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如何有效预防、控制事故,是通过总结企业安全生产的历史经验教训,揭示了安全与事故的运动规律和预防、控制事故的规律,在确认了预防、控制事故理论之后,依据安全生产与管理的全部客观要求,联系实际而产生的一种“把传统安全管理由事故发生后转到事故发生之前,从本质...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一般安全生产事故也没能得到有效控制,给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超过100万起(2001年为1000629起;2002年为1073434起),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死亡  相似文献   

3.
重大工业危险源(罐区)监控预警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系统建立了管理软件和硬件监控相结合的安全生产监控预警系统,在安全管理的基 础上,把罐区诸多的危险参数给予实时监测、报警和控制。本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控制与安全监控 相结合,安全监测报警与事故预案相结合,既满足了生产控制又实现了动态的安全管理,对安全生产 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职业安全》2006,(8):90-91
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一是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二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根据事故统计,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80%以上,因此,要确保生产安全必须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而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必须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  相似文献   

5.
安全与不安全是相对的概念。如果把安全描述为平静、正常、没有事故,那么,发生了事故一定是不安全的。因此,事故与安全生产也就是相对的事件了。这里所述的事故是指发生在生产过程中,违背人们意愿且又失去控制的事件.具体到生产活动中,事故总是要构成人体伤害或造成财产损失的。虽然人们并不希望发生任何事故,但是事故却总是在人们对危险因素控制不力、危险趋势不可遏制后而突然发生的。从事生产活动,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接触到多方面的危险因素.一旦对危险因素失去控制,必将导致事故。因此,本从对人和管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揭示事故发生的规律。提出防范事故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一、大力推广和使用危险点控制法是搞好建筑施工机械安全管理的需要。危险点控制,是在生产过程开始之前根据历史资料,目前情况,综合分析人物、环境、管理制度等各种不安全因素。预测危险点并在生产过程中重点控制,起到事故预防效果。符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所谓危险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各种容易构成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实施危险点控制法的目的是为了消除隐患。保障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预防事故发生,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降低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  相似文献   

8.
《劳动保护》2004,(6):i010-i011
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相似文献   

9.
今年1—7月,全市安全生产事故死亡41人,占全年总控制指标数的33.06%。为督促把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落到实处,确保今年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来宾市安监局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约见警示、黄牌警戒暂行办法》,进行了今年以来的首次安全生产约见警示。  相似文献   

10.
预防、控制事故的五道防线,是运用安全科学理论联系安全管理需求产生的,对生产全过程中事故是超前有效预防、控制的科学方法,简称事故五防法.本文所述企业连续20年杜绝死亡、重伤和非伤亡的重大责任事故,开创并持续稳定了安全生产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企业生产系统危险源的结构、特征及其辨识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根据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企业的生产系统可看作是一个多层递阶控制系统,该系统可能呈现不同的安全状态;应用系统科学理论分析表明,企业生产系统的安全功能缺陷是危险源可能的存在形式,而企业生产系统的集成缺陷是其安全功能缺陷的重要原因,危险源具有层次化的结构和对象化的特征;对比分析表明,要全面认识企业生产系统的危险源,需在对工作场所危险生成和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基本的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生产系统状态和功能进行分析。总之,综合应用多种危险源分析和辨识方法,从系统要素、系统状态和系统功能的角度可更好地认识危险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综合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控制生产系统的工伤事故,并采用系统辨识理论,辨识生产中的潜在危险和后果,定量评价潜在危险的危害程度和发生概率;综合应用数理统计、工程逻辑、故障树、事件树、管理失误和风险树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电炉炼钢生产的原料、冶炼、铸锭、天车、电气、机械等子系统进行了事故发生可能性的预分析和安全状况评价。据分析评价结果,结合生产实际和管理现状,制定了控制事故的综合技术对策,并开发了一系列适合于我国企业安全管理实际需要的计算机软件。  相似文献   

13.
事故致因因素和危险源理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基于事故的致因因素,国内外提出了各种危险源的概念和分类方式,如能量单元的危险源、两类危险源和三类危险源。我国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对事故致因因素也有"危险因素"、"有害因素"、"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等术语形式的表述。为准确理解和运用系统安全理论和方法,应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系统分析事故致因因素,在该基础上,诠释各种危险源理论,明晰各种涉及事故致因因素的概念。分析表明:事故致因因素包括能量物质或载体、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因素;各种危险源的概念和分类,都是基于事故致因因素的划分和表述。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低温冷冻制取高纯度(≥99.999%)氮气和液氮的生产工艺及装置,对其生产过程中存在或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类,并作出危险和有害程度评价;明确物料泄漏、设备缺陷、人为因素等事故致因,特别对氮窒息事故进行案例剖析。同时,应用目的树分析方法,从工艺技术和安全管理角度,提出消除或减少生产性危险及职业性危害的安全对策和措施。结果表明:在低温制高纯氮生产过程中,采取技术上和管理上的安全对策与措施,能有效预防火灾、爆炸、氮中毒等事故发生,避免低温冻伤等职业危害,从而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5.
精益建造体系把非增值活动定义为浪费。产生非增值活动的行为/状态即为浪费源。浪费源是安全隐患寄生的界面,为安全隐患的积累提供了场所,当隐患积累到具备事故发生的条件,则安全系统就处于失衡状态。因此运用认知系统工程识别安全隐患寄生的界面,以意识到系统状态为核心原理,识别出安全系统的状态,分析系统出现失衡的原因,不断进行反馈及学习,最终形成一个灵活的识别系统,最后通过精益建造体系方法来消除这些寄生界面。  相似文献   

16.
化工园区内重大危险源数量多、密度大,存在着发生重特大事故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因此,亟需建立化工园区安全监控系统对化工园区内的固定危险源、危险工艺过程、危化品车辆和公共区域重要部位进行动态监控和安全监管,预防和消除事故风险,并为化工园区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提供技术支持。提出了化工园区安全监控系统系统硬件架构,介绍了化工园区安全参数设置方法、安全监控流程和事故预警机制,提出了系统软件的总体架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事故隐患档案,总结隐患整改措施与经验,指导基层企业安全管理实践,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正在实施中的"江苏省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为背景,提出江苏省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的宏观框架建设构想;根据我国在安全生产领域强化重大危险源监管的总体要求,从深化、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建设出发,将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划分为两大体系,即基于网络化的固定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和基于GIS,GPS的移动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以及配套的重大危险源装置检测与预警系统、事故原因鉴证与仿真系统、重大事故隐患整治系统;同时需要有相应的技术基础研究与重大危险源基础数据与重大事故隐患评估整治数据系统作为技术支持。该项研究与实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技术来支撑安全生产监管成效的重大举措,必将对江苏省和全国的安全生产事业产生积极影响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人工免疫原理的事故预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生物免疫识别模式,分析事故预防过程的实质是抑制潜在危险转化成事故的控制过程,分析比较事故预防与生物免疫识别模式在作用、生存环境、动作触发源等的共性,构建了基于免疫识别模式的事故预防系统并建立了事故预防数学模型;定义事故预防系统的识别率、失效率、误判率并给出了数学表达式,指出监测生产系统各环节状态信息是否符合系统的安全要求就是识别潜在危险的过程,是事故预防的关键,基于人工免疫原理的事故预防数学模型具有较强的健壮性、自适应性和动态防护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液态二氧化碳生产企业快速发展,规模逐年增大,安全监控与自动化水平不高导致事故风险日益升高。通过对液碳企业危险和风险分析,利用数据采集、实时数据库、参数监控、视频监控、预警报警、通讯和网络等技术,构建安全监控与自控系统,完成对液碳生产流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关键设备设施的动态监测、安全管理、智能分析、联锁控制、报警、应急辅助决策和统计查询等功能。安全监控与自控系统建设和实施可实现液碳生产企业安全、稳定、长周期、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