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鱼类多样性现状和我国渔业发展中鱼类多样性的保护利用及其效益,并对鱼类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吉富罗非鱼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水产养殖中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罗非鱼养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铜富集的挑战。为探明日粮中铜胁迫对吉富罗非鱼幼鱼抗氧化系统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将1 080条罗非鱼幼鱼暴露于6个浓度梯度(0、3、30、300、1 000、3 000 mg·kg-1)的高铜日粮中,通过60 d的暴露试验,实时测定罗非鱼血清与肝脏抗氧化能力,监测肝脏病理变化。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罗非鱼幼鱼血清和肝脏中MDA的含量随日粮中铜含量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而SOD、GSH-PX和Cu Zn-SOD的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组间肝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变,主要是浊肿变性和脂肪变性,且第Ⅲ、Ⅳ、Ⅴ组肝脏病变严重。综上,日粮中铜胁迫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抗氧化机能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长时间的暴露能严重损伤其肝脏的组织结构,因此,建议吉富罗非鱼幼鱼日粮中铜的实际含量应控制在42.36 mg·kg-1以下。  相似文献   

3.
长江下游重点江段水质污染及对鱼类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长江下游安庆、南京、镇江、南通4江段水质污染及其对鱼类毒性影响的调查监测可发现,长江下游江段主航道水质较好,符合国家地面水Ⅱ类水质标准.但近岸带水质由于受污染带的影响,水质污染较严重,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挥发酚等.上述这些污染物质对鱼类具有一定的毒性影响,其不但可引起鱼类的急性中毒,而且可诱发鱼类产生微核,并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菌株表现出一定的致突变性.同时在上述几个江段鱼体内可检出较高的蓄积性污染物的残留量.研究结果显示,长江下游江段正在遭受沿江诸多工业废水的污染,尤其是污染带的作用,并且这种污染对区域性渔业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娟  甘居利 《环境化学》2011,30(7):1241-1246
硫丹、氯丹、五氯苯酚、三氯杀螨醇等有机氯杀虫剂,只允许在特殊场合使用,禁止在动物养殖业使用,但在世界上普遍存在限而不严、禁而不止的状况,威胁渔业环境安全和水产品质量.中国是水产品的生产大国和重要输出国,鱼类是中国主要的水产品.本文概述这几种杀虫剂的用途、水环境行为、渔业生产中的来源、对鱼类的毒性、对渔业的影响、中国渔业...  相似文献   

5.
低质量浓度苯酚连续暴露对罗非鱼基因组DN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酚是中国地表水中的第一大类污染物,对水生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RAPD技术是一种新型基因差异分析技术,具有简单灵敏和快速的优点;微核试验简便、快速、可靠,已经成为筛选化学诱变物的经典的短期试验方法。运用RAPD技术和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分析评价了低质量浓度苯酚连续暴露对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a)DNA的影响,为保护罗非鱼的种质资源、提高罗非鱼的质量安全提供依据。RAPD试验结果表明:在12个能扩增出罗非鱼基因组DNA的引物中,引物S327能检测出0.005mg?L-1以上质量浓度苯酚暴露前后罗非鱼基因组DNA的差异,而小于0.002mg?L-1质量浓度的苯酚对罗非鱼基因组DNA没有影响。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质量浓度的苯酚连续暴露后,0.005mg?L-1以下的质量浓度组罗非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而0.01mg?L-1以上的质量浓度组可诱导罗非鱼外周血红细胞产生微核。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研究表明苯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对鱼类DNA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鲢鱼、芦台鲌鱼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室内受控生态系统实验,研究鲢鱼和芦台鲌鱼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控制作用.对各受控系统中藻类与浮游动物的统计数据及理化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的统计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密度下放养滤食性鲢鱼足可以起到控藻作用的.一定密度的芦台鲌鱼与水生植物联合养殖也会起到控藻作用.放养鱼类控藻都要在适当的密度下,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控藻效果.研究还发现,鱼类的放养会使水体中蓝藻在浮游植物中的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7.
以奥尼杂交罗非鱼(Oreochromisaureus♂×Oreochromisniloticus♀)为试验鱼类,研究了其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苯酚后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罗非鱼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CAT正常值分别为8.56±0.2U·mg-1和15.48±0.1U·mg-1,GST的正常值分别为4.39±0.20U·mg-1和13.30±0.31U·mg-1,均是肝脏组织高于肌肉组织。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苯酚处理罗非鱼25d,除了0.002mg·L-1质量浓度组罗非鱼体内CAT和GST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质量浓度组的CAT和GST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两者的变化趋势相近。CAT的变化规律为低质量浓度组先升高后降低,高质量浓度组不断下降。即低质量浓度苯酚对罗非鱼体内的CAT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而高质量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可使鱼体内的CAT失活,且这种变化幅度肝脏比肌肉大。GST的变化规律为先升高后降低,即苯酚对罗非鱼体内的GST具有先诱导后抑制的作用。研究表明,0.002mg·L-1质量浓度以下的苯酚对罗非鱼没有生化毒性影响,罗非鱼组织中的CAT和GST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评价酚类污染物对鱼类的生化毒性。  相似文献   

8.
鱼—蚌混养是生态渔业模式之一,也是淡水渔业农业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已被农业农村部发布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被列入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浙江德清传统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鱼—蚌混养正是其中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技术之一。但由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造成一些地方珍珠养殖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通过全面分析鱼—蚌混养的生态学原理、效益及影响因素,阐明其相比淡水蚌单养的优势;并以我国传统鱼—蚌混养技术为基础,结合当前新发展的鱼—蚌—藻混养等技术,从原理、方法及生态环境效益等方面,系统阐述鱼—蚌混养技术特点。分析表明,鱼—蚌混养可抑制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增殖,改变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和构造,增强水体的自动调节能力,提高水生态系统稳定性,一定程度上抑制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等现象发生,同时为鱼和蚌提供丰富的食物,在促进珍珠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获得比“单养”更高的收益;通过鱼—蚌混养,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水体的质量,而且可以获得鱼—蚌双丰收,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罗非鱼肠道乳酸菌群多样性和优势菌种,促进乳酸菌在罗非鱼养殖中的应用,采用MRS、M17、TPY、Elliker四种培养基,分别在有氧、厌氧以及30℃、37℃和45℃温度条件下分离罗非鱼肠道乳酸菌,分析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有氧和厌氧条件对罗非鱼肠道乳酸菌分离的影响;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16S r RNA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比较不同分离条件下分离肠道乳酸菌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罗非鱼肠道乳酸菌的分离效果有一定的差异,其中MRS培养基的分离效果最好,且遗传多样性最高;37℃较30℃对乳酸菌的分离更加有利,45℃未分离到乳酸菌;有氧条件下共分离出8种33株乳酸菌,主要为杆菌;厌氧条件下得到10种24株乳酸菌,主要为球菌.共分离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29株,可能是罗非鱼肠道优势乳酸菌种.本研究可为开发水产养殖肠道乳酸菌提供依据,并推广到其他种类的鱼肠道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定.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介绍了固城湖1987年6月—1988年7月调查所获各种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生物量等,并估算了该湖养殖鱼类的鱼产潜力及放养量。如全湖放足18×10~5尾,并满足各种鱼类的生长条件,除现有750t鱼产量外,还可增产850t鱼。本文为科学管理固城湖提供了一系列实用数据,同时还对该湖的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受试动物,在室内用水族箱进行模拟养殖试验,设定污染水体中三聚氰胺初始浓度为0.2 g·L-1,考察罗非鱼在其中饲养1周期间体内三聚氰胺的累积情况。再将鱼转移至不含三聚氰胺的清洁水体中饲养1周,考察鱼体内三聚氰胺在其中的消除情况。结果表明,三聚氰胺能在鱼体内迅速富集,鱼肉及内脏中三聚氰胺的含量均与鱼在污染水体中暴露的时间成正相关。其中,鱼肉中三聚氰胺的浓度几乎成线性增大,拟合所得方程为y=5.598 8x+12.897,相关系数为0.995 9。内脏对三聚氰胺的富集速率先快后慢,且其中三聚氰胺的浓度为鱼肉的2~3倍。在试验后期,鱼肉及内脏中三聚氰胺的浓度分别高达51.55 mg·kg-1和93.89 mg·kg-1,此时罗非鱼表现出明显的中毒迹象。将罗非鱼转移至清洁水体中养殖后,鱼肉及内脏中三聚氰胺的残留量均迅速下降,尤其是后者的消除速度甚快,一周后两者的浓度分别降至0.13 mg·kg-1和0.21 mg·kg-1。此时,罗非鱼中毒症状逐渐消失,活动趋向正常。  相似文献   

12.
罗非鱼-附着藻-沉水植物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玉超 《生态环境》2010,19(10):2511-2514
在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沉水植被是决定湖泊清水态或混水态的关键因子。而附着藻对沉水植物强烈的遮阴作用以及对碳源、营养盐等资源强烈的竞争,成为限制沉水植物群落生长和发展的关键因子。罗非鱼作为一种杂食性鱼类,具有牧食附着藻的能力,其下行效应(top-down effect)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附着藻对沉水植物生长的这种不利影响。因此,作为我国南方水体中的优势种类,适当种群密度的罗非鱼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是可加以利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附着藻的生长和发展,有利于浅水湖泊的生态修复和管理。同时,罗非鱼也具有通过摄食、排泄等活动加速水体氮、磷营养盐再生,牧食浮游动物、沉水植物等不利的一面。因此,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条件下,需要对罗非鱼-附着藻-沉水植物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生态系统对罗非鱼的响应,这对我国南方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恢复与管理,尤其是沉水植被的重建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将农业副产物制作成高效的低成本生物吸附剂,用于污染水体的净化处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一方面为资源化利用农业副产物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另一方面为水体净化提供了新的低成本吸附材料.鉴于此,近年来基于农业副产物的低成本生物吸附剂得到大量研究.该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农业副产物的低成本吸附剂运用于废水净化处理的研究现状,着重分析了基于农业副产物的原始生物吸附材料、采用化学修饰处理农业副产物和采用物理技术处理农业副产物3种制作方法,总结了该类研究面临的问题,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在酸性土上的农用价值与利用原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作为废弃物对环境的潜在威胁,促使人们对其资源化利用研究的重视。文章针对红壤地区土壤普遍缺乏营养元素的问题,通过分析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探讨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在酸性土壤上的农用价值与利用原理。结果表明,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富含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而红壤地区土壤又普遍缺乏这些元素;它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能,在酸性土壤中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因而具极高的农用价值。在酸性土壤上适量施用,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供肥性能和持水能力,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从而达到废弃物农业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动态变化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在1977-1987年间,湿地有河流、沼泽和滩涂3种类型,1987年后,又增加水库、水田、虾池和池塘等人工湿地类型.受黄河来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沼泽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而水库、水田、虾池、滩涂湿地面积明显增加.该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黄河来水偏少,湿地生态用水难以保障;黄河断流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严重;湿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不合理开发对湿地造成影响.今后,应从以下方面做好湿地保护工作.加强对黄河和地区水资源的统筹管理,保障湿地用水;开展湿地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指导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与开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对海水养殖业的宏观调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发展生态养殖;加强对滩涂和浅海海域湿地生物资源的保护,防止贝类及鱼类资源的衰退;加强湿地污染监测和控制,减少河流及面源对湿地的污染影响;加强国际交流与科研合作,提高湿地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发展战略与国策,我国水产通过繁殖保护、增殖水产资源;发展与强化水产养殖,扩大与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综合养殖,特别是渔业生态工程等高速大幅度增产多种水产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经济收入,促进一些物质的良性循环,从而对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但其中有些部分忽略了水产所依托的水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协调性和稳态,导致人与自然在某些方面失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本文着重从一些生态学方面分析这些贡献和问题,并举一些例证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虽然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肉类需求,但也产生了大量养殖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当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得到完善和解决。根据南京市的养殖生产情况,对畜禽养殖的污染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如重养殖轻治理、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污染扰民等突出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持续推进畜禽污染防治、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督执法等“十四五”期间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策,以期减缓养殖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钟新林 《环境化学》2013,(7):1422-1423
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是指用消毒剂对饮用水消毒时,消毒剂与水中含有的天然有机物反应生成的化合物.随着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对水处理中产生的各类消毒副产物的研究也日益关注.氯气、漂白粉和臭氧在消毒过程会产生少量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副产物,如亚氯酸盐、溴酸盐和氯酸盐等.其中溴酸盐是饮用水中臭氧消毒的副产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EPA列为潜在的致癌物,甚至在含量低至1μg.L-1也有致癌的作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最新的饮用水法规中规定饮用水中溴酸盐的含量不得超过10μg.L-1.我国最新的饮用水规范中也建议生活饮用水中溴酸盐的最高含量不允许超过10μg.L-1.卤代乙酸(haloacetic acids,HAAs)是饮用水加氯消毒时氯与水中存在的天然有机物反应生成的一类消毒副产物,通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工是我国发展战略与国策,我国水产通过繁殖保护、增殖水产资源;发展与强化水产养殖,扩大与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综合养殖,特别是渔业生态工程等高速大幅度大增产多种水产品,提高人民生产水平增加经济收入,促进一些物质良性循环,从而对可持发展有所贡献,但其中有些部分忽略了水产的依托的水生系统的整体性、协生和稳态,导致人与在某些方面失调,不利于可续发展。本文着重从一些生态学方法分析这些和问题,并举一些证加以  相似文献   

20.
强氯精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消毒剂,为了解强氯精能够杀菌却不会对养殖水产动物尤其是其繁殖功能产生危害的有效浓度,以分离自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精巢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EC3.2.1.52,NAGase)为材料,利用底物反应的动力学方法探讨强氯精对该酶的失活动力学.结果显示该酶在强氯精溶液中是一个可逆的反竞争型的失活过程,其对酶抑制的IC50为(0.25±0.02)mg/m L;而且强氯精能降低该酶的热稳定性和p H稳定性;通过建立失活模型,计算得知正向和逆向微观失活速度常数k′+0和k′-0值分别为3.84×10~(-3)/s和8.37×10~(-4)/s.本研究结果可为评价强氯精对罗非鱼繁殖功能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