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苗红娟  陈瑛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1):66-67,79,F0003
世界铁矿资源分布不均匀,导致世界各国对铁矿资源的争夺非常激烈。在资源所在国直接投资是获取铁矿资源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投资区位选择又直接关系到铁矿企业与企业所在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成败。分析了我国铁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铁矿资源丰富国家的投资环境,对我国铁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影响,并对我国铁矿企业的对外投资区位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GIS查询统计与Voronoi图CV值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计算点状目标的Voronoi多边形面积的变异系数(CV值)方法来分析点状目标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有9个市、县为随机分布,其余市、县为集群分布,但总体上为集群分布。最近邻指数和CV值通过级差变换后,发现其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为负值,表明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游客的合理分布是景区规划管理与需求预测的重要部分,是实现景区有效保护和良性发展的关键环节。综合运用ArcGIS与Depthmap软件对台儿庄古城景区建成环境因素进行量化处理,探讨景区建成环境对游客空间分布的影响,并提出景区规划提升策略。结果表明:①整合度与入口关系、业态聚客力与景点吸引力显著正向影响游客空间分布,空间深度与选择度对游客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显著。②台儿庄古城空间范围内的业态及景点沿整合度高的大衙门街两侧集聚,景区空间与功能的对应关系较为紧密。  相似文献   

4.
空间分布分析有助于深入地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赋存特征。在详细分析河南省18个地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和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后,进一步分析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之上,针对跨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开发问题、开发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选择问题、开发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维护等问题提出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思路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1-2011年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生源地统计信息,通过GIS可视化方法,对生源地在甘肃省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得出生源地在甘肃省的分布格局;运用计量地理方法,分别计算学生人数与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等级相关系数.总体上,生源地空间格局与经济发展水平协同性较好,分析了不同类型样本的等级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教育水平的城乡差异、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缓慢等现象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夜间旅游满足了游客的多元需求,为带动地方经济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昆明市夜间旅游为例,构建夜间旅游空间分布模型,揭示昆明市夜间旅游空间分布特征与发展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昆明市夜间旅游资源、游客活力和经济之间的耦合关系呈现出分散和多元化的特点,夜间经济的影响范围超越传统旅游活动的影响范围,游客更倾向于在人流量较小的地方活动;(2)夜间旅游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丰富多样的夜间观光旅游资源和发达的夜间经济;(3)昆明市夜间旅游空间分布主要呈现“以高密度大聚集区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东北—西南”的分布趋势;(4)旅游资源的丰富度、质量、受欢迎程度和知名度以及居民点密度和疫情防护水平是关键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和交互作用,旅游资源质量、知名度以及疫情防护水平对夜间旅游的影响最为显著,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来促进后疫情时代下夜间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2020年乌鲁木齐市POI数据,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影响力—空间面积"权重模型定量识别了城市"三生"空间,并解析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乌鲁木齐市城市"三生"空间分布格局与城市功能分区相符合。②"三生"空间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征,各区分布不均衡,总体上形成"生活空间较强凝聚、生产空间相对集中、生态空间均匀分散"的格局。③生活空间呈"西北—东南"走势,呈现内部连片、外围组团状分布特征;生产空间呈现"东西两翼"的空间格局,沿交通干线布局,向产业区集聚;生态空间呈点状分布,"中心—外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基于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比了中美两国投资规模、空间分布和发展阶段,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比较了影响两国投资区位的因子.结果表明,影响美国对外投资的主要因子是人均GNP、CH和CO2的排放量,影响中国的主要因子是直接投资净流入量、航空运输量和CPI;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属于市场导向型,而中国尚处于转型期,为对外投资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9.
黄华  付磊  明庆忠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5):461-463,413,F0003
近年来漂流旅游逐步成为我国夏季旅游的新兴热点,在各地发展迅速。以我国漂流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基尼系数等计量地理学方法和ArcGIS分析软件对其在全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表明,我国610处漂流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呈集中和空间凝聚态势,且分布的均衡度很低;而在地势第三级台阶内的山地丘陵地区呈现明显的条带状凝聚,多位于降水充沛的季风性气候区。同时,漂流旅游景区的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耦合关系,体现出明显的城市指向。  相似文献   

10.
谢勇  王世航  程先富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077-1080,1088
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是土壤空间分布的重要指数。通过建立安徽省土壤的空间数据库,运用分形理论,获得安徽省土壤类型周长与面积的关系,进而计算出各类土属在空间上的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大小,得出如下结论:①安徽省土壤图斑的周长与面积之间存在双对数函数关系,相关性系数大部分在0.9以上,证明了安徽省土壤空间分形的客观存在。②安徽省各类土壤空间分维数大小在1.1375—1.9948之间,平均值为1.6138,最大的是泥质岩砾质土,最小的是脱青湖泥田。分维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总的趋势是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变大。③各种土属的稳定性指数在1.0252—0.0124之间,平均值约为0.2324,最大的是湿潮土,最小的是砂礓黄土。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春季大气NO2浓度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重庆市大气中NO2浓度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了一种被动式采样器在该地区野外采集大气NO2的可行性,并在2004年3~5月期间利用这种采样器对重庆城区2600Km^2范围大气中的NO2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NO2浓度值随城区类型、观测点位置不同有一定的差异,其分布与交通强度密切相关;前后两次观测有相同(除南岸区外)的区间浓度梯度。  相似文献   

12.
空气污染指数(API)是一种综合反应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指标,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利用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收集的上海市2006 ~2011年各个区的API指数,对API指数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分析,包括近6年来API的年变化、季节变化以及比较上海市市区和郊区的API值.结果表明:上海市的空气污染状况在2006~2011年期间得到改善;夏季的空气质量最好,春季最差;空间上存在城郊差异,郊区API指数低于市区,金山区空气质量最好,普陀区和宝山区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3.
我国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特征与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丹  杨洪霞  段慧  范力  杨朋  罗彬 《四川环境》2014,(4):140-145
随着点源污染控制的逐步完善,非点源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成为了目前我国水质环境恶化的又一重大因素。为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本研究对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述,分析了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方法。根据国内学者对非点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的调查、计算及研究成果,总结分析了我国非点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规律的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非点源污染的控制需从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及末端治理等方面进行,从而为非点源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相应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2010~2019年突发环境事件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  范龙  王彬洁  石锦  胡鑫 《四川环境》2021,(2):204-207
近年来,四川省高度重视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环境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但环境风险形势依然严峻,突发环境事件时有发生。通过对2010~2019年四川省10年突发环境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浅析四川省突发环境事件的规律特点,以期为四川省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四川省突发环境事件呈现多发高发态势,6~8月为突发环境事件高发期;安全生产事故和交通事故次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是主要事件类型;成都市和广元市是突发环境事件的高发区域;油类污染物和酸碱类污染物是主要污染物类型;跨界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发生频率较高。应从流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环境应急物质储备体系和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等方面加强四川省环境应急管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取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被动采样法,具有适用性强、地域范围广、使用周期长的特点,按照遂宁市辖区内16km×16km均匀网格布点,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大气中SO2研究,分析区域内SO2浓度时空变化,以图形化方式表达.研究表明:整个遂宁市辖区范围内SO2浓度整体水平不高;不同时间、不同区域内的SO2浓度差异较大,秋冬高、春夏低;工业集中区浓度较高;受常年主导风向西北风以及污染源整体布局的综合影响,辖区范围内SO2浓度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