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2008,(3):94
水,生命之源。人类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约0.26%;约11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每年有310万人因饮用不浩水患病而死亡。拯救生命之水,就是拯救人类自己。2008年3月22日是第十六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2008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涉水卫生”.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3月22日是第18个世界水日,也是第23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世界水日,实际上是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的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提出的。当时除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外,各国还面临着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灾旱灾愈演愈烈的情况,严重威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当然更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1993年1月18号,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93号决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22日是第13个世界水日。联合国在第58届大会上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生命之水”。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并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旨在推动对水资  相似文献   

4.
胡楫 《环境》2005,(4):89-89
3月22日是第13个世界水日。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生命之水”。1981年至1990年,世界首个国际水行动10年计划得以实施。其间,全世界共有10亿多人获得水供应,近7.7亿人的卫生条件得到改善。2003年,联合国第58届大会通过决议,宣布从2005年至2015年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10年,主题是“生命之水”,从2005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5.
《环境》2000,(4)
3月22日是第8个“世界水日”,这一周也是第13个“中国水周”,全国各地都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唤起人们对我国严峻的水资源问题的认识。我国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水生态环境脆弱,连年  相似文献   

6.
举世瞩目的第四届世界水论坛终于在2006年3月 22日(世界水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落下帷幕。随着持续了七天论坛的结束,世界对于水的关注也算告一段落,但似乎又是新一轮水论战的起始。第四届世界水论坛是由世界水理事会和墨西哥政府共同组织的。本次论坛的主题为“采取地方行动, 应对全球挑战”。该论坛已从第二届论坛主题“世界水展望”和第三届论坛“实施的具体行动和承诺”, 发展到如何将地方行动融入世界水利建设,如何将不同机构和组织发出的支持声音转化为实际的地方行动,从而进一步实现所做的承诺,这也是我们人类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7.
继第六届世界水论坛2012年3月中旬在法国南部海滨城市马赛召开后,3月22日,联合国又举办了"世界水日"庆祝活动.2012年纪念活动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潘基文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若要生产足够的粮食来养活迅速增长的世界人口,国际社会就必须确保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世界上"最重要且有限的资源"--水.  相似文献   

8.
唐斐婷 《环境》2014,(4):64-67
正对于城市而言,水资源是其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城市是用水最集中、用水强度最大、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要求最高的区域,但同时,城市也是水危机出现时矛盾最突出的地区。今年3月22日,是第22个世界水日。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城市的水危机,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蔓延扩展。中国城市的水资源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高歌猛进的每一座城市似乎都不能回避水资源短缺这一命题。从寻找水源地到远距离调水,从海水淡化再到调整水价,城市的管理者们为了找到一潭清水可谓费尽周折。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2008,(6):40
在第十六届“世界水日”和第二十一届“中国水周”即将到来之际,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水利部、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可口可乐公司四方合作开展的“改善中国农村地区水资源管理和饮水安全试点项目”于3月20日在北京正式启动,该项目为期4年,总投资为679.2万美元。  相似文献   

10.
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落实到水利工作中,通过创新水利发展模式,支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切实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努力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今天是第十四届“世界水日”,也是第十九届“中国水周”第一天。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文化”。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3月22日世界水日,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发表讲话,宣布了今年世界水日"水与文化"的主题,并向全球各国推荐了题为"水,共有的责任"的<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Ⅱ)>,以让国际社会了解当前世界水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世界环境》2006,(2):F0002-F0002
举世瞩目的第四届世界水论坛终于在2006年3月22日(世界水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落下帷幕.随着持续了七天论坛的结束,世界对于水的关注也算告一段落.但似乎又是新一轮水论战的起始。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人口剧增与淡水资源匮乏的矛盾突出起来。在联合国水资源会议上,科学家们发出严重警告,21世纪的中国,水将成为一个社会危机! 我国被列为最贫水国家。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提醒国际公众:至2000年,全球各大洲人均占有水资源最低的是亚洲,只有3300立方米。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27个国家将遭受缺水之苦;过分利用地下水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也有中国。中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  相似文献   

14.
正3月20日,为纪念第24届世界水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环保部宣教中心和赛莱默公司共同在北京柳荫公园举办"2016赛莱默世界水日为水行走"活动,吸引近200位志愿者参与。同时,赛莱默宣布2016年将继续水印计划公益项目的开展,在中国再投入30万美金,为偏远地区的13所学校提供用水设施和健康教育,并且,还将继续和环保部宣教中心共同主办"赛莱默杯"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支持在青少年中的水科技教育和兴趣培养。  相似文献   

15.
老仆 《环境导报》2003,(6):16-17
1993年初,联合国决定从当年起,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指出:水是极为有限的宝贵资源,节约用水和净化水源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人类如再不珍惜淡水资源,到最后将会只剩下海水和泪水了!放眼地球多是水,可惜能用的水只有千分之三,真是沧海一粟。这“一粟”养育着60多亿人口,又不断被人类污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欧、美和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工业快速发展时期,由于只顾经济建设,忽视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日本接连发生的因工业废水造成的“骨痛病”和“水俣病”事件,震惊了全世界。欧洲的莱…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为期3天的“水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于1998年3月ZI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闭幕。会议通过了关于淡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宣言和将提交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的《优先行动计划》。会议发出的信息表明,保护世界淡水资源,以利人类生存和发展已变得刻不容缓。来自时个国家和50多个非政府组织的gu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水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巴黎召开  相似文献   

17.
2003年3月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水论坛上提出的一份联合国的报告说,虽然过去25年历次国际会议上一再说适当的水资源管理是人类得以生存的核心问题,并且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但是却始终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该报告说全世界20%人口缺乏质量好的饮用水,40%人口缺乏卫生设施.1970~1990年间全球人均水供应减少1/3,而且很可能在今后20年再减少1/3,除非各有关国家政府克服他们的惰性.现在全世界淡水资源供应形势严峻,而且分布不均.例如,亚洲只占淡水资源的36%,欧洲占8%水资源,占13%人口的非洲占水资源的11%,北非和中东水资源特别短缺.相反,南美洲情…  相似文献   

18.
2009年3月20日,”世界水日”前夕,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校后勤处、北京环境保护基金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中心和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09年度“留住一桶水“项目在北京市知春里中学拉开序幕,同时迎来了第二十二届“中国水周”。  相似文献   

19.
马恒 《环境》2005,(9):2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21世纪,淡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仅次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世界第二大环境问题。联合国有关文件指出:限水资源短缺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目前全球有10亿人未能用上洁净的水,24亿人缺乏充足的用水卫生设施,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到2025年,全球将有35亿人面临水资源短缺,占全球人口的50%。  相似文献   

20.
淡水资源缺乏,已成为世界性环境问题,目前,世界上有60%的地区面临水源危机。我国也属淡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北方地区缺水较为严重。四川水资源较为丰富,全省拥有大小河流1300余条,总长度达4万多 km,年平均径流总量占全国径流总量的1/8。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向江河中排入的工业废水和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