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龙门山地震带及其附近有三类地震系列,它们是小震系列、强震系列与大震系列,都满足前震系列公式:Ni=Ni-k/(1-b)k(其中N为地震频度,i为脚指数,k为方次,b为地震频度的变化率)。该公式的意义在于由已知的地震频度推导出未知频度,进而推导出地震的发生周期。使用该公式预测龙门山地震带未来大震发生的时间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中国近代的三列大震系列.在它们发生之前都出现过强震系列.在地震预报中,使用强震系列与大震系列及其公式:Ni'=Ni-k'/(1-b)k可以预报强震与大震.利用强震系列的相关性,预测大震系列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两个8级地震的预测在某种程度上被验证了。一个是 2001 年11月14 日昆仑山口西 8.1 级大震,另一个是 2003年9 月27日中蒙俄交界处的7.9 级地震(矩震级为 8级)。基于月球最北直下点的引潮力触发效应和8级大震的三性法分析,我们预测在2005~2008年间,西藏南部和附近地区可能再次发生 8级大震。  相似文献   

4.
8级大震的预测研究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个8级地震的预测在某种程度上被验证了。一个是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另一个是2003年9月27日中蒙俄交界处的7.9级地震(矩震级为8级)。基于月球最北直下点的引湖力触发效应和8级大震的三性法分析,我们预测在2005~2008年间,西藏南部和附近地区可能再次发生8级大震.  相似文献   

5.
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的月相效应进行了分析,表明该区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月相效应;分别对华东、安徽地区1970年以来4.5级和4级以上地震的月相调制比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华东MS5.5级、安徽MS5.5级以上地震活动受月相调制作用显著,分别提出了华东地区MS≥5.5级及安徽地区MS≥5.0级地震发生前月相调制比的定量预测指标,它对这两个区域大震的发生具有中、短期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6.
CZB-1型竖直摆钻孔倾斜观测资料震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锦州台CZB-1型竖直摆钻孔倾斜仪观测资料对应双台河口ML2.4级地方震、渤海海峡ML4.1级、ML4.9级近震的研究与探讨.对危地马拉MS7.1级地震、所罗门群岛MS7.0级地震远场前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楚雄中强震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姚安5.9、6.5级地震以来,楚雄区域中强地震活动呈现频次高、强度大、范围广的现象。通过对楚雄区域中强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得出以楚雄-南华地震带为活动主体的楚雄区域中强地震活跃,楚雄地震带南段和北段6.0级以上地震活动存在互相呼应、相继活动的现象;20世纪,云南7.0级强震活动时段,楚雄区域中强地震在时、空、强...  相似文献   

8.
大震速报重点是对地方震、近震的速报。提高大震速报质量关键是提高大震三要素(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处理的精度及数据传输的时效性,以保证速报数据准确、可靠。本文针对靖江台大震速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予以剖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首先总结出该台地方震、近震的震相记录特征,然后就如何正确判读到时和水平向最大振幅的量取及大震速报中震级参数的正确处理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其中,结合地震数字观测对限幅地震的处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孕震机理的研究及其对地震预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突发在现今并不活动的龙门山断裂带上,引起社会及学术界的巨大反响,该地震的孕震机理及如何预报问题更引起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从纵横两个侧面来研究汶川地震发生的机理,即:先利用GPS资料研究地表的变形场,然后运用数值方法对横跨龙门山断裂带的一个剖面进行模拟.文中的计算结果显示:①汶川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地区地表的主应变率的方位与该区域的地应力方位基本一致,但形变量值很小,表明断层处于闭锁之中;②对地震发生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的结果,显示等效应力及变形能量密度在空间分布由分散状态逐步向龙门山地区集聚,龙门山断裂带上地震复发周期约为3 163年.因此,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及本文的研究认为汶川大地震的动力成因可能为:随着印度洋板块对欧亚大陆的不断挤压碰撞,青藏高原隆升后形成的物质东流在向东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稳定的四川盆地的阻挡,一部分东流物质在川西地区囤积,造成龙门山隆升;高角度、铲状的龙门山断层面上的正应力随着川西高原的向东运动而不断增大,再加上断层附近介质刚性大,这就导致该断层的闭锁程度增高;但另一方面随着高原东流物质的不断向东运动,龙门山下部地壳囤积的东流物质不断地向斜上方推挤龙门山断层上盘,这样会导致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剪应力越来越大;当剪应力超过摩擦强度时,断层解锁发生地震.最后,针对这种发震机理的新型地震,提出了今后关于地震预报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26日和2005年3月29日在印尼苏门答腊北部分别发生8.7级和8.5级强烈地震后,对江苏地区前兆体应变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这两次地震的震后都记录到了显著的异常,且异常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本文列出这些异常并浅析,以期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印尼大震对我国未来地震趋势的影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利用智利地震震源分布确定智利地区主震断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地震来看,智利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强震主要集中在Nazca板块和南美洲板块之间的俯冲带上,该区也是7级以上大震频发的地区,所以对于该地区的断层结构和震源机制的研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大地震发生后,大量余震在断层面上发生.因此余震震源位置的空间分布可以较为精确地勾画出断层面的位置.假定地震的发震断层可以用一个平面来模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974年4月22日和1979年7月9日在江南水乡溧阳先后发生的两次中强地震的灾情进行回顾以及地方地震部门在抗震救灾中应发挥的作用进行总结,同时,对这两次中强震前的相关异常进行分析,这样可为我们今后的地震预报提供参考,也可为我们以后的抗震设防和抗震救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974年4月22日和1979年7月9日在江南水乡溧阳先后发生的两次中强地震的灾情进行回顾以及地方地震部门在抗震救灾中应发挥的作用进行总结,同时,对这两次中强震前的相关异常进行分析,这样可为我们今后的地震预报提供参考,也可为我们以后的抗震设防和抗震救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被普遍记录的最小震级是表征地震检测能力的重要标志。基于地震频度-震级关系统计了地震观测系统的检测率。引进了相应于70.7%检测率的系统震级下限参量Mr以定量表征地震实际观测能力。以1970-2009年40年来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观测目录为基础数据,分三个时间段客观统计了地震台网的观测水平,展示了中国大陆地震检测能力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地震动物试验场建立、动物观测、数据处理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为动物习性异常与地震关系的研究积累了可贵的观测资料,对于动物的行为异常预报地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利用现有地震目录,在假定我国大陆地区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震活动区,巨大地震的孕育不受其它地区地震的影响的前提下,分析了巨大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大陆地区巨大地震活动具有成组性和阶段性特点。由此对本世纪巨大地震发生进行了估计:本世纪我国大陆地区尚可发生6次左右巨大地震,下次巨大地震最早可在2019年前后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地震动物试验场建立、动物观测、数据处理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为动物习性异常与地震关系的研究积累了可贵的观测资料,对于动物的行为异常预报地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部分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均处于地震区。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建筑物集中,在地震中房屋严重破坏或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直接原因。因此,有效提高我国城市建筑物抗御地震的能力,减少震害。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本文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就我国城市建筑抗震的工程对策,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九江-瑞昌地震虽然震级较小,但震源深度浅,加之本地为历史少震地区,设防水准低,量大面广的非标准砖混和砖木房屋破坏较严重,造成13人死亡和多达20亿的直接经济损失。这充分暴露出我国少震地区城市防御力不足的弊端,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注意地震灾害风险的规避。本文介绍了本次地震现场应急工作情况,例举了地震区内不同结构类型房屋在这次地震中的表现和震害特点,并根据本次地震现场房屋安全性鉴定工作的实践和多次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经验,对本次地震现场应急工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造成城市地震灾害严重的多种因素,从搞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加强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推动城市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队和避难场所的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