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文化景观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表征形式,旅游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地域文化景观的演化。以大规模旅游活动为主导动因,运用实地调查和参与式制图法,对贵州西江苗寨文化景观演化特征与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西江苗寨物质文化景观整体演化强度较高,呈现出聚落协调扩张、土地利用破碎化,民居景观服务化,服饰景观展演化特征。(2)非物质文化景观整体演化程度较低,呈现出饮食文化景观再地方化,制度文化景观外显化,语言文化景观稳固化,歌舞节庆文化景观他娱化特征。(3)西江苗寨文化景观演化是多元利益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旅游者通过旅游凝视与主客互动引导村寨文化景观的演化,政府和旅游经营者通过权力调配和资本的介入对村寨文化景观的演化进行规训与筛选,村寨居民通过社区参与对村寨文化景观进行叙事与重构。  相似文献   

2.
文化商品化引起的民族文化保护和利用的问题思考是民族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对民族旅游开发中出现的文化商品化现象进行过程分析,发现其中涉及到旅游伦理问题。从伦理学的道义论和后果论来思考民族旅游开发中文化商品化现象的实质伦理,认为民族旅游开发中出现的文化商品化现象能得到部分的伦理辩护。在文化商品化进程中应建立一种合理的程序伦理,包括在民族旅游开发中确立文化商品化评价的伦理原则,建立文化商品化的综合效用评估机制,提高利益相关主体的伦理素养和责任意识,扩大少数民族群体、社会公众、游客群体的参与,以便对民族旅游开发中的文化商品化进程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湖北武陵山区已开发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品.总结湖北武陵山区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的经验,对本区域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有多重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更为理性的人类学思考是本文的初衷.在对西北省区甘肃省民族旅游考察的基础上,发现民族旅游存在民族文化特异性缺失、真实性缺失和旅游产品形式单一等问题,并以此提出对民族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原生态开发、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等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我国对国际旅游市场的主要吸引因素。但在近年来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流失问题,对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通过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特征的分析,指出了当地居民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现实主体,并进一步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出了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利益分配的经济学依据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旅游能否实现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取决于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是否得到科学开发和保护,进一步决定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民族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根据不同的资源与区位,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选择民族旅游目的地大理、丽江为研究平台,从空间、管理、资源等角度提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1空间上采取旅游联动开发模式,区域内为"核心—边缘"联动模式,区域间为"双核联动"模式,大区域为"点—轴"联动模式;2管理模式上结合民族地区特色,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区参与"模式;3结合大理、丽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采取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7.
民族歌舞表演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产品之一。通过对新疆"民族歌舞伴宴"旅游产品的开发经营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总结出新疆"民族歌舞伴宴"旅游产品开发的三类典型形式,并针对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管理建议,以期推动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产品体系的合理构建与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境内旅游资源类型多样,资源赋存极其丰富。近几年甘南州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与自身丰富的资源优势相比,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文化旅游开发层次低、文化产业链条脆弱、县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旅游资源整合差等。通过分析甘南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模式,即以点带轴的旅游空间组合模式、以市场为依托的文化旅游精品整合模式、以产业为依托的旅游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湖南西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文化旅游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而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文化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湖南西部作为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地,拥有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神奇独特的古迹遗存,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独具魅力的民俗艺术形式。在述评湖南西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特色以及特殊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战略构思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旅游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德夯苗寨是一个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山村,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德夯苗寨通过20余年的发展旅游业发展,经济发展迅速,居民脱贫致富,旅游扶贫绩效显著.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对德夯苗寨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感知进行了细致分析和调查研究,以期为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体验经济时代下诸葛八卦村古村落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及其产品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期待,而在现实旅游开发中却存在很大的不足.在旅游与体验的内在关系分析基础上,根据发生学的序曲、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曲方法,结合诸葛八卦村的旅游资源特色,创新设计了诸葛八卦村古村落旅游的行程和活动安排,进行了深度体验型的古村落旅游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旅游者对其兴趣浓厚,倍加青睐,国内外学者们纷纷探讨了适合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道路.归纳发现,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总结他们集中探讨的问题,给我国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钟洁  沈兴菊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4):362-364,371
目前国内对旅游体验和体验旅游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针对这一情况,以西双版纳傣族园游客为对象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采用社会统计学基本原理探索性地对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加强民族村寨的个性化体验旅游产品开发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北京市郊县柳沟村的实证研究,得到乡村旅游生态足迹的特点和构成.研究发现,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多功能性节约了部分生态足迹,该村60万游客2011年生态足迹为2266.724chm2,平均0.003778chm2/人,是一种生态足迹较小的旅游方式;占用土地类型比例依次是化石能源地45.37%、可耕地44.79%、水域9.69%、建成地0.15%.从旅游环节来看,食宿、交通、游购娱、废弃物处理比例分别为46.06%、27.25%、22.54%、4.15%.由于本地不具备生产条件或生产优势,食物贸易转移了部分生态足迹,目的地发展旅游业可提高生态效率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以黟县深冲村为例,首先基于地脉、文脉、市场感应以及竞争替代4个要素分析进行旅游形象总体定位,然后从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3个层次进行旅游形象系统策划,这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民族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研究和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实现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发展模式和解决措施,但这些研究都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民族性与乡村性。因此,从这两个民族旅游的特性出发,以云南省西双版纳3个民族旅游村寨(勐景来、傣族园、曼景法)为例,从社区参与层面研究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试图从根本上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省旅游业发展在短期内造成了极大困难,但也给当地遗留了大量的地震遗存,拥有重要的科学考查、科普教育和纪念价值。后重建时代极重灾区面临的旅游发展问题大同小异,虽然开发了许多新项目,但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从当地自然环境禀赋各异、少数民族文化开发程度低、旅游商品外来化严重、旅游安全等方面分析了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湘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利用当地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以湘西自治州民族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湘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湘西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While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entrepreneurial “base” of the ethnic economy, the enclave is primarily composed of thousands of hourly employees working in small co-ethnic or multi-ethnic immigrant firms. The US economy benefits from over 10?billion dollars in taxed income and wages from immigrants whose social security numbers do not match up with their employee tax identification numbers. Multiple mismatches and misinformation about immigrants (from an economic, cultural, and political standpoint) demonstrate th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unique potential of immigrant communities in facilitating urban growth. Koreatown in Los Angeles, an ethnic enclave economy that is also a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for many immigrant workers, is one emergent example of new types of flexibility around citizenship status and semi-formal jobs as they are negotiated on a daily basis in the neighbourhood. Previous studies of the ethnic enclave have maintained that there is a singular importance to the co-ethnic network (Korean to Korean, or Cuban to Cuban, for example), and yet this traditional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ethnic enclave does not hold true in most urban ethnic enclaves, which include multiple ethnic groups working side by side. Interviews with Korean and Latino workers demonstrate the ways in which people (including undocumented individuals) contribute to the local economy, and informally communicate in neighbourhoods and cities to build a broader social and economic network outside of enclave boundaries.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以城市周边为目的地的近距离旅游需求日益增长,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迅速,作为新疆特大城市的乌鲁木齐市目前也已形成环城游憩带的雏形。乌鲁木齐市地处偏远,民族众多,近300万乌鲁木齐市民的休闲与旅游需求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其研究意义重大。采用2003年国家制定的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标准对乌鲁木齐市环城周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及评价分析后发现,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优质资源数量众多、分布较为均衡,可为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提供较好的资源优势。研究结果既能够促进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推动乌鲁木齐市乃至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可为类似少数民族地区大城市发展环城游憩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