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浙江省大气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气候变化对大气污染影响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大气污染形成机理的认识.利用1996-2015年浙江省大气成分、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 a来浙江省呈年高压天气日数增多、年均气温升高、降水集中及年均净辐射、日照时数、风速、气温日较差和水汽蒸发量都下降的气候变化事实.气候变化引起大气污染扩散能力下降,1996-2015年杭州市和浙江省年均大气扩散指数分别下降了0.55和0.81,降幅分别达35.71%和42.69%.大气扩散指数与ρ(PM10)、ρ(PM2.5)及年霾日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当大气扩散指数增大时,大气颗粒物浓度和年霾日数均下降,反之亦然.杭州市大气扩散指数与ρ(PM10)、ρ(PM2.5)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和0.76.杭州市和浙江省大气扩散指数与年霾日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7和0.78,T检验值则分别为28.88和30.81,说明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大气扩散能力改变是影响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但不同大气成分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ρ(PM10)的关键气候要素是降水量、风速及相对湿度等,影响ρ(PM2.5)的主要是辐射、气温,影响ρ(SO2)的主要是气温,影响ρ(NO2)及ρ(NO3-)、ρ(NH4+)的主要是辐射.总体来说,浙江省近20 a的气候变化事实可能有利于促进ρ(PM10)、ρ(PM2.5)、ρ(NO2)及ρ(O3)等上升,促进ρ(SO2)、ρ(NO3-)、ρ(SO42-)、ρ(NH4+)等下降. 相似文献
2.
章鹏飞;王磊;赵含旭;殷楠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5,(3):47-54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了解、预测大气污染的传输和扩散过程至关重要。高斯扩散模型作为大气污染预测和评估的重要工具,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过程。然而,基于四边形网格的高斯模型由于其非各向同性导致计算复杂度较高,且模型存在许多限制,而六边形离散格网则提供了一种高效且精确的离散化方法。文章通过将六边形格网与高斯扩散模型结合,基于元胞自动机原理,实现对大气污染扩散的精确建模,并通过Cesium展示模拟结果。实验表明,建立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污染物的扩散状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大气污染扩散的特征,为大气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大气扩散潜势的分布,利用大气扩散模型对不同年份、季节扩散模式进行模拟,针对不同气候与短期气候变化问题进行模拟,以评估短期气候变化或区域气候变化对大气环境和大气污染潜势的冲击。结合1999—2009年气候变化潜势的模拟结果,气候变化使陕北及陕南大气扩散潜势呈逐年不利的扩散形式,SO2平均浓度每年增加率分别为1.38%和0.29%,而关中地区大气扩散潜势变化则有利于扩散,其SO2平均浓度每年减少约3.59%。 相似文献
4.
5.
6.
以一化工厂作为研究对象,按1/3125缩尺制作模型,在风洞实验室中进行扩散试验,研究该区域的大气污染情况,以及地形和局地气流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大气污染扩散输送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各种野外探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全面讨论了影响云南省大气扩散输送能力的各种特征量的变化和特点,并试图说明高原山区的特殊地形及局地小气候条件对这些特征量的影响,认为云南全省大气扩散输送具有以下特征:大气稳定度以中性类居多,频率占50%以上;风速廓线指数值比平原地区大得多,也比一般山区的大;大气混合层高度春冬季较大,夏秋季较小,下午较大,凌晨较小;滇东和滇西北扩散参数较大,滇南较小;辐射雾出现频繁是一种影响当地大气扩散输送的天气现象。 相似文献
8.
9.
10.
大气污染扩散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进行某一项目区的大气污染扩散研究时,可借助现有的GIS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对具有空间内涵的对象作可视化处理,实现污染源可视化、结果浓度数据可视化和大气环境评价结果可视化。 相似文献
11.
12.
13.
杨富新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4,24(5):26-28
假定在控制区与控制区以外区域的大气稳定度及气候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重点研究用控制区高斯点源模型估算外来源对控制区影响的方法.并以朝鲜新义州市排放的SO2对丹东市区的影响为实例予以验证,从而确立了一种新的利用控制区高斯点源模型估算外来源对控制区贡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鞍山市ADMS-城市空气扩散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力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6,26(1):15-17
利用ADMS-城市扩散模型和鞍山市2002年排放清单数据库,建立了鞍山市SO2(二氧化硫)空气扩散模型.同时利用2002年的气象和监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年和四季的SO2监测值和预测值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17.
分析了2015年重庆市黔江城区2个自动监测站点PM10,SO2,NO2,O3日均值和小时均值,结合同期气象因素,对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素进行分析.表明,PM10、SO2、NO2和O3春季平均值呈显著差异,PM10超标6天,SO2,NO2,O3污染水平较低,未超标;PM10、SO2和NO2呈现早晚双峰型,O3呈典型单峰型;风速与SO2和NO2浓度呈负相关,与O3浓度则呈正相关关系,风速较小时,利于PM10浓度降低,当风速达到一定程度,会导致PM10浓度升高;污染物浓度和相对湿度呈明显负相关;降水对大气污染物有削减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受特殊地形和气候条件影响,地面风速小,静风比例高,空气湿度大,大气污染物扩散缓慢,主要靠降水的冲刷和清除作用去除大气污染物.利用2014年5月13日-2017年12月31日成都市逐小时ρ(PM2.5)、ρ(PM10)、ρ(NO2)、ρ(O3)、ρ(CO)、ρ(SO2)监测数据和同期地面降水量观测数据,分析了降水前污染物质量浓度、小时最大降水量、降水持续时间及累积降水量对大气污染物清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降水对6种大气污染物的清除率随降水前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并且汛期降水对大气污染物的清除率大于非汛期降水.②降水对大气污染物起正清除作用,清除率随降水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大.③不同降水量对不同污染物的清除效果不同,对PM2.5、PM10、NO2、CO和SO2的清除率随降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对O3的清除效果相差不大且清除率均较大;小时最大降水量对PM2.5、PM10、NO2、O3、CO、SO2的清除率平均值分别为29.48%、26.95%、22.02%、26.87%、11.94%、28.75%,累积降水量的清除率平均值分别为31.64%、30.66%、24.38%、26.31%、13.89%、32.91%,其中CO不易溶于水,降水对其清除作用明显小于其他几种污染物.研究显示,降水对大气污染物的清除作用显著,对SO2、PM2.5和PM10的清除效果较好,而对CO的清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上海金山石化点位2014年大气监测资料,分析石化地区SO2、NO2、O3、PM10和PM2.5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未来工业园区的合理规划布局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常规大气污染物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SO2 、NO2、PM10 、PM2.5冬季高浓度,夏季低浓度,O3变化趋势相反;(2)O3呈现明显单峰日变化,NO2 、PM10、PM2.5则出现双峰现象,这是由于太阳辐射增强造成光化学反应加剧、地面温度上升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SO2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小,日变化趋势不明显.(3)污染物浓度风向分析表明,测点常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金山新城排放,但化工区废气排放对O3浓度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