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分析形成渔业污染事故调查处理难的成因,是由于渔业污染事故调处的法律规定不明确、机制不健全、技术保障不到位,并针对如何有效解决问题,提出环保、渔政、航政等机关应通力合作,从便于及时调处的角度,建立协调机构,以便及时迅速调处事故;从科学角度认识判断标准和证据,认识到渔业污染事故并非仅可能发生在法律规定的渔业水体中,各地应对重要渔业水体划定保护区,科学划定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重要渔业水体,并及时向社会公布,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水质环境;搞好监测,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气质联用在环境突发事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国内突发污染事故的不断增多而相应监测方法尚未完善的当前状况,为充分发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在定性、定量中的优势,在讨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在水体、大气、土壤三类有机污染事故中的应急监测方法,并针对不同的污染物情况提出了相关的前处理方法、条件程序。通过一次污染事件为实例阐述了操作程序和监测内容。同时还讨论此监测方法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方法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多功能环境监测船是珠江流域第一艘集日常水环境监测、水环境应急监测和应急指挥功能于一体的专业监测船,具备水环境监测,环境污染应急指挥,污染事故处理和环保执法,以及珠江整治和科研考察等方面功能,为顺利开展环境应急监测、常规水体质量监测、环境保护执法以及珠江整治和科研考察提供安全、有效的科学工作平台,保证亚运会水体安全。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2011,(10):26-27
海洋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 海洋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和形势依然很严峻.近岸海域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严重,经济发展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大,海洋环境监测能力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近岸海域营养结构失衡,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赤潮、绿潮日渐频繁,生态受损,入海河流污染严重,污染事故频发.  相似文献   

5.
针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我市水体造成的危害,对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类、农药类等特征污染物对水质毒性的研究,对各类污染物水质生物毒性的进行研究建立毒性评估模型及其指标体系,以便在事故中快速了解污染扩散范围以及确定污染物造成的毒性危害,为水环境应急监测污染事故的及时处置争取宝贵时间和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流域水质监测站对发生在江河中的重大水质污染事故中承担着前哨的重要作用.因此,建立起江河重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体系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多年来松花江水质监测的实际工作,对环境水质监测部门开展重大污染事故应惠监测措施研究的必要性、应急监测工作必需的配置、预警监测断面在应急监测中的功能与作用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指出,应加大江河水环境监测的投入,切实加强水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尽快建成主要江河应急防控体系,提高江河重大污染事件的预警预测、监测、处置、后期评估等方面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高频水质自动监测背景下,建立了基于软测量和水质时间序列异常检测的水体突发污染预警预报技术.假定突发污染事故会引起典型自动监测水质参数变化,采用回归分析建立水质参数和在线高频监测水质参数间的线性关系进行软测量,采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短程水质变化,建立基于预测残差的异常判断最小阈值,最终通过有序监督聚类进行水质突变检测从而对突发污染事故进行预警.采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Potomac River流域在线监测数据进行算法验证和案例分析.分析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表明:该方法对2倍异常和3倍异常水平的检测准确率分别为62.7%和92.5%,且随着异常水平的增加准确率增加,通常突发污染事故中特定污染物浓度水平一般明显高于3倍,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较其他突发污染水质预警技术,该技术有效缩短了平均检测时间,为流域污染预警预报和快速应急响应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在"3.29"氯气泄漏污染事故中应急监测全过程,以及确立正确监测方案,科学选择监测方法,为事故处理指挥部提供优质高效技术和服务,紧急应对突发污染事故的实战过程.  相似文献   

9.
实施水质的自动监测与远程监控,有助于及时掌握水体状况与水质变化,提高对水质污染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能力,进而使水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常情况下,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可以实现水质自动监测,进而为水环境保护提供了支持.本文结合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保护护中的应用实例.以期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接纳石油化工废水的水体周围地下潜水的监测,发现纳污水体周围地下水污染因素与地表纳污水体中较高含量污染物一致,即都主要为有机污染,纳污水体中污染物浓度高,则潜水中该污染物浓度相应较高.说明纳污水体所接纳的含高浓度的石油类、化学耗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有机污染废水对周围地下水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污染作用.污染范围是以泡子为中心,向四周呈椭圆形扩散形成污染晕,随着距离纳污水体距离的增加,污染物浓度呈下降趋势,在泡子溢流口和进水口处污染晕向外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