺,设计停留时间较长,并将二沉池污泥部分回流到初沉池,提高对污染物去除效果,使出水SS、COD、BOD5、NH3-N和TP等指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进水中偶尔含有冲击性高浓度挥发酚,使污水厂硝化菌功能受抑制,出水NH3-N浓度异常升高,此时该厂通过投加活性污泥进行硝化菌接种,帮助系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同时,高盐度工业废水会加速污水厂设备腐蚀。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部分进行提标改造的污水处理厂都存在着忽略进水水质构成及变化的问题,导致后期工艺运行调整难、运行能耗高,影响出水稳定达标。运用SPSS软件包,分析了辽宁省某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与出水TN、TP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进水BOD_5/TN与出水TN中度负相关;进水BOD_5/TP与出水TP低度负相关;进水SS/BOD_5与出水TN基本不相关;进水BOD_5/COD与出水TP相关程度弱。这对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城郊或农村地区分散污水处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水解酸化—地下渗滤的分散污水一体化处理工艺,其中地下渗滤系统为深度处理单元,水解酸化为预处理单元。为保障地下渗滤系统进水水质,优化了水解酸化预处理工艺参数。通过控制水解酸化工艺水力停留时间(HRT),考察了预处理单元对悬浮性固体(SS)、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磷(TP)、氨氮(NH_4~+-N)和总氮(T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预处理工艺对SS、COD和BOD5去除效果较好,对TP、NH_4~+-N和TN去除率较低,但在合理控制预处理程度的条件下,能够强化地下渗滤系统的处理效果;当HRT为1.5 h时,一体化工艺对SS、COD、TP、NH_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5%、91.7%、89.8%、83.7%和63.1%,出水水质满足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部分指标达到一级A标准,可以实现回用。  相似文献   

8.
进水水量水质的负荷变化是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调控的重要因素。污水处理厂的进水特性时刻在变化,但从长期来看,其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为研究污水处理厂进水规律,并探究建立对应水质水量预测模型的方法,分析了季节、天气及日类型对大渡口污水处理厂进水各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进水数学模型,并引入校核系数η对水量、COD、BOD5、TN、NH+4-N和TP等参数进行校核,校核后各参数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性系数分别为80.6%~85.4%(2008年),83.3%~87.3%(2009年)。研究结果可为污水处理系统计算机仿真和调控策略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
水力负荷对污水地下渗滤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模拟的方法,研究了0.04、0.06、0.10、0.14和0.18 m3/(m2·d)5个水力负荷下污水地下渗滤系统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期间,SS、BOD5、COD、TN、NH+4-N和TP的进水浓度分别处于69.74~79.62、40.75~64.81、211.56~250.72、48.94~87.36、31.25~59.04和2.88~4.05 mg/L之间,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3.63、9.66、31.53、21.08、1.90和0.10 mg/L。结果表明,地下渗滤系统对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除TN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处理要求;当水力负荷为0.14和0.18 m3/(m2·d)时,BOD5与TN去除率降低,出水浓度升高,受水力负荷影响明显;水力负荷对SS与COD影响作用微弱,去除率降幅较小;NH+4-N与TP则基本不受水力负荷变化影响。综合考虑渗滤系统的出水水质与日处理能力,推荐适宜水力负荷为0.10~0.14 m3/(m2·d)。  相似文献   

10.
万琼  雷茹  张波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7):1602-1611
针对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的提升,通过集约式立体生物生态耦合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二级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净化,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系统进出水中的COD、氨氮、TN和TP进行了测定,评价了系统对各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实验进水COD,氨氮,TN和TP均属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时,系统稳定后实验出水的COD,氨氮,TN和TP的浓度分别可降至9~35、1~7、8.0~14.9、0.20~0.47 mg·L~(-1),均满足一级A标准。随着流水分区不同,COD,氨氮,TN和TP的浓度逐渐降低。采用集约式立体生物生态耦合系统可使农村生活污水二级处理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实现深度净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四川省2座位于不同排水服务区域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样本数据,统计分析了日处理水量,COD、TN、TP浓度及负荷和C/N、C/P等统计量的累积频率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各统计量的分布特征对工艺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A进水污染物负荷的累积频率分布范围较大,其采用的周期循环活性污泥(CASS)工艺基本能适应进水水质的随机变化,但因存在碳源随机性不足情况,可能导致其脱氮稳定性降低;污水处理厂B进水污染物负荷的累积频率分布范围较小,虽然其采用的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的调控能力较低,但也基本能适应其服务区域内进水水质的随机变化;2座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水量累积频率分布与污染物浓度及负荷的累积频率分布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日处理水量的累积频率分布比较集中,而污染物浓度及负荷的累积频率分布的离散范围较大,这也潜在威胁到工艺运行的稳定性。总体来看,2座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选择恰当,均能较好适应其服务区域的进水水质和水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电化学方法对某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后的絮凝池出水进行消毒,利用自行研制的新型电解消毒器,固定极板间距为5mm,分别研究了电流、消毒期内的停留时间、消毒后存放时间和水流方向等结构参数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用实验室自配水研究了水质(SS、COD、TN、TP和NH3-N等)因素与消毒效果的关系,并优化工艺条件参数,使出水基本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根据谷里镇提供的水质监测资料、处理要求及现有地形条件,选用A2/O+曝气生物滤池作为该镇污水处理工程的核心处理工艺。该镇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规模为5 000 m3/d,污水处理工程的进水水质为pH:6~9 mg/L、CODCr:300 mg/L、BOD5:150 mg/L、氨氮:30 mg/L、TN:35 mg/L、TP:3 mg/L、SS:150 mg/L、动植物油:15 mg/L,经采用A2/O+曝气生物滤池作为该镇污水处理工程的核心处理工艺治理后,预计出水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一种新型阶梯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了该工艺对COD、BOD5、NH3-N、全氮(TN)和全磷(TP)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约为0.44 m3/(m2.d),水力停留时间为3 d时,湿地对COD、BOD5、NH3-N、全氮(TN)和全磷(TP)的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0.6%、87.9%、66.7%、63.4%和92.6%,出水COD约为14.1~30.8 mg/L,BOD5约为8.2~13.1 mg/L,NH3-N约为9.9~19.6 mg/L,TN约为17.3~28.7 mg/L,TP小于1.2 mg/L,出水水质优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植物种植长状况、温度变化及进水污染物浓度等因素对湿地处理效率有较大影响,总体上来讲,温度大于24℃、植物种植密度越大、进水污染物浓度越低处理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5.
为开发一种污水再生利用于农田灌溉领域的新型技术,本实验以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A2O-MBR工艺进行中试研究,并将系统出水水质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的主要水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系统COD和BOD5出水浓度范围分别为3.2~59.6 mg/L、1.0~7.6 mg/L,系统出水pH为7.16~7.54,悬浮物浓度几乎为0,上述指标均符合标准;TP、TN和氨氮的出水范围分别为0.03~0.79 mg/L、1.6~17.7 mg/L和0.8~10.3 mg/L。《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没有对上述3个指标提出具体要求,且少量的氮磷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该系统出水的主要水质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运用无动力人工湿地分散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分散、难以集中处理等特点,以长沙市望城区光明村3户典型家庭为例,采用无动力人工湿地系统分散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并比较冬、夏两季人工湿地对居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构建的无动力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效果明显,冬季生活污水COD、TP、TN、氨氮、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71.83%、97.20%、83.52%、55.34%、71.79%;夏季COD、TP、TN、氨氮、SS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1.52%、93.99%、83.22%、75.15%、65.04%。经人工湿地净化处理后,TP、TN、氨氮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或一级B标准,COD可以达到GB 18918—2002二级标准,但人工湿地对COD及氨氮的去除受冬季低温影响十分显著,且出水SS不能达到GB 18918—2002相关标准,建议增加拦截设施或在冬季设置保温措施以提高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厌氧区碳源分流多级A/O工艺进行了低碳、高氮磷市政污水的中试试验,研究了运行方式对该工艺去除有机物以及脱氮除磷的影响。通过7个阶段的连续运行比较,得到系统最优流量分配比(体积比)为厌氧区分流75%∶25%,最终出水COD、氨氮、TN、TP质量浓度分别为20.8、0.64、14.2、0.89mg/L,基本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流量分配比对去除COD、氨氮基本没有影响,对去除TN、TP的影响较大。通过对内回流位置研究发现,内回流位置在消氧区更有利于处理效果的提升。通过对进水负荷研究发现,COD和氨氮污泥负荷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控制TN污泥负荷为0.040kg/(kg·d)时对TN的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深圳大工业区初期雨水水质污染特征,分别选择深圳大工业区6个功能区作为监测点监测初期雨水中污染物浓度。结果表明:深圳大工业区居住区和商业区初期雨水COD污染最严重,COD最高分别达到1 467.00、1 333.00mg/L;出口加工区及高科技工业和现代物流业区域的初期雨水TN、TP浓度略低于其他区域。初期雨水中COD、氨氮、TP浓度与SS浓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而TN浓度与SS浓度的线性相关性较差,不同区域随降雨历时变化规律波动各异。深圳大工业区附近河流SS、COD、TN、氨氮、TP浓度受初期雨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邹高龙 《环境工程学报》2014,8(6):2467-2472
针对城市生活污水,研究了两点进水倒置A2/O-MBR(平板膜)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对COD、NH+4-N、TN、TP、出水SS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对COD、NH+4-N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出水符合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当混合液回流比为200%时,系统出水TN浓度小于15 mg/L;正常排泥后,系统对TP的去除率达83%左右;平板膜破损会导致出水SS、COD会受到影响。膜对COD、TP、SS有直接截留作用,由于系统出水几乎没有固体损失,可以精确控制污泥龄,有利于世代周期较长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生长;系统中的污泥浓度可以提高至15 000 mg/L,此时,即使进水量提高0.5倍,出水水质仍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20.
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低浓度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含有的低浓度污染物的性能稳定而不易被去除,为探索一种快速、直接的低浓度污染物的深度处理方法,通过采用富二价阳离子斜发沸石作载体的生物沸石曝气滤池对某城市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中的低浓度污染物的去除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水质年平均指标NH3-N、COD、BOD5、TP及浊度分别为27.4 mg/L、57.2 mg/L、20.4 mg/L、1.7 mg/L和16 NTU时,采用两级生物沸石曝气滤池串联工艺,在第一级生物沸石曝气滤池装填3 m生物沸石,水力停留时间1 h,气水比为2∶1;第二级生物沸石曝气滤池装填2 m生物沸石,水力停留时间为0.5 h,气水比为1∶1,最终出水年平均指标NH3-N 0.13 mg/L、COD 7.55 mg/L(CODMn)、BOD50.78 mg/L、TP0.6 mg/L、浊度为0.13 NTU,出水水质可满足热力发电厂循环冷却补充水的水质要求.此种方法为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提供了经济有效的回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