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甲级站: 开滦矿务局环境监测站 松藻矿务局环境监测站 芙蓉矿务局环境监测站 永荣矿务局环境监测站 肥城矿务局环境监测站 乌达矿务局环境监测站 煤科总院西安分院环保化验室 重庆煤矿设计研究院监测化验室 北京煤矿设计研究院监测化验室 西安煤矿设计研究院监测化验室乙级站: 南桐矿务局环境监测站 峰峰矿务局环境监测站 石炭井矿务局环境监测站 丰城矿务局环境监测站 鹤壁矿务局环境监测站 萍乡犷务局环境监测站 汕博矿务局环境监测站丙级站: 六枝犷务局环境监测站 竞州矿务局环境监测站 这次验收合格的监测站,共十九个,其中永荣矿务局环…  相似文献   

2.
统配煤矿总公司煤炭环境监测总站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研究所环保研究室(站)统配煤矿总公司山西公司环境监测中心站大同矿务局环境监测站汾西矿务局环境监测站阳泉矿务局环境监测站淮北矿务局环境监测站淮南矿务局环境监测站攀枝花矿务局环境监测站永荣矿务局环境监测站大屯煤电工业公司环境监测站肥城矿务局环境监测站平顶山矿务局环境监测站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朝阳区环境监测站北京市丰台区环境监测站北京市密云县环境监测站天津市河北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天津市红桥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大同市环境监测站包头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赤峰市环境监测站吉林市环境监测站长春市环境监测站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煤矿企业环境监测站在煤矿环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煤矿企业环境监测站与地方环境监测站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煤矿企业环境监测站在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定能 《环境》2005,(14):95-97
通过分析基层环境监测站的职能、站长的职责以及作为一名合格基层环境监测站站长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阐释了本人在担任英德市环境监测站站长职务上的一些体会,对如何做好基层环境监测站站长工作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基层环境监测站的职能、站长的职责以及作为一名合格基层环境监测站站长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阐释了本人在担任英德市环境监测站站长职务上的一些体会,对如何做好基层环境监测站站长工作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环境监测站作为环境保护定量化的部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起着对环境测试和监督的双重作用.开展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测站职能作用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措施建议等三个方面对我国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进行了论述,为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结合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大型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情况,分析了大型仪器在环境监测站的重要性及现存问题,提出了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大型仪器设备科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省级环境监测站现状,提出了省级环境监测站应具备的基本职能和发展重点构想。  相似文献   

10.
这次环境统计和环境监测站长工作会议是进一步落实去年全国第四次煤炭工业环保工作会议精神的专业会议。其主要内容是交流环境统计和环境监测工作的经验,换发煤炭部统一核发的环境监测站等级证书,命名第一批煤炭工业质量标准化环境监测站,研究新形势下煤炭环境监测站的建设和运作;统一环境统计  相似文献   

11.
战略环境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战略环境评价(SEA)的概念,论述了SEA产生的原因是单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的局限性和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分析SEA与EIA之间的层次关系,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说明了SEA在程序上和方法上的显著特点。指出了开展SEA研究和应用的迫切性与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就环境技术引进的社会背景及其相关法律问题作了简要说明,对环境技术引进的一般法律管制进行了分析,较为深入的阐述了对环境技术引进环境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对环境技术引进进行环境法律规制的基本原则及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和管理经验,针对新时期环境监测及污染源监测工作的特殊要求,围绕环境监测站的定位,软、硬件建设及监测数据管理的重要性,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典型环境微界面及其对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微界面是影响污染物转移转化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污染物的非均相微界面作用过程也是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对环境微界面及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对环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已有相关研究为基础,初步总结和归纳了典型环境微界面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基本过程及其对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从典型微界面的交互作用、污染物在微界面间的转移、污染物在微界面的反应等方面,阐述了污染物的微界面环境行为,介绍了基于环境微界面过程的污染控制与净化原理及技术特征.同时,对环境界面问题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5.
1IntroductionChinahasalongcoastalline.Since1980’,economyincoastalareashasbeendevelopingfast,alongwiththeincreasing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6.
环境对装备的影响及装备环境工程标准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阐述了环境及影响对装备的重要性,研究了MIL-STD-810F、DEFSTAN00-35、NATOSTANG4370、GJB4239等装备环境工程标准的特点,提出了我国开展环境工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特别选题:环境微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关注的是污染物的均相环境过程,这一点在大气污染化学和水污染化学的研究中尤其明显。然而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环境中的非均相反应过程,从相对微观的尺度思考和探索环境的微界面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不断认识和揭示这一过程在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中的作用和意义。1997年,由荷兰科学家L.K.Koopal教授发起设立了Interfaces Against Pollution两年一次的系列国际会议,形成了全球范围内有关科学研究组织和科学家探讨和交流环境界面问题的重要平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汤鸿霄院士在我国首次提出环境微界面的概念,并于2003年主编了《环境科学学报》之“环境微界面过程研究论文专辑”,为该专辑作序并发表了“环境纳米污染物与微界面水质过程”的研究论文,对环境纳米微界面问题给出了全面和准确的内涵,进而开启了我国在此方面的系统性研究工作。基于汤鸿霄院士提出的环境微界面内涵和思想,2006年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组织了“环境微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创新研究群体,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群体的研究目标是深入探索污染物在环境微界面的转移转化机制与控制原理,力争在复杂条件下微界面的定量化表征、污染物在环境微界面的转移转化规律及复合效应、基于微界面原理的环境过程调控等方面取得科学与技术突破。该研究群体的建立及深入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将有力推动我国环境微界面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进展,也将不断培养本研究方向的专业化高级人才。在过去的2年里,该研究群体在不同环境微界面特征及过程表达、污染物在典型介质和界面变化行为的原位观测、水/气/土/生物微界面上污染物的转移转化规律、基于微界面过程的水、气、固等环境的污染控制等方面取得预期研究进展。本专栏所组织的稿件,即试图从不同角度反映我们所关注的环境微界面研究领域,并通过前期研究所获得的一些具体的科学数据和结果,对环境微界面过程给出进一步的认识。然而,由于本群体的研究工作还不够深入,这样一个专栏所发表的内容不论是对环境微界面的概念与内涵,还是在探索与创新上,都还是初步的和不成熟的。或者说,本专栏所反映的只是一个有待发展和完善的科学思路。由于本专栏作者水平有限,这些论文定有不少谬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衷心感谢《环境科学学报》编辑部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重要的平台和机会,感谢他们为本专栏组稿、编辑和出版所做出的辛苦努力!  相似文献   

18.
<正>国际上,最早对环境教育进行专门立法的国家是美国,它早在1970年就已公布了《环境教育法》,后又在1990年重新出台了《国家环境教育法》。环境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实施环境教育,可以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更好地凝聚全社会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强大力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近年我国的环境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呈现出了诸如公众参与不够、偏重学校教育、缺  相似文献   

19.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环境监测为环保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环境监测技术使人们能够更为及时、有效地监测、判断环境状况,进而探究环境保护的方法和途径,明确环保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制定科学、正确的环保制度和政策。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环境监测技术已经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现代科学技术。本文首先分析了环境监测的涵义和发展过程,然后分析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概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环境地质学科:在关注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中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环境地质学内涵及其拓展的考察和研究,分析了当前环境地质学科面临的历史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面对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和不断增长的国家地质工作需求,环境地质学科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做好与经济建设的结合和服务,在关注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中不断成长,文章还讨论了发展环境地质学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