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十三五”时期广州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监测数据,重点分析了广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三五”时期,广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PM2.5、PM10、NO2、SO2、CO均达到“十三五”时期最低水平,O3则呈现出由郊区向中心城区逐渐扩散的特征,并逐渐成为首要污染物;地表水环境质量实现较大改善,2020年优良断面比例较2016年大幅提高23.1个百分点,劣V类断面实现清零;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道路交通噪声、生态环境状况保持稳定;酸雨问题得到大幅改善,降水pH略有上升,酸雨频率大幅下降。本研究有助于为“十四五”时期广州市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依据2013年-2017年浙江省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浙江省城市声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并以省会城市杭州为代表,与国内其它省会及直辖市城市声环境现状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城市功能区夜间噪声超标外,城市区域声环境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总体满足国家标准,城市的主要环境噪声源是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2013年—2017年,全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在55.1~55.7分贝之间,年际度变化幅度不大;各城市近5年功能区噪声夜间超标率较高,且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在67.3~68.1分贝之间,衢州、台州、丽水交通噪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杭州市在区域声环境质量、功能区声环境昼间达标率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和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在校师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运用模糊矩阵法对该校园声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校园环境噪声普通存在超标现象,昼间超标率为14.36%,夜间超标率为22.67%.校园声环境隶属度可达0.34,属于中度污染.校内外交通和学生活动是校园主要噪声污染源,可采用增加校园绿化、加强校内交通管理与噪声管理等措施,改善校园声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X593 9600388科学划分环境噪声适用区域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吴仲冬…(湖南省衡阳市环保局)//中国环境管理/吉林省环保局,一1995,(3)一30~31 环信X一76 介绍了衡阳市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进行衡阳市环坎噪声适用区域划分,创建和巩固噪声控制达标区的实践过程。认为,搞好噪声区划工作必须处理好区划与国家标准,区划与城市居民.仄划与城市规划,区划与噪声污染现状,区划中粗与细、大与小的关系。(同翔) 罗筱鼓风机的整个给风系统及排风系统都是产生噪拌犷的噪声源。就整体来说,以低频噪声为主,是治理噪声的重点。该厂采取减轻振动、屏蔽传播、消…  相似文献   

5.
采用Noise system模型软件预测城市道路工程对周围敏感目标的影响.通过预测,拟建道路沿线路中心线两侧200 m范围内随距离增大受交通噪声影响呈明显衰减趋势.从路段达标距离分析,相对于昼间噪声达标距离,夜间噪声达标距离均大于昼间的达标距离,说明拟建道路夜间交通噪声影响大于昼间;沿线敏感点近期、中期、远期昼间、夜间噪声预测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2类、4a类标准;通过对首排在建小区均为3层以上建筑物不同垂直高度的影响进行预测,对居民区不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河南大学金明校区校内噪声及周围道路交通噪声的实地监测和计算,对其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整体校园噪声环境不容乐观,108个监测点位,昼间达标率为63.9%,夜间达标率仅为10.2%;昼间金明大道、东京大道和夷山大街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62.8dB、69.4dB和65.9dB,夜晚所有监测点噪声值均超过55dB,分别为59.1dB、66.4dB和65.1dB,说明夜晚交通噪声污染较为严重。针对噪声超标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善校园声环境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2006—2009年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省13个市地2006年-2009年声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黑龙江省声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黑龙江省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主要处于较好和轻度污染状态;城市道路交通环境质量处于好和较好水平;城市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夜间超标现象仍很严重;交通噪声影响强度最大;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范围最广;改善声环境质量仍是今后一项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型式声屏障在降低交通噪声中的作用和差异,并为交通工程环境影响预测及声屏障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文章以温州市某高架桥为例,对全封闭及半封闭声屏障降噪效果进行监测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封闭声屏障外21 m处的昼间降噪量为15.1~17.2 dB(A),夜间降噪量为10.0~12.3 d B(A);声屏障外54 m处的昼间降噪量为0.7~2.2 dB(A),夜间降噪量为3.5~4.6 dB(A)。在半封闭声屏障外40 m内的昼间降噪量为3.5~5.8 d B(A),夜间降噪量为2.5~3.8 dB(A);声屏障外67 m处的昼间监测值有时高于对照点的监测值,说明在城区复杂噪声条件下,半封闭隔声屏障的降噪有效作用范围在65 m左右。对比2种类型的隔声屏障降噪效果差异,当敏感点与高架道路距离在25 m以内时,全封闭声屏障与半封闭声屏障降噪量昼间差值为6.4~8.6 dB(A),夜间差值为4.0~7.3 dB(A);当敏感点与高架道路距离在60 m以上时,全封闭声屏障与半封闭声屏障降噪量昼间差值为-0.5~-2.3dB(A),夜间差值为-0.4~2.5 d B(A)。因此,对于车流量较大的城区高架道路的噪声防治,当声环境敏感目标距离较近且多为高楼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全封闭声屏障,其他区域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半封闭声屏障,既可起到降噪效果,又可降低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9.
基于眉山市2011-2016年城市声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数据,分析了眉山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眉山市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变化趋势平稳。  相似文献   

10.
杨炜俊  蔡铭  王海波 《环境工程》2018,36(1):142-146
对2016年广州市核心区范围内100个道路监测点和18个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点采集到的交通噪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道路监测点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70.3 dB,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70.2 dB,道路监测点和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点在夜间的交通噪声污染较为严重。0—Ⅱ类噪声敏感建筑物前测点主要受交通噪声的影响,而建筑物本身对交通噪声的遮挡作用使后测点的声环境质量明显高于前测点。道路监测点频谱特性分析表明,道路交通噪声的声能量主要集中在1 000~1 250 Hz频段范围内,可针对该特性对道路交通噪声进行控制和防治。  相似文献   

11.
以《焦作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9年-2013年度)的声环境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焦作市近年声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并把“十二五”中期与“十一五”中期的声环境监测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近五年声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基本稳定,但道路交通环境噪声有上升趋势.最后,就改善声环境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齐齐哈尔市城区"十一五"期间区域声环境质量、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功能区噪声数据的分析,揭示我市5年间城区声环境质量的变化,并论述了其变化的原因,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改善声环境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了做好噪声污染防治和环境噪声管理,对2018—2020年通海县区域声环境、道路交通声环境和功能区声环境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通海县城市声环境质量现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改善通海县城市声环境质量噪声防治的建议,为给人们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服务.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99年~2003年大连市区声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采用两次残差修正GM(1,1)对2010年前声环境质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修正后模型均为一级模型,进行中、短期预测精度高。预测结果可为城市噪声污染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大姚县城声环境质量现状及噪声时空分布特点进行了阐述,对影响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噪声源进行了探究,并针对县城噪声污染的特点提出了防治噪声污染、改善声环境质量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加快,噪声在城市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随之增大,对市民的生活环境影响也在变大。本文根据贵州省2001—2010年城市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从城市区域、道路交通和功能区声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了声环境质量趋势分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2001—2010年城市声环境质量逐年改善,"十一·五"期间与"十·五"期间相比有所好转;建议环境管理部门通过集中专项执法与长效管理的形式进一步加强城市噪声污染综合防治,对各类噪声污染源加大监控力度,促进城市声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7.
收集了2011—2015年云南省21个主要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监测点的数据,分析了云南省"十二五"期间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状况,结果显示,"十二五"期间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8.
改善声环境质量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阐述了防治噪声污染、改善声环境质量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某市地铁4号线为例,利用Cadna/A软件预测沿线噪声分布现状,对沿线现有声屏障的降噪效果进行模拟预测,并对重点敏感点提出声屏障增补建议。结果表明:位于4a类区的敏感点昼间超标率为8%,夜间超标率为75%,位于2类区的敏感点昼间超标率为31%,夜间超标率为56%,位于3类区的敏感点昼间超标率为23%,夜间超标率为33%;通过降噪效果模拟,3 m高声屏障降噪量为3.0~11.1 dB(A),覆盖至12层,4 m高声屏障降噪量为3.0~11.4 dB(A),覆盖至12层,5 m高声屏障降噪量为3.0~11.5 dB(A),覆盖至13层,半封闭声屏障降噪量3.1~13.9 dB(A),覆盖至30层,全封闭声屏障降噪量为30 dB(A),覆盖至30层;针对投诉敏感点,通过模拟不同类型声屏障的降噪效果提出声屏障增补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数据,对哈尔滨市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区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长度加权平均等效声级均达到国家标准,年际间均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