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运行与管理的要点,设备动静密封泄漏VOCs排放量核算方法。结合国内某石化企业实际应用案例,从设备动静密封泄漏VOCs排放核算理论和近两年来的实际应用数据两方面,全面分析和探讨了石化企业设备动静密封泄漏VOCs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提高减排效率的控制因素,为提升企业LDAR技术实施水平,控制和减少设备动静密封泄漏VOCs排放量提供了参考依据,以促进挥发性有机物总量减排和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炼油装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无组织排放泄漏损失评估方法,研究开发了一套石化装置密封点泄漏管理软件和泄漏风险管理系统,并对泄漏损失评估和泄漏风险分级在石化企业进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炼油装置泄漏损失评估与风险分级能够指导石化企业的密封设备管理,减少炼油加工损失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增加企业效益;石化装置密封点泄漏管理软件和泄漏风险管理系统在石化企业设备密封点管理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LDAR)是控制石化企业设备与管线泄漏的最佳可行技术,检测数据准确度对于企业核算VOCs排放量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VOCs排污费征收和排污许可证管理至关重要.针对中国石化企业工艺装置特点和LDAR检测数据特征,设计了一套LDAR检测数据准确性评估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24套石化装置的LDAR检测数据准确性进行抽测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直观反映企业LDAR检测数据准确度,客观体现不同企业、不同装置在LDAR检测管理水平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炼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来源及危害,介绍了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在炼油企业的应用情况。通过对泄漏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对泄漏检测与修复效果进行评估,探讨了炼油企业不同密封类型的泄漏及修复规律,为炼油企业开展LDAR工作,减少VOCs排放,改善厂区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或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LDAR项目建立、LDAR检测、泄漏维修、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VOCs排放量核算、第三方技术服务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相关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下一步工作及标准制修订提出建议,以提升国内LDAR技术实施水平,满足石化企业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6.
石化行业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引发大气环境问题的重要污染物,有效控制VOCs的排放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大气环境治理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LDAR)是发现和修复工艺装置泄漏的一种源项控制技术.通过对LDAR技术的文献及石化行业的应用调研,总结了LDAR技术国内外应用进展,挥发性有机物源强的核算方法,重点介绍了LDAR技术在石化行业开展的实施流程及潜在的效益.对石化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的排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从2002年就开始开展泄漏检测与维修(LDAR)研究工作,培养了专业的人才队伍,装备了LDIS等先进的检测仪器,将LDAR技术成果成功应用于石化企业,先后完成了10余家企业50多套装置的泄漏检测工作,建立了11万多个密封点数据库,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丰富的泄漏检测工作经验。起草了中国石化企业标准《石化装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泄漏检测规范》(Q/SH 0456-2012)于2012年5月1日实施。先后取得了计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在石化企业的实施内容,并从LDAR组织管理、技术准备、项目建立过程、现场检测过程、泄漏维修与复测、LDAR记录与报告、质量保证与控制、设备动静密封泄漏VOCs排放核算8个方面对实施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和解析,提出问题解决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泄漏排放源以及在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的工作中,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泄漏排放量进行估算的多种方法,结合石化生产装置泄漏排放量估算实例给出了较为常用的两种美国环保署关于石化企业VOCs泄漏排放量的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适用于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密封点台账、检测数据、泄漏数据、VOCs排放量等不同数据类型和分析目标的LDAR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基于分类和聚类方法,对某企业2015-2018年5 088 480个检测值的区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对比阀门、法兰、连接件等10种密封类型检测值区间分布情况,同时对泄漏率和修复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搅拌器密封无泄漏点外,阀门、法兰、连接件等密封类型的泄漏点检测值主要分布在500μmol/mol≤SV2 000μmol/mol和2 000μmol/mol≤SV 5 000μmol/mol区间;泄漏率较高的密封类型分别为泵1.81%、采样口0.97%、开口管线0.79%,其次是阀门0.37%,压缩机密封0.31%;泄漏点修复率逐年提高,维修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泄漏检测与维修( LDAR)技术进行了全面检测和统计分析,分析泄漏的原因并通过维修减少泄漏。结果表明:芳烃抽提装置容易泄漏的元件主要为连接件和阀门,主要分布在泵区;SV≥5000μmol/mol的泄漏密封点占总密封点数的0.57%,对总泄漏量的贡献达到了82%,是造成泄漏排放的主要部分。设备管阀件泄漏造成的加工损失率为0.0009%,泄漏点停工维修修复率为83%,停工维修后整体泄漏率为0.03%;VOCs减排率为71%。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泄漏检测与维修(LDAR)技术在9套乙烯裂解装置中的应用情况,对泄漏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不同密封类型、不同装置区域、不同检测数据区间的泄漏率、泄漏量,探讨了乙烯裂解装置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泄漏规律,同时对泄漏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泄漏点修复率和VOCs减排量对维修效果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3.
在VOCs治理新形势下,以重整装置为例,按照《石化行业VOCs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中规定的方法计算分析了各类型密封点的泄漏情况、排放量、泄漏量和减排效率等,研究了泄漏点、不可达点对排放量的影响等。结果表明:采样口、开口管线是容易发生泄漏的部位,经过不停工维修,整体修复率为53.62%,可减少60%的泄漏损失量,不可达点是影响排放量计算结果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对于控制工业企业无组织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效益明显,通过分析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结合该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的相关要求,提出建立和完善包括工业企业泄漏元件编码原则、泄漏检测与修复操作技术规范、泄漏检测与修复核查与评估方法、LDAR技术泄漏量核算方法以及LDAR技术信息管理系统接口规范在内的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环境管理规范体系的整体设想,以促进挥发性有机物总量减排和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挥发性有机物(VOCs)检测设备管线组件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中的编码问题,采用拍照法进行组件识别,解决了非工艺检测人员难以根据管道工艺流程图(PID图)对泄漏组件进行编码的重大难题。鉴于目前国内VOCs检测团队多由非工艺人员完成,拍照法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通过将采用红外定性设备与定量监测设备的监测结果进行比对,证实当前智慧LDAR(smart LDAR)检测方法不能完整呈现企业实际VOCs的排放情况,不推荐采用此法对石化行业开展LDAR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维修(LDAR)计划的流程,及采用信息化方式运行LDAR的策略,阐述了石化企业设计开发LDAR信息化管理的流程、内容和方法,为企业运行泄漏管理信息化平台系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从国内现有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相关标准和技术指南中筛选出项目建立、现场检测、泄漏修复与复测、台账管理4个层面14项评估指标,构建LDAR实施效果评估的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对专家、企业、第三方服务商3类群体代表发放30余份问卷调查,进而计算指标权重,以解决国家日益重视挥发性有机物(VOCs)管控形势下,如何科学评估LDAR实施质量的难题。结果显示,LDAR实施效果评估中一级指标排序依次为泄漏修复与复测(0.305)、项目建立(0.281)、现场检测(0.245)和台账管理(0.169),14项二级指标权重排序中泄漏修复及时性权重最高、免予检测合规性权重最低。研究在权重值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系统的LDAR实施效果评估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制药、塑料制品、合成树脂、涂料油墨制造的10家企业,得出制药行业整体实施效果偏好,合成树脂与涂料油墨行业实施水平相当,塑料制品企业在落实LDAR工作的合规性略低。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近年开展的LDAR项目的统计分析,发现法兰(40.819%)、连接件(36.433%)和阀门(20.031%)三者之和占密封点组件总数的97%以上,经检测组件泄漏点泄漏量前4位为法兰(36.33%)、连接件(32.394%)、阀门(20.174%)和开口管线(10.115%)。开口管线数量只占2.133%,泄漏量却占到10%以上,应引起关注。经过修复,以南通市为例综合有效率可达84.36%。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22,(1):34-35
<正>01大亚湾石化区严格控制石化产业规模,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持续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结合石化化工产业发展,优化隔离带和安全防护区域设置,严格执行相应防护要求。严格执行海域开发利用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持续深化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制度,  相似文献   

20.
基于神经网络评估的密封点泄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运用神经网络评估方法对石化生产装置泄漏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的主要程序:输入变量的选择、风险指标的确定及总风险评估指标的确定等。以某炼油厂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应用为例,说明该方法可以指导企业根据最终确定的风险等级制定泄漏检测计划,对高风险部位增加检测的频次,既能有效监控密封点的密封效果,又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