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升宗教旅游资源吸引力,推进青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以青藏地区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塔尔寺为案例地,构建了宗教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单项评价指标的吸引力强度及权重值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宗教旅游资源吸引力调查问卷。同时根据旅游者的主观评价,对宗教旅游资源吸引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塔尔寺的各类型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强度依次为:宗教活动、宗教艺术、宗教建筑、宗教名人和宗教传说。  相似文献   

2.
依据避暑旅居的内涵与特点,从环境质量、服务需求、旅游资源和市场潜力4个维度构建了我国避暑旅居指标体系,并运用多维度综合评价法对我国25个主要城市的避暑旅居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城市的避暑旅居潜力差异较大,生态环境质量、旅游资源丰富性、地区经济水平、交通区位条件、服务接待能力和游客感知水平等是避暑旅居潜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分类评价潜力模型的分析,提出各自的发展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已有的城市居民国内旅游需求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可量化的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我国2012年各地市统计年鉴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城市居民国内旅游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经济水平因子、交通运输因子、教育文化因子与城市居民出游率和人均旅游花费之间的关联度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针对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提出了促进城市居民国内旅游需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16城市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国内外城市旅游研究的热点。选取28个旅游经济与人文指标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长江三角洲16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实力,在此基础上按照旅游竞争力强度将16城市划分为最强型、较强型和一般型3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并针对不同城市旅游竞争力特点提出了相应增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建议。研究创新点主要表现在: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旅游竞争力;揭示16城市旅游竞争力差异化表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根据参加旅游策划的实践,构建了湘西古丈、永顺两县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以永顺县小溪景区为例对其主要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分析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该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相应策略,以期解决两县旅游开发中的区域竞争与协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丰富、规模宏大、特征鲜明,共有15类岩溶为主的地质遗迹类型,其中岩溶洞穴、天生桥、天坑和天窗地质遗迹景观资源最具典型性和稀有性,拥有世界级景观、科学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但地质遗迹资源自身价值的优势并不能完全代表旅游开发的价值。衡量其旅游开发价值,必须从旅游者消费需求角度出发,考虑旅游安全、交通、服务、体验、经济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进入大众化阶段,现代旅游已从单纯的观光旅游逐步发展为深层次的休闲旅游,文化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因此提升环塔里木盆地非物质文化旅游的吸引力显得尤为重要。旅游本身是旅游资源、旅游服务、旅游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旅游吸引力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增加游客量。以旅游者感知理论与推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环塔里木盆地非遗旅游吸引力的旅游者进行问卷的抽样调查,建立吸引力分析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探寻非遗旅游吸引力的主要着眼点,为环塔里木盆地非遗旅游吸引力的提高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期能对环塔里木盆地非遗旅游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张洪  潘辉  杨燕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11):1046-1049
在构建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位序得分法对安徽省17个地市的旅游资源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同时借助两轴折线图、散点图及拟合曲线等工具对17个地市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收入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绝大多数地市旅游业发展仍依赖于旅游资源;少数地市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收入出现偏离,成为非旅游资源依赖性城市。从资源属性来看,综合类旅游资源与旅游收入的相关性最大,其次为自然类旅游资源,人文类的相关性最小。  相似文献   

9.
智慧旅游的概念既关系到智慧旅游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时也时刻影响着我国各地、各旅游景区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近几年来有关智慧旅游的研究发展迅猛,由于研究的出发点与视角的不同,有关智慧旅游的概念众说纷纭,难以达成共识。通过对2011—2015年智慧旅游概念的梳理,提取32个智慧旅游的概念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构建了智慧旅游概念特征类目系统,并提炼出32个智慧旅游概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指标:"信息技术(智慧技术)为支撑(基础、工具)"、"旅游资源、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共享与有效利用"与"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最后将智慧旅游的概念重新界定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技术)为支撑(基础、工具),实现旅游资源与信息资源等社会各项资源的整合、共享和高效利用,以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的旅游形式。  相似文献   

10.
省级旅游官网信息协调性评价指标权重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分析我国31个省级旅游官网上的信息和对专家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采用目标分解法和改进的德尔菲法确定了省级旅游官网信息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省级旅游官网信息协调性评价指标权重模型。结果显示,省级旅游官网信息协调度主要取决于游客需求信息的丰富度和全面性,尤其是旅游目的地吃住行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基于AHP的淮南市旅游资源开发类型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地考察、重点详查、访谈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划分的八大旅游资源类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淮南市旅游资源开发类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淮南的旅游资源开发类型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全面地反映了淮南市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和特点,可为淮南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外近23年刊发的75篇涵盖乡村旅游概念的文献进行分析,提炼出乡村旅游概念构建的16个标准。以16个标准在50个典型乡村旅游文献中出现的频次为依据,从中抽提出频次高于50%的7个标准作为概念构建指标,将乡村旅游定义为:旅游者以休闲、学习为目的进行的以乡村环境为基础,以乡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风景和农业活动为核心旅游资源,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以可持续旅游为发展导向的旅游形式和旅游活动。通过辨析国内外乡村旅游概念标准研究的差异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小规模、同义于农业旅游、开放式空间等乡村旅游概念标准的认知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目前对边境旅游吸引物的研究缺乏市场调查和数据统计作为支撑,以及对边境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的认识仍处在空白阶段的研究现状,从游客感知的角度,尝试构建了边境旅游吸引物评价体系,采用模糊数学、IPA分析方法,以磨憨口岸为例,对边境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大小进行测度。结果表明:边境旅游吸引力=边境地区供给拉力+旅游者需求推力;从重要性角度来看,边界国门、爱国情结、异国风情、好奇驱使、历史事件是吸引旅游者的主要因素,边境旅游整体吸引力处在非常大阶段。通过重要性感知与表现性效果的对比分析发现,跨境购物是边境旅游需要继续保持的核心卖点之一,而跨境自驾的实际体验是目前大力发展边境旅游的门槛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从客观实际出发,应用层次分析法(AHP),从旅游资源条件和旅游开发条件两方面着手构建了温泉地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并据此进行计算机处理、排序和检验,提出了温泉地旅游资源等级指标及赋分标准.以厦门翠丰温泉及腾冲热海温泉为实证研究对象,针对其具体情况进行理论的检验与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5.
以沈阳周边景区自驾车旅游者为研究对象,从自驾车旅游者的需求特征和社会人口学特征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自驾车旅游者的58个指标中提取了28个主成分,运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28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将自驾车旅游者分为家庭亲子型、青年探险型等九类,并对不同类型的自驾车旅游者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自驾车旅游者在年龄、收入等社会人口学特征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出游的组织方式等方面却差异性明显。  相似文献   

16.
李杏  马婧  孙克勤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2):1525-1528
文化遗产是我国遗产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发展文化遗产旅游对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文化遗产旅游.从影响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的因素着手,构建了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定量评价,结合庐山进行实例分析,建立相应的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提升庐山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借鉴国内外旅游流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国旅游六大典型城市的统计数据,利用因子分析与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探讨了客源地驱动力、入境旅游流状态与目的地城市响应的模型。研究发现:1所构建的客源地驱动力、旅游流状态与目的地响应指标体系由3个目标层、13个准则层、43个指标构成。2构建了"驱动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具有很强的理论吻合性。3将入境旅游流与客源地驱动力系统、经济社会子系统、资源区位子系统、服务设施子系统和信息技术子系统逐一对应,构建整体动力系统因果回路图,研究体量匹配并对旅游与城市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石窟文化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业中占据重要位置。通过系统确凿的数据分析游客感知价值,可为石窟资源开发给予指导。整理调查问卷,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后,确定石窟文化旅游者的感知价值模型包括情感及认知价值、资源价值、成本价值、社会价值四个维度共28个要素。从旅游者视角明确了石窟文化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及需求,在提升旅游品质的同时促进石窟旅游的开发,为旅游业整体的健康发展提出有益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9.
从温泉旅游业发展角度看,现行《中国温泉之乡(城、都)评审标准》的旅游适应性欠缺、产业发展水平不明确、消费导向不清,有必要基于该《标准》构建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法,构建了资源条件、保护状况、度假村建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品牌建设、旅游市场等8大因素和26个观测指标因子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业界专家问卷调查,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定量分析指标因子,并通过福州、永泰、连江三地的实证研究对指标体系进行了科学性验证。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上的库车县是龟兹文化发祥地。围绕库车县旅游开发问题,运用ASEB分析法,将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与曼宁—哈斯—德赖弗—布朗需求层次理论的活动、环境、体验、收益四个方面结合起来,形成16个单元的系统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旅游开发理论,从旅游者需求出发,提出开发建议:构建旅游产品谱系,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化;围绕旅游产品谱系,完善库车旅游产业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