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据资料介绍,我国已有五十多个城市进行了城市环境噪声或交通噪声的测量。我省杭州市、宁波市和温州市也进行了噪声普查。其中杭州市和温州市的交通噪声比较严重,应予重视。比较一下杭州市1981年和1976年的交通噪声数据,发现尽管近年来车辆增加很多,但噪声的峰值却明显下降了。究其原因,在于管理。目前,国家财力有限,因而降低工业产品  相似文献   

2.
道路两侧交通噪声空间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概述交通噪声是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源。控制和降低交通噪声污染已成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交通噪声的监测评价及控制工作都需要了解交通噪声级的空间变化规律。城市道路纵横交错,各类声级的叠加使空间声场变化相当复杂,因此需要建立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随着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简称交通噪声)日趋严重。交通噪声已是现代城市中最主要的噪声源。七十年代以来,在交通噪声预报理论和车流的计算机模拟的研究上取得不少进展。但是,这些研究大多针对发达的大中城市,对于小城市交通噪声的研究很少涉及。如我国1979年开始对城市交通噪声进行调查,但只限于大城市。截止1989年底,我国共设市450个,其中县级市262个,占百分之五十八,且大多是近几年设置的。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方针指引下,这些城市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环境管理系统的构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介绍了基于GIS技术开发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环境管理系统的构架与实现.该系统的开发工作主要包括:噪声数据库设计、噪声数据管理、交通噪声的模拟和交通噪声影响统计.系统采用了数据库技术、GIS技术和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对城市噪声环境进行管理和模拟.从实例结果分析可见,模拟结果能达到实际使用的要求.该系统能为城市规划、城市环境评价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声源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主要类型、基本特性、传播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综述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预测及测量分析技术的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了总结比较,阐述了各种方法的特点、主要成就和局限;最后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噪声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噪声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在车流量<100(辆/小时)的情况下,道路交通噪声测量中的几个问题,并提出:对车流量在60—100(辆/小时)范围内的道路,其交通噪声的测量时间需取25分钟,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商业密集区,社会生活噪声扰民是人民群众环境投诉的热点问题之一。结合近两年对同一商业密集区块的社会生活噪声监测工作实践,从噪声监测点位的布设、噪声敏感建筑物的测量、噪声测量值的修正及数据分析、标准的适用等方面进行监测工作的探讨,为社会生活噪声监测工作获得高质量、准确、合乎实际的监测结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高架复合道路噪声声场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盛晔  潘仲麟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2,24(6):368-369,379
高架复合道路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挤的问题,但随之也带来了严重的噪声污染,以几何声学和衍射声学为理论基础,利用声级叠加原理,建立了高架复合道路噪声对临街建筑立面影响的预测模式。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可直接应用于城市噪声预测。为城市发展规划尤其是城市高架复合道路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符合广东省的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在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FHWA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根据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原理,引入等效车流量等概念建立了理论噪声预测统计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广东省市政路和高速路的交通噪声实测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广东省交通噪声预测统计模型。经验证,在广东省交通噪声预测评价中该模型预测精度非常高。该研究思路与方法值得在全国各地区处理交通噪声环境问题的工作中加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内环路交通噪声模拟与降噪措施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单车辆噪声排放模型,考虑距离衰减及声屏障的遮挡作用,建立了高架道路交通噪声模拟模型,计算了广州市内环路的交通噪声分布,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了内环路的交通噪声地图。同时,以环市东路路段为例,评估了限速、限行及加装声屏障等降噪措施的降噪效果。结果表明:(1)内环路昼间的噪声污染较严重,靠近道路的第1排建筑物大部分处于65~70dB的噪声环境之下,面对路面的建筑物的开窗位置,噪声达到70~75dB。噪声较严重的地区为环市东路路段、火车站路段、中山一路路段、南岸路路段、环市西路路段等,这些地区都可能成为内环路噪声投诉事件的高发地区。相同地区的噪声在夜间下降了一个级别,能够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的限值要求(55dB)。(2)加装声屏障的措施,能够在不影响现有路面行车状态的情况下达到降噪要求,是比较推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线路的建设,对改善南京交通状况、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地铁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城市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从施工期的城市景观、大气污染、噪声与振动、水土流失等,与运营期的改善交通、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详细分析了一号线南延工程对城市生态环境正、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我国长期以来使用的两种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即美国联邦公路局(FHWA)模型和德国RLS90模型的预测精确性,通过理论分析,比较了RLS90分段模型、RLS90长直线模型、FHWA模型的差异,并通过实际测量值对3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表明RLS90模型在高速公路交通噪声预测中略优于FHWA模型。  相似文献   

13.
进行城市环境噪声监测,需要每隔5秒钟读一个慢档 A 声级瞬时值,连读100个(或200个)数据。初搞噪声测量的人要准确地把握在每5秒末读数比较困难,一般需要三个人(报时、读数、记录各一人)。这给人手少、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道路交通噪声影响情况,以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噪声预测模型为主,各国相继开发了基于当地实际情况的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中国也以导则和规范等形式相继发布了各种交通噪声预测模型。中国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中,用得较多的主要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推荐的噪声预测模型,此外也有部分评价工作采用了德国的Cadna A软件。通过对比分析,HJ 2.4—2009的衰减及修正因素在综合考虑FH-WA噪声预测模型及JTG B03—2006基础上更加全面,而JTG B03—2006和Cadna A软件在源强和车速确定方面则均较成熟。有必要根据区域道路特点,选择适合特征区域的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模型参数进行合理修正,最终形成一些可供区域参考的统一的模型修正参数,积极推动中国的声环境评价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城市交通噪声的统计特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运输日益繁忙,机动车辆的数目增加的很快,交通噪声也越来越严重。交通噪声与一般工厂噪声不同,是一种不稳定的噪声。对某一个固定地点来说,交通噪声与附近经过车辆的种类、数量、车速和距离等有关;也和道路的宽窄建筑物的高低有关。由于因素复杂,偶然因素很多,因此噪声不断变化。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交通噪声的A声级的分布基本上符合正态(高斯)分布,正态分布可以表达为:  相似文献   

16.
莫斯科防止城市噪声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一)绘制莫斯科的街道噪声图。根据该噪声图,可改变交通运输的方向;确定在必要的地区建设隧道、高架桥、沟渠;在街道二侧建成绿化保护区,特别是建造堤坝和水泥壁,不久,将把这些噪声数据送到电子计算机中去,以断定莫斯科噪声最严重的地方,以便采取降低噪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国产环境噪声监测仪尚未实现自动化。实际测量中出现不少困难,如读数间隔时间不易控制;声级计的单档量程不够宽,读数时往往来不及换档;数据的摧理和处理时间太长等等。本文给出了五秒报时器线路图、组合仪器读数法、用SHARP PC—1501和R—1(装上32K扩展块)两种微电脑处理噪声数据的BASIC程序以及用CROMEMCO微电脑对环境区域噪声和交通噪声进行评价的程序。  相似文献   

18.
噪声污染是航空环境工程领域的重要问题,噪声合格审定已成为降低飞机噪声污染的一种重要途径。为了完善我国的飞机噪声合格审定技术规范,对飞机噪声有效感觉噪声级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在飞机噪声合格审定过程中,实际飞行实验条件与噪声合格审定规范中规定的基准条件存在差异,依据飞行实验中相应的几何条件和噪声传播的规律,建立了使用积分修正方法计算有效感觉噪声级的完整方法;以CRJ700飞机为例说明了该方法在噪声合格审定中的应用,并且以Boeing747系列飞机为例阐明了噪声合格审定在降低飞机噪声污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行人过街信号控制路口交通流的运行特性,根据能量叠加原理建立了行人过街信号控制路口交通噪声预测模型(以下简称信号控制路口模型)。将实测交通噪声数据分别与信号控制路口模型的预测值及只考虑车辆匀速行驶的长直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的预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信号控制路口模型更能正确反映路口实际交通噪声的空间分布。最后利用该模型对行人过街信号控制路口附近的交通噪声分布进行计算,得到了噪声空间分布的若干规律。  相似文献   

20.
绿化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及对主观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不同车辆流模型下道路旁绿化带对交通噪声衰减的计算及模拟,研究了城市道路边绿化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并用实测对计算和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还通过主观反应调查并运用模糊隶属度原理进行分析计算,论证了绿化带对交通噪声引起的烦恼度心理影响有一定改善。并通过实验数据论证了这一改善在数量上约与绿化带对交通声的实际衰减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