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鸨生长期能量代谢和蛋白质沉积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不同日龄笼养大鸨 (Otistarda)的能量代谢和蛋白质沉积量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5 0日龄、70日龄、30 0日龄和 4 0 0日龄雄性大鸨的能量日摄入量分别为 14 98.9kJ、2 376 .2kJ、2 397.4kJ和 2 4 6 5 .9kJ;能量代谢率分别为 82 .3%、81.8%、81.8%和 83.1% ;蛋白质的日沉积量分别为 5 .8g、13.4g、15 .8g和 13.5g .表 3参 9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近50年无霜期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晓辉  王麒翔  王孟本 《生态环境》2010,19(10):2393-2397
根据山西省108个地面站近50 a(1959—2008年)的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系列数据,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法,对山西省近50 a无霜期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全省108个地面站的平均无霜期在124.6~232.9 d之间。Mann-Kendall检验结果显示,在所有地面站中,77个站初霜日推后,78个站终霜日提前,87个站无霜期延长,其中35个站显著延长。全省初霜日显著推后(+1.41 d/10 a),终霜日显著提前(-2.57 d/10 a),无霜期显著延长(+3.72 d/10 a)。初霜日推后和终霜日提前对无霜期延长的贡献约分别为1/3和2/3。Pearson相关分析证明,在全省范围内,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与年平均气温、纬度和海拔具有密切关系。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气温每升高1℃,初霜日迟4.7 d,终霜日早4.1 d,无霜期延长8.8 d。纬度每北移1o,初霜日早6.1 d;终霜日迟4.5 d;无霜期短10.6 d。海拔每升高100 m,初霜日早3.4 d;终霜日迟2.8 d;无霜期短6.2 d。对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这些特点的认识,对本区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管理、生态恢复和生态工程实施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毒理学报》2007,2(2):171-171
<正>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决定在2007年11月2日~6日在广州市召开我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会议有关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4.
再生稻不同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及其适宜的播种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再生稻不同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探讨了再生稻适宜的播种期.结果表明:再生稻播种期愈早产量愈高;2月25日播种再生稻产量最高;2月25日播种再生稻,采取旱播薄膜育秧等措施,不会因低温引起烂秧;衡阳地区种植再生稻,宜在2月25日至3月5日播种.把再生稻适时早播,有利于满足再生稻所需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再生稻高产,这样也将有利于扩大再生稻的种植面积.表2,参7.  相似文献   

5.
投喂频率和饵料种类对黄颡鱼仔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浮游动物为饵料日饱食投喂3次(F3)、2次(F2)、1次(F1)等不同投喂频率对3~32日龄黄颡鱼仔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并比较了单独投喂浮游动物(Ⅰ组)、水蚯蚓(Ⅱ组)及两者混合投喂(Ⅲ组)对4~34日龄黄颡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投喂频率对黄颡鱼仔稚鱼生长具有显著影响,F3组个体平均全长、体重显著高于F2、F1组;3~29日龄全长和体重特定生长率(SGR)与投喂频率间直线正相关(SGR1=1.0366D+3.2347,R2=0.9025;SGRW=3.00t3D+9.4829,R2=0.8833),投喂越多则生长越快.(2)17-25日龄时Ⅱ组生长显著低于Ⅰ、Ⅲ组;28日龄Ⅱ组生长仍显著低于Ⅲ组,但与Ⅰ组问没有显著差异;到34日龄,Ⅲ组生长最快,Ⅱ组生长超过Ⅰ组,3组间生长差异显著(P<0.05),表明28日龄后水蚯蚓为黄颡鱼更合适的饵料.(3)饵料种类对34日龄内的仔稚鱼成活率没有影响.试验表明,日饱食3次更有利于黄颡鱼仔稚鱼的生长;28日龄后投喂饵料应增加水蚯蚓;充足的适口饵料是影响黄颡鱼苗种生长的重要因素.图2表2参18  相似文献   

6.
川西亚高山白桦林小气候的时空动态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川西亚高山白桦林(海拔2 540 m)内太阳辐射、空气温湿度以及土壤5 cm和15 cm层温度等进行了连续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林冠下的太阳辐射日进程与林冠上的不同,但辐射强度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变化;林冠下太阳辐射日总量不仅受林冠上辐射日总量的影响,也受森林群落生长季节的影响;春、夏和秋季,林冠下平均辐射日总量分别占林冠上平均辐射日总量的53.1%、39.4%和55.8%.2)夏季,白天空气温度高于土壤温度,而夜间则相反;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日极端温度出现的时间不同步,空气温度对太阳辐射强度的敏感性比土壤温度的敏感性高.3)春季,土壤表层>4℃的积温高于空气和土壤底层>4℃的积温;夏季,>4℃的积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林冠下空气>土壤5 cm层>土壤15 cm层,而秋季的比较结果与之相反;空气日平均温度与土壤日平均温度有显著的线性关系(P<0.001).4)林冠下的空气相对湿度(RH)比林冠上的高,林冠下的空气RH日变幅和季节性变幅比林冠上的小.图7表1参19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4月25日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日本厚生劳动省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该省计划将3种物质以及它们的制剂列为有毒或有害物质和制剂。这些物质是:氯-2,4-二硝基苯;氯甲酸苯酯;邻苯二酚。前2种物质将被列为有毒物质,第3种物质将被列为有害物质。根据该通报,将于6月20日对有毒和有害物质控制法进行修订,并且这些修订将自7月1日起生效。  相似文献   

8.
生长在全光照的厚叶木莲幼树,叶片的表观光合量子产率(αA/molmol-1)为0.0246±0.0023,而生长在40%日光照和20%日光照的植株,αA分别为0.0266±0.0031和0.0165±0.0042.生长在40%日光照的植株叶片光能转换效率(α/molmol-1)为0.2581±0.0019,分别较全日光照和20%日光照高26.3%和33.2%.结果表明,40%日光照有利于厚叶木莲叶片的光能利用和增高光能转换效率.生长在20%日光照的植株,δ较低.生长在40%日光照的厚叶木莲较生长在全日光照和20%日光照的有较高的Γ*和Rd.表明厚叶木莲生长在40%日光照下能促进光下线粒体呼吸.而生长在20%日光照的则有较低的Rd.生长在40%日光照的厚叶木莲较生长在全日光照和20%日光照下的有较高的Vcmax和Jmax.不同光强下生长的厚叶木莲有不同的Jmax和Vcmax比值,光强的变化可能改变Vcmax和Jmax的平衡.40%日光照有利于增高Jmax.在较高光强的全日光照下生长和在较低光强的20%日光照下生长的植株,气孔对空气CO2浓度和相对湿度变化的敏感度较生长在40%日光照的高.生长光强改变气孔对一些环境因子的敏感度.结果表明,40%日光照的环境可能最适应于厚叶木莲异地迁移种植.图2表5参15  相似文献   

9.
太湖五里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根据Jaccard相似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研究了2008年太湖五里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2008年1-12月,五里湖共出现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甲藻Pyrrophyta、黄藻Xanthophyta 7门64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其中绿藻种数最多,共35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4.7%;其次是蓝藻和裸藻,都为9种,均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14.1%;硅藻7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10.9%;隐藻2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3.1%;甲藻和黄藻各一种,均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1.6%.五里湖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分别变化在320.4×104~3 390.6×104ind·L-1和0.627~2.025 mg·L-1之间.浮游植物数量以夏末秋初最高,秋末最低;且除绿藻外,五里湖浮游植物的季节演替规律与PEG模型基本相似.相似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相似性指数变化在0.19~1之间;其中1月8日-4月3日的生境相似、4月23日-5月25日的生境相似、6月22日-8月12日的生境相似、8月28日-10月15日生境相似.优势度分析显示,浮游植物优势度指数变化在0.02~0.86之间,优势度不高;且除5月13日外,其他调查时间下的浮游植物优势种都在3种以上,优势种种数较多.多样性和均匀度分析显示,五里湖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分别变化在0.92~2.61和0.20~0.63,大多数调查时间下的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都较好,表明2008年五里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复杂、群落信息含量较大,群落结构处于较完整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常州市2022年6月14—21日的臭氧连续超标过程,利用EKMA曲线分析此次污染过程中臭氧生成对其前体物VOCs和NOx的敏感性,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算法对网格化数据进行插值对该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常州市臭氧及其前体物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6月臭氧超标天的臭氧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常州市臭氧处于强VOCs控制区,削减VOCs会使当地臭氧生成潜势逐步降低;不当削减NOx排放反而会使当地臭氧生成潜势上升。6月14—18日,江苏省呈区域型污染,常州市温度偏高有利于臭氧生成;19—20日臭氧污染气团不断向西移动,臭氧高值区处于常州市;21日主导风向转为东南风,常州本地臭氧生成叠加周边区域影响,致使常州市臭氧仍处于高值。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4月24日台湾环保署于4月22日公布了将要求企业为4类有毒化学物质的处理获得许可的提议以及草案法规。环保署获得授权,负责依据由马英九"总统"在12月份颁布的修订版《有毒化学物质控制法》第7条起草该法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淹水嫌气培养法测定了20、25和30℃下红壤稻田氮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氮矿化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Q10平均为3.1;土壤供氮量是有效累积积温的函数.可用方程N=k[(T-T0)t]n来很好的描述(式中N为土壤氮矿化量,kg/hm2;T0为有效温度=15℃,T为土壤温度;t为时间d;n、k为拟合常数)。根据测定的周年水田耕层土壤温度,将这一方程用于估测田间条件下土壤氮供应量,在湘南早稻生长期间(4月20日-7月20日)为120kg/hm2,在晚稻生长期间(7月20日-10月30日)为140kg/hm2。  相似文献   

13.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该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公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环境战略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的转变,将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4月23日欧洲化学品管理署(ECHA)宣布就针对19种物质的34项试验提议征求意见。大部分这些试验提议针对出生前发育毒性、两代生殖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此外,还提出了一项关于对鱼类的长期毒性和体内遗传毒性的提议。这些意见征询的截止时间为5月30日。此外,还有另外30项试验提议进行意见征询,截止时间为5月19日。  相似文献   

15.
2000年1月29日在蒙特利尔通过并于同年5月15日~26日在内罗毕开放签署的联合国<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对转基因生物(GMOs)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该议定书起草与谈判的背景;分析了议定书各条款对GMOs国际贸易的潜在影响;并在分析目前中国进口GM作物产品的现状和中国生物技术开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加入WTO后国外生物技术和GMOs及其产品输入中国的趋势;同时提出中国履行<生物安全议定书>对控制和管理国外GMOs及其产品进口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2000年1月29日在蒙特利尔通过并于同年5月15日-26日在内罗毕开放签署的联合国《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对转基因生物(GMOs)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该议定书起草与谈判的背景;分析了议定书各条款对GMOs国际贸易的潜在影响;并在分析目前中国进口GM作物产品的现状和中国生物技术开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加入WTO后国外生物技术和GMOs及其产品输入中国的趋势;同时提出中国履行《生物安全议定书》对控制和管理国外GMOs及其产品进口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为了总结自然保护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强全国自然保护工作,国家环境保护局于1990年7月20日至23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了全国自然保护工作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主管自然保护的局长、处长;计划单列市环境保护局主管自然保护的局长;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局,全军环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自然保护工作的同志;自然保护及生态学方面的专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边界层气象条件对O3浓度垂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2年7月21日至26日,北京325m气象塔O3浓度梯度观测资料及同期的气象资料,分析了O3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超标情况及不同天气条件下,O3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并对7月23日,24日两天出现高浓度污染的大气稳定度和逆温、相对湿度、低空风等边界层气象条件对O3垂直分布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城市边界层气象条件,尤其逆温是影响O3垂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根据深圳市11个国控子站2013—2019年的O_3监测数据,结合2017年8月15—17日、11月1—3日、12月19—21日离线手工采样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其组分的检测结果,分析深圳市O_3污染特征以及O_3污染形成与前体物变化的关系,以期为深圳市控制O_3污染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深圳市O_3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O_3浓度值和超标率都达到了近7年的最高值。月变化趋势上,8—11月O_3浓度较高,峰值常在10月出现,是O_3削峰治理的重点时期;空间分布上呈现西重东轻、北高南低的特点。结合离线采样期间的O_3浓度,将采样时段区分为O_3高污染日(11月1—3日)、中污染日(12月19—21日)、低污染日(8月15—17日)。污染物浓度日变化情况显示,O_3高污染日NO_2 14:00浓度较08:00浓度降低了64%,而O_3低污染日NO_2消耗比例仅为34%;O_3高污染日各类VOCs物种14:00体积分数较08:00浓度的下降比例为58%—75%,而O_3低污染日VOCs体积分数日变化比较平缓,可见采样期间O_3高污染日的光化学反应更强烈,NO_2和VOCs都发生了剧烈消耗。深圳市O_3生成对VOCs更为敏感,O_3高污染日的VOCs体积分数较低污染日升高了168%,而NO_2仅升高了44%;各VOCs物种中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和烯烃体积分数升高幅度明显高于烷烃和芳香烃,表明O_3生成受OVOCs和烯烃的影响较大。臭氧生成潜势(OFP)分析结果同样表明贡献较大的组分为OVOCs和烯烃,贡献最大的前10个物种共占总OFP的76%,主要为醛类、烯烃和芳香烃,加强机动车、溶剂使用和工业源排放的VOCs控制以及植物排放的异戊二烯控制对改善深圳市O_3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目前共有196个缔约方。我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公约》,是最早签署和批准《公约》的国家之一。缔约方大会(COP)是《公约》的最高议事和决策机制,每两年举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