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桂林市公路护坡植被类型以及植物种类进行了较全面调查,运用"百分初选法"对桂林市公路边坡生态绿化植被进行了优选,结果选出优秀边坡生态绿化植物13种,其中乔木树种5种,灌木种类2种,草本植物5种,藤本植物3种;良好边坡生态绿化植物31种,包括乔木树种9种,灌木种类15种,草本植物6种,藤本植物3种;结合筛选结果和护坡现状,对护坡植被选择与配置提出一些建议:以桂林市区为中界,对桂林市区以北和以南分别提出了4种配置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2.
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是贵州省目前拟建的最大水利工程,本文对大坝区植被恢复及绿化措施设计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大型水利工程大坝区是重要的景观节点,植被恢复和建设工程设计标准建议确定为一级。在贵州山区修建高坝大库,高边坡的绿化是水土保持设计难点和重点,高边坡绿化首先要在确保边坡稳定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开挖坡比、岩性选择合适的边坡绿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泉州市石材矿山开采方式与采场等特征分析,并综合以往调查成果,泉州市石材矿山开采方式主要为山坡式+凹陷式露天开采,开拓运输方式主要为公路开拓汽车运输、公路汽车与桅杆起重机联合开拓运输等。开采后形成的采场边坡以垂直面(石壁)为主,石壁高度一般为20~80 m,部分大于100 m。采用V型槽绿化法,利用藤本植物爬山虎、凌霄、常春油麻藤的攀缘特性,进行石壁的绿化治理,以恢复植被,达到复绿目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目前喷射混凝土边坡植被恢复技术的现状,研究了一种适合于喷射混凝土边坡上进行植被恢复的结构措施-连通混喷法。通过在边坡砼喷层上布置的根系引导孔,使得部分植物的根系可以深入岩土层进行养分的汲取;同样在砼喷层上开设的物质引导孔使得营养袋内的物质,岩层内的水分、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可以随时流入基质层,进而补充基质层的养分,解决了喷射混凝土边坡面的绿化持续效果以及降低养护管理成本的问题,对边坡植被恢复的维护具有启发性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原有混凝土结构面的抗压、抗剪影响研究及工程实践证明可以进一步大规模推广和使用,为业界提供一种新型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对岩石边坡进行绿化防护,可以削弱雨水溅蚀,防治坡面被风化而剥落,缓解生态压力,满足景观需要。提出将生态环境防护工程技术应用到岩石边坡的绿化防护中,面对当前岩石边坡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利用喷射厚层基质绿化植被,对岩石边坡进行生态绿化,分别对选择岩石边坡开挖率和固定网与锚杆与绿化基材,以及植被种子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岩石边坡生态环境防护施工流程;对喷混植生技术进行规范化及标准化。  相似文献   

6.
公路绿化与水土保持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庆春 《交通环保》2002,23(5):21-23
公路建设必然会扰动原地貌植被造成水地流失加剧 ,为将这种人为的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 ,要采用绿化工程对裸露坡面进行植被恢复。现有的公路绿化大多恢复了植被 ,但不能满足持续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为让公路绿化与水土保持相结合 ,要注意植物群落的选择和适当的引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公路要建设,环境要保护,生态要恢复,针对公路建设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提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增加景观的三种路域景观生态模式,这就是公路路域的风景绿化景观观赏段、生态农业景观段、公路森林生态景观段,总结了公路建设中的公路边坡、弯道、中央隔离带、隧道口、服务区、收费站和公路节点7种原生态景观恢复与重建方案。按介绍的3种模式、7种方案可以很好的实现公路建设中路域景观原生态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8.
公路边坡灌木生态绿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云南、河北、安徽、宁夏等地公路边坡的绿化设计、施工及管护经验的研究,总结了公路边坡灌木生态绿化的方法和优点,并对推广本技术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宜川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区环境地质问题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员争荣  陈青 《陕西环境》1998,5(2):28-30
本文根据宜川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区实地调查结果,提出了风景区内在公路边坡、环境水文及风景区生态与植被等为面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对其防治、改善和恢复工作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外来植物物种的引进对路域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龙 《交通环保》2003,24(2):20-22,48
根据植被恢复的规律和公路建设的特点,分析外来植物物种在路域内的应用现状。目前本地原有的植物物种,不能满足公路路域植被迅速恢复的要求,所以在绿化施工过程中大量采用外来植物物种,但在引进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外来物种对路域生态环境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陇西立交枢纽的设计和施工工程中,以恢复和优化公路生态环境,提高行车的安全和舒适性为目的,把绿化和植被恢复作为一个重要因子进行全血考虑,使植物材料搭配,经过一年的实践已被见成效。  相似文献   

12.
灵泉露天煤矿即将关闭转入斜井开采,该矿位于高寒地区草原植被带,植被生长期短。露天矿坑边坡及外排土场土壤贫瘠,综合考虑露天矿闭坑后的防灭火及边坡稳定,以及依据区域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整体规划、阶段实施、因地制宜、科学高效"的总体思路,对灵泉露天煤矿进行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生态恢复规划。其中,将生态恢复区分为植被自然恢复区与人工生态植被恢复区。在规划设计中以当地草本植物为主,适当配种景观植物。同时,本文利用价值量估算法,对规划区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测算,灵泉露天矿每年的生态价值为873.53万元,生态恢复后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对实现露天矿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型河道水力特性和环境处理效率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目前生态型河道的现状,发现在河道中种植植被能很好的净化水质,不同的植被净化的能力不一样;同时也总结了前人对有植被河道水流特性研究的成果,发现种植不同种类的植被、按不同种植方式、在不同位置种植,对水流特性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研究生态型河道时,考虑植物对水质的净化作用的同时也应研究河道水力特性的变化,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应用(改良)香根草等高植物篱技术治理与稳固昆明九乡喀斯特(岩溶)地区石漠化病害边坡.试验结果表明,与周边30m范围内发生大量山体滑坡的边坡相对照,该生态恢复工程明显发挥出了防止侵蚀、稳定边坡的作用,且大大改善和恢复了喀斯特石漠化病害边坡的生态环境,突破了土石方工程方法单一、造价高、景观差且阻断该区域植被系统形成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亚高山风电场区域由于干旱、寒冷、光照强烈、风速较大等气候特点和当地土壤贫瘠、土层薄等恢复条件限制,植被恢复较为困难,植物成活率较低、生长缓慢。根据风电场区域自然植被调查情况、风电场植被恢复物种选择、生长情况,分析了适合石蒲塘风电场区域的植被恢复物种和组合栽培方式:(1)施工道路边坡采用雪松、绣红毛杜鹃、大理柳、密枝杜鹃"乔、灌"组合栽培;(2)风机平台边坡种植灌丛、风机平台撒播羊茅、高山早熟禾草籽;(3)弃渣场区及施工营地"灌草"相结合种植,选用绣红毛杜鹃、大理柳、密枝杜鹃、柔毛委陵菜、西南委陵菜、羊茅、高山早熟禾。  相似文献   

16.
生态恢复是一个过程,通常以植被恢复为主。大多已采取植被恢复措施的排土场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矿区生态条件,但仍普遍存在因重树木、轻草本导致的群落结构单一、土壤三相失衡以及严重的水土流失等问题。本文以已开展生态恢复的内蒙古北电胜利半干旱典型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干草转移实验重建坡面草本层,提高坡面生态稳定性。研究表明,干草转移可以有效改善排土场边坡生境条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营养条件,提高草本植物密度和生物多样性。排土场干草转移实现了边坡草本层重建及水土流失控制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对当前常用的边坡加固型式和植被防护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提出了在边坡治理中将加固与植被防护有机结合的思想及边坡加固与植被防护体系的总体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8.
香根草系统在宁合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上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宁合高速公路南京段易塌方地段土壤的基本性质,探讨了该地段频繁塌方的原因,以及香根草在该地区引种的情况。研究表明,香根草在该地区生长良好,有较强的适应性,并可在短时期内在边坡上形成稠密的绿蓠,既绿化了边坡,又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稳定边坡。这一廉价的生物工程技术为香根草系统在该地区公路边坡防护上的应用和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刘龙  邵社刚  焦宇 《交通环保》2003,24(6):18-20
以青海地区的公路建设为例,阐述在西北高寒地区公路建设对生念环境的影响。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2)对公路沿线植被的影响;(3)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由于高寒地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一旦遭受破坏难以及时恢复,因此在公路建设时必须考虑这些特殊环境,以植被恢复为重点,减轻或消除公路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植被恢复对矸石山生态环境效应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兴隆庄煤矿绿化矸石山和裸露矸石山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被恢复对矸石山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的恢复重建了矸石山生态系统,改善了矸石山生态环境:气温平均降低3.7℃、空气相对湿度提高了7.1%,矸石山近地层SO2、NOx和TSP粉尘日均浓度分别降低了0.1471 mg/m3,0.0004 mg/m3 0.0389 Mg/m3矸石山植被的恢复增加了矸石山土壤比重,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