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由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正在送审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分4大部分25条:(1)全国生态环境形势;(2)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与目标;(3)生态环境的主要任务与要求;(4)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纲要》对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资源开发区、物种丰富区和生态良好地区提出各自的保护任务;《纲要》进一步提出要求,要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大生态示范区建设力度,重视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纲要》还提出建立和完善各级政  相似文献   

2.
生态福利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备受关注的议题,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DEA方法构建生态福利绩效指标体系,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两阶段Super-NSBM模型评估福建省2012—2019年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并进一步构建Tobit回归模型检验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福建省整体生态福利绩效较高,但区域间差距较大;(2)经济规模、产业结构、人口密度、森林资源对福建省生态福利绩效产生负向作用;(3)森林生态补偿的不足阻碍了生态福利绩效的提升,绿色发展技术创新的薄弱也导致科技进步对生态福利绩效的提升作用未能发挥。提出对策建议如下:(1)强化绿色发展模式,优先推动绿色创新;(2)优化生态补偿机制,推动海陆协同发展;(3)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推动城市扩张;(4)持续有效强化环保投入,深化对外经贸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中部地区案例河流域为例,通过梳理现状水污染问题和综合整治过程中的难点,提出流域综合治理和管理可采取模式:(1)明确流域治理目标,从城市到水里开展综合治理;(2)明确工程的长期性,完善生态修复模式;(3)建立完整的跨部门跨地区的全流域管理机构,统一协调调配;(4)提前做好流域沿岸的产业布局规划,开发与治理适配;(5)政府积极鼓励民众和企业共同参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综合治理,需要政府采取新的商务模式以吸引治理资金,达到双赢。以期能为我国流域的综合治理和管理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问题是西部民族地区社会转型中出现"类发展困境"的典型表现,以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境遇的检视为切入,从制度层面论证了生态补偿的可能贡献,并以批判的思维对中国当前生态补偿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的解构与反观,进而对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法治化做出了制度的现代性重构.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动态评估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是我国南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作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引入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剖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生态环境空间分异性的影响,分析鄱阳湖流域199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不同驱动因子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生态质量等级为差和较差地区主要分布在流域中北部的低海拔平原与台地,质量等级为优和良地区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南部的丘陵山地区域;(2)近30年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整体呈改善趋势,改善地区主要位于低海拔平原区域;(3)人口密度是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中驱动力最大的影响因子,与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夜间灯光指数因子q值多年来呈升高趋势,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受城市化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结果可为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厘清黄河流域生态现状,分析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化特征及与经济协调发展情况,对提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黄河流域9省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及国民经济发展数据,测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指数,揭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化特征及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河流域全域生态服务价值(ESV)持续增长,由2000年的7020.7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5598.24亿元;(2)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且人类活动及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较大,高度冲突区逐渐集中于上游青海、四川、甘肃等省区内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下游河南、山东等省区内人类干扰密度较高的地区;(3)研究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空间分布不均衡,2000—2020年空间集聚态势逐步加大,且冲突区面积远大于协调区,中下游及下游区域两极分化现象明显;(4)研究区内不同区域资源禀赋与生态环境差异较大,要因地制宜,找出不同区域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综合推动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越跨境民族地区可划分为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和越南北部三大区域。各跨境民族文化生态可分为文化内核交融型、文化内核影响型和文化内核单一型。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中越跨境民族文化生态内部正发生解构性变迁,但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中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多份关于推动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文件相继印发,具有以下特点:(1)通过生态补偿资金分配与生态环保工作成效的挂钩机制,调动地方政府生态环保工作积极性;(2)赋予地方政府充分自主权,鼓励地方政府依托各自特点开展生态补偿模式探索;(3)完善投入机制,集中力量解决最突出的生态环保问题;(4)鼓励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激发地方落实生态环保工作的内生动力。根据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对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实践,发现在一些环节存在不足并建议:(1)长江经济带沿线不同地区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禀赋存在差异,生态补偿工作实践进展不一,不同地方的重点工作方向亟待进一步明确。建议进一步强化长江经济带全流域意识,结合不同地方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业结构特点、生态资源禀赋和工作实施进展分类施策,建立分层次、分领域的梯度补偿模式。(2)生态补偿的制度依据尚未明确,中央的统筹地位亟待进一步巩固。建议健全生态补偿的法律政策基础或管理原则,完善相应权责制度,加强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系统性的管理和监督考核机制。(3)生态补偿的方式较为单一,市场条件仍欠缺。建议推进多领域多层次合作,创新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的分配制度和交易方式,鼓励多方资本融入,建立起拥有公允生态补偿条件和补偿价格的生态补偿市场化体系。(4)不同地区对资金需求和使用存在差异,"平均分配"模式限制了部分资金的利用效率。建议科学划分生态补偿资金使用范围和渠道,由单一性要素补偿向基于生态功能定位的综合性补偿转变。(5)生态补偿对推进精准脱贫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建议有机衔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9.
阐明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揭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规律,探究生态修复对三大系统的调控效应,对促进喀斯特地区三大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以贵州省安顺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协调发展理论,运用协调发展度和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安顺市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安顺市各县(区)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排序为西秀区(3.858 4)平坝区(0.000 2)关岭县(-0.652 5)普定县(-0.766 1)镇宁县(-0.980 0)紫云县(-1.459 9)。综合指数排序为西秀区(3.858 4)平坝区(0.000 2)关岭县(-0.652 5)普定县(-0.766 1)镇宁县(-0.980 0)紫云县(-1.459 9)。2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均在空间上呈由北向南变化的梯度格局;(2)影响安顺市协调发展水平的指标主要为2 000万以上工业总产值、500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地下水资源量、人均住房面积等;(3)提出RDI理论,以生态响应-经济驱动-社会影响为思路,建议生态上发展循环种植模式,经济上建立生态经济体系,社会上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以促进三大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本文以临沂市为例,分析其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确立中心城区的空间发展规划;(2)加强城区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建立生态城市的基础支撑体系;(3)建立健全法制保障体系,加强生态城市管理体制;(4)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生态文化,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湖泊生态空间进行回顾研究,系统地总结了长江中下游湖泊生态空间演变过程和潜在的影响因素。近40年来,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萎缩严重,生态空间容量锐减,湖泊富营养化久治不愈、蓝藻水华频繁暴发、水生植被严重退化,生态空间质量急剧下降。归纳起来,其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1)历史上长期的围湖造田和围网养殖损害湖泊生态空间容量和质量;(2)长江干支流水库群建设和运行对中下游通江湖泊生态空间产生负面影响;(3)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气候变化加剧湖泊生态空间质量退化。建议未来加强长江中下游湖群江湖关系演变的研究,科学确定湖泊生态空间容量的恢复目标及区域;统筹流域发展,布局重点生态工程,扩增湖泊生态空间;加强长江干支流水库群优化调度,保障中下游湖泊生态需水量。  相似文献   

12.
国外动态     
·苏联加强环境管理措施·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最近强调,为了有效地保护生态和从长远目标出发发展经济,有必要修正环境法。会议认为国家生态遭受破坏的一个原因是对企业维护生态平衡缺少经济鼓励政策,政府有必要继续改进控制和管理环境的体系并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为此,在经济决策中应该优先考虑环境问题,并详细制订国家生态规划。国家各经济部门必需重视生态问题,制订下列措施:(1)加强和更好地布署生产机构;(2)节约使用潜在和可回收的自然资源;(3)提高自  相似文献   

13.
庐山风景名胜旅游地生活废弃物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庐山风景名胜区面临着人口激增和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如何测量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系统,是庐山风景名胜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成果,计算了2003年庐山风景名胜区生活废弃物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1)生活废弃物人均生态足迹为0.0117751hm2,其中CO2排放的生态足迹占总量的98.20%,而污水、粪便、固体垃圾和废弃物处理设施的生态足迹很小,仅占1.80%;(2)CO2排放量为68684.99t,其中旅游交通的贡献率为55.61%,旅游住宿的贡献率为36.26%,游客和居民的贡献率为8.13%;(3)居民废弃物排放量大于游客排放量,CO2和粪便排放量是游客的2.4倍,垃圾产生量是游客的1.32倍,污水排放量是游客的1.18倍;(4)生活废弃物对风景区、九江市以及九江市以外区域的生态影响分别为45.40%、2.78%和51.82%;(5)风景区生态效用为0.5451kgCO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水平;(6)九寨沟、黄山和庐山生活废弃物生态足迹数据表明,旅游交通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最深远,因此改变交通方式或使用环保旅游观光车是减少旅游地生活废弃物生态足迹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学教育在教育中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地方财政薄弱,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小学教育整体水平较低。针对制约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笔者提出了五条对策性建议:(1)找准小学教育的战略定位;(2)重新审视小学教育发展理念;(3)精心打造小学教育师资团队;(4)全面加快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5)逐步完善小学教育帮扶机制。这些对策性建议对于推动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育实现跨越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南中部地区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指导思想,充分认识自身的自然生态优势和民族民俗特点,明确生态功能定位,在国际旅游岛框架下设立国家公园,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相似文献   

16.
以施秉云台山地区为研究对象,以1973、1993、1999、2010年四期TM、ALOS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在此基础上,根据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土地生态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计算研究区土地生态健康综合指数,并初步分析施秉云台山地区土地生态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73~2010年耕地、草地面积呈减少的变化趋势,灌木林地面积呈增加的变化趋势,无植被覆盖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1973~1993增加,1993~2010年减少),水域面积波动剧烈,变化趋势不明显;(2)研究时段研究区土地生态健康状况并不佳,土地生态健康综合指数得分不高,且呈先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土地生态健康等级位于亚健康与病态之间。该研究以期为施秉云台山地区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承载力是当前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详细阐述生态承载力概念、内涵、国内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机构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比较了目前生态承载力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并比较了不同模型之间的优缺点,最后分析总结了目前生态承载力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需要加强的领域和方向。从方法上来看,目前所用方法主要有:(1)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2)产品周期综合评价法;(3)结合不同学科和不同方法的综合评价法。目前生态承载力的研究缺乏科学完整的研究体系,尚未构建具有普适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演化趋势与模拟预测研究不足,格局分异研究较少,未来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研究:(1)加强生态承载力模型集成研究。由于生态承载力问题十分复杂,涉及资源、环境、生态、社会、经济等诸多要素,因此需要综合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机制,进行不同模型集成和综合研究;(2)应从影响生态承载力的主动与被动因子,动态与静态因子出发,构建综合性和普适性较强的评价体系;(3)加强生态承载力的动态模拟研究,实现对生态承载力潜力的估算和动态变化过程的监测;(4)研究不同尺度下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特征及空间分异,并对比分析各模型对不同尺度的精度要求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科学》2017,(6):71-77
为明确生态屏障地区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绩效及其影响因素,文章通过采用DEA和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浙江省重要生态屏障地区——丽水市的生态补偿资金绩效进行了评估,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探究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15年,丽水市生态补偿资金静态绩效整体水平不高,规模报酬效率的递减是造成相关县(市、区)绩效损失的主要原因;丽水市生态补偿资金动态绩效总体呈上升态势,青田县是绩效最优的地区;生态补偿参与者生活水平提升类指标对生态补偿资金绩效的影响大于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类指标,对于生态屏障地区来说,生态补偿式扶贫开发将是一条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建设项目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时间分布是不均匀的。在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的不同时段受影响的环境因子不同,数量不等,强弱不均。环境影响时间分布的类型可大致分为:(1)离散不连续分布,包括一次性突发影响,周期性影响、随机影响;(2)连续分布,包括短期影响、长期均匀影响,长期累积影响;(3)永久性不可逆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MOD13Q1-NDVI为数据源,计算和分析平果县2000年和2016年植被演变和空间变化特征,并通过叠加平果县岩性图比较岩溶区和非岩溶区的差异。结果表明:(1)平果县平均植被覆盖度72.49%,年均增长0.8%,以中高和高覆盖度为主,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工程取得显著成效;(2)从2000年至2016年岩溶区和非岩溶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提高了9.93%和18.22%,地质背景对植被生长影响显著;(3)植被覆盖度重度增长、中度增长和轻度增长区域面积占全县71%,植被覆盖度减少较明显的区域主要是马头镇、新安镇等相对发展开发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